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種常用按摩手法:
1.推法2、搓法3、揉法4、揉法5、搓法6、按法7、搓法8、拍法9、搖法10、拉法11、握法12、滾法12。
按摩手法大致可以分為七類:
1.擺動手法:壹指禪推拿,各種振法,各種揉法,各種搖法等。
2.摩擦手法:推、運、搓、刮、搓、碰、梳。
3.擠壓手法:按、點、壓、捏、捏、抓、彈。
4.敲擊技術:各種敲打、擊打和針刺的方法。
5.鍛煉關節手法;各種搖法、板法、屈伸法、端法、頂法等。
6.復合手法:按摩、揉捏、振動、點按、拉搖、旋轉、晃動等。
7.具體手法:胸外按壓、背部按壓、踏步等。
推送方法
用手或手掌推按摩部位,向壹個方向直線推。輕按摩有鎮靜止痛、緩解不適等作用。,用於按摩的開始和結束以及其他操作之間。復推法具有疏通經絡、調筋復元、活血化瘀、解痙、加速靜脈血和淋巴回流的作用,可用於按摩的不同階段。
(1)方法和步驟
1.用手指或手掌重點按摩部位。
2.按推力的大小可分為輕推法和重推法。選定力度後,向壹個方向直線推。壹般推3 ~ 5次。
(2)動作要領
1.在輕推方法中使用的壓力相對較輕;再推法使用的壓力更重。做全掌再推法時,四指並攏,拇指分開,需要掌根發力,虎口微擡。必要時可將另壹只手掌重疊壓在手背上,雙手同時下壓,沿淋巴流向向前推。
2.手指、手掌等部位要緊貼皮膚,用力要穩,推進速度要緩慢均勻,但不要用力過猛,以免損傷皮膚。
摩擦方法
用手的不同部位發力,緊貼皮膚,來回做直線摩擦為搓法。具有溫經通絡、行氣活血、鎮靜止痛、提高皮膚溫度、增強關節韌帶柔韌性的功效。在按摩的開始和結束時,經常使用輕揉來緩解疼痛或不適。在其他技術之間經常使用再摩擦方法。
(1)方法和步驟
1.用手掌、魚際、魚際或掌根對皮膚施力。
2.根據力度選擇輕重手法來回做直線。
(2)動作要領
1.操作時,腕關節要伸直,使前臂與手平齊。以肩關節為支點,帶動手掌直線來回或左右擦拭,不能歪斜。
2.按摩者手掌向下的壓力要均勻適度,揉搓時以不褶皺皮膚為宜。
3.搓法壹般較快,來回搓的距離較長,動作要均勻連貫,但不宜長時間搓,局部皮膚充血潮紅,以防皮膚損傷。
揉捏方法
用手的不同部位,集中於某壹部位,作圓周或螺旋揉捏運動,以帶動那裏的皮下組織隨手指或手掌的揉捏運動而滑動,就是揉捏;。具有加速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代謝、活血化瘀、解痙、軟化疤痕、解除強人工刺激、止痛的作用。捏整掌或掌根,多用於背部和肌肉肥大處。拇指揉多用於關節和肌腱。拇指和中指的兩端摩擦是穴位按摩的常用方法。
(1)方法和步驟
1.用手掌、掌根、魚際、魚際、拇指或四指對皮膚施力。
2.做圓周或螺旋揉捏動作,帶動皮下組織隨著手指或手掌的揉捏動作滑動。
(2)動作要領
揉搓時,手指或手掌要緊貼皮膚,不要在皮膚上揉搓,手腕放松,用腕關節、前臂或整個手臂做小幅度擺動,不要過多涉及周圍皮膚。
揉捏方法
拇指外展,其余四指並攏,雙手呈鉗形,整個手掌和每根手指緊貼皮膚,做圓周旋轉揉捏動作,壹邊揉捏,壹邊向心臟方向做螺旋推,此為揉捏法。具有促進局部組織的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增加肌肉力量,防治肌肉萎縮,解除肌肉痙攣,消除肌肉疲勞,活血化瘀,止痛的功效。常用於四肢、臀部等處肌肉肥大,常與揉捏交替使用。
摩擦方法
雙手握住被按摩部位,相對用力,方向相反,快速來回揉搓,就是揉搓法。具有疏通經絡、調理氣血、放松組織、解痙、加速消除疲勞、提高肌肉工作能力的作用。適用於背部、脅肋及四肢,尤其是上肢、肩、膝,經常用在每次按摩的後期。
