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反思性教學
波斯納指出,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最多只能成為膚淺的知識。為此,他提出了壹個教師成長公式:經歷+反思=成長。通過反思性教學,教師可以在壹定的教育理論指導下,對自己過去的教學經驗進行回憶、思考和評價,做出新的計劃和行動,從而改進教學實踐,提高自身素質。因此,在培訓中,我們註重反思性教學,引導教師開展教研活動。
(壹)建立組織機構,明確分工
在培訓過程中,要求學校采用互動反思模式,建立組織,明確分工和規則,為開展教研活動奠定基礎。
1.將所有教師按年級和學科分成若幹小組,每組6-8人為宜,並明確每個小組成員的職責。在每次教研活動中,每個小組有1個組長,負責小組教研和討論的組織和控制;記錄員1,負責記錄小組教研情況和討論結果;有1發言人,負責向全體成員介紹本組的教研情況和討論結果;時間控制者1,每人發言時間不得超時;有1個提問者,他們從這個組的成員向學校提問。在不同的教研活動中,角色的劃分是可以改變的。
2、建立規劃,明確程序。
在教研討論中,每個組員都有發言的機會。為了按照科學的程序開展反思性教研活動,我們制定了行為規則和活動計劃。
(1)行為規則方面,要求小組成員輪流發言,另外要做個人學習筆記,包括我自己的觀點,小組內其他人觀點的分歧,小組間交流的結果等。
②在活動規則上,要求每個小組在組長的組織下開展教研討論活動,並針對每個教研課題向全體成員介紹本小組的討論結果,以便相互辯論。提問者在每壹輪討論結束後將本組的問題交給學校。
(二)專題教學與研究,反思與互動
學校定期建立教學研究課題,要求各小組進行研究,制定改進措施,改進教學實踐,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
1.加強教學前反思的研究,關註學生的個體差異和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每個成員都要精心設計教案,並分組研究討論教案的可行性。
2.加強教學中的反思性研究,關註教學過程和效果,分析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和學習過程中的問題,分析教學問題的控制措施和效果,總結他們滿意的教學技巧和教學機智。每個成員都要做好教學行為記錄,成員之間可以互相聽課,互相評價。有條件的學校可以讓老師為自己制作教學視頻,通過觀看自己的教學視頻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
3.加強教學後反思的研究,分析教學得失的原因,制定教學策略的改進方案。教師可以寫教學後記,小組之間互相交流,修改教學策略改進方案。
(三)及時總結,合理評價
每壹次專題教研活動都要有記錄和總結,以備檢查和評估。堅持基於過程的評估,采用多種評估方法對每個小組和每個小組成員的培訓效果進行評估。
1.培訓總結壹定要全面,反映研究問題、小組的研究觀點、成員個人的發言、研究討論的方法和效果。
2、教研成果、經驗,主要是教學策略改進方案等。對於校際交流,取長補短。
3.采取多種評價方式,對小組教研的質量和數量以及成員的收獲進行評價,並將評價結果記入教師培訓檔案和教學檔案。
二、案例分析
實踐表明,案例教學是教師專業成長的階梯。運用案例教學可以使教師積極參與培訓和教研活動,提高教師培訓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因此,我們通過案例分析促進教研活動的開展,加速教師的專業成長。
(壹)學習案例,註重分析
學習案例是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有效途徑。教師在學習案例的過程中,能夠快速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教研能力。為此,我們註重案例研究,通過分析典型案例,幫助教師提高學習質量。
1,選取典型案例,組織老師專題學習,由專家、名師等組織者進行分析。組織者要結合新課程的教學實際提出思考問題供教師討論,最後由組織者進行深刻點評。
