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我想問壹下湘西苗族的語言和文化特點。

我想問壹下湘西苗族的語言和文化特點。

位於湖南省西南邊陲的綏寧、通道兩縣,過去屬於古苗族,主體民族是苗族。秦至唐宋,湘西南是“五溪蠻”之地。明清以來,遂寧、城步在歷史上被稱為“苗疆”或“苗疆重要地區”,但直到清代中葉才被劃為“節地”。由於歷代統治階級的殘酷鎮壓和民族歧視,湘西南大部分苗族逐漸接受了中原文化,演變為“成熟苗”。“成熟苗”和“生苗”是苗族不可分割的兩部分,但就文化特征而言,“成熟苗”文化既不是正宗的純苗文化,也不是漢文化,而是既保留了苗文化的基本特征,又滲透了中原漢文化元素的“雜合文化”。因此,對“成熟苗”文化的研究有助於我們了解苗族文化的起源和發展。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文化是語言的內涵。它們相互依存,不可分割。正如羅昌培先生在《中國與中國》中所說,“語言文字是壹個民族文化的結晶。這個民族過去的文化靠它傳播,未來的文化也靠它前進。”因此,從湘西南苗語(成熟苗)的角度,通過語言現象可以了解湘西南成熟苗文化獨特而豐富的地域文化特征及其發展演變的歷史過程。

平話是湘西南綏寧和城步青苗毅的自封方言(城步的壹些青苗毅自稱仁化,但與平話屬於同壹方言)。現代苗語“平話”是壹種已經基本漢化的少數民族漢語,但仍有部分苗語留在底層,這本身就是湘西南苗族漢化進程的重要標誌。壹個民族語言的詞匯系統最能直接、最敏感地反映該民族的文化價值取向。本文旨在通過對平話詞匯的調查研究,窺探湘西南苗族社會的文化、習俗和民族心理。正如美國社會語言學家恩伯所說,“壹個社會的語言能反映其相應的文化,其方式之壹表現在詞匯內容或詞匯上。”本文的語料來源於本人親自調查的遂寧關下苗族鄉平話的三千多字,以及李嵐(2004)的《湖南城步青衣苗族方言》壹書的詞匯部分。接下來從地域特征、生產生活習俗、信仰、民族心理等方面來談談苗族“平話”詞匯的文化內涵。

壹,湘西苗族的地理特征

遂寧和城步位於雪峰山南端,南嶺北麓。這個地區到處都是山脈和河流。境內屬於亞熱帶山地氣候,夏爾·凡多姆海恩炎熱,冬季寒冷,溫和濕潤,四季分明。境內森林資源豐富,以遂寧為例:全縣森林覆蓋率高達68.3%,居全省第壹。清同治年間出版的《綏寧縣誌》“財物”中有喬木和林下植物143種。苗族人大多依山傍水而居,對自然環境有著直接的觀察和了解。比如作為全省17重點產竹縣之壹!在平化,“竹”的名稱特別豐富,有:毛竹、肉桂、苦竹、實竹、方竹、箬竹、箭竹、毛竹、紫竹竹、陶鑄竹等以及觀賞價值較高的朱槿竹、花竹和福多爾竹。俗話說“靠山吃山”,豐富的森林資源也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熱量來源。據李蘭介紹,城步青苗毅話對生火取暖的“柴”有十種叫法,如:杉柴、白油(楊)柴、桑柴、柳柴、桐葉柴、桃柴、梅柴、櫻桃柴等。

密林深谷為野生動物提供了良好的棲息地,遂寧、城步苗平話(人的方言)中出現了野生動物的名稱,如野豬、老蟲(老虎)、辣女(母老虎)、猴、熊、刺猬、豹子狗、黃鼠狼等。可見,獨特的自然地理特征滲透和豐富了苗族“平話”詞匯。

二、湘西苗族的生產生活習俗

“還鄉”政策雖然受到明顯的族群壓迫,但對苗族地區的風俗改良仍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禁止叔侄通婚的習俗。鹹豐、同治以後,清朝進壹步對苗人實行同化政策,多次宣稱所有苗,無論是生苗還是熟苗,都要剃毛,改變膚色。各地苗族的生活習俗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在湘西南的遂寧、通道、城步等地,苗族的服飾與當地漢族無異。民國以後,穿裙子的女人越來越少,穿內衣的女人越來越多。苗族男人不再把頭發盤成椎髻,戴耳環。湘西南苗族的生產生活習俗與當地漢族沒有明顯區別。

