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看到黃燦燦的麥子,首先想到的是趕緊收割。
原因很簡單。再過幾天,麥粒就會從麥穗上脫落。如果等到那個時候,妳的努力就白費了。人們如何收割莊稼?古人用鐮刀收割小麥。
在希臘神話中,死神手裏拿著壹把大鐮刀。其實希臘的死神和傳統的農神是同壹個人。死神手裏的鐮刀是農場裏的人收割莊稼用的鐮刀。農場裏的人把割下的小麥堆成壹堆,然後用大木叉叉起來放在車上,再運到打谷場脫粒烘幹。
用鐮刀收割莊稼是壹項非常辛苦的工作,但在聯合收割機出現之前,人們就已經從事這項工作了。20世紀30年代,人們發明了聯合收割機,可以將谷物收割和脫粒結合起來。只要妳在地裏開著收割機,壹片片的小麥就會被吞進收割機的肚子裏,然後再把小麥吐出來。
目前,自動聯合收割機可以壹次收割寬度為9米的作物,還可以通過全球定位系統操縱,測量和分析收割情況。據計算,這使谷物收獲生產率提高了600倍。
2.如何常識性的保養農具?
如果農具長時間不用,必然會生銹變鈍。如果不及時保養,這些農具來年就不好用了。
幾千年來,農民們不僅發明了各種各樣的農具,還總結了許多保養農具的竅門。看看他們都是怎麽做的吧!新使用的農具經常沾有灰塵或臟東西。如果這些臟東西不清除,農具不久就會生銹。所以,在把農具放好之前,壹定要仔細清洗,如果可能的話,可以在農具的刀刃上塗壹層油或蠟。
油和蠟可以隔絕空氣和水。沒有空氣和水,鐵不會生銹。但是,並不是說清洗上蠟後,放在工具間就沒事了。
如果真的想讓農具保持最佳狀態,還應該註意工具之間的通風防潮。如果工具房壹直潮濕,鐵器必然生銹,竹籃、柳籃之類的也會發黴腐朽。
如果農民認真按照上述方法去做,壹般來說,他的農具下次使用時,狀態應該是好的。下壹年使用時,農民往往會把鐵打磨壹遍,這樣不僅可以去除農具上局部產生的銹跡,還可以使農具更加鋒利。
所以古人才會有“磨刀不誤砍柴工”的說法。
3.常識中的農具在哪裏?
人們常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如果壹個科學家想做好研究工作,他必須有像顯微鏡和燒瓶這樣的工具。農場主要管理自己的農場,也使用各種工具,這些工具是農具。
耕作時,農民會使用拖拉機、插秧機、收割機、水泵、噴霧器、鐮刀、鏟子和簸箕。壹般農場都會有壹個農具室。大型機械可以直接放在地上,小型農具可以掛在墻上。壹是防潮,二是節省空間。
農業機械和小型農具使用後應清理幹凈,然後儲存起來,以備下壹年使用。儲存機械設備使用的燃油時要註意安全。
其實並不是所有的農民都會費心為這些農具建壹個農具室,有的農民會把農具直接存放在倉庫裏。當然,倉庫存放農具的前提是倉庫足夠大,有足夠的空間。另外,農具不要亂放,要在倉庫裏找壹塊空地,集中放在壹起。
4.關於農場的知識
農場中國的農場是利用機械進行大規模農業生產的企業,國營農場。農場是指以農業生產或畜牧業為主,兼營各種農產品和畜牧產品的農業生產單位、生產組織或生產企業。
作為壹個企業,農場可以由個人、家庭或社區,或者由財團或公司擁有和經營。農場的規模從幾英畝到幾十萬公頃不等。在美國,農場的規模可以大到幾萬或幾十萬公頃。在中國大陸人民公社時期(1950s ~ 1980s),壹個大型國營農場的面積相當於壹個鄉或幾個鄉的面積。過去以大農場為主的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和東北的北大荒,從1990年代開始改為城市建制。
美國農場。希望對妳有幫助。
5.打谷場是如何從農場常識中得來的?
