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收集非美國音樂的信息!

收集非美國音樂的信息!

拉丁美洲的“美非民樂”是指黑人奴隸帶來的非洲音樂,是在拉丁美洲經過長時間演變而來的。在這類音樂中,非洲因素起了很大作用,但也吸收融合了其他音樂文化。黑奴最早到達美洲的時間是1518。在隨後的350年間,約有1000萬名黑奴被運往美洲,其中大部分集中在加勒比海和巴西,少數在北美。大多數奴隸來自非洲西部和西南部的安哥拉。在奴隸制的壓迫下,他們頑強地維護著自己的文化。舞蹈、音樂、神話和宗教儀式是他們民族文化中最珍貴的東西,經過代代相傳,他們的核心部分終於保存了下來。奴隸解放後。國家獨立後,這些傳統文化有了新的發展,甚至最終給占統治地位的白人的音樂文化打上了特殊的印記。

當然,在不同種類音樂的影響下,非洲音樂在拉丁美洲也發生了變化。壹般來說,他們受歐洲音樂的影響比印度音樂大。當然,不同地區也不壹樣。比如海地、圭亞那、蘇裏南和巴西東北部的巴伊亞省與非洲傳統聯系最緊密,保存下來的非洲音樂文化最多,其次是牙買加、特立尼達、古巴等國,中美洲和南美洲——壹些國家的沿海地區生活著很多黑人,所以也有美非音樂。但是,民族和種族對音樂的影響並不是絕對的。比如中美洲洪都拉斯的加勒比黑人受周圍印第安人的影響,他們的音樂體現了印第安文化,而特立尼達的壹些印第安音樂具有黑人音樂的特點。可見文化是決定性因素。

由於非洲音樂的不同因素以及對其他音樂文化的吸收和融合,拉美的美非音樂也呈現出各種多姿多彩的景象。

在海地這個95%人口為黑人的國家,來自西達荷美的傳統宗教和天主教混合成巫毒教。伏都教的儀式包括唱歌、跳舞和擊鼓,眾神通過這些方式被召喚。海地的大多數傳統歌曲和舞蹈都與伏都教儀式有關。壹位海地作曲家曾寫道:“我們是拉丁美洲人,我們的拉丁文化只是膚淺的,但我們的骨子裏卻浸透著原始的非洲情懷...我們的感官自然會對伏都教的儀式聖歌中切分音的節奏產生反應,這讓我們充滿激情”。海地鼓的節奏也保留了非洲的特色。媽媽鼓、爸爸鼓、寶寶鼓是三種大小不同、音高不同的鼓。再加上兩種聲學樂器,壹* * *同時是五種不同的節奏,讓人感覺參差不齊,此起彼伏,卻渾然壹體。鼓樂表演逐漸加速,扣人心弦,直至高潮。

在巴西,來自西非尼日尼亞的約魯巴人將傳統文化與當地傳統相結合,形成了壹種被稱為Maccoumba的儀式,崇拜萬神之母和海洋女神,即哈曼。整晚都有歌舞和鼓聲,以前都是黑人參加。現在這種神秘的歌舞吸引了知識分子和藝術家。在海灘上舉行的Maccoumba吸引了成千上萬的人,他們身著盛裝,手持鮮花和蠟燭,擊鼓起舞,走進大海。

桑巴是巴西的國舞,音樂特點是大調、雙拍子、速度輕快,與非洲音樂相似。裏約熱內盧的桑巴狂歡節是天主教節日和非洲歌舞傳統的完美結合。其實就是壹個群眾性的服裝遊行和娛樂,包括歐洲的樂器和服裝,但是黑人的影響是主要的,從音樂、舞蹈、化妝都可以很明顯的看出來。本世紀初,巴西的種族主義者試圖排除黑人對狂歡節的影響,但正是黑人的美國非洲音樂和舞蹈為狂歡節增添了絢麗的色彩和無窮的魅力。巴西音樂家每年還為狂歡節創作狂歡節進行曲和抒情歌曲,並進行頒獎和推廣。現在巴西的桑巴狂歡節已經成為壹個世界性的節日。

