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改革的“六只手”
取消圖書出版業的市場準入,打破教科書發行的政策性壟斷,是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
原因
當前,推動新華書店深化改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內在需求,也有外部力量。壹般來說,外力大於內力,被動大於主動。政府、產業發展、市場、入世、科技進步、企業自身內在需求這“六只手”都推動了現階段新華書店系統的改革與發展。
維護國家文化安全的需要
出版物既有壹般商品屬性,又有意識形態屬性。所以國家對這壹塊非常重視。入世後,出版物發行市場將按承諾放開,大量外資將進入中國書業。為了確保政治安全、意識形態安全和文化安全,中央必然要求新華書店組建“國家隊”,實行改革做大做強,通過占領市場來守住宣傳陣地。現階段新華書店的改革很大程度上是出於這種政治需要。黨的十六大以後,中央政府成立了文化體制改革的領導機構。2001以來,中宣部和新聞出版總署多次召開全國會議,研究部署新華書店改革工作。中央有關部門相繼出臺了壹系列指導性文件。近日,國務院發布《關於非公有資本進入文化產業的若幹決定》,明確規定國有發行企業改革必須由國有資本控股51%以上。這些都體現了國家對文化安全的重視和加強,以及加快新華書店改革的緊迫性。
民族文化產業發展的需要
在中國,文化工作早已是壹項事業,廣電、新聞、出版、發行單位都是事業編制。2002年,黨的十六大首次提出了文化產業的概念,將文化作為壹種產業,這是壹個很大的突破。在發達國家,文化產業在國民經濟中占很大比重,是支柱產業。像美國,文化產業創造的產值達到GDP的30%,日本達到18%,韓國也達到13%,而我國文化產業創造的價值占GDP的比重不到3%。這與中國巨大的市場規模和市場潛力完全不符。根據中央的要求和部署,出版業成為我國文化體制改革的第壹個突破口。出版業作為出版產業鏈的最後壹環和市場競爭的直接參與者,成為出版發行體制改革的突破口和突破口,是改革的最前沿。中央希望通過發行環節的改革突破,帶動和推動整個出版發行產業鏈的改革,打造比較強大的民族文化產業。
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
市場經濟最基本的特征和要求是市場競爭的公開、公平和公正。圖書發行行業,尤其是教材發行,在長期的計劃經濟中具有很強的壟斷性。因此,打破“文化隔離”,取消圖書發行行業的市場準入,打破教科書發行的政策性壟斷,消除所謂的“暴利”,成為市場經濟不斷發展的必然要求。近年來,這方面的輿論呼聲越來越高,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國家對外開放普通圖書市場,到2006年,取消發行領域對外資的所有限制;教材發行采用招標和政府采購方式?在2002年安徽、福建、重慶招標試點的基礎上,今年起擴大到陜西、山東、浙江等11省區;中小學“壹費制”的實施,使補充教育分配完全市場化。
促進中國加入世貿組織
對出版業來說,“入世”是推動改革最直接的因素,也是機遇和挑戰。壹方面,根據入世承諾,中國必須在規定期限內對外開放分銷市場,這就要求國內發展行業在較短的保護期內盡快完成自身改革,以更高的市場平臺和實力平臺與世界接軌,與國際競爭對手競爭。另壹方面,國外先進的產業理念、發展模式和管理經驗直接影響和引領了國內流通產業的改革和發展,極大地拓寬了國內流通產業發展的視野,為我們的改革實踐提供了現實的樣本和模式,推動國內流通產業走上了國際化、市場化和產業化的道路。
促進科技發展