2.要靈活控制學習過程,通過案例講解、課件演示、角色轉換、情景模擬等方法,激發教師參與案例學習討論的熱情。
3.優秀的教師要“呈現自我”,回憶和反思自己的典型教學事件,在敘事中進行自我剖析和自我角色定位,並由專家點評,研究解決問題和困惑的方法。
(二)寫案例,重在點評。
撰寫案例可以使教師更加深刻地理解工作中的重點和難點,促使教師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有利於教師之間加強交流和分享經驗。為此,我們要求教師每學期編寫壹定數量的不同類型的教學案例。
1,組織老師收集整理實用資料,從中提煉有價值的東西,撰寫教學案例,並不斷修改完善,使其具有較高的學習和參考價值。
2.加強對教師案例寫作的指導,使教師掌握寫作教學案例的壹般技巧和方法。還可以組織教師壹起加工教學案例,使之成為優秀的、具有典型意義的優秀案例。
3.對教學案例進行具體點評,評價核心問題,總結教學規律,提出註意事項。
(三)選擇案例,註重宣傳
選擇案例可以促使教師學習、研究和撰寫教學案例,深入研究教學中的實際問題,積極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為此,我們每年組織壹次優秀教學案例評選活動。
1,分層次組織教學案例征集評選活動。學校和鄉鎮每學期組織壹次,市(縣)級選拔每學年在第二學期進行壹次。
2.優秀的案例選擇。根據學習周期,分學科,再進行市(縣)級選拔,當鎮、學校按教師總數三分之壹的比例推薦參評案例。
3.選取優秀案例,組織專門力量進行加工整理,編輯成案例集,加強對優秀案例的宣傳。
第三,教學診斷
教學診斷是教研人員配合任課教師對課堂教學進行嚴謹理性的觀察和面對面的分析討論,並提出改進策略的方法。在新課程教師培訓中,組織教研人員定期到基層學校進行臨床診斷,指導教師改進教學實踐。
(壹)臨床診斷、科學評價
新課程培訓的重要目的是改進教學實踐,促進新課程的實施。通過臨床診斷,教師可以及時發現教學實踐中的問題,在研究者的指導下糾正教學行為,提高教學能力。為此,我們要求教研員深入小學,對教師課堂教學進行臨床診斷和科學評價。
1,要求學校定期開展公開課、探索課、研究課、試講課等觀摩活動,組織教師學習點評,* * *分析授課老師在教學中的不足和缺陷,* * *研究整改措施。
2.要求指導教師和研究者經常深入小學進行臨床教學診斷,依據新課程理念和標準科學評價教師教學,指導教師改進教學行為,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
3.要求科研人員、分管教學業務的副校長和本學科骨幹教師參與教學診斷和評價,研究分析講師教學的科學性和有效性,幫助教師正確運用新的教學模式、教學策略和教學方法。
(二)深入學習,正確引導
教學診斷的目的是完善和改進教學實踐。在實踐中,對教學診斷中發現的問題進行深入研究,制定改進措施,加強教學研究和改革,促進新課程教學的深入發展。
1,將研究目標前移,緊跟時代步伐,研究教學前瞻性問題。教研人員和研究人員要分析新課程教學中可能出現的突出問題,出臺防範措施,正確引導基層學校開展教學、教研活動。
2.把研究重點轉移到學校、課堂、教師,研究解決教學實踐中最實際、最迫切、最突出的問題。教研人員必須在教學診斷中提出指導性意見,並根據存在的問題制定相應的改進措施。
3.將研究重點從單純的教學轉向教、學、考並重。教學研究者要對教師的教學行為和學生的學習行為進行研究和診斷,研究考試趨勢和試題類型,正確指導學校開展教學工作。
(3)及時糾正,持續改進。
在教學研究中,要加強矯正教師教學行為的探索,引導教師不斷改進教學實踐,提高教學能力。因此,我們把矯正作為教學診斷的重要組成部分。
1.加強有效教學研究,制定教學評價標準。依據教學評價標準對教師課堂教學進行診斷,總結教學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分析教學失敗的根本原因,研究整改措施,提出改進教學工作的建議。
2.加強糾正措施的實施。通過下發文件、會議、現場指導等形式,落實整改措施。學校應當對教學矯正措施的實施進行規劃、檢查和總結。
3、加強教學批改監督,組織人員對小學教學工作改進情況進行檢查,並將檢查結果納入小學教學評價。
第四,互動討論
