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我國歷史上的“八大史官”是誰?他們是誰送的?

我國歷史上的“八大史官”是誰?他們是誰送的?

八位偉大的歷史學家:

左秋明:

春秋時期,魯是《左傳》的作者,是編年體史書的創始人。

司馬遷:

西漢人寫《史記》,是正史的第壹種紀傳體。

班固:

東漢人寫《漢書》,開創了斷代史的風格。

劉知幾:

《史通》的編撰者唐朝是中國第壹位歷史批評家。

杜佑:

唐人撰寫了《通典》,這是中國第壹部法律法規體系通史。

司馬光:

北宋人編著的《子同治鑒》是第壹部有史以來的傑作。

袁舒:

以編年史為鏡的宋人,開創了編年史這壹體裁。

顧:

明清學者,《天下郡縣病書》作者。

左丘明(約公元前502年-約公元前422年):杜軍(今屬山東)名丘明,因其父遺為史家,故稱左丘明【關於左丘明的名字,長期以來,由於先秦兩漢時期關於《左傳》作者左丘明的記載十分有限,歷代學者對左丘明的名字爭論不休,眾說紛紜。復姓,明稱;據說單姓為左,本名丘明,但歷史上左丘明是姜子牙的後裔,直系孫丘(丘)氏較為可靠,旁系左氏有待商榷。

東周春秋末期,郡莊(今山東省肥城市石亨鎮東橫峪村)人。春秋末期的歷史學家、文學家、思想家、散文家、軍事家。同時期或比孔子略年長。他曾經是魯國的歷史學家,為了分析《春秋》,寫了《左傳》(又稱《左氏春秋》)和《國語》。他寫《國語》的時候,眼睛是瞎的。兩書記載了西周和《春秋》的許多重要歷史事件,保存了具有很高價值的原始資料。由於史料詳實,文筆生動,引起了國內外學者的愛好和討論。孔子和司馬遷都尊稱左丘明為“君子”,被譽為“文人史聖”、“政治家之祖”。歷代皇帝都有很多印章:唐朝封經;宋風有缺陷的秋博和杜中博;明朝封聖賢聖賢。秋明中學是為了紀念左秋明而建在山東肥城的。

左丘明是中國傳統史學的奠基人。歷史學家把左丘明視為中國史學的鼻祖。被譽為“諸子百家之祖,古漢語之祖。”左丘明的思想是儒家思想,反映了當時人民的利益和要求。

司馬遷(公元前65438年+公元前045年-公元前90年),夏陽(今陜西韓城)、龍門(今山西河津)人。中國是西漢時期偉大的歷史學家、文學家和思想家。司馬談的兒子任太史令,因保衛李陵戰敗投降而入獄,後擔任刺史。他努力完成自己的史記,被後世佛祖稱為師謙、太史公、歷史之父。

司馬遷早年師從孔安國、董仲舒,四處漫遊,了解風俗,收集謠言。作為壹名初診醫生,他在西南部服役。元豐三年(108),任太史令,承父業,撰史。他以“究天人關系,通古今之變,成家言”的史學知識,創造了中國第壹部傳記和通史史籍(原名《太史公書》)。它被公認為中國史書的典範,記載了從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開國元年的三千多年歷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魯迅譽為“史家絕唱,離騷無韻”。

班固(32-92),扶風安陵(今陜西鹹陽東北)人,東漢著名的歷史學家、文學家。

班固出生在壹個儒生家庭,父親班彪、叔叔班思都是當時著名的學者。班固在父親和祖上的影響下,九歲能歸文學,背詩賦,十六歲入國子監,博覽群書,精通經學和歷史。建武三十年(54年),班彪去世,班固從北京遷回老家。他在班彪《史記》的基礎上開始寫《漢書》,歷時20余年,在遇見初中基本完成。漢永元元年(89年),竇憲將軍率軍北伐匈奴,班固隨軍出征,任中郎將,參與軍務。大敗之後,單於寫下了著名的《馮山銘》。竇憲篡權被殺後,班固受到牽連,死於獄中,享年61歲。

班固壹生寫了很多。作為史學家,《漢書》是繼“前四史”之壹的《史記》之後,中國古代又壹部重要的史書;作為作詞人,班固是“漢賦四大家”之壹,《二杜賦》開創了京都賦的先河,被收入《文選》第壹篇。同時,班固也是壹位經學理論家,他所編撰的《白虎依桐》是當時的經學名著,使陳偉的神性理論化、法典化。

