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翎石雕牌坊孝義科豐廣場位於石聞鎮嶽翎村,距石聞鎮2公裏。這個作坊是唐在他母親石的命令下建造的。建於清道光十四至十九年(1834-1839),高10.2米,長13.6米(含基腳),跨度11.05米,四層仿木結構,四柱三室。中間兩根方形石柱高5.4米,柱基為石墩,南北兩側有鼓報石保護柱,使高架石坊顯得莊重威嚴,同時具有夾桿石的作用。明室壹樓高3.8米,寬3米。在壹根梁的南(前)北(後)各雕刻了壹對姿態各異、形象各異的麒麟。二樓牌匾正面記載施節孝,牌匾背面載施簡歷;兩梁兩面刻有“雙龍戲珠”。三層牌匾南北兩側,孝可風難;三梁縷縷雕八仙八寶;三根橫梁上方有壹根龍門梁,上面刻有蓮花花瓣,猶如承載四層樓的蓮花寶座。四層四組鬥拱支撐著丁典,兩邊是格子窗,中間是牌匾。牌匾的左、右、上三面雕有五條龍,上半部中間有壹個龍頭張開嘴,伸出舌頭。牌匾中皇帝的字是直的,表示皇帝給了遵守封建禮教的人修建牌坊的禮物。上部為單檐宮殿屋頂,屋瓦脊、鉤、滴,檐板底部雕有重檐;脊柱兩端各有壹個倒立,魚在接吻。山脊中間是三層八向精美的王太後塔,壹層浮雕八瓶佛像,另壹層兩邊各刻壹字,為的是壹覽千裏,獲得更高壹層的八字。壹樓高3.2米,兩次間寬1.55米。第二層,碑上記載著鄉紳對石的孝行報告,縣令署、衙門、外交部報告的批準、捐建情況。三樓每個房間都有三組鬥拱支撐丁典,兩扇格子窗,丁典上山脊盡頭的魚被倒掛親吻,栩栩如生。整個牌坊就像壹個石雕博物館。無論是二龍戲珠、麒麟祭祥瑞花、陸封侯(喜鵲、馬鹿、蜜蜂、猴子)、喜報三要素(喜鵲、豹子、山羊、猿猴)、連升三關(蓮花、升插三戟),還是八仙八寶配祥雲的古老題材,都是形神兼備。石坊造型莊嚴,設計精美,榫卯相接,錯落有致,風雨交加,渾然壹體。歷經150多年的滄桑,它是堅定的。蘊含著不知名工匠的智慧和力量,是研究石雕藝術的珍貴資料,1981被列為自治區級文物保護單位。
2、著名的塔
(1)提醒塔
位於嶽翎村東北山頂,距石聞鎮3公裏,建於清朝嘉慶年間(1796 ~ 1820)。該塔有壹個堅實的腹部和全石結構。塔高12.5米,七層八角形,底層每邊寬度1.3米。塔頂豎立著壹個石葫蘆。該塔造型莊嚴,是迄今為止灌陽縣唯壹保存完好的石塔。1980年申報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②文峰塔
位於嶽翎村的馬山嶺上,曾是該鎮著名的城樓,現已被毀。
(3)文烈士紀念塔
位於石聞鎮西3.5公裏,富水屯下芝麻灣舊居後龍山腳下,白水至永安關公路右側。塔前60米是石聞富水初級中學,踩在17水泥臺階上,就是平臺,占地160平方米,樹木環繞。塔旁有水泥石欄桿,這座雄偉的紀念塔矗立在正中,上面刻著“文烈士紀念塔”八個大字。塔高10米,塔座5.76平方米。側面有鄧崇基題詞:“學習文烈士為* * *事業奮鬥終身的革命精神,學習他對中華民族的偉大忠誠”。肖雷題詞:“弘揚先烈愛國精神,為振興中華而努力”。塔後有壹座烈士墓,安放著烈士的遺體。該墓為石水泥圓形墓。塔前石碑上如烈士簡介:
