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主義道德建設必須繼承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這是社會和時代發展的需要。在當今世界經濟全球化和政治多極化的進程中,國家和民族之間生存和發展的競爭是綜合國力的競爭,也是文化國力的競爭。20世紀以來,世界上所有發展中國家在大力實現現代化的過程中,都竭力倡導和弘揚自己的民族價值觀,維護和發揚自己的優良道德傳統。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需要繼承傳統美德。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建立和完善,要求繼承傳統的“以德治國”和“親民愛民”的倫理道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要求繼承“天人合壹”、“老吾老、幼吾幼”、“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傳統美德。國內外的大量事實證明,傳統道德不僅會影響中國的現代化,而且已經成為維護社會秩序、改善社會習俗、協調人際關系、增強民族凝聚力的重要精神力量。從這個意義上說,在當今多極化的世界格局中,弘揚中華民族的優秀道德傳統,保持自己的主流價值觀和道德風範,是中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本質要求。
社會主義道德建設必須繼承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這反映了社會主義道德自身的發展要求。任何時代的道德建設都不是憑空產生的,都與傳統道德有這樣或那樣的關系。社會主義道德也不例外,它根植於中華民族的傳統道德。但是,社會主義道德不是對傳統道德的簡單肯定或否定,而是壹個去粗取精的過程。壹方面,傳統道德雖然包含了其時代和階級的局限性,但社會主義道德必然會繼承那些“千百年來在壹切行為準則中反復被談到的公共生活的最低限度規則”(《列寧選集》第3卷第191頁)並賦予其全新的社會內容,使之更加完善。另壹方面,社會主義道德建設。增加了很多符合時代要求的新內容。中國的社會主義道德既是對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批判繼承的結果,也是對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創造創新的結果。新時期的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應始終代表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符合時代發展的要求,在世界各種文化的相互激蕩中表現出無可置疑的先進性,這是由道德的本質和我國社會主義道德自身的發展所決定的。
社會主義道德建設必須繼承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由不同道德主體的特點決定的。道德是壹種特殊的實踐活動,任何時代的道德都是現實的人所遵循和實踐的。建設繼承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社會主義道德,應考慮到不同社會道德個體的不同理解能力和理解程度,提出具體要求。采取具體措施。正如鄧小平同誌所指出的:“我們在鼓勵和幫助大家努力工作的同時,還是要承認大家在成長過程中的才能和素質的差異,並根據差異區別對待,使大家盡可能根據不同的條件向社會主義和* * *資本主義的總目標靠近。”在中國的現實社會中,由於人們在社會、經濟、政治和文化活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受教育程度、文化底蘊、追求理想不同等主觀原因,在道德觀念和道德行為上也具有不同的等級特征。因此,在加強社會主義道德建設、弘揚社會主義道德的過程中,既要因人而異、因地而異,又要“因時而變”、“因事而制”。
歷史上任何壹種道德體系都是傳統與時代的融合。理想與現實的統壹,包含著源於現實生活並高於現實生活的成分或元素。不能代表或反映時代或社會的要求和社會發展方向的道德,當然不會有生命力,當然也不會成為壹種長期的社會存在。我國社會主義道德建設對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繼承,既體現了傳統美德的強大生命力,也體現了新時期道德建設與時俱進、不斷創新的理論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