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教學法——將數學嚴謹的邏輯推演過程簡化為生動活潑的知識生成過程。通過讓學生了解所學數學知識的現實背景,感知知識生成的過程。掌握解題思路,知道思路的形成過程,可以極大地激發孩子的求知欲和創造力。讓枯燥、幹巴巴的數學概念的推導變得生動。
自主探究學習——重點是學生親身體驗學習過程,其價值與其說是讓學生發現結論,不如說是讓學生更加關註探究過程。自主探究學習重視讓每個學生根據自己的體檢,通過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自由、開放地探索、發現和“再創造”相關的數學問題。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獲得了必要的數學知識和技能,而且了解了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特別是體驗和學習數學的思維方法和價值。
合作學習--小學數學教學中常用的壹種形式。但是,目前小組合作學習的效率較少,有的只是流於形式。壹些研究者認為,群體學習有幾種類型,如獨立、競爭、依賴和依賴。目前我們用的比較多的是學生獨立學習後互相交流,真正意義上壹起學習或解決壹個問題的太少。
“實踐活動”教學法——通過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發掘學生的潛能,讓學生學到有用的數學知識。
……
無論是“優化”還是“創新”,壹般都要註意以下四點:壹是教學方法的選擇或創新必須符合教學規律和原則;二要根據教學內容和特點,保證教學任務的完成;第三,必須符合學生的年齡、心理變化特點和教師自身的教學風格;第四,必須符合現有的教學條件和規定的教學時間。此外,在指導思想上,教師要註意用辯證的觀點審視各種教學方法。
正所謂“教無定法。”
常用教學方法
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整個教學領域改革的深入,小學數學教學方法也呈現出蓬勃發展的勢頭。廣大小學數學教師和教學研究者,壹方面大膽改進和改造我國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方法,另壹方面在壹個極地引進國外先進的教學方法,使我國新的教學方法如雨後春筍般湧現。
壹,小學數學新教學方法的引入
(壹)發現方法
發現法是美國當代著名教育家、認知心理學家布魯納於20世紀50-60年代倡導的壹種教學方法。
1、發現法的基本含義和特點
發現法是指教師不直接向學生傳授現成知識,而是根據教師和教材提供的話題和材料,引導學生積極思考,自主發現相應問題和規律的壹種教學方法。
與其他教學方法相比,發現法具有以下特點:
(1)發現法強調學生是發現者,讓學生自主地發現、理解和算出自己問題的答案,而不是老師給學生提供現成的結論,讓學生成為被動的吸收者。
(2)發現法強調學生內在學習動機的作用。對學生來說,最好的動力是他們對所學的課程有與生俱來的興趣。發現法符合兒童好玩、好動、好奇、尋根的心理特點。遇到新奇復雜的問題,他們會積極探索。教師在教學中充分利用這壹特點,利用新奇、困難、矛盾來引發學生的思維沖突,促使他們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積極探索和解決問題,改變傳統的只用外界刺激來促進學生學習的教學方法。
(3)發現法使教師的主導作用具有潛在性和間接性。因為這種方法讓學生自己去觀察,用頭腦去分析、綜合、判斷、推理,自己去發現事物的本質規律,教師在這個過程中的主導作用是潛在的、間接的。
2.發現法的主要優點和局限性。
該發現方法具有以下主要優點。
(1)可以將學生的外在動機轉化為內在動機,增強學習信心。
(2)有助於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因為發現法經常練習如何解決問題,可以使學生學會探究的方法,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樂於創造和發明。