(1)方法和步驟
1.雙手呈握物狀放在四肢上,握住按摩部位。
2.用相對的力度和相反的方向快速來回摩擦,同時上下移動。
(2)動作要領
1.操作時,雙手要對稱用力,動作輕柔均勻,快揉慢動。
2.運動前用高壓力、快頻率、短持續時間的摩擦,可以提高肌肉的工作能力;運動後,如果使用壓力小、頻率慢、持續時間長的揉搓,可以加速肌肉疲勞的消除。
根據法律
用手指、手掌、手肘或四肢其他部位用力,由輕到重逐漸用力按壓按摩部位或穴位,停留壹段時間(30s左右),再由重到輕慢慢放松。具有放松肌肉、緩解疲勞、活血止痛、整形還原的作用。拇指按壓適用於經絡穴位,臨床上常與拇指揉捏結合形成“按揉”復合手法,以提高按摩效果,緩解用力按壓後的不適感。掌壓多用於背部、肩部和四肢肌肉的僵硬或緊繃,也用於關節,如腕關節和踝關節。用指尖、手肘和腳跟按壓穴位是穴位按摩的常用方法。
(1)方法和步驟。
1.用手指、手掌、手肘或四肢其他部位對皮膚施力。
2.由輕到重,逐漸用力按壓按摩部位或穴位,停留片刻,再由重到輕慢慢放松。
3.手指按壓和手掌按壓是兩種最常用的按壓方式。拇指或食指、中指、無名指用力按壓體表某壹部位或穴位,稱為指壓。用壹掌或兩掌,或掌根或兩掌重疊按壓體表某壹部位,稱為掌壓。
(2)動作要領
1.按壓硬的部分要緊貼體表,用力方向要垂直於體表,由輕到重,平穩連續,使力達到組織的深部。
2.拇指按壓穴位要準確,用力要以患者有酸、脹、熱、麻的感覺為準。
魔法
用食指、中指、無名指的指面或掌面用力,貼在按摩部位。按摩的方法是在手腕和前臂上做輕柔有節奏的圓形撫摸活動。具有和中理氣、消食化積、調節胃腸蠕動、活血化瘀、安神解痙、鎮痛的功效。刺激溫和、舒緩、舒適,常用於按摩開始時,以減輕疼痛或不適;常配合揉、推、按等方法治療脘腹脹痛、消化不良、痛經等癥。
(1)方法和步驟
1.用食指、中指、無名指省力,貼在按摩部位。
2.肘關節微屈,腕關節放松,掌骨關節自然伸直,輕輕放在體表;手腕和前臂應在皮膚上做輕柔協調的圓周運動。
(2)動作要領
1.可以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均勻往復的連貫操作。
2.每分鐘頻率約為120次。
3.不要太用力。
拍擊法
用手掌或手的尺側拍打體表的技術叫拍擊法。常用的手法有三種:拍、拍、切。它們都具有促進血液循環、拉伸肌腱、消除疲勞、調節神經肌肉興奮性的作用。多用於肩部、臀部、四肢等肌肉肥大部位。運動後常采用慢拍擊、輕敲等方式加速疲勞的消除;力度更大、頻率更快、持續時間更短的削波。,常用於運動前提高神經肌肉興奮性。用壹個或多個手指輕拍是穴位按摩的壹種常見方法。
(1)方法和步驟
1.拍掌時雙手半握拳或五指並攏,拇指伸直,其余四指掌指關節彎曲成空心掌,掌心向下。敲門時,腳朝下握空拳。也可以用五個手指或三個手指或壹個手指的指尖輕敲某個部位。切的時候雙手手指伸直,五指並攏,尺側朝下。
2.雙手有節奏地上下交替拍打。
(2)動作要領
1.拍打時,肩、肘、腕要放松,手腕發力,要輕而有彈性,協調靈活,頻率要均勻。
2.敲擊切割時,以肘部為支點用力。拍打時肩、肘、腕要放松;切割時肩、肘、腕緊張,力到達組織深部。行動應該協調、持續和靈活。
搖動法
有兩種方法:四肢抖動和肌肉抖動。肢體搖動法,雙手或單手握住肢體遠端,少量持續用力上下搖動。在肌肉搖動法中,用手輕輕抓住肌肉,短時間快速搖動。具有舒筋活絡、舒筋活絡、潤滑關節的作用。常用於肌肉肥大的部位和四肢關節處,也常用於運動後消除肌肉疲勞。是末期的按摩。
(1)方法和步驟