文烈士,代號* * *梁,出生於富水自然村,1924 65438+2月27日。文烈士從學生時代起就追求真理,立誌革命。1943在吳騰芳同誌的介紹下加入中國* * *生產黨。1944年夏,加入詩鬼野戰服務團,奔赴桂北各地積極開展抗日救亡宣傳活動。7月,* * *全國灌溉(楊)特別支部成立,任副書記、組委會委員。負責灌陽縣的黨的工作,並在石聞和水車袍江組織了抗日武裝。9月,侵華日軍入侵,不幸被捕。他被押往全州,途經新圩石人山時,奮起反抗,英勇犧牲。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為緬懷先烈,灌陽縣人民政府在1992修建了紀念塔。
3.著名的亭子
灌陽縣有37個亭子,其中有20個中國城鎮,都是供人們休息的路邊建築。大多為四根石柱蓋亭,少數有兩道擋風墻。村裏還建有亭子,供村民休息。
①步月亭
位於石聞鎮嶽翎村北,清乾隆四十六年重修(1781)。為石木結構,覆小青瓦,歇息山頂,坐北朝南,四檐長5.25米,高5.5米。四根石柱承擔著整個屋架,壹根石柱上刻著重修亭子的編年史,另外三根石柱上刻著捐款地點。
②百年亭
位於石聞鎮嶽翎屯以西約0.5km處,建於清宣彤二年(1909)。今屯縣知縣唐知燮,為唐代太乙人96歲壽辰所建。是石磚木硬山亭,下檐疊青石,上端兩階磚。兩側有2米高的長方形窗戶,亭內有長石供人休息。它高5米,兩邊都有銘文。東方稱之為“飲蔭途中德耀,壽平重。”西有“壽比雲山百歲,亭同嶽翎宮千秋”的行書對聯。亭子基本完好。
③樂樂閣
位於石聞向輝大橋橋頭,始建於宋五年(1178)。嘉慶二十四年(1819)重修。亭為木石所制,青瓦覆蓋,石柱上鐫刻對聯:“澄清試見朝水,念念不忘迷亭”;“心距柱不遠,湘水長而清。”它現在保存得很好。
④紅軍紀念亭
包括東館和西館,位於石聞鎮大橋東、西橋頭上遊約30米處。建於清道光十二年(1832),供過渡行人候船休息。中國工農紅軍在長征中兩次經過石聞,第壹次沿河與桂軍作戰。紅軍53團團長劉世凱壯烈犧牲。為對後人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縣人民政府撥款1982進行維修,並更名為“紅軍紀念亭”。這兩個亭子由木頭和石頭制成,形狀相同。每個亭子都有四根石柱支撐著四根大梁,坐落在山頂上,上面覆蓋著藍色的小瓦片。亭子高6.8米,兩邊各6米。亭基全部用大石頭砌成,臨江沿岸的斜坡用石階延伸。亭子全是石頭鋪成的,兩邊是長長的方形石頭,供人休息。亭子四角飛檐陡峭,右脊上立著壹只葫蘆,兩頭分別立著兩條龍。東閣與西閣遙相呼應,勢古樸壯觀。是灌陽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此外,1934年紅軍長征經過石聞村時,留下了壹些標語,灌陽縣於1980年被申報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⑤達人館
位於石聞鎮大溪村南,建於清嘉慶二十四年(1819)。是壹座磚、木、石結構的硬山亭,上覆小青瓦,長6.25m,寬4.15m,高4.8m,壹條鄉村道路從北向南貫穿亭內,壹邊是坡,壹邊是溝。