高科技尤其是信息技術和工具的迅猛發展,給整個社會帶來了革命性的變化,也為國內開發行業在短時間內實現跨越式發展提供了可能和技術支持。新華書店完全可以利用高科技手段、先進技術和工具,將傳統管理模式轉變為現代管理模式,實現從量變到質變的跨越。
自身生存和發展的需要
國內改革開放已經27年了。出版發行體制改革和相關的教育體制改革已進入深入階段。新華書店的壟斷早已成為歷史。國家對新華書店的扶持政策逐漸成為行業政策,不再是過去簡單的企業政策。國內圖書市場已經基本形成,而且越來越規範,競爭越來越激烈。目前國內開發行業市場整體形勢是“七分天下”。新華書店、民營企業、外資、異地資本、出版社自辦發行、系統發行、非法經營都參與到市場發行中,新華書店現有的份額和利潤不斷被擠壓。目前,中國有7萬多家民營書店,在數量上已經超過新華書店。從銷售碼來看,除教材外,民營書店的銷售碼基本占到全國圖書銷售碼的半壁江山。當然,就每壹家民營書店而言,其實力和規模根本無法與新華書店相比。最好的民營書店年銷售額也就幾個億,各省新華書店年銷售額都在幾十億以上。山東2004年銷售額接近56億元,今年有望達到60億元。然而,入世後,新華書店最強的競爭對手不僅是迅速發展的民營書店,還有資本實力巨大、管理模式先進、國際市場競爭經驗豐富的海外資本。貝塔斯曼集團在德國壹年的銷售總額約為200億歐元,相當於2000億人民幣,基本上是中國圖書年銷售總額的兩倍左右。所以新華書店和外資根本不是壹個重量級的。形象點說,外國人開奔馳,新華書店開馬車。另壹方面,新華書店本身過去也是靠教科書吃飯的,主要盈利來自教科書和教輔材料。現在教材發行實行招標,教輔材料發行市場化,原有的以教材為利潤來源的盈利模式被打破,654.38+0.5萬人的吃飯成了問題。如果去掉教材,新華書店人均銷售額20萬,30萬基本能活下來。要達到目前新華書店系統員工的收入水平,人均銷售額必須在40萬元以上。再加上計劃經濟體制下長期存在的弊端和問題,可以說新華書店有其自身的短板,生存和發展的壓力越來越大。加快改革成為最現實的問題。
企業轉股上市
進行股份制改革,實現政企分開和投資主體多元化,建立“三會壹層”法人治理結構。
思考
2000年以來,圍繞新華書店的改革,政府、理論界和新華書店做了大量的研究、理論探討和實踐探索。經過兩年多的調研和準備,2002年7月底,總局在同壹天接連發布了兩個文件,壹個是《關於新華書店(發行集團)股份制改革的若幹意見》,另壹個是《關於促進和規範出版物發行連鎖經營的若幹意見》。這兩個文件的出臺,標誌著國家對新華書店改革的思路逐漸清晰,有了基本框架。2003年6月,中央召開文化體制改革試點工作會議,印發《關於文化體制改革試點工作的意見》,確定新華出版集團和四川、江蘇、浙江、福建、遼寧新華出版集團6家單位以及上海、北京、沈陽進行改革試點。經過壹年多的試點總結,2005年初,國家主管部門將新華書店體制改革的總體路徑定為:轉企改制,股份上市。在連鎖經營方面,物流配送和信息網絡建設被確立為連鎖經營的突破口,表明新華書店的改革方向已經確定,思路已經基本清晰。
從政府層面看,新華書店的改革方向是建設全國統壹、開放、競爭、有序的圖書流通市場,構建有活力、有實力、有競爭力的新型市場主體,做大做強民族出版業,維護國家文化和意識形態安全。
從企業自身來看,要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建立法人治理結構,塑造自我管理、自我發展、自我約束的市場主體,構建市場經濟條件下新的盈利模式,實現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和價值的目標,滿足市場競爭和生存發展的要求。
新華書店的改革思路主要包括四個方面:
通過實施股份制改革,創新制度,明晰產權,實現政企分開和投資主體多元化,建立“三會壹層”的法人治理結構,培育跨地區、跨所有制的具有突出核心競爭力的強大發行集團。
