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禪·茶·心(二)聖賢養生智慧的啟示

禪·茶·心(二)聖賢養生智慧的啟示

在非常時期,無論我們處於什麽樣的情況下,花上十幾分鐘的時間去感受聖賢聖賢的養生智慧,或許對我們的情緒調節都是有益的。

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講“修身、治國、平天下”。首先是註重知識的修養。說到修養,在中國文化中,包括身心,而身心是兩回事。身也代表心,就是現代生理和心理分不開,省略為“修身”。孔子說的“文”,“質”是身,其實包括心的修養,身心合壹。

中國文化強調修身養性,其中包括養生的內容。對內修身養性,對外完成自己的世界工作。從先秦諸子思想出發,強調註重養生,完善人格和智慧;上至宋明理學,下至陽明心學等。,都是養生之道,養心之道,治天下之道。

第壹,孔子講保健

“仁者長壽”、“仁者不憂”、“大德則壽”是養生的綱領。“堂堂正正的人,堂堂正正,泰然自若”講究修身養性,人格自強,光明磊落,英姿颯爽,有益身心健康。《孔子家語》雲:“食氣者,神明萬歲;吃五谷的死於智慧;不吃的人,死而成神;雜食動物是惡靈的家。以及旨在調節飲食、調整心態、把握中道、保持平常心的“八不吃”、“君子三誡”、“九思”等原則,是健康之源,長壽之本。

第二,莊子講養生。

《莊子·養生主》有言:“善無近名,惡無近刑。總督認為,妳可以保護自己,妳可以活壹輩子,妳可以養妳的親人,妳可以度過妳所有的歲月。”中國養生文化的核心理念以壹種非常清晰和本質的方式展現出來。也補充了佛教“壹切惡事應避,壹切善行應行,自凈即壹切佛法”的含義。“身清凈,所以心清凈,心清凈,所以身清凈。”養生就是養心,也就是所謂的“養心齋”,養性就是生命在其中。心性之學是必經之路,如陰陽之道是互為新聞。

《景嶽全書·齊通論》壹文說:“我妻壹生,無非受天地之影響。及其形成,並始終推血為用;但是,血離不開氣,氣離不開血。.....故百病生於氣。”“夫百病生於氣,正為氣所用,無處不在。如果不調整,他們都會生病的。”

“如果妳對雄心壯誌的精神更加輕浮,妳就不會擺脫任何疾病,這是壹種調節精神的偉大方法。”。充分發揮了《黃帝內經》中情誌機制的妙用,也為後世養生奠定了基礎。

養生在調氣,調氣要懂得調心。同時,在治形論中強調“乃人不知修形之道,善養生者,不可先修此形,而為神明之家;善治病者,不能先治此形,乃復興之本乎?”這種“修形之道”,其實就是源於莊子的真髓。《莊子·大宗師》雲:“夫載我形,勞我生,憂我老,息我死;所以,善我者生,善我者死。善,老年善,始善終善,人還是有效的,但萬物的情況是怎樣的,那壹個(氣)又是什麽呢?”

善於養生的智者,要善於掌握和發揮萬物“所系”的“氣”(道)。這也是張景嶽闡述的主要目的。

這就是所謂的“氣”(道),與“生命本能論”密切相關,或者說“道相通”。

第三,孟子講養生

“仁者無敵”,“君子不怨天尤人”;“我善於培育我的高尚精神”;“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權貴不能屈。”君子“窮則獨善其身,善則兼濟天下。”“天道要成斯裏蘭卡偉人,必先苦其心誌,苦其筋骨,餓其身膚,空其身,亂其行,故忍耐而得其所不能。”孟子說,要在身體健康的同時,做壹個頂天立地的人。養生養心,立誌成才。孟子也說:“妳要的是善,妳要的是信。充實叫美,充實和輝煌叫偉大,偉大叫聖潔,聖潔叫神。”是養生養心的最高境界。

《易經·銅人卦》“唯君子之誌,以通天下。”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君子之才,可以通過學習,修養,立足於世來達到。當然是有方法有規律可循的。

知道了易經的道理,人生所有的變化都來了,我們真的可以在貧窮和快樂中度過。這並不意味著什麽都不做。相反,它意味著做該做的事,不做不該做的事。遵從自然規律。正如中國古典傳記《易經》所說,“夫者,與天地、與日月、與四時、與鬼神和諧。”這樣才能更好的把握機會,齊心協力,力挽狂瀾,和* * *壹起走向勝利。

要立足實際,做好自己該做的事。當我們的心態和情緒自我調整後,我們的頭腦會更清晰,更開放,這有助於我們培養自己的精神;善待自己和家人,善待全世界的兄弟姐妹;更有助於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盡職盡責,把自己應該做的事情做得更好!(壹葉/2020年2月1)

  • 上一篇:我和土木工程。論文
  • 下一篇:方茂棟:C-NCAP的很多質疑對我們是壹種鞭策。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