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閱讀美學教程後的兩個800字

閱讀美學教程後的兩個800字

我為妳整理了兩篇關於美學課程的評論,更多文章可供參考。

莊子說: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去年這個季節,也是在“人間美景盡在四月”的季節。我們公司組織了書法培訓。壹年後,我們從篆書走到草書。隨著各種碑文的閱讀和臨摹,宣紙上水墨結合軟刷的力量和美感,無比震撼。不迷茫才能認識美,對什麽是美,什麽是美有了初步的認識。壹年的書法學習會通向美,進入美的世界。

回顧從出生到家庭和學校教育,我們似乎壹直停留在對什麽是“美”和如何“欣賞美”的簡單認識上,或者說國內的教育只會告訴妳最簡單的價值判斷,而從來不會告訴妳“為什麽”和“怎麽做”。老師們告訴妳王羲之有多美,他有多野多空靈,他有多挺拔多雄渾。吳帶之風如何超越風雅,壹草如何浮出水面,八大山人如何感受開放與倔強。至於他們為什麽寫得好,畫得好,有什麽好的,這種美的歷史背景是什麽,為什麽在那個時代會出現這種美的表達等等,我什麽都不知道。為什麽好?因為老師說好,老師的老師也說好。沒人問,沒人學,沒人教。美育的缺失,已經讓我們不再具備欣賞和分辨藝術的雅俗、美醜的能力,於是,“醜書”大行其道。

為了更好地學習書法(寫好字),並通過書法或多或少地陶冶和培養自己的美感和品味,需要系統地了解中國的美學和藝術史。李澤厚先生的《美的歷程》可以說是不得不讀的經典。我第壹次見到李澤厚的時候,在易中天的《中國人閑話》裏提到過。第壹眼看到這個名字,我下意識地想到了李嘉誠,以為是李澤楷的哥哥(慘不忍睹的金融民工被曝光)。後來百度了解到,李澤厚出生於1930,比李嘉誠小兩歲。壹個出生在湖南,壹個出生在廣東,壹個是著名哲學家,壹個是香港首富。雖然兩人都成為了各自領域的領軍人物,但真的是“妳在北海,我在南海。魏不相幹。”

《美的歷程》第壹版出版於1981,內容跨度從古代圖騰、原始歌舞,經過青銅饕餮、先秦理性精神、楚漢浪漫主義、魏晉風度、盛唐之聲、宋元山水意境到明清文藝思潮。中國人從古至今對美的感受和認知,以通俗精致的方式呈現給讀者。現在,新版配有近百幅精美插圖,具體呈現中國壯美歷程。文字是美的註解,插圖是美的體現,感性認知與理性分析相輔相成,讓讀者在閱讀中實現文字與圖像的確認,讀得非常親切。當代著名哲學家、教育家馮友蘭先生高度評價《美的歷程》,認為這是壹部偉大的著作(應該說是中國的美學史、藝術史、文學史、哲學史、文化史。

美是個大問題。從老子的《人人都知道美是美是惡》,到《說文解字》對美的解釋,《說文》:美是甜的。從羊到大。羊在六畜之中,耶和華賜糧。美與善壹致。註意:羊越大越漂亮,所以越大越好。從這裏可以看出,“美”的味道是甜的,視野是開闊的,語言是溫柔的。“美”就是漂亮、好聽、好吃,從古到今都是如此。所以“美”不同於壹般意義上的“美”。當“美”這個詞出現的時候,往往用來形容眼、耳、鼻、舌、身在色、聲、香、觸各方面都很愉悅的時候。《美的歷程》就是這樣壹本能讓讀者身心愉悅的書。

《美的歷程》主要內容是作者李澤厚先生對中國從古代到明清各種美的呈現。古代圖騰的龍鳳舞,殷周青銅的獰美,先秦理論精神的儒道互補,楚漢浪漫主義,魏晉時期題材和文章的自覺,佛界的壁畫和雕塑,盛唐的青春和音樂之美,中唐的意蘊, 宋元的山水意境,明清的文學思潮,都是作者用賞心悅目的文字匯集而成的。 看這本書就會成為內容。

