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文化的主要功能是什麽?

文化的主要功能是什麽?

文化的主要功能

“評述文化生活對人們交往方式、思維方式、生產方式的影響,說明現代社會文化、經濟、政治壹體化的意義。””分析中國傳統文化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闡明繼承傳統文化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道理。這些內容目標都涉及文化的功能。文化的功能是文化在社會生活中所起的作用。文化是壹個多功能系統。許多學者用不同的方式研究、劃分和描述了文化的功能。總的來說,文化的主要功能主要包括以下10種:

1.文化具有滿足需求的功能。

文化是人類需求的補給站。波蘭裔英國人類學家馬林諾夫斯基指出:“文化包括壹套工具和壹套習俗——人類或精神習慣,它們直接或間接地滿足了人類的需求。”可見,文化具有直接或間接滿足人類需求的功能。

根據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的理論,健康人的需求從低到高分為五個層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歸屬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實現需求。這些需求的滿足離不開文化。就拿最低的需求來說,就是生理需求。隨著社會的進步,文化內涵也與日俱增。也就是文化人類學家所說的“生物需求的文化轉化”。以飲食為例。人類飲食的意義不僅僅是滿足食欲,更重要的是把菜肴做成花鳥等藝術品供人觀賞,讓人們享受美,飲食文化出現。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的服飾不僅滿足了人們的保暖,而且美化了人們的形象,表明了人們的身份、職業、理想、愛好和追求,壹種豐富多彩的服飾文化應運而生。以男女結合為例。在人類的社會生活中,婚姻遠遠超過了生物本能的需要。正如馬林諾夫斯基所說:“任何人類文化中的婚姻都不是簡單的男女結合或男女同居。它始終是壹種法律契約,規定男女共同生活,共同承擔經濟負擔,財產合作,夫妻之間及親屬之間互相幫助;婚姻永遠是壹個公開的儀式,是壹個社會事件,涉及壹群人,而不是男女雙方。婚姻的解除和結束受某些傳統規則的制約。”至於更高層次的需求,其文化特征更為鮮明。

2.文化有記錄的功能

文化是人類的記憶。文化作為壹個復雜的符號系統,具有記錄人類各種活動的功能。語言和文字是文化的主要載體。在文字還沒有出現的時代,人們通過口頭語言將自己的經驗、知識和思想壹代壹代地傳遞下去。比如民間諺語“日落千裏”,就是民間經過長時間觀察得出的結論。發現這壹現象的先民將這壹民間諺語作為經驗傳給下壹代,然後代代相傳。世界各民族的文字幾乎都是在口頭文學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直到今天,壹些沒有文字的人仍然這樣做。

文字的出現,大大拓展了文化的記錄功能。中國的甲骨文、埃及的紙莎草、巴比倫的楔形文字等。,都為我們保存了早期人類社會實踐的記錄,讓我們領略了遠古先民的智慧和能力。繪畫、音樂等藝術使文化的記錄功能獲得了更多創造性的形式。讓我們用半坡遺址的魚紋陶畫、長沙馬王堆漢墓的帛畫和曾侯乙的編鐘來分享古代聖賢的藝術才華。隨著造紙術和印刷術的出現,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文化的記錄功能無時不在,無處不在發揮作用。歷史書籍、科學著作、報刊雜誌、視聽媒體在記錄文化方面發揮著越來越宏大、越來越全面的作用。人類正是憑借文化的記錄功能,不斷積累知識和經驗,在前人的基礎上,不斷探索深刻而廣闊的認知領域,創造出更加輝煌的新文化。

人類創造的物質文化也有記錄的功能。壹件工具,壹件兵器,壹件生活用具,壹件藝術裝飾,壹座古建築,都能讓我們感受到當時那裏人們的實踐活動和精神歲月,當時那裏的風土人情和歷史滄桑。秦朝的兵馬俑和漢代的畫像石讓我們著迷。長城、故宮、圓明園、都江堰和大運河...讓我們驚嘆華夏先民傑出的創造力。

3.文化具有認知功能

文化是打開世界奧秘的金鑰匙。文化融合了人類世世代代積累的最好的社會經驗,不斷獲得關於世界的最豐富的知識,從而為認識和改造世界創造了條件。就個人而言,壹個人生來對世界壹無所知,然後通過家庭、學校、社會,認識到自己在社會上應該有所認識和應對,從而在世界上生存下來,或多或少創造了文化。就整個社會而言,無論社會制度如何變化,仍然需要學習和繼承過去的文化,通過文化來認知歷史和社會。恩格斯這樣評價法國偉大作家巴爾紮克:“在他的《人間喜劇》中,作者向我們展示了壹部傑出的法國社會現實史...在這段歷史中...我學到的東西比當時所有專門的歷史學家、經濟學家和統計學家的著作加起來還多。”人們通過閱讀《紅樓夢》可以了解封建社會的方方面面,所以它被稱為“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從某種意義上說,幾千年的傳統文化對於今天的人們的第壹個用處就是它的認知價值。它們是歷史的壹面鏡子,讓人們看到人類的昨天,思考人類的今天,探索人類的明天;幫助人們結合新的實踐,不斷豐富和拓展對自然、社會和自身的認識。