哥倫比亞北部流行壹種典型的美非歌舞《貢比婭》,是壹對男女二重唱,動作大而快,胯部動作突出,節奏強烈多變。有時,男舞者會拿著小鼓,邊敲邊跳。伴奏樂器包括三個大小不壹的鼓,壹個竹筒單簧管,有時還有伴唱。舞蹈和音樂非常感人。

加勒比海的島國,古巴,牙買加和特立尼達和多巴哥,有豐富的美國非洲音樂。他們的節奏比巴西的更復雜,樂器的變化和對比非常強烈,音樂中的歐洲因素有所增加。歌舞的主要類型有倫巴、宋、薩爾薩、梅赫林格、曼波、林波、恰恰、卡利普索、雷傑特等。

卡利普索是壹種加勒比音樂、舞蹈和歌曲,起源於非洲和西印度群島的民間音樂。這原本是壹首在特立尼達工作的黑人奴隸的歌。他們經常用各種方言迷惑主子,圖謀謀反。奴隸制廢除後,卡呂普索有了新的發展。古代的卡呂普索旋律很簡單,而且是回音的形式。直到19世紀初,還只是伴隨著鼓、響片和木棒。後來受到西班牙和委內瑞拉音樂的影響,旋律變得更加優美,歌詞與時事和人物有關,諷刺、調侃、幽默。卡呂普索後來成為特立尼達的傳統狂歡節音樂。狂歡節前,音樂家們每晚在西班牙首都港口嘗試演唱新的卡拉普索,然後選出1-2首歌曲作為狂歡節的主題曲或進行曲。每年都有歌手被選為卡裏普索的皇帝或皇後。卡利普索的音調以50首傳統曲調為基礎,節奏為2/4或4/4。樂句不規則,伴奏改為銅管樂。在狂歡節期間,當人們在街上跳舞唱歌時,它的舞步類似於桑巴,並伴有鋼鼓樂隊。這種用汽油桶做成的奇妙樂器也是特立尼達的黑人後裔發明的,現在已經傳遍了全世界。

雷鬼是牙買加島上的城市民謠,形成於20世紀60年代。它融合了非洲-牙買加音樂(混合了西非音樂和英國音樂)和北美黑人音樂。雷鬼有西方旋律與和聲的基礎,有非洲的音色與節奏,有美國流行音樂的影響。伴隨著電聲樂器,節奏感強,音量很大。雷鬼最早由牙買加的草根階層演唱,通過歌曲表達他們對社會不公的不滿和嘲諷。

《卡利普索》和《雷鬼》是加勒比海地區人民的傑出創作,也是拉美非裔音樂的代表之壹。他們已經傳播到美國和世界各地。總之,拉丁美洲的美非音樂的特點可以概括為:七音音階多,節奏在音樂中起主要作用,節奏強烈而復雜。分很多,線很多,節奏很多。歌曲音域不廣,壹人領唱的呼應曲多,多聲部因素多。這篇文章的結構不夠方正。他們偏愛深沈的人聲音色,非常重視打擊樂器,尤其是鼓,有即興創作的習慣,音樂的情緒和氛圍也更加積極樂觀。

此外,與非洲音樂壹樣,美非音樂也具有很強的社會屬性(與宗教祭祀和社會生活密切相關)和自娛性(主要是非專業創作和表演)。1980在北京觀看過特立尼達和多巴哥全明星鋼鼓樂隊表演《卡裏普索》的觀眾都記得,當演員們在舞臺上演奏這首狂歡的樂曲時,他們忘形了,手舞足蹈,仿佛進入了另壹種心境,驚喜而有趣。

  • 上一篇:抗病毒的中草藥有哪些?
  • 下一篇:中國新銳軟裝設計師與搭配技巧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