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關於詩歌:中國文學最早的體裁(原始歌謠)也是中國文學發展最充分的體裁。
2.中國古典詩歌的兩面旗幟:
《詩經》被稱為“詩”或“風”的傳統,是中國古典詩歌中現實主義文學的源頭和旗幟。
(二)《詩經》與現實主義文學創作傳統
1、現實主義文學的基本創作原則(特征)
(1)按其實際風格再現生活。(再現性)
(2)通過真實、具體、生動的生活描寫,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反映社會生活的本質或其本質的某些方面。(表情)
2.現實主義文學創作在中國文學創作中的地位。
(1)發芽很早。比如原歌謠裏的“打歌”,就是壹首比較原始的寫實詩。全詩雖然只有八個字(斷竹、竹、飛土、肉),卻是原始漁獵時代人們勞動生活的反映。
(2)在中國文學創作中占主導地位。
3.《詩經》是中國現實主義文學創作的源頭,是代代相傳的“豐”詩傳統。。
(1)《詩經》現實主義文學的代表作有:
《國風》中的兩周民謠:《馮祺》。七月,馮偉。《剪檀香》,《馮偉》。自保”,“鄭風。秦言等等。
《二雅》中文人的諷刺詩:“雅”。桑柔,瀟雅。十月之交等。
風雅:指《詩經》中以民歌、文人諷諭詩為代表的現實主義詩歌作品。
(2)《詩經》的現實主義文學特征:
內容:正視現實;描述現實;揭露現實;批判現實。
藝術手法:風格簡約;簡潔的語言;比興手法的應用等。
(3)作品舉例:
丈夫在遠處
壹個紳士在服役,他不知道它的日期。這是什麽?雞已經進了窩,太陽西落,羊群牛群紛紛下山坡。君子在役,何樂而不為呢?
壹位紳士正在服役,再過幾天或幾個月。有什麽優勢?雞住傑,日暮,牛羊圍。老公在遠處服務,希望不是餓腸子!
評論:這首詩描述了壹個山村勞動婦女對她長期服務的丈夫的懷念。全詩樸實無華,樸實感人,自然讓人想起當時沈重的社會徭役給人民帶來的痛苦。所謂“野有丈夫,家有怨婦”,激起人們對主角的同情和對統治者的仇恨。這首詩中“興”的運用也是值得稱道的。
4.中國古典文學繼承和發展了《詩經》的現實主義文學傳統。
(1)兩漢樂府民歌直接繼承和發展了《詩經》的現實主義文學傳統。
傳承:《詩經》中的民歌以“饑者歌其食,勞者歌其事”為特征,而漢樂府中的民歌則以“感悲喜,因事而起”為特征,描寫了社會中的各種矛盾和現象,是反映漢代社會生活的壹面鏡子。
發展:在《詩經》創作的基礎上,發展了以敘事為主的創作特色,敘事詩藝術上升到壹個新的成熟階段。如五言寫成的敘事長詩《孔雀東南飛》(被後人譽為“古今第壹長詩”)。高度的思想性和藝術性使漢樂府民歌成為中國現實主義詩歌的第二座裏程碑。
(2)建安文學繼承和發展了《詩經》的現實主義文學傳統。
創作了“三曹”和“七子”(王燦、陳琳、劉真、阮瑀等。)和蔡琰的《悲憤詩》慷慨蒼涼,掀起了中國文人詩的第壹次現實主義創作熱潮。
(3)唐詩繼承和發展了《詩經》的現實主義文學傳統。
繼承:初唐的陳子昂有意識地繼承了“雅勝於俗”的傳統(文學理論《竹序》)
發展:杜甫、白居易在中唐現實主義詩歌創作上的成就。
(4)宋代以來的文學繼承和發展了《詩經》的現實主義文學傳統。
王禹偁:宋代最早推崇杜甫、白居易,反對浮糜詩風的詩人。他的詩簡單,優雅,質樸,許多都反映了現實。
元好問:金元時期的著名詩人,他的詩苦心描寫了國家的覆滅和生靈塗炭的悲慘現實。
元明清:代表中國現實主義文學成就的不是詩歌,而是戲劇和小說。(紅樓夢等。)
出發地:
/博客/靜態/153154412007111383849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