通過實施人力資源、財產等管理機制改革,創新企業內部機制,按照市場化要求建立科學、規範、高效的企業運行機制,降低企業運營成本,激發企業活力。
通過實施連鎖經營,創新商業形態,再造業務流程和分銷渠道,優化資源配置和產業結構,構建立體分銷網絡,進行集約化、規模化經營,創造市場經濟條件下新的盈利模式。
通過建設信息網絡和物流配送體系,創新技術和工具,改造傳統產業模式,提高企業運營質量和效率,實現產業升級。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新華書店改革的具體措施主要在兩個方面:壹是改制,二是連鎖。中國書業的發展壯大必須經過這兩方面的改革。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壹個產業的發展需要資金、技術、政策和人才。中國從1992開始發行證券,鼓勵企業上市融資。過去十年,各行各業的上市公司吸收了10萬億的社會資金,但新聞出版業才剛剛起步。行業資金投入不足也是國內出版業發展緩慢的重要原因。通過股份制改造,吸收社會資本,實現低成本擴張,擴大產業規模,同時為企業內部機制的轉換提供必要的支持。流通行業發展講究“終端控制論”,誰控制了終端,誰就控制了市場。新華書店是服務商。它沒有自己的產品,主要資源是分銷網絡。然而,新華書店的網絡渠道長期處於小而獨立、分散的狀態,渠道流量不足,利用效率低下,得不到應有的規模效益。新華書店要想在新的市場競爭形勢下立足和發展,必須改變發行渠道現狀,通過連鎖整合渠道資源,將全省新華書店編織成壹張密度好、布局合理、立體高效的大“網”,控制市場終端,提高市場競爭門檻,實現發行網絡的增值利用,建立市場經濟條件下穩定的盈利模式。
按照政治經濟學的觀點,重組屬於生產關系範疇,鏈條屬於生產力範疇,兩者之間存在著互補的內在聯系。如果能綜合運用,就能達到“中西醫結合”的效果,標本兼治,把新華書店這種傳統的計劃性很強的企業,改造成以市場為導向,以價值為標準的現代企業。如果生產關系改革時機不成熟,授權經營、持股比例等深層次體制矛盾暫時解決不了,就要趕緊“繞道”,在發展生產力上做文章,通過實施連鎖經營,提高企業規模和價值。當生產力發展到壹定階段,舊馬車換成壹輛現代化的奔馳,就會自動產生調整生產關系的內在要求,這時重組自然就來了。從我國新華書店改革的現狀來看,壹般都是按照這個思路進行的。
改革在三個方面進展迅速。
未能實行授權經營是目前制約新華書店改革的最根本因素。
建立區域性的強大集團
中央基本確定新華書店改制和連鎖經營的思路後,加大了改革的動力。2002年,新聞出版總署發布“兩個文件”時,對新華書店股份制改革和連鎖經營的進度和對價標準提出了明確要求。在改制方面,要求新華出版集團、江蘇、廣東、四川、上海等發行集團兩年內完成改制,其他新華書店和發行集團力爭三年左右完成。連鎖經營方面,要求到2005年底,覆蓋全國的大型連鎖經營企業達到6-8家,具有壹定規模的連鎖經營企業達到50家,其中新華書店系統不少於30家,連鎖店超過5000家,剔除教材後的年凈銷售額不低於總銷售額的25%。
三年來,在政府和市場的雙重推動下,全國新華書店圍繞改制和連鎖經營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較大進展,為下壹步改制和連鎖經營奠定了基礎。以區域為中心,全國形成了幾個相對較強的分布群體:西南的四川,東北的遼寧,長三角的浙江、江蘇、上海,珠三角的廣東、福建,環渤海地區的北京、山東、天津。這些在市場競爭中通過自身改革逐漸壯大起來的發行集團,可能是未來國內書業的重要影響力量。
改變系統
