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政府經濟學的發展歷程

政府經濟學的發展歷程

政府經濟學分新舊。所謂舊政府經濟學就是金融學,金融學的研究範圍主要集中在政府的財政收支,尤其是稅收問題上。新政府經濟學是指嚴格意義上的政府經濟學,是從金融學發展而來的。“它拓展了金融學,或者說政府經濟學是從更高更廣的角度研究的金融學”。所以,金融學是政府經濟學的前身,政府經濟學是金融學的繼承和發展。

政府經濟學的出現,說明已經形成了壹個比金融學更完整、更系統的學科體系。因此,政府經濟學必須包含金融學的研究內容,兩者是包含與被包含的關系。但兩者有明顯的區別:(1)在學科體系上,傳統金融學無法將市場機制和非市場機制的資源配置統壹到帕累托效率,但實際上卻忽略甚至排除了將市場機制作為研究政府經濟行為的前提。在政府經濟學中,建立了壹個結合兩者的理論模型。(2)傳統金融以政府決策為既定事實,國家與政府人格化。因此,把國家意誌和政府決策作為外生變量來研究。在政府經濟學中,國家(政府)是壹個組織系統,國家的意誌和政府的決策由壹套政治程序決定,政治程序的經濟效應用新古典主義的分析方法來分析。(3)傳統金融學側重於研究政府收支的形式和過程,特別是財政收入。政府經濟學重視研究政府財政對國民經濟的影響,特別強調政府支出的經濟分析,因為政府支出是政府行為的成本,更能反映政府決策和行為的意圖。財政是政府經濟學的起點。追溯公共財政的發展歷程有助於加深對政府經濟學的理解。

財政分配現象早在原始社會末期就出現了,隨著國家的出現而形成。隨著理財活動的不斷發展,中外古代理財者提出了許多精辟的理財思想,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其中,中國古代金融專家的經典論述,匯聚成中國金融思想史的豐富內容,形成了人類文明的寶貴財富。比如,關於財政與經濟的關系,古代的財政專家就有深刻的認識,周朝解釋了管理國家財政的方式。“賺錢有大道,生的人多,吃的人少。有病就舒服,財就夠了。”漢朝總結秦朝勒索錢財、民不聊生、推翻政權的慘痛教訓,論證並實行“少重視稅”的政策,創造了“京師錢多不教;陳翔殷,太倉之粟,溢而露之,貪而不可食。”人民和國家的繁榮。在稅收調節方面,有“禁征”的思想來調節生產和流通。在財政收支管理方面,既有周公提出的“量入為出”原則,也有唐代的楊炎。但由於主客觀條件的限制,這些財政思想並不系統、完整,尤其是財政分配並沒有作為社會經濟活動的組成部分來研究,而僅僅作為“官辦”和國家財政管理而存在。正如馬克思所說,在亞當·斯密之前,“壹切公共財政都是純粹國家的;國民經濟被視為壹切國家事務的普通部分,從屬於國家本身。”

將財政分配作為壹個特殊的研究對象,並形成系統的財政理論,只有200多年的歷史。威廉·配第(W.Petty,1623-1687)在1663年發表了《論稅收》,詳細論述了各種公共資金、各種征稅方法以及政府籌集資金的方式方法,為公共財政的建立奠定了基礎。亞當·斯密(1723-1790),古典學派的傑出代表,在1776年發表了他的代表作《國家財富(又稱國富論)的性質和原因研究》。本文在用價值、貨幣、價格、社會分工、交換、工資、利潤、地租等壹系列經濟範疇來分析和解釋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基礎上,列出了專門的壹篇文章(第五篇)來研究財政問題,討論了君主或國家的開支(“撥款理論”)、壹般收入或公共收入的來源(“收入理論”)和國債問題(“國債理論”)在亞當·斯密之後,財政逐漸從政治經濟學中分離出來,成為壹門獨立的學科。這壹時期的金融學也被稱為舊公共經濟學。由於亞當·斯密的《國富論》,金融學成為壹門獨立的學科。長期以來,側重於財政收支本身及其對經濟的有限影響,而對財政收支的研究則側重於對稅收的研究,這與當時的社會背景密切相關。18世紀是新興資產階級開始崛起並逐步走上政治舞臺的時代。亞當·斯密等人創立的古典經濟學是自由資本主義的學術結晶,其理論基礎是“自由經濟”,主張“最好的政府是幹預最少的”。這反映了新興資產階級擺脫封建殘余束縛、自由拓展市場的內在需要。

20世紀初,自由資本主義演變為壟斷資本主義,資本主義的內在矛盾逐漸暴露。經濟危機開始周期性地襲擊和破壞資本主義經濟,克服和消除危機成為西方國家經濟學家追求的研究目標。20世紀30年代的世界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帶來了經濟學的巨大變化。英國經濟學家m·凱恩斯在其名著《利息、就業和貨幣通論》中對自由經濟提出質疑,主張國家(政府)對經濟進行全面幹預。羅斯福總統的新政為凱恩斯的國家幹預理論提供了完整的詮釋和成功的典範。在理論和實踐的推動下,西方主要資本主義國家政府的經濟活動和職能日益擴大,從單向的財政收支擴展到經濟管理和調控。政府直接幹預生產領域,形成壹定規模的公共企業和公共生產,政府收支規模也大大擴大。這給公共財政提出了許多新的研究課題。這些主題主要包括:

首先,需要弄清楚公共部門應該從事什麽活動,以及這些活動是如何組織的;

第二,試圖理解和預測政府經濟活動的壹切結果;

第三,評價政府的各項經濟政策。

顯然,這超出了公共財政的回答。於是公共* * *(政府)經濟學應運而生。上述三個問題成為公共經濟學的主要研究內容。1959年,美國經濟學家馬斯格雷夫出版了《公共財政理論:公共經濟學研究》。本書首次引入了“公共經濟”的概念。馬斯格雷夫在書的開頭就指出:“的確,我從壹開始就不想把這本書當成金融理論的研究。很大程度上,問題不在於財政,而在於資源利用和收入分配...所以,最好把這本書看成是對公共經濟的考察。圍繞政府收支過程的復雜問題傳統上被稱為財政。.....雖然公共家庭(政府)的活動涉及收入和支出的趨勢流動,但基本問題不是財政問題。它們與貨幣、流動性和資本市場無關,而是與資源分配、收入分配、充分就業、物價水平穩定和經濟增長有關。因此,我們必須把我們的經驗作為研究公共經濟的原則,或者更準確地說,是預算管理所產生的經濟政策問題。”

在馬斯格雷夫的推動下,許多著名的金融學家,如M.S .費爾德斯坦、J.E .斯蒂格利茨、A.B .阿特金森和P.M .傑克遜,都將他們的著作改名為公共經濟學或公共部門經濟學。

近幾十年來,西方經濟學,特別是宏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和福利經濟學的發展為政府經濟學的發展提供了理論支持。政府經濟學的發展不僅體現在它比傳統金融學大大擴展了內容,如研究公共經濟存在的合理性及其合理範圍的界定,研究政府選擇和政府決策的內容及其政治程序的經濟效應,重視對政府收支的社會經濟效應的具體分析,重視研究政府對宏觀經濟的調控和管理,重視政府政策對經濟的影響等。將公共產品及其定價、公共供給與公共產品的關系引入政府經濟學的研究,等等。體現在研究方法的改進、定性研究與定量研究的結合、重視數學分析、增加實證調查和案例分析等方面。,使研究更加具體和深入。

  • 上一篇:我們的財務人員應該如何應對財務轉型?
  • 下一篇:電子商務對現代企業成本的影響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