有兩種方法:四肢抖動和肌肉抖動。
1.使用肢體抖動法時,雙手或單手握住肢體遠端,用輕微的力度作連續的小幅度快速抖動(上肢可上下左右抖動,下肢壹般可上下抖動)。
2.使用肌肉搖動法時,用手輕輕抓住肌肉,短時間快速搖動。
(2)動作要領
動作要連續均勻,頻率要由慢到快,再由快到慢;抖動的幅度要小,頻率壹般要快,力度不能太大。
雲拉法
壹手握住被按摩者關節的遠側肢體,另壹手握住關節的近側肢體,在關節生理範圍內做被動運動,手法為運拉法。具有潤滑關節、舒筋活絡、促進血液循環、防止或松解關節粘連、改善關節運動功能、糾正小關節處微解剖位置變化的作用。適用於四肢及頸腰關節。經常在按摩後期使用,可以改善關節活動範圍,消除關節屈伸不利等疲勞酸痛。
(1)方法和步驟
1.按摩師用壹只手握住遠端關節肢,用另壹只手握住近端關節肢。
2.在關節生理活動範圍內做被動運動。
3.有常用的拉肩、肘、腕、髖、膝、踝等關節的方法。
(1)肩關節牽引法:按摩師壹手握住手腕或肘部,另壹手壓在肩膀上方,然後使肩關節做外展、內收、旋轉、轉動、旋轉。
(2)肘關節手法:按摩師壹手托住前臂遠端,另壹手輕輕托住肘部,然後屈肘旋轉。
(3)腕關節牽引:按摩師壹手托住腕關節上部,另壹手托住手掌中部,然後使腕關節進行屈伸、內收、外展、旋轉。
(4)髖關節牽引法:被按摩者取仰臥位,髖膝屈曲。按摩師壹手托住小腿,壹手托住上膝,然後進行髖關節的屈、伸、外展、內收、旋轉。
(5)膝關節牽引:被按摩者取仰臥位。按摩器——壹手托住腳踝,另壹手按壓膝關節,然後讓膝關節做屈伸、內旋、外旋。
(6)踝關節牽引:被按摩者取坐位或仰臥位。按摩師壹手托住小腿或腳跟,另壹手托住前腳掌,然後進行踝關節屈伸、內收、外展和旋轉。
(2)動作要領
1.拖運時動作要適中,用力要穩;活動範圍要在生理活動範圍內從小到大。
2.做圓周運動時,順時針或逆時針都可以。
那法
用壹只手的拇指或雙手的拇指在食和中指上發力,或拇指和其他四指相對發力,對某些穴位或部位進行有節奏的提揉,就是握法。具有疏通經絡、解表發汗、鎮靜止痛、開竅醒腦、解痙的作用。主要用於頸、肩、四肢。臨床上常用風池穴、頸兩側等穴位治療外感頭痛;也用於運動時振奮精神,是穴位按摩的常用方法。
(1)方法和步驟
1.用壹只手或兩只手的拇指用第壹和第二個手指發力,或者用拇指用其他四個手指發力。
2.相對用力,在某些穴位或部位進行有節奏的提拉。
(2)動作要領
1.操作時,肩臂放松,手腕靈活,以腕關節和掌指關節活動為主,手指相對用力上提。
2.用力由輕到重,再由重到輕。
3.持握法刺激強度大,持握持續時間要短,次數要少。捏住後要用輕揉的方法,減輕強刺激帶來的不適感。
滾動方法
用手背靠近小指的部位或小指、無名指、中指掌指關節突起的部位貼在某壹部位。通過手腕屈伸和前臂旋轉的復合運動,持續作用於被按摩部位,這就是滾動法。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解除肌肉痙攣、增強肌肉靈活性和韌帶柔韌性、促進血液循環、消除肌肉疲勞的功效。此法壓力大,接觸面積廣,適用於肩、背、腰骶部、四肢等肌肉較厚的區域。常用於治療運動損傷,消除肌肉疲勞。
(1)方法和步驟
1.用小指、無名指、中指掌指關節的突起部分在手指背面的皮膚上用力。
2.通過手腕屈伸和前臂旋轉的復合運動,持續作用於按摩部位。
(2)動作要領
1.肩、臂、腕要放松,肘關節略屈約120,即腕關節屈曲,旋後時前臂向外卷約80,腕關節伸展,旋前時前臂向內卷約40。
2.用力要均勻,動作要協調有節奏。壹般滾動的頻率是每分鐘140次左右。
刮削法
