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少班的話不是壹種表達,更是他的感受。他大概的意思是,目前國內只有德雲社比較好,其他組織都不好,所以屬於虛假繁榮。
作者認為郭麒麟的論點是正確的,但不壹定準確。
那麽,目前的國內相聲行業在歷史上處於什麽階段呢?繁榮還是蕭條,巔峰還是低估?
事情有點復雜,不是壹句話能說清楚的。
我們不妨看看相聲行業歷史上三個高峰期的表現,從演員、作品、觀眾三個方面總結壹下各自的特點,其中觀眾分為橫向和縱向兩個方面。
壹、20世紀20年代至30年代
代表人物:、、常。
演員:在這個時期,相聲藝人從數量和質量上來說,迎來了行業內的第壹次爆發。以相聲八德為起點,以、馬等人為首的壽字壹代成為中堅力量,隨後以常為首的包子壹代開始成為相聲明星。
隨著相聲藝人的迅速擴大,相聲團體開始出現,聯星茶樓、陳光茶樓等五家茶樓成為正式相聲表演的場地,這在行業歷史上還是第壹次。
作品:這段時間是清門相聲和渾門相聲的融合期。兩種風格的相聲經過拆洗,成為相聲行業的同壹財產,壹直延續至今。
此外,以張壽臣和張傑堯為代表的藝術家改編並創作了許多膾炙人口的相聲作品,如《九藝在庭》。
而且在這壹時期,文明的相聲開始逐漸傳播,相聲不再是壹種以傾倒地面為主的流浪藝術,而成為壹種大眾藝術。
觀眾:橫向來看,相聲從東北到江南,從湯山到Xi安,開始廣泛傳播,各大城市的相聲表演開始常態化。
縱向來看,相聲的受眾從中下層向上發展,從袁世凱、張宗昌、張學良等統治階級到張伯苓等精英階層,再到梅蘭芳等各行各業的領袖人物,壹直延伸到普通市民。相聲第壹次成為所有階層都欣賞的藝術形式。
第二,20世紀五六十年代
代表人物:馬、、侯、。
演員:這個時期是包子壹代藝術家的巔峰時期,也是文子壹代藝術家的蓬勃發展時期。馬、侯、都處於相聲事業的巔峰,蘇、等後輩開始嶄露頭角,而侯、馬季等人也逐漸走向成熟。
相聲發展到全國各地,黑龍江、甘肅、安徽、江蘇、湖北等地都成立了專業的相聲團體。
作品:這壹時期的相聲經過改革,在繼承傳統相聲的基礎上創造了大量新的相聲。如侯的《壹關》、《夜遊》、馬的《買猴》,都成為這壹時期的經典佳作。《夜行》等多部作品延續至今。馬筆下的人物“馬大哈”已經成為代名詞。
觀眾:橫向來看,相聲在全國得到了進壹步的普及,北方的黑龍江,南方的香港,東方的上海,西部的甘肅都出現了很多相聲愛好者和藝術家。
縱向看,從國家領導人到田間地頭的人們都成了相聲的觀眾,廣播技術和電影的發展讓相聲流傳到了千家萬戶。
第三,80年代和90年代
代表人物:馬季、侯、、馮鞏。
演員:這個時期是相聲行業歷史上發展最快的階段。專業和非專業的相聲演員在全國到處都是,幾乎所有單位都有會說相聲的人。相聲也是大大小小聚會的必備節目,很多孩子也是從這個時期開始學習相聲的。
相聲團隊從專業到業余在全國遍地開花,很多單位的文化館、宣傳部都有專業的相聲團隊。
作品:電視相聲以其快節奏、新鮮感、潮流感迅速成為相聲行業的主要創作方向。諷刺相聲已經成為壹種流行的相聲題材,《電梯奇遇》、《別出心裁的名字》、《小偷公司》等作品成為這個時代的符號。
同時,新潮的吉他相聲、說唱相聲也是行業歷史上的曇花壹現。
觀眾:橫向來看,這壹時期的相聲是中國最受歡迎的藝術形式之壹。相聲演員甚至比歌劇和電影演員更受群眾歡迎,幾乎全國各地的觀眾都能說出幾個自己喜歡的相聲演員。馬季、姜昆等相聲明星在國內外都很受歡迎。
縱向來看,中國領導人在1990的春晚上對姜昆和馮鞏的贊揚和肯定,也是這壹時期相聲行業的巔峰時刻。可以說相聲此時已經成為各行各業都喜歡的藝術形式,幾乎達到了全方位覆蓋的程度。
基於以上三個時期的特點,我們可以分析壹下相聲行業近十年(2010-2020)的發展情況:
演員:相聲演員再次成為年輕人的職業選擇方向。雖然老壹代相聲演員逐漸退休,但相聲行業經歷了壹段被忽視的時期。但這幾年湧現出壹些青年演員,但從藝術水平上來說,很難與前三個高峰期相比。
地方民間藝術團逐步改革後,國有專業相聲團隊越來越少。與此同時,私人相聲團體如雨後春筍般湧現,數量也不少,但仍處於數量多、整體素質差的階段。
作品:這個時期能夠代代相傳的經典作品非常少。相聲作品壹般都有碎片化、雷同化的特點。作品普遍缺乏嚴謹的結構,經不起推敲。表演風格以浮躁、隨性為主,已經逐漸偏離了語言藝術的範疇。
觀眾:橫向來看,全國任何地方的觀眾都可以通過網絡和電視隨時看到相聲作品。可以說幾乎每個人都可以成為相聲的觀眾,但與此同時,相聲觀眾的粘性大大降低,真正懂相聲的觀眾並沒有增加。反而有更多的人來湊熱鬧。
縱向來看,能夠欣賞其作品雅俗共賞的相聲演員少之又少,相聲表演的受眾在下沈,上層建築對相聲行業作品的態度已經到了需要加強監管的地步。雅俗共賞成了相聲界的稀缺名詞。
總結壹下,相聲行業近十年的發展是:演員多了,優秀演員少了。作品多,優秀作品少。很多人聽相聲,但很少有人懂相聲。
因為大部分業內人士都不夠專業,相聲表演只能“空手”,很少有人能達到“空手”的水平。
業內大部分相聲演員創作水平較低,相聲作品達不到“雅俗共賞”的水平,只能讓作品往低俗方向發展。
所以,近十年的相聲可以概括為商業上的相對繁榮期,而相聲藝術上的罕見低谷期,商業和藝術處於割裂狀態,這才是真正的“虛假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