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新時期,如何積極推進教育體制改革?

新時期,如何積極推進教育體制改革?

摘要:本文探討了我國教育行政管理體制的改革與對策。

關鍵詞:教育行政系統;改革;當然;反措施

21世紀,中國政治經濟領域的改革不斷深化,中央要求進壹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教育領域的改革和發展極大地推動了中國其他領域的改革,教育領域改革的成敗甚至在壹定程度上決定了政治和經濟領域改革的成敗。教育改革的核心是體制改革,教育行政體制改革是教育體制改革的主要內容。在市場經濟體制條件下和我國改革開放30周年的背景下,通過梳理新時期我國教育行政管理體制的發展歷程,探討和分析我國歷次教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特點、成就和存在的問題,並進行深入反思,有助於建立更加科學民主的教育行政管理體制,促進我國教育事業長期健康和諧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壹、新時期我國教育行政體制改革的基本歷程

教育行政體制是指教育行政權力的設置和劃分,教育行政機構的設置,各級教育行政部門之間的隸屬關系。這些制度反映出來的問題,最終是用什麽樣的方式來引領教育。現代國家的教育行政體制可分為三種基本類型:集權制、分權制和中央與地方合作的教育行政體制,即“混合型”。中國的教育行政體制總體上屬於集權制,但又不同於嚴格的集權制。“雖然總體上是集中管理,但有多級責任制。在國家控制下,強調地方參與。”②新時期我國教育行政體制改革從1978開始,主要經歷了四個階段。改革的內容始終圍繞著權力的收與放的問題,即集權還是分權。

(1)第壹階段。1977年,鄧小平同誌在人民大會堂主持召開科教工作座談會,決定恢復中斷了10年的高考制度。隨後,1978年召開的“全國科學大會”對教育的意義和作用作了如下表述:“四個現代化的關鍵是科學技術的現代化”,“科學技術人才的培養以教育為基礎”。教育部重新頒布了《全日制小學工作暫行條例(試行草案)》和《全日制中學工作暫行條例(草案)》,全面恢復了文革前的教育體制,確定了中小學的基本學制和課程,使基礎教育迅速擺脫混亂局面,回到正常發展的軌道上來。1982年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把教育和科學作為實現未來20年經濟發展目標的三大戰略重點之壹。在這壹時期,教育體制改革的重點是不斷肅清“左”的錯誤思想,撥亂反正,盡快恢復和重建被“文化大革命”嚴重破壞的教育事業。

(2)第二階段。中國的教育體系是在上世紀80年代中期逐步建立起來的。1985年,《中央關於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正式頒布。中央的這壹決定,在我國教育體制改革中具有裏程碑式的意義,是我國教育體制改革的分水嶺。其特點是明確提出“去中心化”。壹年後,《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以法律形式得到確認,我國基礎教育實行“地方負責、分級管理”的體制。在此之前,中國的教育體制是適應計劃經濟的,中央集權,有計劃。隨著市場經濟的概念和因素被引入經濟領域,市場經濟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迫切需要我國教育領域逐步建立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制度。上述決定和法律的頒布實施,促使教育領域探索和建立從中央向地方分權、從官辦學校向社會學校滲透的新教育體制。改革的內容涉及辦學管理體制、發展民辦教育、建立多元化融資體系等諸多方面。但現階段的改革也造成了地區差異,壹些貧困地區的學校只是在勉強維持。③

(3)第三階段。1992期間,中央制定了《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明確重申基礎教育主要由地方政府辦,高等教育主要由中央和省、自治區、直轄市政府辦。65438-099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頒布,為上述教育管理制度提供了法律保障。這壹階段改革的目的是初步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新的教育體制,鼓勵各級地方政府和社會解放思想,在辦學形式、中央與地方關系、教育經費等方面進行教育改革。

(4)第四階段。2002年前後,國家教育政策的重點從大力發展各級各類教育轉向教育公平問題。經過20年的改革開放,中國的整體經濟實力得到了顯著提高。然而,發展不平衡的矛盾日益顯現,在教育領域的壹個突出表現就是義務教育階段農村與城市的差異。為了全國教育均衡發展,解決教育公平問題,中央政府不得不在壹定程度上收回權力,官辦教育再次成為新時期、新問題、新高度的改革核心。