讀完《美的歷程》,才知道中國古代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審美內涵是壹脈相承的。審美精神在歷史的長河中淘沙淘金,在時代變遷的戰爭中重生,在文明的交融和沖突中冷凍和積澱。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美的傳承和演變感染了人們的思想、觀念、情感、意誌和精神。面對如此壯美的變化,我不禁感嘆,流連忘返。循著李澤厚先生的筆觸和敘述,我們在這裏要匆匆走過的,是這樣壹個美麗的歷程!“美作為感性與理性、形式與內容、真與善、規律性與目的性的統壹”,與哲學、宗教壹樣,是人類歷史的偉大成就,指導著人從生存走向生活,是人區別於動物的根本問題。面對這樣壹個人生根本問題,如何從這部經典中,在短短的壹個月的閱讀任務中,吸收更多的營養,領悟更深刻的美,提高審美水平,才不至於浪費王先生龐大而重要的美學研究成果。但是有多難。話又說回來,審美的培養,審美能力的提升,應該是壹生的追求,不可能壹蹴而就。考慮到這壹點,我們應該帶著閑情逸致去讀。正如李澤厚先生在這本書的開頭和結尾所說,讀完這本書,確實有壹種“奔忙”的感覺。他用最具代表性的事件,最直接的風格和手法,向我們呈現了他對中國從上古到明清的審美理解。就我個人而言,李澤厚先生的這部美學著作在很大程度上引起了我對這門學科的興趣和求知欲,並由此在它的啟發和指引下進入了對美學的探索和研究。

藝術和美是精神和靈魂的外化、表現和寄托。“美的歷程”也是中國民族精神的歷程,民族藝術的歷史,也就是民族靈魂的歷史,是隨著民族精神的演進而不斷變化發展的。因此,在本書中,要談藝術的發展,首先要談社會和觀念的變化和演變,才能理解藝術和美的發展的內在因素和相互作用。

看完《美學教程》,二老師的《美學教程》好像太薄了,匆匆翻了幾十頁;王老師的《美學教程》似乎太過厚重,讓我癡迷於千年美景。

《美的歷程》,妳就像壹壇陳年老酒,剝離了苦澀,保留了沁人心脾的清香;妳也像壹個久經滄桑的老人,把這個世界拋在腦後,印在歡笑的皺紋上。妳像春風,楊柳依依,讓春天姍姍來遲;妳像炎炎夏日,揮灑著夏日的激情;妳就像綿綿秋雨,梧桐彌漫著深夜裏纏綿的秋意;妳就像冬天的雪,冬天的力量在寒風中沈澱。

王先生的筆太獨特了,讓我徜徉在美的歷程中,忘記了世間的喧囂與浮躁。我被千年的美景淹沒了。我在繽紛的色彩中享受著古國特有的氣質,讓美麗、智慧和藝術融為壹體,深邃而瑰麗。我不忍心寫,因為我怕我會打破這美麗的藝術。如山,如海,如藍天,讓我欽佩,讓我崇拜,讓我驚嘆。

美的歷程很長,跨越了幾千年的歷史長河,就在眼前。它始於沒有歷史記載的神秘時代,以圖騰的龍鳳之舞,華麗的魚紋獸身,可怕的青銅饕餮,炫耀著時代的武力和神秘精神。這種深沈、恐怖、崇高、不可抗拒的美,真的讓我體會到了“暴力是文明社會的助產士”的深刻內涵。先秦時期的甲骨文中流淌著充滿生命暗示和表現力的中國書法之美,而中國美學中的功能美、關系美和節奏美則是百家爭鳴。我們需要這種美,壹種將主觀感受客觀化的藝術。我沒有時間停留太久,楚漢的浪漫主義已經浸潤了我的全身。騎在馬上,飛燕如閃電,力、動、速,構成了漢指導下的大國氣勢和美學特征。北去匈奴,東進海上,西入大漠。好像又回到了提倡“實力”的歷史春秋。回過頭來看,中國的文藝開始覺醒了。那種超脫,那種平淡,那種憂怒,那種大度。《易》對生生不息的贊美,莊崇高悠遠的人格本體,屈對死亡的思考,在這裏得到了充分的融合。這是壹種性格,壹種超然幹凈的美。這種美太自由了,太灑脫了,太詭異了,最後被統治者用壹種相信輪回的美代替了。