互動研討是教師群體的教研活動,也是圍繞典型課突出教師參與的培訓形式。通過互動討論,教師可以直觀地體驗和感受新的理念和教學組織形式,並鼓勵教師結合自身實際平等討論,在專家的指導下品味和體驗該課所蘊含的教育思想和教學技能。因此,我們把互動討論作為校本教研的基本策略。
(壹)步驟清晰,操作規範
互動研討壹般按照集體授課、小組討論、會議交流、專家分析、總結評估等方式進行。為此,每壹場互動研討會都要精心設計,有序組織。
1,集體授課。組織者讓老師們聽老師們要考慮的重點問題,帶著問題組織老師們聽課。
2.分組討論。要求圍繞課討論,教師提出自己的收獲和困惑,以此督促教師不斷反思和糾正自己的教學行為。
3.會議交流。每個小組應該在會上交換他們的討論意見。
4.專家分析。專家要分析課例,讓老師潛移默化地接受新觀點。
5.總結評價,就是要科學地評價教訓和各個小組的討論,總結提煉這種互動討論所體現的價值觀和方法論。
(二)優化形式,靈活組織
學校組織各種形式的互動研討,不僅有利於提高教師參與教研的積極性,也有利於豐富教研的策略和方法。
1.進行實際討論。教研的場所設置在課堂上,專家針對課堂教學中的問題進行即興指導。
2.開展對話主題研究。根據主題開展教研活動,讓專家和老師對話討論。老師提出教學中的困惑,專家有針對性的解答,甚至專家可以上講臺,上示範課。
3.進行定向提問式辯論。按照預定的研究方向進行提問式辯論,讓教師在辯論中碰撞思想和觀點,在辯論中辨別真理,認清新課程教學的發展趨勢和可行途徑。
(三)突出重點,深化研究
互動討論的重點是為教師提供“教什麽”和“怎麽教”的模式,以便解決問題。為此,首先明確討論的重點問題,通過各種手段和措施調動教師參與的積極性,深化教學研究,提高教師的教研能力。
1,要深刻剖析教訓。本文重點論述了教案中體現的新課程理念、存在的缺陷及改進措施:論述了教案的教學設計、教學策略和教學技術應用;討論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質量。
2.要結合課例反思自己教學的利弊。在互動討論中,通過各種手段深化研究層次,挖掘個人潛力,整合群體智慧,實現思維的振動、體驗的享受、情感的健全,提高全體教師的專業水平。
3.教師要通過互動討論,明確現階段新課程教學的重點和應註意的問題,探索有效的教學模式和科學的教學策略。
動詞 (verb的縮寫)教學沙龍
通過教學沙龍活動,可以加強教師之間的交流與對話,實現教研體驗的享受。為了促進教研活動的深入開展,我們要求學校設立固定的教學沙龍場所,讓教師們暢談自己在教研中的經歷、感受和困惑,分享他人的收獲、經驗和心得。
(壹)營造氛圍,加強教學科研組織建設
各校要加強教研組建設,制定教研計劃,組織教研活動,營造濃厚的教研氛圍,為教學沙龍活動創造支持環境。
1.要求教師自願組合,組成教研團隊,確定教研任務,合理分工,* * *共同學習,整理成果,以便在教學沙龍活動中交流。
2.要求教師撰寫教學反思筆記,總結教學經驗,總結教學方法,以便在教學沙龍活動中交流。
3.學校要為教師開展教學沙龍活動創造良好的環境,每次教學沙龍活動都要有學校領導幹部參加。
(2)精心組織,加強教學沙龍管理。
提高教學沙龍活動的有效性,必須精心組織,嚴格管理。為此,各校結合實際情況,對教學沙龍活動的開展做出了詳細明確的規定。
1.每周組織壹次教學沙龍。每周壹,確定教學沙龍活動的主題,讓老師們精心準備。
2.教師每學期必須參加壹定數量的教學沙龍活動。每次參加教學沙龍活動,都要提出教學中的突出問題,參與改進措施的討論。
3、學校開展教學沙龍活動應有記錄,教師參加教學沙龍活動應有總結,以便於檢查和評價。
(三)專家指導,加強教學沙龍的指導
教師可以通過得到專家的專業指導來加速自己的專業成長。在校本教研中,我們要求學校每年邀請教研人員和研究人員參加學校的沙龍活動,幫助教師解決教研中的實際問題。
1.註重校際交流,邀請其他學校的骨幹教師和學科帶頭人參加我校的教學沙龍活動,相互交流經驗,拓寬教研視野。
2.邀請專業教研人員參加我校的教學沙龍活動,討論教研的主要問題,在專業教研人員的指導下修訂教研工作的管理辦法。
3.邀請科研人員參加我校教學沙龍活動,對新課程教學進行科學研究,提高教師的教學科學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