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目標:
1,了解蝴蝶、蜻蜓、蜜蜂等昆蟲的基本特征和生活習性,了解昆蟲與人的關系。
2、通過猜、觀察、聽活動,了解昆蟲的相關知識,了解昆蟲的保護色。
3.對昆蟲感興趣,懂得愛護益蟲。
4.培養孩子的比較判斷能力。
5.發展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
活動準備:
1,“童書”有壹本書和壹個實物展示儀。
2.昆蟲掛圖。
3.捕獲的昆蟲,或幾種昆蟲標本。
活動流程:
先猜謎語,引出昆蟲活動的主題。
——老師讀蜜蜂的謎語兒歌,問:這是什麽動物?
——老師讀《蜻蜓的謎語兒歌》問:這是什麽動物?
——讓孩子猜謎語,喚起孩子對昆蟲的關註。
二、展示昆蟲,或者用實物展示儀放大昆蟲標本,感知昆蟲的主要特征,激發孩子的興趣。
——老師:這是什麽?妳叫什麽名字?
-老師:他是什麽樣的人?妳頭上是什麽?妳身體下面是什麽?有多少對翅膀和腳?
老師:妳知道他住在哪裏嗎?妳想吃點什麽嗎?
第三,引導孩子閱讀“童書”,啟發孩子按照“動物名稱——身體特征——生活習性”進行講述。
——孩子獨立看圖,啟發孩子說:圖中有哪些昆蟲?他們有什麽?
-老師:他們住在哪裏?吃什麽?它們有什麽相同之處?他們有相同的名字,妳知道嗎?
-老師總結:屏幕上的這些蟲子和“昆蟲”同名。這種昆蟲的身體分為三部分:頭部、胸部和腹部。頭上有觸須、嘴和眼睛;胸前有三對腳,背上有兩對翅膀;腹部是分段的,兩邊有氣孔,是用來呼吸的。有些昆蟲,比如瓢蟲,有壹對翅膀是硬的,有些只有壹對翅膀,比如蚊子。
出示掛圖,找出藏在圖中的昆蟲。
——老師:今天,很多小昆蟲來和我們玩捉迷藏。它們藏在這幅畫裏。請找找看。有哪些昆蟲?他們藏在哪裏?
老師:妳知道他的名字嗎?妳壹下子發現了昆蟲?還是仔細找了才發現的?為什麽要仔細看才能發現?它們的顏色和周圍的顏色有什麽奇怪的?
五、介紹壹些昆蟲自我保護的知識,認識保護色。
——老師介紹昆蟲用保護色保護自己的常識,讓孩子明白昆蟲會變色保護自己。這種變色白虎自己的方法叫保護色。
-介紹幾種常見的昆蟲保護色。
①與周圍環境體色相同的昆蟲,如螳螂、蝴蝶;②體色隨周圍環境顏色變化的昆蟲,如蝗蟲;3體色鮮艷,警告對方有毒,不要傷害自己,比如瓢蟲。
——老師拓展孩子思維:妳知道哪些昆蟲會對自己使用保護性的白虎嗎?
六、對益蟲和害蟲的初步感知。
——老師:在昆蟲這個大家庭裏,對於我們人類來說,哪些是益蟲,哪些是害蟲?
——老師:妳知道蝴蝶是益蟲還是害蟲嗎?為什麽?(蝴蝶幼蟲時愛吃嫩蔬菜,但有傳播花粉和變成蝴蝶後觀賞的好處。
-引導孩子討論:我們應該如何對待昆蟲?
讓孩子知道要註意環境衛生,不亂倒垃圾,不隨地大小便,不要讓臟水聚集,讓害蟲無法生存。同時也要保護益蟲,不要隨意捕殺。
通過這項活動,孩子們感受到昆蟲在大自然中的美麗,認識常見的昆蟲,了解它們的技能,了解它們的生長環境,體驗制作昆蟲標本的樂趣。他們有保護益蟲、消滅害蟲的意識,不僅體驗到了活動的樂趣,還增長了見識,各個領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發展。
教學反思:
從孩子的興趣出發,結合他們的實際發展水平,這個活動逐漸深入,既滿足了孩子發展的需要,又提高了他們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但活動中也有壹些環節,因為知識性強,有些孩子很難理解。如何將孩子知識的鏈接遊戲化,更好的激發孩子的興趣,將是下壹個主題要探討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