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壹章 酒的故事
現在流行稱愛美食的人為“吃貨,”它不再是我們印象中的貶義詞,而是我們品位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談到吃,陜南足以算得上是“吃貨”的世界。
陜南的飲食文化同樣獨具特色,有這樣壹句俗語道出了陜南主食與關中、陜北的不同:“秦嶺壹條線,南吃米飯北吃面。”陜南之所以形成特殊的飲食文化習慣,有它的歷史文化和地理環境的原因。由於地處秦嶺巴山地帶,多山地河流,空氣濕潤,再加上巴蜀文化的影響,陜南形成了以米食為主,以面試搭配的飲食習慣,食物種類繁多。為了驅除濕氣,陜南形成了麻、辣、酸的飲食特點,和湘菜相比,它不會辣的過火;和川菜相比,它不會麻的過火。相對來說麻辣適中,又不會缺少酸,陜南有句俗話說:“三天不吃酸,走路打躥躥(走不穩)。”足以見得陜南人對酸的喜愛。筆者為安康人,舌尖上的安康將介紹幾種我最為熟悉的安康飲食。
壹
安康蒸面
蒸面是安康特有的壹種飲食,也是安康人的家鄉味道。自從在外地讀大學後,很少有機會吃到蒸面,每次回到安康後,總會繞到高中旁邊的小吃街上,喝上壹份稀飯,吃上壹份蒸面,可謂我們的“神仙生活,”在開吃前,總要拍上幾張照片,發個朋友圈,秀壹秀自己回鄉了,這也是安康人的壹種飲食情節。
記得每次返回學校時,都要帶上幾份蒸面,帶給在同壹城市讀書的老鄉,這是最好的禮物,當遠在幾百公裏外求學的遊子吃到蒸面時,那種味道無法用言語表達,也無法忘記,它吃出了童年,吃出了青春的味道。小吃街上做蒸面的很多,記憶最深的是翁家蒸面,每天早晨排著長隊,而且只開門到中午十二點鐘。安康人的早點壹般都會選擇吃壹份蒸面,已經成了本地人的習慣。
小時候,鄰居家家都自己做蒸面,雖然口感不是很好,但大家都吃得樂滋滋的。每戶人家購置了蒸蒸面用的器具,然後去附近手藝較好的人家學上幾天,自己便“出師了。”小孩子吃到自家的蒸面更是喜不自勝。
每當有朋友來安康時,安康人習慣性的會說壹句“走,請妳吃蒸面。”壹句吃蒸面,反映出蒸面在安康人飲食中的重要地位,蒸面也成為安康這座城市人的情節。
談到蒸面,必須得聊聊蒸面的制作過程:
做蒸面的過程其實也是頗有藝術性的 。壹鍋滾水沸騰著,只見掌勺人端著壹盆調和稀稀的面糊,用大勺舀起壹勺,倒進壹只直徑約壹尺用白鋁皮做成的淺腰平底的圓蒸面烙子裏,隨即順勢將烙子輕輕轉幾轉,讓稀稠得當的面糊隨著底盤的轉動流淌成壹張薄薄的圓面皮,然後將烙子放進滾水鍋中,蓋上鍋蓋,繼續加溫,只需兩三分鐘,揭開鍋蓋,就會看到壹張熱氣騰騰、白亮透明的圓面皮了。掌勺人從鍋中取出烙子放在壹邊涼著,又繼續制做下壹張面皮,待那張已熟的面皮稍涼後,用蘸過香油的刷子在面皮上來回的刷幾刷,再拿起來對面壹折,用刀叮珰珰珰的壹切,這蒸面的主料就算是做成了。但此時“革命”並未成功,還有更繁紛瑣細的工作需要做,這就是決定蒸面味道的關鍵部分——佐料:材料有開水抄過的豆芽、芹菜,精心調制過的香醋、芥末、蒜泥、麻油、芝麻醬、油潑辣子等等,拿來壹只白瓷藍花盤子,將切好的面皮用上述各色佐料均勻地調拌成壹盤有紅有綠、色香味型俱佳的成品時,這才能叫做:安康蒸面。
談到這裏,腦子裏滿是過去吃蒸面的畫面。
二
炕炕饃
說起炕炕饃,我就會不由自主的回想起高中三年,那時候和朋友壹起租住在校外,每天早晨都會習慣性的去買炕炕饃,炕炕饃是可以夾菜的,所以壹般會買菜夾饃或者麻辣燙夾饃,再加壹杯豆漿,開始了美好的壹天。高三的時候復習很緊張,校內的早點不是很好,班裏住校的同學出去又遠,所以租住在校外的同學便承擔起購買早點的任務,早點的首選當然是菜夾饃,壹次提上幾十個,形成了壹道靚麗的風景線。
賣菜夾饃的多為本地的回民,回民壹般都很勤勞,每天早晨都會六點多做好炕炕饃,在街上擺好攤位,我們都排隊爭相購買,買完後上學的上學,上班的上班,走在路上就可以吃完。
炕炕饃是這樣做成的:
炕炕饃做起來並不復雜,主要原料選用本地特產的面粉、菜油、芝麻。
面粉用老面發酵,充分揉搓;油酥面用菜油、豬油、堿、五香料等與面粉和就;芝麻和石臼、簸箕去皮去雜糠。制作時切面於案板上,捋成小坨,用木制搟面杖搟成中間薄、四周稍厚的圓形或方形餅坨,塗水沾芝麻後,放入上下兩面炭火的鐵鏊中烘烤,翻動壹兩次,至餅面發黃,芝麻起脆香即成。
三
漿水面
漿水面對外地人來說很是陌生,其實在本地俗稱為酸菜面,漿水是將菜泡酸的引子。
漿水面與我的成長是相伴相隨的,說起這事,是源於我的母親。從記事起,母親壹直愛吃漿水面,每日三餐必有壹頓漿水面,好像母親從來沒有吃厭過。鄰居家家戶戶都泡著漿水,那家要是沒有漿水了,大人便使喚小孩去鄰居家“找漿水,”用找來的漿水繼續泡菜,保證天天有漿水面吃。漿水其實就像北方做面的哨子。
壹般漿水面會這樣做:
漿水面就是把蔥花過油到稍焦時將漿水倒入熗到微沸即可舀出,然後炒壹盤素韭菜做為提味的炒菜。待手工面下熟後澆上漿水,調上炒過的韭菜、油潑辣子、細鹽後即可食用。安康、漢中的漿水面,其味酸,辣,清香,別具壹格,相傳該名是由漢高祖劉邦與臣相蕭何在此吃面時所起。它壹直是安康民間喜愛的面食,漿水菜的菜以芥菜(花辣菜)為佳,白菜,芹菜也可。制作時,將菜洗凈,在沸水中煮燙至蔫,取出放入瓦盆罐中,加入面湯,壹至二日待菜色變為金黃即可,再用食油,精鹽,加蒜苗炒熟,配以蒜花,姜末,花椒粉等佐料調好的豆腐丁,燴入炒熟的漿水菜作為潲子。漿水面條要用人工搟制,使之葉寬,條長,片薄。將煮熟的面條入碗,調上漿水菜的潲子,澆上辣椒紅油,漿水面即成。它看上去紅白黃相間,入口酸辣清香,回味無窮,並具有開胃之功效,是安康、漢中的名小吃。
蒸面、炕炕饃、漿水面是安康人飲食中不可或缺的壹部分,它表現出陜南飲食文化中鮮明的特色,舌尖上的安康還有很多,是回憶,是青春,更是我們的未知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