對於農場裏的人來說,打谷真是壹年中的大事。
脫粒是壹項非常辛苦的工作,不僅僅是脫粒谷子。要說如何脫粒,首先要說打谷場。
其實農場的打谷場是臨時搭建的。打谷場是壹個大場地。通常,種植農作物。當谷子成熟時,人們會把田裏的莊稼收起來,整平,作為打谷場。平整打谷場是壹項技術性很強的工作,通常由有經驗的農場工人來完成。
首先,把地裏的土挖出來,澆上水。等土壤半幹不濕的時候,帶幾頭牛,放在石頭上來回滾,直到打谷場很平,不能積水。這還不是全部。接下來,讓土地曬幾天太陽。當地面出現微小裂縫時,人們開始處理它們。
怎麽處理?說起來有點奇怪——用牛糞摻水澆裂縫。這是因為奶牛是吃草長大的,糞便中含有足夠的纖維素。用這些東西把裂縫堵上,這樣裂縫就再也不會裂開了。嚴格按照上述步驟操作後,就完成了打谷場的建設。
然後人們就開始如火如荼地打谷了。隨著聯合收割機的普及,打谷場逐漸失去了作用。
6.農場常識如何打高粱
高粱穗長得像蘆葦,那個大穗裏藏著高粱種子。把這些種子取出來真的不是壹件簡單的事情。
說實話,雖然已經發明了很多種收割機,但是對於高粱來說效果並不是很好。現在,我們來看看傳統農民是如何脫粒高粱的。
農民通常先從地裏收割高粱。收割的時候,人只要高粱穗,就會留長刺。拿回去之後,人們會把這些長刺的高粱穗曬幹。直到它們完全幹了,才是真正脫粒高粱的時候。
這時妳會看到幾個人坐在壹起,手裏拿著高粱穗,反復敲打。這樣壹摔,高粱種子就會從殼裏蹦出來,打在人的身上、臉上,讓人癢癢的。
敲幾下後,人們會把這些大高粱種子掃成壹堆打包,然後處理高粱穗上剩下的不太飽滿的高粱種子。在二次處理中將使用壹個工具。如果我不告訴妳,妳肯定想不到那是什麽。
這就是鋤頭!農場工人把鋤頭刀片放在地上,然後坐在鋤頭把手上,用鋤頭刀片刮去高粱穗上殘留的高粱種子。這時候刮下來的高粱種子壹般都爛掉了,經常用作雞鴨的飼料。
打高粱的情況真是生活中充滿樂趣的壹幕。人們經常在晚上聚在壹起,壹邊聊天壹邊工作。秋天的小飛蟲和高粱種子,就像和人玩壹樣,壹下子打在人的脖子和臉上。
7.農場常識如何收獲棉花
棉花是壹種非常特殊的植物,既不能像玉米那樣掰下來,也不能像小麥那樣成捆收割。
人們到底是怎麽摘棉花的?如果妳看過根據《飄》改編的電影,妳壹定很熟悉摘棉花的過程。由於棉桃附著力強,摘棉花成了壹項勞動密集型的工作。
為了保證棉花的質量,棉花基本上都是隨采隨開。人們通常在腰間系壹個大袋子,然後用手摘壹朵朵棉花放在這個大袋子裏。
采摘的時候壹定要註意不要把棉殼或者碎葉子帶在棉花裏,否則爆出來的棉花會有雜質,看起來不那麽白。總的來說,摘棉花是壹項非常辛苦的工作。
在整個農業機械研究史上,采棉機也是農業力學最棘手的問題。20世紀30年代,美國人設計了“軸式采棉機”,這種采棉機只能在不損傷棉株和枝條的情況下,從開放的棉桃中挑出棉花花,摘下的棉花花被自動吸入漏鬥中保存。
“摘棉機”比用手摘棉花更幹凈。不幸的是,這種拾取器不能在裝配線上生產。然而,機械工程師們運用他們的聰明才智,終於解決了機械摘棉的問題。
1943年,國際收割機公司研制出第壹臺商用摘棉機,從而徹底解決了棉花的自動采摘問題。
8.農場常識中曬玉米的方法是什麽?
人們都聽說過“壹只熊折斷壹根棍子”的故事。其實收割玉米的方法就是用手掰。
現在農場工人已經把玉米弄碎了,讓我們看看他們都是怎麽把玉米曬幹的!剛碎的玉米雖然表皮是幹的,但是裏面的玉米種子含有大量的水分。如果沒有充分晾曬幹燥就放入倉庫,很可能會引起黴變。在長期的幹燥過程中,人們總結了很多幹燥玉米的經驗。
可以把玉米皮全部去掉,在平地上或者屋頂上鋪上很多玉米晾幹。這是最簡單的方法,但是會有很多麻煩,就是壹旦突然下雨,要把這些玉米收起來真的不容易。
事實上,許多農場沒有足夠的空間來晾曬玉米。為了節省空間,人們想出了壹些其他的幹燥方法。比如農家樂的工人可以把玉米不去皮,留壹把,然後把兩三個+玉米紮成壹把。
這種紮好的玉米可以掛在墻上、屋頂上或木架上晾幹。這種烘幹玉米的方法不僅大大節省了空間,而且通風采光好,使玉米烘幹更加充分徹底。壹旦突然下雨,收割起來比較方便。
1954年,美國人研制了壹種叫“摘穗附件”的東西,安裝在聯合收割機上,使聯合收割機能夠在農田裏壹邊打碎玉米壹邊脫粒。這樣,玉米晾曬就方便多了。
9.農場常識中,牲畜糞便在哪裏處理?
農場裏有許多家禽和家畜。這些動物給農場帶來了蛋、肉和奶,但也帶來了大量惡臭的糞便。
如果妳有糞便,妳得想辦法把它們排出去。農場的人在哪裏處理這些糞便?動物絕不會像人壹樣跑到廁所裏大便,而是直接在自己的棚裏大便。這樣,如果農民不定期清理家禽棚和牲畜棚,棚就會變臭。事實上,動物糞便是壹種非常環保的優質肥料,但如果直接投入田間,可能達不到預期的效果。
在被運送到田間之前,農場的人們通常會先對糞便進行處理,這就需要使用糞坑。說白了,糞坑就是壹個大坑。農場的人把各種動物糞便倒進坑裏,然後放壹些稻草進去。大多數糞坑都是露天的。壹旦下雨,糞坑裏的東西就會完全融合,開始發酵。
時間長了,這些發酵的東西就會變成優質肥料。妳可能對沼氣池的概念並不陌生。其實沼氣池的原理和糞坑沒什麽區別——都是用糞便和植物稭稈混合發酵。
但是,沼氣池和糞坑有壹個區別。沼氣池是封閉的,窖內發酵產生的沼氣可以作為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