⑥嶽翎路口的亭子
位於石聞鎮現省道20164嶽翎路口西側,保存完好。
4.著名的寺廟
① rokuonji。
位於石聞西部的老街口,建於明成化十四年(1478),清乾隆二年(1737)擴建,占地約15畝。民國十八年(1929)改建為鄉村高級小學,1969改建為石聞附屬初級中學。校舍逐年擴建,原有的寺廟建築大部分被拆除,只留下寺廟壹角。
②學園二。
位於石聞鎮北部,距該鎮約0.5公裏。創建於宋熙寧五年(1072),賜名“學園記”。占地2.53公頃。後來,紹興、淳祐、丁敬三年重建。元二十五年(1289)擴建。寺內有壹塊王月的石碑,上面寫著:“大宋時,有個嶽武穆的賊王平,曾駐紮於此”。民國三十五年(1946),本村唐等人改建成私立大覺中學。1958更名為石聞初級中學,1976更名為石聞高級中學。現在神廟被徹底摧毀了。
③慧遠寺
在金文鎮向輝村的北面,宋·惜春於1925年建,原名格力寺.明萬歷二十八年重建範蔡銑(1600)。清雍正四年(1726),壹僧吉福擴建,改名慧遠寺。觀音寺建於嘉慶五年(1800)。民國23年春,國民黨桂軍為阻止中國工農紅軍長征,拆毀了寺廟,用磚頭和木頭建了壹個碉堡。所有的和尚都去其他地方修行了。
5.古民居
(1)嶽翎古民居
嶽翎古民居位於灌陽縣石聞鎮嶽翎村,已有700多年的歷史。它由六個大堂庭院組成。整體布局合理,布局緊湊有序,具有中原楚國的風格和氣派。青磚青瓦,庭院幽深,雕梁畫棟,氣勢恢宏,古樸典雅,屬於典型的湖湘民居建築,體現了中國傳統的風水格局。每個院落由六棟建築組成,均為上下結構,有廂房、中門、天井、大堂、小廳、花園、戲樓、水井、石磨、倉庫、魚塘等設施,是政府院落建築。石鼓、石獅、石盆、石墩、石魚缸等各具特色的文物。磚雕、石雕、木雕精美,各種花草、動物流暢逼真。是桂林旅遊圈文化品位最高、景觀資源最全的古民居建築。
村莊周圍有保存完好的鎮孝牌樓、步月亭、文昌閣、催塔、將軍廟、百年亭、古炮樓。被專家譽為石雕博物館的真孝牌樓,栩栩如生地雕刻著“雙龍戲珠”、“麒麟祭遺址”、“八仙”、“八寶”。這些古建築融合了民間工匠的精湛工藝和智慧,具有深厚的文化內涵和文化底蘊。嶽翎村有著悠久的文化歷史。早在宋末就有戲班,清初逐漸演變為頗有影響的桂劇戲班,是廣西桂劇的創始地。
(2)車頭古村落
祖子坊在元代從泉州文橋遷到車頭屯。古代用簡易車引水灌溉,故名“前車”。2001,全村176戶,700人。村裏的房屋保存完好,古樟樹郁郁蔥蔥。屯邊溝和池塘水系齊全。
6.石寨
在嶽翎村周圍,大部分已經被摧毀,但地基仍然存在。
7.會館
①石聞湖南俱樂部
位於金文鎮政府南部,緊靠赤壁山北側,面臨灌溉河。建於清朝。亭子呈長方形,東西向,有石柱門、戲臺、房屋、食堂、會議廳。它在20世紀70年代建造公社禮堂時被廢棄了。
②石聞江西俱樂部
位於石聞老街,是壹座長方形的清代建築,有舞臺、房間、食堂和禮堂。它今天保存得很好。
8.古代寺廟
將軍廟:位於嶽翎村西側。1980被公布為灌陽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9.古橋
①鄧英大橋