溫端政先生(2003)指出:“舊的民俗已經消失,總的趨勢是反映這種民俗的方言詞逐漸消失。事實上,有些方言詞有時並不隨著民俗的消失而完全消失,它們比形成它們的民俗更穩定。”湘西南苗族平話中也有壹些詞語,反映了當地苗族已經消失或正在消失的壹些生產生活習俗。

比如,過去城步、遂寧的苗族人閑著沒事就經常組隊到山裏打獵,稱為“獵山”、“趕山”。打獵時,先拜“梅山神”。在狩獵期間,所有的接觸都由梅花管發出信號。獵物被殺後,按照“見者有份”的原則進行分配。第壹槍擊倒野獸或第壹刀刺死野獸的,分獸首和獸皮。砍動物頭的方法是把動物的耳朵向後捏碎,在耳朵去的地方砍。壹個修槍的能比壹般獵人多分壹斤獸肉,叫做“分槍口肉”。領肉也分兩圈。誰先發現獵物的腳印,誰就有四只腳。其余參與狩獵並在現場相遇的人,按人數平均分配。即使婦女帶著孩子路過,也應該給她們兩份。現在由於國家環境保護法的實施,狩獵活動逐漸減少,上述保留古代遺產的民間詞語也逐漸淡出了人們的日常語言。

再如,清代、民國時期,湘西南苗族青年男女有“跳月求偶”、“跳鼓擇偶”、“戀歌”、“草書符號幽會”等求婚形式。解放後,隨著新婚姻法的實施和青年男女交往形式的日益多樣化,這些形式已逐漸消失,只有少數老年人還依稀記得那些與舊民俗有關的詞語。

當然,活躍在湘西南苗平話中的相當壹部分詞語,至今仍反映著苗族獨特而豐富的民族、民俗和地域風情。以下是作者記錄的遂寧(關夏)苗族的壹些民間詞匯:

米粉肉米粉肉是關下苗寨節日宴席上最受歡迎的美味。客人來了,桌上的菜會很豐盛,但如果沒有米面肉,會被認為很丟人。米粉肉是將切成小塊的豬肉與炒米粉、五香粉、鹽、味精等調料混合,拌勻,放入甑中蒸熟。壹座壹籠,每籠五到六斤不等。很多村子都有摘菜的習慣。上桌的人只吃配菜,但是米粉肉都是用竹簽夾起來拿走的。如果有任何缺席的客人。主人也要為它夾壹根線,親自送到他家。所以當地有句話:吃不到壹串米粉肉,不能算山人。

黑米就是黑米。它是用壹種葉汁(苗族稱黑米)和浸泡過的糯米蒸制而成,色澤青黑,味道清香。農歷四月初八,是關下乃至全縣苗族楊的“女兒節”。這壹天,不管是結婚還是閨房等姑娘,都要吃黑米。

關下苗家辦酒席時,會邀請鄰裏能幹的婦女參加酒席,類似於飯店服務員的工作,負責送菜,招待壹桌客人,但不同的是,酒席也享受正式客人的同等待遇;肉菜是苗族宴席的主要菜肴。主人會根據自己的經濟情況決定壹桌用幾公斤肉。壹般壹桌是五公斤肉,壹桌是九個人。主持人會把肉分成九份,所以也有值座。

十五的端午節也是關下苗族的壹個重要節日。他們會拜訪親戚,歡迎朋友。為了避免妳我碰撞,當地建立了蘇、楊兩個姓氏:楊家五月初五慶,蘇家五月十五慶,避免了這種尷尬。

第三,湘西苗族的信仰和習俗

湘西南苗族人民長期生活在深山老林中。他們用苗族的傳統文化和傳統觀念解釋了奇形怪狀的地形地貌,各種自然現象,天體的變化,世界的不幸和幸福,他們把人心作為事物的根本,所以他們有壹種崇拜壹切的虔誠心理。遂寧、城步苗族信仰習俗中有祖先崇拜、盤瓠崇拜、自然崇拜和人造物品崇拜。由於篇幅所限,這裏只簡單談壹談潘虎崇拜。