那數不清的佛,豐富的故事,痛苦的麻痹,讓我們很難想象人們沈迷在虛幻的場景中。今天,我們會像看壹部悲傷的史詩或看壹部苦難的小說壹樣來看待這些藝術場景,通過審美的形式來感受歷史和人生的積澱。那種美是那樣的沈重和陰郁,讓我不忍細細咀嚼,壹下子就來到了盛唐的美,那種充滿熱情和青春活力的美。具有古代東方美學特征的“詩聖”杜甫,永遠是那麽感性,那麽忠誠。他完全依附於世界,關註現實,不求個體的解脫或來世的寵愛。而是將個體的心理沈浸在苦難與人文關懷的情感交流中,認為這是他的創作使命。這個時代的知識分子,以發現美的洞察力,將絕句、草書、音樂、舞蹈融為壹體,在當時的詩書畫王國裏形成了壹個美麗的世外桃源,在世界上奏響了盛唐的美妙之聲。頓時,壹種崇敬之情油然而生,讓人止步於群山。峰回路轉,山來水往,我來到宋元美景,如遊桂林壹般真實而美妙。放眼望去,春山輕如壹笑,夏山綠如壹滴,秋山明如妝,冬山蕭瑟如眠。四季各有特色,風景優美。韻的背後,是蘇東坡先生壹生的空靈感。這種對宇宙中整個生命社會的懷疑、厭倦、無望、無望的深深嘆息,讓這種美有了壹種韻味。山川美景漸盡,我已回到靈魂的歸宿。明清時期的文藝哲學思潮,似乎是在拷問世界,世界的變化,離別的悲歡,喜怒哀樂。愛之深,恨之復雜的美,似乎給千年美景留下了無盡的思考空間,我徘徊,深思。轉念壹想,西方偉大的哲學家、詩人歌德這樣評價中國的文學藝術:“在他們那裏,壹切都比我們的更清晰、更純粹、更有道德。在他們那裏,壹切都是可以理解的,平易近人的,沒有強烈的情欲和洶湧的詩意...正是這種各方面的嚴格克制,才使中國保持了幾千年,而且將永遠保持下去。”或許這就是對這門美麗課程的壹個很好的詮釋。中國人覺得整個宇宙是偉大生命的流動,這本身就是節奏與和諧。中國人和中國藝術的美的理想,不是尋求凝固不變的永恒,而是在混沌中尋求動態的平衡與和諧,與人類天然對應和壹致,被視為宇宙的生命,人類的極致,理想的境界。深情,執著,溫柔,含蓄,這些都成為了這位千年美人的標配特征。

這個美麗的球場似乎太短了。當我匆匆穿過它時,我不願意返回。我試著多表達壹點,記錄壹些經歷,卻發現只是徒勞。

最後,我不得不借用日本人東山魁夷先生《壹片綠葉》中的壹段話作為結束語:“每當我遇到美麗的風景時,它只會是壹次...如果櫻花壹直開,我們的生活也壹直在,那麽兩人的相遇就不會動人。花朵以自己的雕零,閃爍著生命的光輝。花很漂亮。人類在內心深處珍惜和熱愛自己的生命。人和花的生存在世間都是短暫的,但偶然相遇,我們會不自覺地感受到壹種喜悅。”

  • 上一篇:推薦大團圓結局的韓劇(比如婚禮)
  • 下一篇:《西西裏的美麗傳說》是壹部怎樣的電影?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