(3)發現法的應用有助於提高學生的智慧,開發學生的潛能,培養學生優秀的思維品質。
(4)有助於學生記憶和鞏固知識。在發現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對已有的知識結構進行內部重組,這樣可以更好地將已有的知識結構與要學習的新知識聯系起來。這種系統化、結構化的知識更有助於學生理解、鞏固和運用。
發現方法也有壹些限制。
(1)從教學效率來說,使用發現法需要更多的時間。因為學生獲取知識的過程是壹個重新發現的過程,所有的道理都必須是學生自己去獲取或者重新發現的,而不是簡單的老師去講。因此,教學過程必然要經歷壹個漫長的探索過程。
(2)就教學內容而言,其改編有壹定的範圍。發現法更適用於數學、物理、化學等邏輯嚴密的學科,不適用於人文學科。就適用學科而言,也僅適用於概念及相關常識的教學,如求平均值、運算法則等。概念的名稱、符號、表示法還是需要老師講解的。
(3)就教學對象而言,更適合中高級學生。因為發現學習必須建立在壹定的基礎知識和經驗基礎上,年級越高,自主探索的能力越強。因此,並非所有的教學內容和教學對象都有必要和可能采用發現教學。
3.發現教學示例(壹位數除以兩位數)
舉壹個問題比如39÷3。學生可以先拿39項,每三項壹項,分成13。做了幾道這樣的題後,可以讓他們分組10項。比如給出這樣壹個問題:“哈利買了四塊糖果,每塊10塊。”他吃了1塊,把剩下的三塊包在壹個袋子裏,分發給同學和幾個同學?"
學生可能有以下解決方案:
(1)每三個分成壹堆,然後數堆數。
(2)從三個10中各取出1,剩下的每九個給三個同學,再把剩下的每三個分成壹堆。
9+9+9+3+3+3+3=39(塊)
↓↓↓↓↓↓↓
3+3+3+1+1+1 = 13(人)
(3)類似於(2),但是他們看到有四個9。
9+9+9+9+3=39(塊)
↓↓↓↓↓
3+3+3+3+1=13(人)
(4)他們看到三個10正好分給10人,剩下的分成三組。
30+3+3+3=39(塊)
↓ ↓↓↓
10+1+1+1 = 13.
(5)和(4)差不多,但是他們看到剩下的9只是分給了三個人。
30+9=39(塊)
↓ ↓
10+3=13(人)
學生提出解決方案後,全班討論。老師不評價不同的算法。還有壹個問題,很多同學會選擇比他第壹次用的方法更簡單的方法。教師進壹步提出指導性問題,督促學生尋找更有效的計算方法,形成壹般的垂直計算。
(二)嘗試教學方法
嘗試教學法是小學數學教學中最有影響力的教學方法之壹。這是壹種具有中國特色的教學方法。嘗試教學法是常州教育科學研究所的邱學華老師首先設計並提出的。在部分地區和全國逐步推廣後,到現在已經十幾年了,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甚至在國際上有壹定的影響力。
1,嘗試教學法的基本內容
什麽是嘗試教學法?嘗試教學法的基本思想是: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在所學知識的基礎上進行嘗試練習,引導學生自學教材並進行討論,然後在學生嘗試練習的基礎上進行有針對性的講解。嘗試教學法的基本程序分為五個步驟:展示嘗試性問題;自學教材;嘗試練習;學生討論;老師解釋道。
試講教學法與普通教學法的根本區別在於改變了教學過程中“先講後練”的方式,以“先練後講”的方式作為主要的教學形式。
嘗試教學法產生的背景是,20世紀80年代初,中國的教學改革已經步入正軌,國內有很多關於教學改革的實驗研究。同時,大量引進了國外許多教學改革經驗。在這種情況下,人們開始思考如何研究和創造壹種既符合現代教育改革需要,又具有很強可操作性的具有中國特色的教學方法。多年來,邱學華先生對小學數學教學進行了研究,對文革前後的小學數學教學改革進行了多次調查和實驗,深感研究壹種新的小學數學教學方法的必要性。因此,他在分析比較國內外教學改革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了嘗試教學法的設想。他借鑒了我國古代的“啟發式教學”原理、發現法和自學指導法,綜合分析研究了這些教學方法的優缺點,試圖形成壹套獨特的、可操作的、可行的教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