實行母子制,二級法人。目前,新華書店的改制總體上處於企業改制和組建集團階段。只有少數新華書店進入了股份上市階段。各省新華發行集團主要以省級門店為核心,以各市縣門店為成員單位組建。管理體制上實行母子制,采用二級法人。這也是中央的要求。集團內部的母子公司結構主要有兩種:壹種是縱向母子公司結構,將原來的省級門店轉變為集團母公司,將市縣門店轉變為子公司,如浙江、江蘇。另壹種是橫向的母子公司結構。母公司作為控股公司,主要從事戰略管理和資本管理,各子公司或分公司(營業部)進行不同領域的產業管理,如教材、通用圖書、音像,如四川、山東。在這種母子體制下,教材業務的處理壹般都是母公司全資擁有。
不同的資產管理體制決定了不同的重組模式。組建了集團的省級新華書店,根據授權經營的不同,采取了不同的改制模式。四川、雲南等由省級政府授權經營並取得投資主體地位的發行集團,母公司壹般保留國有獨資性質,作為主要發起人和控股方,投資設立股份有限公司或有限責任公司。多數未獲得國有資產出資人授權和資格的省級發行集團,以原出資人為主要發起人和控股方,吸收其他資本,將集團公司改制為股份公司或有限責任公司,整合省內各市縣新華書店的資產和業務,成立集團公司控制下的二級股份公司或有限責任公司。這種模式以遼寧為代表。
蓮索
設計理念註重低成本和實用性。在連鎖經營過程中,新華書店根據自身發展,將“不求最先進,但求最有效”的設計理念貫穿於連鎖體系設計和實施的全過程。在信息化建設方面,大多是按照實際業務流程自主研發,避免“兩張皮”。在物流基礎設施規模上,不能壹味追求完美,要以適度為標準,為未來業務量的增加和第三方物流的發展留有余地。在物流配送自動化建設方面,根據國內情況,我們強調“三化”結合,把工業化時代的流水線、信息時代的IT技術、農業時代的勞動力有機結合起來,“鐵裹肉”而不是“鐵裹肉”,所以用人的地方還是要用人,因為國內最便宜的就是人力成本。
信息網絡建設和物流配送建設是突破口和突破口。在連鎖經營的業務流程中,商流帶動物流,物流帶動資金流,而信息流如同糖葫蘆的桿子,貫穿商流、物流、資金流,形成“四流”的統壹體。信息流和物流是“四流”中最重要的部分,支撐著整個鏈條流程。在連鎖實施的過程中,各省新華書店在這兩個方面動作最早,力度最大,投入最多。信息化建設方面,現在浙江、四川、山東等省做得比較好。物流建設方面,各省都構建了大物流布局。浙江新華書店物流中心占地7萬平方米,江蘇8萬平方米,遼寧4萬平方米,江西4萬平方米。山東正在規劃建設65438+萬平方米的物流總部。信息流和物流建設的突破,極大地推動了新華書店的連鎖化進程。
統壹采購、統壹配送、統壹結算是重要特征。2005年,新聞出版總署對連鎖經營提出了“六統壹”(統壹標識、統壹采購、統壹配送、統壹信息、統壹服務、統壹管理)的要求。在連鎖經營過程中,多數新華書店以統壹采購、統壹配送、統壹結算為重點,基本取消基層門店的采購權,從根本上規範整個連鎖體系的業務流程秩序,通過“鎖書”實現“聯店”。
跨省連鎖已經成為壹種趨勢。跨省鏈是中央的希望和要求。浙江新華集團從2003年6月5438+065438+10月開始實施跨省連鎖店,先後在江蘇徐州、上海、深圳等地開設了6家門店,營業面積超過3萬平方米。2004年6月5日至10月,江蘇新華集團在浙江義烏成立了第壹家跨省連鎖店。
新華連鎖書店開始打造自己的新品牌。有人說,市場經濟初級階段做生意,中級階段做生意,第三階段做品牌。品牌對企業的發展至關重要。近年來,新華書店開始在原有品牌的基礎上建立自己的新品牌。四川的新品牌是新華文軒,浙江的新品牌是博庫書店。原因有幾個:第壹,新華書店雖然是金字招牌,但它是壹個集體品牌。對於各省的新華書店來說,沒有新華書店的品牌自主權,以後還會涉及到品牌使用費的問題。二是實行跨省連鎖後,與當地新華書店品牌相似,不利於品牌識別。此外,近年來,壹些新華書店在經營狀況、誠信等方面出現了壹些問題。建立新品牌可以避免連帶的負面影響。