位於石聞鎮大溪村大方自然村,橫跨響水巖河,石拱橋,1孔,跨度12米,寬4米。始建於明朝永樂十九年(1421),由當地市民蔣謙所建,鄧進士捐建,故名。
②湯安橋
位於石聞鎮的石聞村,明洪武初年的學者唐憶蓮提倡修建木橋,長期荒廢。明朝成化十五年(1479),彜族人唐進春捐資重修石拱橋。3個洞,寬5米,長15米。
③桂溪大橋
位於石聞鎮的東南部,在貴溪的小河上,建於錯誤的年份。1964文健市-水車公路,拆除重建新橋壹座,長9米,1孔,凈跨7米,寬5.9米。
④向輝大橋
位於石聞鎮向輝村,名為向輝橋。泉州大田後村過河。建於宋代惜春五年(1178),明日順義元年(1457)毀於洪水,由知縣西門捐建。料石結構,3孔,凈跨6m,長22m,寬4.5m,直到2014,橋上有水利渠道。2.4米多,過得去。
⑤大溪橋
位於石聞鎮大溪村,名為大溪橋。建成時失考,渡響水巖小江。孔1,長12m,寬4m。現在它被用作拖拉機來犁道路和橋梁。
10,古渡
①鄖西古都
位於石聞鎮吉田村委會。杜東松竹茂盛;西過石亭子,便宜行人過街可以遮風擋雨。河面寬闊,綠水幽幽,清風徐來,碧波蕩漾。臨江絕壁與掛榜山相連,壁直如屏;墻上的石縫裏長滿了雜木,倒掛著,映出了河心;西幹渠橫過石墻,忽明忽暗,余水如瀑布從半瀉而下。更有甚者,墻上還有幾米見方的石頭,紅如朱砂,就像畫了壹個屏風,封了壹個印章。
②江西宜都
位於江西石聞鎮杜屯,建於明朝萬歷年間。渡口關江東、西岸有古亭(東亭已毀)。西岸渡口綠樹成蔭,盤根錯節,郁郁蔥蔥。任何穿過這個渡口的人都會停下來乘涼。村民唐雲擔心,如果他的根從石頭土壤中分離出來,就會很容易死去。清道光十九年(1839),捐資修建石墻,固土護根。從渡船上的銘文來看,這個宜都建於明朝萬歷年間。
11,墓
唐代孔琳石圈石刻墓:位於嶽靈屯以西。1980被公布為灌陽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白居巖
在石聞鎮嶽翎以西約200米處,巖腹與仙家巖、步月巖相連,長約1.5公裏。從白居巖到步月巖,有三層出入口,巖口上有石墻古炮塔,四壁均有射炮孔。鐘乳石聚集在巖石中倒掛,形成天然石林和石筍。這塊巖石裏有1條地下河,河上有1座乃河橋,寬1米,長20多米。下面有水池,水深不可測。過了奈何橋,順著懸崖的曲徑往下走,有壹個70厘米寬的洞,單人就可以爬進去。是巖石中的“倉庫”,寬10米至15米,長約30米,是歷代村民在兵變時避亂的地方。右邊是兩根竹狀的鐘乳石柱,形成壹個天然的牌坊,是壹條通往仙家巖的隧道。長約250米,地勢高於白居巖。鐘乳石保存完好。地面是碳酸鈣,各種大小的龍被圈成梯田狀的水池,水色清澈。沿巖石返回原地,右轉約150米。還有壹個洞,明亮霧蒙蒙的,是這塊巖石的出口。巖石前面是灌溉河。
2.踏月石
在石聞鎮嶽翎村的西邊。這塊巖石很高,寬敞明亮,也被稱為亮巖。頂部有壹個洞,直徑和寬度超過10米,像月亮壹樣圓,故名“步月巖”。中間有壹座天然石橋,名為步月橋,寬1米,長10米,由乾隆義和團劉題寫。石崖裏有許多龍、龍、獸。唐代儒學課堂上,有雲尋孔顏真人真事。妳為什麽去尼山泗水?想讓周竹島把這個印成鹿洞月巖。
3.華石巖