湖南彭《飲遂寧塔贈萬世君》詩曰:“?張玲封門有蠍子。據說是潘虎府?”封門張玲,即現在綏寧縣關下的苗族鄉,傳說是潘虎居住的地方。遂寧苗族壹直有尊狗愛狗的習俗。在燒香的時候,他們請求菩薩保佑他們的孩子像狗壹樣健康。孩子取外號愛戴“狗”字,孩子愛戴“狗帽子”。孩子生日的時候叫“狗過橋”,生病的時候叫“當狗”。吃飯的時候,鍋裏的第壹碗飯都要餵狗,而每年7月的大年初壹,其實就是壹個敬狗日。這是壹種“狗圖騰”崇拜,是盤瓠崇拜的具體表現,顯示了苗族傳統文化的民族特色。

四、湘西苗族的民族心理

如前所述,湘西南苗族“平話”承載著成熟的苗族文化。壹方面接受和傳播中原漢族先進的科技文化,另壹方面又在深層次上固守著苗族文化的“基因”。就平話而言,它是湘西南苗族拋棄母語,改用優勢語言——漢語的產物,本身就是苗漢文化碰撞交融的結果。從平話中保存的壹些古語詞可以推斷,湘西南苗族可能從中世紀開始接觸漢文化。比如:走(跑)、走(走)、臉(臉)、窩(醜)、中眼(美)、歸(背)、甌(茶杯)、手帕(面巾)、穿衣(穿衣)、唱歌(許下諾言)李蘭判斷普通話中的人稱代詞“我、妳、他”與城步青話中的“我、二、壹”相當:古代漢語的人稱代詞中,“我”用在《尚書》中,“壹”主要見於魏晉文獻,“他”和“妳”都出現在唐代,所以

可見,湘西南苗族與漢文化接觸的歷史悠久而深遠,甚至發生了語言轉換的現象。另壹方面,就民族心理而言,講平話(人民話)的湘西南苗族都認為自己的祖先是苗族而不是漢族。這種民族認同感非常強烈和明確,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壹#,關於對自己語言的認同。筆者在遂寧、城步調研時都會遇到這樣的人,他們往往堅稱自己說的是真正的苗語。《平話》裏有些詞也很有感情。比如:客人:漢族,漢族;客家話:中文,漢語;閱讀外文書籍:閱讀中文書籍等。另外,從語言學的角度來看,苗語的壹些成分作為“平話”的底詞被保留下來。比如城步苗族的“彜語”,文白異讀。單獨用的時候是文藝的,和漢語是壹致的。與量詞搭配時,如“子怡”的“伊”,則為白色,對應其他地方的苗語。很清楚,讀音是原始苗語的底層,文字音是從漢語到苗語的。可以看出,湘西南苗族本來說苗語,但是受漢語的影響,改用漢語了。但這種轉變是漫長的,漸進的,用戶很難實現。

第二,對苗族文化的認同。應該說,今天持有“平話”的湘西南苗族,語言、服飾基本漢化,生產生活習俗大多與漢族沒有明顯區別。然而,壹些傳統習俗仍然保留著苗族的文化特征。如城步的白茅坪、蘭榮、董鵬、大陽等地的苗族,至今仍有“苗年”的習俗,又稱“十月節”、“慶鼓樓”,即在農歷十月初十或十日,苗族村寨會舉行祭祖、慶五谷豐登的活動。再比如,所有的“熟苗”都非常虔誠地祭祖。“與其挖他們的墳墓,不如殺了他們的屍體。”追溯到“熟苗”,就是“生苗”。他們執著於祖先,其實執著於感情。

綜上所述,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文化是語言的內涵。任何壹個民族的語言都承載著該民族深厚的文化內涵。從歷史發展進程來看,“成熟的幼苗”是“成長的幼苗”不可阻擋的發展趨勢。因此,作為湘西南“成熟苗”文化的載體,從其視角繼續深入調查研究,是壹件兼具學術和社會價值的工作。

多了解壹下湘西苗族的語言和文化特色怎麽樣?,輸入:/ask/653 C3 f 1615731159 . html?Zd查看更多內容

  • 上一篇:德雲社傳統技術視頻
  • 下一篇:教師節演講作文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