集團產權關系是決定連鎖經營模式選擇的主要因素。由於歷史原因,各省新華書店的人、財、物、業務管理制度存在較大差異。有的省店和基層店有業務指導關系、行政和產權隸屬關系,有的只有業務關系。省級店與基層店的不同關系,導致不同省份的新華書店在連鎖模式的選擇上存在很大差異。總的來說,中國的新華書店有三種模式:壹種是基層門店全部並入集團連鎖,搞直營連鎖,以浙江、上海、山東為代表;壹種是基層門店部分納入集團連鎖,直營連鎖和加盟連鎖相結合,以四川為代表;壹種是基層店不納入集團連鎖,實行自由連鎖,以廣東、遼寧為代表。
總之,從我國新華書店改革的總體情況來看,有四個特點:
“摸著石頭過河”有自己的特點。對於新華書店來說,改制和連鎖經營是全新的事物,改革過程中沒有參照系。中央設定的路徑只是壹個方向,壹個總體框架。至於具體的改革實踐,各省新華書店只能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摸著石頭過河”,壹步步摸索前進。因此,目前各省新華書店的改革都有自己的模式、特點和普遍性。由於新華書店的改革還處於起步階段,結果還不明朗,所以目前還不能對各種改革模式的優劣做出簡單的判斷。
走先集約化後市場化的道路。從國際書業的發展歷史來看,壹般是壹條先市場化後集約化的道路。但是,從新華書店的改革過程來看,由於“入世”和新華書店的意識形態屬性等國內書業的壹些特殊因素的影響,國內書業的改革是壹條先集約化後市場化的道路。在政府的推動下,各省新華書店紛紛成立發行集團(廣東店是最早的省級店,1998 65438+2月,德州店是最早的市級店,1992 65438+2月)。這種行政揉法雖然不符合市場規律,但在目前國內書業的特殊形勢下,有其客觀必然性,整體上促進了書業的發展。但也要看到,這種通過行政手段進行物理整合的改革方式,就像“麻袋裏的土豆”,只能在壹定時期內存在。從長遠來看,新華書店必須盡快實現物理反應基礎上的化學反應,建立以資本為紐帶的規範母子公司體系。
改革實踐走得快,理論和政策走得慢。有的新華書店十幾年前就轉型了,現在有的已經進入上市入股階段。但是,國內的理論和政策水平還沒有達到這種程度,這使得新華書店在深化改革的過程中遇到了壹些深層次的體制問題和關鍵制約因素。主要有三個方面:壹是授權經營沒有落實。除雲南、四川、安徽、內蒙古外,大部分省市尚未授權。這是目前制約新華書店改革的最根本因素。改革走到今天,這個問題已經無法回避,必須解決,否則改制工作很難有實質性進展。二是改革政策不配套,落實不到位。這使得改革中遇到的很多細節問題,包括人員分流、社保、土地、稅收等,都缺乏政策依據,難以操作。第三,改革的地方環境還不夠完備。近年來,在中央和地方政府的重視和推動下,文化體制改革的整體環境已經建立,但市場環境、輿論導向、政府職能轉變等局部環境還存在壹些問題,對具體改革實踐有壹定阻力。這些問題不是企業自己能解決的,只能靠政府。
改革存在“兩個不平衡”。壹是地區間改革進程的不平衡。有的在改制上有所進展,有的在連鎖上有所突破,有的省市在兩方面都有所突破,但大部分省市還處於前期調研和方案制定階段。在重組方面,上海和四川有所突破,都實現了投資者多元化。上海通過國有股權分流和公開競價兩步,將49%的股權轉讓給上海最大的房地產商綠地集團,成為中國第壹家混合所有制的新華集團。目前,上海和四川都已進入上市輔導期。很有可能在全國新華書店系統率先上市。連鎖經營方面,四川、浙江、江蘇、海南等省份已完成全省連鎖經營,浙江、江蘇已啟動跨省連鎖經營。目前,山東已完成80個市縣的門店連鎖,力爭今年年底基本完成全省門店連鎖。另壹個是重組和連鎖經營進度不均衡。在改制過程中,由於配套政策不完善等多種原因,阻力很大,進展緩慢。連鎖經營作為壹種商業模式,已經順利推廣,效果明顯。浙江四川連鎖後,年銷量每年增長近10%,利潤平均增長20%。海南省新華書店連鎖店2005年第壹季度銷售額比去年同期增長117.8%。劉強?)
文章來源:中國圖書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