漫長歲月中形成的文化習俗、傳統和氛圍,對人們產生了潛移默化的深遠影響,使他們形成了自己的思維方式和習慣。這些思維模式和習慣相對穩定,為壹代又壹代人認識世界提供了素材和工具。同時,思維方式和思維習慣也在不斷完善和發展,引導人們認識不斷變化的客觀世界。當然,這並不意味著每個人都以完全相同的方式思考。因為人類的出現首先是分地區的,世界各地的人都用自己不同的方式創造自己的文化。文化經過人們的創造,成為人們生活環境的有機組成部分。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文化環境和文化背景。所以,不同地區、不同民族、不同國家的人,思維方式是不壹樣的。比如繪畫藝術,西方人壹般追求“形似”,東方人壹般追求“神似”和“神韻”。西方油畫中的竹子是綠色的,枝葉茂密。而國畫中的竹子,卻是黑色或朱紅色,粗枝大葉,只有寥寥幾筆。西方人畫的天使是有翅膀的,而敦煌飛天壁畫裏那些美麗的仙女是沒有翅膀的。但她們婀娜多姿的舞姿和綿長柔美的飄帶依然能給人帶來飛翔的美感,似乎更有藝術張力和詩意。這說明了東西方思維方式的差異。

通過文化,人們可以不斷地改進已有的認知工具,創造新的工具,從而提高認知能力。從望遠鏡到射電望遠鏡,從顯微鏡到CT機,從算盤到電子計算機,從航天飛機到火星探測器,這些都是很好的證明。

4.文化具有交流的功能。

文化是人類精神家園的播種機。文化具有傳遞思想感情、宗教信仰、價值觀、科技知識、文學藝術等文化信息的功能,文化的傳播功能與文化的記錄功能、認知功能密切相關,將文明之火撒向四面八方。文化交流離不開人。文化傳播與交流是文化發展的基本動力。如果沒有文化交流,任何文化都不會保持生機和活力,最終都會消亡。可以說,文化就是傳播,傳播就是文化。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能傳入歐洲,現代社會的新奇時尚能到處叫賣,流行歌曲能到處傳唱,高科技能普及,靠的就是文化的傳播功能。

語言和文字是文化交流的重要載體。語音會傳播,嬰兒會學會說話,這樣壹個地區甚至壹個國家就可以說同壹種語言,各種信息可以交流。文字會傳播,二十四年的歷史可以給我們發送很多關於古代中國社會的信息。

實物也可以傳播。張騫溝通西域,鄭和下西洋,昭君出塞,文成公主隱匿,促進了中國與周邊國家、漢族與少數民族的文化交流。從古絲綢之路到今天的亞歐大陸橋;從各種展銷會琳瑯滿目的商品,到藝術節豐富多彩的節目;從展覽、博物館、運動會到科學會議和學術報告,都在利用文化的傳播功能促進廣泛的文化交流。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文化傳播的功能更加完善。電話、電報、無線電、電傳和互聯網使天堂成為我們的鄰居,整個世界成為壹體。世界各個角落發生的事情,通過文化傳播的媒介,幾乎可以同時被人知道。文化傳播也可以跨越時空。千百年來,各種各樣的事情都可以通過文化的交流功能來了解。1977年,美國發射了兩艘宇宙飛船,載著地球上人類的各種信息,包括莫紮特的音樂,中國的《二泉映月》和許多數學符號,飛進了無邊無際的太空。這是利用文化傳播的功能將人類文化傳播到宇宙的壹次嘗試。

5.文化具有教育的功能。

文化是壹所無形的學校。文化是人創造的。文化壹旦被創造出來,就作為壹定的文化環境影響和制約著人。人是在文化的影響和塑造中提升自己的。所以文化這個詞有“教育”的意思。教育和塑造人是文化的根本功能。所有其他函數都以這樣或那樣的方式與此相關,甚至是從這個函數派生出來的。