劉知幾(661 -721)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唐高宗永隆元年(680),進士。長安二年(702),武則天開始擔任史家,撰寫筆記,先後做過左郎、左使、朱左郎、秘書少建、太子左書子、左三旗常侍等,還研究過國史。長安三年,朱敬澤等人撰《唐書》八十卷,神龍(705 ~ 707年)與徐堅撰《武侯錄》。唐玄宗元年(712),與族譜學家劉崇修訂宗譜,開元二年(714),撰寫宗譜200卷,四年與吳京撰寫《宗瑞實錄》20卷,重修《澤天實錄》、《中宗實錄》30卷。

杜佑(735-812),京兆萬年(今陜西Xi安)人,唐代政治家、史學家。

杜佑出生於京兆杜氏家族,歷任濟南武官、單縣知縣、潤州司法官、主客外交大臣、福州刺史、江淮水陸交通使、戶部侍郎、饒州刺史、嶺南使、淮南使。

貞元十九年(803),杜佑被提升為普通平官。後來又去拜司徒,扶持鹽鐵使臣,封齊國公。元和七年(812),杜佑以太保之職入仕,不久病死。他被追授為老師,謚號安建。

杜佑曾在三十六年間撰《通典》二百卷,開創了編纂史書的新體裁,開創了中國史學史的先河。

司馬光(1019 165438+10月17-1086),本名君石,陜西夏縣(今山西夏縣)綏水人。北宋的政治家、歷史學家和作家。歷經仁宗、英宗、宗申、哲宗四朝,賜以溫氏、溫國公,溫良恭儉讓;努力勤奮工作。自詡“晝力不足,夜隨”,其人格堪稱儒家教育下的典範,壹直為人所敬仰。

宋仁宗讀書時,以學士學位進入龍圖閣。宋神宗在任時,反對王安石變法。朝廷內外有很多人反對,司馬光就是其中之壹。王安石變法後,司馬光離開朝廷十五年,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壹部編年體通史《子同治簡》。他壹生著述甚多,主要是歷史名著,如《子簡》、《郭雯司馬氏公文》、《吉谷陸》、《素水》、《許倩》等。

袁術(517—567),字鑒言,太守梁之子,陳也是夏人。美儀,文靜,善讀書,愛不釋手。家財萬貫,財大氣粗,支點獨居,無交流,壹室而坐,從不出差,榮華如昔。他從秘書梁做起,經歷了太子舍人,輕車簡從得了河東王主簿,為少陵王、宣城王的歷史作出了貢獻。侯景謀反,樞歸吳郡省親父,因丁父擔心。四方擾之時,人們乞求寬恕,他們哀悼,甚至聽說孝順。王僧邊平侯景,鎮都,爭衣,獨住都門,不求聞達。紹太元年,任黃門侍郎。我沒有拜過,但是騎過正規的服務員,在中學裏服務過。兩年,兼吏部尚書。他出生的那壹年是吳興的太守。永定二年,征為左敏尚書。在他到來之前,他改在中學任職,負責大選。三年,遷京師官尚書,他照常當選。

顧(1613 . 7 . 15-1682 . 2 . 15),漢族,明朝南直隸昆山千燈鎮(今江蘇省昆山市)人。真名叫姜,本名範翰,化名季。戰敗後,因仰慕文天祥學生王,改名為。因為故居旁邊有林挺湖,學者們很尊重林挺先生。明末清初傑出的思想家、史學家、地理學家、音韻學家,與黃宗羲、王夫之並稱為明末清初“三大儒學”。

他壹生遊歷,行萬裏路,學萬卷書。他創立了壹種新的學習方法,成為清初的壹代宗師,被譽為“清朝的創始人”。顧學識淵博,對國家典制、縣市軼事、天象、河渠、軍農、百經百史、音韻訓詁都有研究。晚年強調考證,開啟了清代樸學風氣。他的學問是建立在博學和自慚形穢的基礎上的,是學而時習之,學而優則仕。詩歌是感情受傷時的傑作。

主要著作有《日之錄》、《天下之國病書》、《趙玉芝》、《五音》、《聲韻調》、《古音表》、《詩原音韻》、《唐·雲錚》、《音韻學》、《金石錄》、《林挺詩》等。

  • 上一篇:恩施民歌的主要民歌
  • 下一篇:戚繼光用什麽手段訓練出了出賣敵人無畏精神的鐵軍?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