縣城北文鎮趙壹村前的花石崗。有唐代著名文學家、哲學家,有永州司馬柳宗元的石刻詩。詩中雲:“我記得昨日容閎的準備是不同的,我聽說聚集在這塊巖石上。軍聲勝於水聲,難爭江山。我可以靠近太陽,但我仍然記得安全的遺產。我忽來動延安之誌,為佛苔錄功德。”歷代名人都去花石巖看柳宗元的石刻詩歌,許多遊客贏得了它們。因為修路,古道廢棄了,現在已經沒有辦法通過巖石了。
4.居延
在石聞鎮桂巖屯的左側。巖石中有壹條石龍,造型十分帥氣。龍的盡頭有壹個山洞,龍的前面有壹對石柱。水流過巖石。巖石幹燥,可容納100多人。它壹水出巖,經田東到巖口村,找到壹個山洞,隔山在水原村前重新出現,再繞路經桂溪洞填河。
5.嚴光
到了石聞鎮窯上村後,洞口從山的南側進入,走了幾十級臺階,山頂上有壹個像月亮壹樣的圓洞,巖石中有壹個平臺,冬暖夏涼,地上沒有灰塵。奇石環繞,資源千萬。戲臺下有流水,巖的南北是深潭。水從南北註入巖腹,水質清澈寧靜。走下石階,直出山北,在巖口有幾棟房子。據說這裏曾是清朝嘉慶年間丁懋可、解元、呂錫普的寫作處。1,永安關
山口,位於石聞鎮北流村委會東1.3km處,有壹條古道通往湖南道縣,北有鳥巖嶺、馬鞍山,南有山脈與雷口關相連。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1934 165438+10月,中國工農紅軍從江西突圍長征,經永安關沿湘桂邊境進入灌陽。
2.高木關
山口位於石聞鎮村東4.2公裏處,東鄰湖南道縣,是桂湘交通要道。古時候這裏有高大的樹木,故名高木關。
3.趙藝館
位於趙壹村委會北面,舊日設趙壹驛,唐代設趙壹關,是南楚、粵西的交通要道。很多文人墨客都來過這裏。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柳宗元在永州任司馬時曾到過這裏,並在花石巖的石壁上題詩。1,石聞怪石森林
石聞石林是典型的喀斯特巖溶石侵蝕地,面積達5平方公裏。它看起來像壹座城堡,奇石羅列,極其陡峭,直入南門,更像形狀各異的動植物,雄偉挺拔。它具有雙層結構、劍形峰頂、造型奇特的特點,尤其是花草樹木、藤蔓在所有的巖縫中生長,五顏六色的鮮花盛開,看上去就像壹個天然的盆景。是與雲南魯南石林相媲美的更為典型的劍狀喀斯特地貌,有著比世界其他熱帶地區更為復雜的發展歷史。
石林之下,榕樹繁茂,紅楓柳綠交相輝映,桃、李、橙、棗等果樹遍布,古井清澈,小橋流水,鳥語花香,壹派詩情畫意的田園風光。
望島石林
位於鎮北的王道村委會,劍狀喀斯特地貌十分發育,分布面積大,氣勢雄偉。這是壹種祭奠灌陽的民間習俗,無法考證這種習俗起源於何時。唱孝子歌,又稱大閣堂,是以大閣堂的形式悼念死者的壹種文明方式,在全縣頗為流行。每當村裏有人去世,孝家失去親人,鄰居、親戚、朋友都去安慰孝家,幫忙辦喪事。當晚,親朋好友、村民、附近村莊的歌手圍坐在靈柩旁,伴著鼓聲,唱著歌,歌頌逝者的功德,描寫民俗,歌頌傳說和古代英雄,揭露惡人的壞事,抨擊惡習,徹夜歌唱,內容豐富,無所不包。壹般只玩壹個晚上,有的玩兩三個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