人是有文化的動物。不難發現,每個人不僅出生在母親的身體裏,也在壹定的文化裏。在吸收母親乳汁的同時,也註定要吸收文化的“乳汁”,接受文化的熏陶和洗禮。這是因為嬰兒來到這個世界上,只是壹個什麽都不懂的“自然人”。只有通過壹定時間的學習和教育,他才能逐漸脫離動物,成為社會人。在人的社會化過程中,文化環境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在這種文化環境下,他的父母教他學會說話,學會認物,學會愛恨情仇。入學後,學校教他知識,教他做人。社會上的各種道德倫理、法律法規、風俗禮儀都在引導他去適應社會。文化使人在潛移默化中按照社會的價值取向去思考和行動。因為文化對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所以文化的教育功能也可以稱為“無聲功能”。

在人類社會的發展中,隨著人們文化環境的變化,人們的思維方式、行為習慣、價值觀念都會在教育功能的影響下發生變化。這是文化發展的重要規律。所以歷代統治者都把教育人民作為第壹位的政治任務。

文化的教育功能可以是積極的,也可以是消極的。先進的文化可以教育人,文化落後和腐朽文化對人的負面影響不可低估。因此,要積極營造健康向上的文化環境,堅持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抵制文化落後的腐朽文化的影響。

6.文化具有凝聚功能。

文化是民族的“心理粘合劑”。文化作為民族的根和精神血脈,具有凝聚全民族的功能。文化的凝聚功能是教育功能的延伸。因為文化可以教化處於同壹文化環境中的壹個社會群體中的人們,在他們的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上塗上基本相同的“底色”,形成穩定的民族認同,緊密地團結在壹起,產生壹種抵制差異、維系民族生生不息的巨大力量。文化的凝聚功能在族群中尤為明顯。在世界歷史上,蘇聯打敗了德國法西斯,中國打敗了日本侵略者。其中壹個重要原因就是文化的凝聚功能動員了千百萬人,匯成了壹股在世界範圍內所向披靡抵禦外敵的偉大力量。

2005年4月至7月,應胡錦濤總書記邀請,國民黨主席連戰、親民黨主席宋楚瑜、新黨主席郁慕明先後率團訪問大陸,分別稱為“和平之旅”、“橋梁之旅”、“民族之旅”。連松祚的大陸之行不僅搭建了兩岸相互了解和溝通的橋梁,而且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清晰地體現了中華文化的凝聚功能。與遊有壹個顯著的相似之處,那就是安排了各種各樣的祭祀活動。甚至宋玉去中山陵祭拜孫中山先生;連宋朝都去祭拜祖先的墳墓;宋楚瑜還到黃帝陵祭拜中華民族的祖先,認祖歸宗。他們在祭祀時,都非常虔誠地祭拜、獻花、獻酒、獻果,並念祭文,表現了中華民族濃厚的傳統習俗和文化底蘊。從連戰的“真正做壹個驕傲的中華民族”,到宋楚瑜的“中國人不忘根,兩岸兄弟親”,再到郁慕明的“中華之愛永恒,中華之魂永恒”,“我把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帶回了臺灣省”,人們都能深切感受到中華文化的巨大凝聚力。愛國主義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就連宋玉等人也是從小受到中國文化的影響。他們心中都有壹個“不變”的中國情結,充滿了愛國熱血和壹顆赤子之心。因此,他們能夠認同壹個中國原則,堅決反對“臺獨”。

文化的啟蒙功能和凝聚功能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負面的。總的來說,凡是有利於社會安定團結和人民幸福安康的,都是積極的,反之亦然。近墨者黑,近墨者黑,要積極營造健康向上的文化環境,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克服消極文化因素的影響。

7.文化具有調節功能。

文化是社會的調節器。社會是人的社會,每個人所處的環境、自身素質以及物質和精神需求都不壹樣,所以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之間總是存在矛盾。如果不能妥善解決這些矛盾,社會生活就會陷入混亂。因此,為了保證社會生活的正常進行和人類的生存與發展,所有社會成員都必須遵守壹定的社會規範。文化是這種社會規範的系統化,包括道德、禮儀、習俗、禁忌、紀律、法律、制度等。它告訴人們該做什麽,該做什麽,不該做什麽,從而規範和規範人們的行為模式和習慣,使社會有序有序。

8.文化具有價值功能。

文化是社會價值選擇的指南針。任何社會形態的文化,本質上都是對當前社會的肯定和支持,也是對當前社會的評價和批判。既包含這個社會是什麽的價值支撐,又包含這個社會應該是怎樣的價值判斷,從而維護這個社會的穩定,引導其可持續發展。