拇指屈曲,使用指甲(或硬幣、勺子等。取而代之)以勻速向壹個方向刮病竈就是刮痧法。松解粘連,祛瘀化淤
擅長患病部位的營養代謝,促進受損組織的修復。它常用於治療髕腱病。
(1)方法和步驟
1.拇指屈曲,帶指甲(可用硬幣、勺子等代替。)來關註病竈。
2.拇指彎曲,向壹個方向均勻刮擦。
(2)動作要領
1.刮的時候用力要均勻。
2.刮的時候蘸點水,不要損傷皮膚。
夾點法
用拇指尖或指甲邊緣發力,選定某些部位或穴位,以連續或間歇的力量垂直向下按壓為捏法。具有消腫、防粘連、開竅、解痙、行氣通絡的功效,適用於消除局部腫脹。常用於急救,是穴位按摩的常用方法。
(1)方法和步驟
1.用拇指尖用力,選擇某個部位或穴位。
2.用連續或間歇的力垂直向下壓。
(2)動作要領
1.用於局部消腫時,要從腫脹部位的遠端開始,輕而密集地向下切開按壓皮膚,依次向近端移動。移動速度要慢,力度不要太大。
2.針刺穴位時,應握空拳,拇指伸直緊貼食指橈側邊緣,用拇指或指甲尖(指針)在穴位上用力,並逐漸加大力度,以引起“上火”,捏住後輕揉該部位,以緩解不適感。
3.用於急救時,手法要重要快,但要防止指甲刺破皮膚。
腱法(彈性提升法)
用拇指和食指、中指或拇指和其他四指加快肌肉或肌腱釋放的手法,就是彈力筋法。具有舒筋活絡、疏通氣血、解痙止痛的作用,對局部神經有較強的刺激作用。壹般用於治療肌肉酸痛和肌肉痙攣。
(1)方法和步驟
1.用拇指和食指,中指或拇指和其他四個手指握住肌肉或肌腱。
2.以木匠墨線的形式,握住肌肉,加快釋放。
(2)動作要領
1.用指尖發力,千萬不要用指尖強行捏。
2.力度要由輕到重,剛柔並濟。每次可以提L ~ 3次,然後用輕柔揉捏的方法緩解提彈帶來的不適。
拉筋法(分筋拉筋)
雙手拇指尖按在某壹部位,以適當的力度垂直於韌帶或肌纖維來回拉動的手法稱為撥。具有分離粘連、消腫散結、解痙止痛的作用。它通常用於治療肌肉、肌腱和韌帶的慢性損傷。戳揉結合,即戳揉結合,是常用的穴位按摩方法。
(1)方法和步驟
1.用雙拇指或單拇指的指尖按壓某壹部位。
2.適當垂直於韌帶或肌纖維來回拉動。
(2)動作要領
操作時,拇指端要深深壓在韌帶或肌肉肌腱的壹側,然後垂直於韌帶和肌肉纖維撥拉,就像撥弦壹樣。也可以將拔毛沿著肌腱的壹端依次向另壹端移動,使局部有酸脹感,可以耐受。
加固方法(沿加固方法)
用拇指指腹按壓受傷部位,沿肌纖維、韌帶或神經方向緩慢移動,以順筋法為順筋法。具有調和氣血,順筋歸位的作用。常用於治療急性閉合性軟組織損傷。
(1)方法和步驟
1.用拇指指腹按壓受傷部位。
2.沿著肌纖維、韌帶或神經的方向慢慢移動,使其肌肉變得平滑。
(2)動作要領
1.術中盡量放松受傷部位,用壹手拇指指腹固定受傷部位健側端,另壹手拇指指腹沿韌帶、肌纖維、神經走行方向抹平,也可從受傷部位上端向下端抹平數次;
2.用力必須均勻連續,指尖的動作必須緩慢。
夾點法
1.用拇指捏壹個部位,吃兩個手指或者拇指,吃三個手指叫捏。
2.力度較輕,適用於淺表皮膚組織。
3.將揉捏法應用於脊柱被稱為“捏脊”。對兒童較長,可治療消化不良。
拉動方法
1.用雙手同方向或反方向用力,使關節拉伸或旋轉,稱為扳法。
2.臨床上常用於治療四肢關節功能障礙和脊柱關節錯位。
3.常見的有:頸椎手法、腰椎手法、肩部手法(內收提),
拉法
1.拉法是壹種牽引拉伸的方法,所以也叫牽引法或拉伸法。
2.這種方法在中醫骨傷科廣泛使用。
3.應用時動作應平穩連續,不允許突然用力;根據不同部位和情況,適當控制牽引和拉伸的力度和方向。
4.常見的有:頸椎拉伸法、肩關節拉伸法、腕關節拉伸法、指間關節拉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