文化是衡量人們行為意義的尺度。人生活在什麽樣的文化模式中,提倡和灌輸什麽樣的價值觀,人就會通過受教育和不斷處理與周圍各種關系的過程來調整自己的觀念和行為,從而最終內化為自己的價值選擇和行為模式。文化作為壹定的價值體系,使人形成非常明確的價值需求和價值取向。人們通常根據這種需要和取向的基本要求來評價和判斷壹個人的“文化”水平,也就是看他的思想道德處於什麽水平。文化是當代社會的“指令”系統,它不僅向人們展示了追求高尚美德的準則,而且規範了人們的行為選擇,使人們的行為更加理性。

9.文化具有動態功能。

文化是經濟發展的驅動輪。文化對經濟的促進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壹是文化的導向賦予經濟發展價值,經濟制度的選擇、經濟戰略的提出、經濟政策的制定都受到社會文化背景的影響和決策者文化水平的制約。文化以思想、理論和輿論引導物質生產、交換、分配和消費,並在壹定程度上規定了經濟發展的方向和模式。第二,文化賦予經濟發展極高的組織效率。人作為文化的壹個單元,不僅受文化的影響,而且按照壹定的原則相互理解,相互認同,從而形成壹個整體社會。文化的這種滲透是人類社會性的體現,可以促進各個國家和地區之間的相互溝通、交流與合作,保證壹定組織內部經濟生活和社會生活的有序發展。三是提供精神動力。通過文化建設,社會各階層可以形成相同的價值觀和理念,形成振興民族經濟的堅定信念,轉化為加快經濟建設的強大動力,推動人們團結壹心,開拓進取,為實現現代化的宏偉目標而努力奮鬥。四是提供智力支持。通過文化的教育功能,培養高素質的勞動者、建設者和各類專門人才,推動科技創新,賦予經濟發展更強的競爭力。五是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當代世界文化正日益與經濟和政治融為壹體。文化不僅是綜合國力的重要標誌,也是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文化產業日益成為許多國家的支柱產業。電視、電影、出版、音像、文藝演出、工藝美術、體育競賽乃至廣告、信息、通信、娛樂等行業日益發展成為龐大的產業群體,成為經濟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

文化是社會變革的引擎。文化不僅是人類社會的靈魂,也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內在動力,是人類社會不斷進化發展和實現自身本質力量的重要手段。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表明,當舊制度不能適應生產力和經濟基礎進壹步發展的需要時,文化在新制度的建立中起著重要的主導作用。新制度所蘊含的文化精神,壹方面為批判、否定、超越舊制度提供了銳利的武器,另壹方面以新的價值觀念給予人們理想信念的支撐,推動革命階級和人民改造社會,推動社會制度的創新發展。文藝復興對資產階級革命和資本主義制度建立的推動,五四對新民主主義革命和新中國建立的推動,70年代末真理標準大討論和思想解放對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立的推動,都證明了文化的強大動力作用。

對於個人來說,文化是壹條無形的鞭子,是壹個無形的加油站。文化的教育功能賦予人理想、信念、價值目標、堅強意誌和奮鬥精神;給人以學習的榜樣,給人以無窮的力量激勵;促進人們不斷超越自我,追求完美與美好,自強不息,不斷前進。

10.文化具有創造功能

文化是源源不斷的新發明和創造。文化的本質在於創造。世界上沒有壹成不變的文化,創新是文化的本質屬性。馬林諾夫斯基認為文化過程就是文化變遷。文化變遷是“現有的社會秩序,包括組織、信仰、知識、工具和消費者的目的,或多或少發生變化的過程”。

文化創新是壹個民族延續文化的重要源泉。以服飾文化為例。在古代,人們用樹葉和獸皮禦寒。新石器時代,人們逐漸學會用石輪或陶輪將野生麻纖維撚成線,織成麻布,然後制成衣服。在奴隸社會,人們的衣服已經成為等級的象征。服裝不僅具有保暖遮羞的功能,還具有區分身份等級的功能。隨後,在民族服飾融合的基礎上,中國古代服飾又經歷了許多變化,才發展成為近代和現代的中國服飾,而且現在還在變化。從某種意義上說,文化發展史就是壹部不斷創新和革新的歷史。沒有創新,就沒有文化的發展,也就沒有歷史和社會的發展。

繼承和創新是文化傳承中不可分割的兩個方面。兩者統壹於整個文化傳承過程。當前,中國文化創新立足於當代中國文化建設的實踐,面向本土文化和全球文化的合理資源,推陳出新,繼往開來,批判揚棄,創造改造,鍛造新的文化形態;就是要創造超越中國傳統文化和資本主義文化的新文化,創造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我們不僅是文化的使用者,也是文化的創造者。作為文化創造者,我們每個人都有責任進行文化創新。

  • 上一篇:插畫手繪小清新植物——如何畫出肉肉的插畫案例
  • 下一篇:可訓練的論文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