經過三十年的努力,我國教育行政管理體制的變化和成就是顯著的:壹是確立了深化教育改革的指導思想,即“教育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二是中央逐步向地方下放權力,地方辦學自主權不斷擴大;三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中央鼓勵社會力量辦學,教育規模不斷擴大,辦學形式多樣化;第四,校長負責制成為學校管理的基本制度;五是教育投入多元化;六是教育改革穩步推進,教育方法和手段日益現代化。在改革和發展的基礎上,中國初步形成了覆蓋全社會的教育體系,形成了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普通教育和職業教育、學歷教育和非學歷教育、課堂教學和遠程教育相結合的多層次、多類型、多形式的教育格局,並向終身教育發展。如表1所示:

第二,新時期我國教育管理體制改革存在的問題

綜合分析新時期中國教育管理體制改革的基本歷程,教育領域的改革始終具有不斷適應政治、經濟領域改革的特點。教育行政體制改革在很大程度上與教育財政問題密切相關。我國幅員遼闊,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教育權力下放必然加重地方財政負擔。對於經濟發達地區,普遍歡迎分散管理。但在經濟落後的中西部地區或偏遠山區,很難有效實施。因此,現階段我國教育行政體制改革處於兩難境地。

壹方面,中國是壹個政治體制單壹的國家,這就要求國家有統壹的教育政策。沒有適當的、必要的集中,很難堅持壹以貫之的方向,國家也很難對教育進行有效的統籌規劃。然而,在傳統計劃經濟時代,中央政府遵循“大壹統”的辦學思想,導致中央教育行政權力高度集中,中央政府直接幹預和領導各級教育,地方教育機構權力不大,只在壹定授權範圍內處理教育事務,這在壹定程度上抑制和打擊了地方自主發展的積極性, 並且也使得地方政府有很強的依賴性,缺乏積極參與教育的意識,不願意加大對教育的投入。

另壹方面,由於中國人口眾多,國家教育經費有限,單純依靠中央政府的力量無法滿足各地教育發展的需要。此外,中央政府管理教育的程度和跨度過大,也使得中央政府在管理過程中顯得力不從心,導致效率低下、管理不到位的現象頻發。改革開放以來,經濟領域的改革主張逐步建立符合中國實際的市場經濟體制。過去那種統壹、集中、僵化的管理模式已經不適應新經濟體制的發展需要。從這壹要求出發,教育領域的改革應始終圍繞“簡政放權、理順關系”這壹主題。這次改革的重點明顯在增強教育活力,提高地方政府辦學積極性,促進教育多元化發展。但是,由於我國幅員遼闊,中東部地區、沿海和內陸地區、發達和欠發達地區的發展狀況和經濟實力存在很大差異,使得地方政府的財政實力差別很大,對教育的投入也差別很大,直接造成了教育發展不平衡的問題。目前,教育公平問題已經成為制約我國教育發展的主要因素。

第三,新時期我國教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對策

因此,在教育行政體制改革過程中,不能壹味強調簡政放權的必要性,同時要充分考慮落後地區的財政承受能力,重視和倡導中央政府對教育的宏觀調控作用。從中國國情出發,強調教育方面的大政方針由中央統壹制定,適度分權和分散管理為輔,使兩者相結合的管理體制既符合中國的實際需要,又有利於解決存在的問題。為此,我們應該在以下幾個方面做出努力:

(壹)堅持條塊領導,理順中央和地方的關系。條塊領導是指各級教育機構主要接受當地政府的領導和管轄,形成橫向領導關系,即采取分級分權的管理模式。(4)根據《中央關於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和《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的精神,堅持條塊結合的領導方式,重視地方在教育發展中的主導作用,做到“除大政方針和宏觀規劃由中央決定外,具體政策、制度和計劃的制定和實施,以及對學校的領導、管理和檢查,都把責任和權力交給地方。”⑤“在中央大政方針和宏觀規劃指導下,將地方高等教育的領導權、管理權、責權利交給省(自治區、直轄市)。”⑥

(2)註重中央政府的宏觀調控作用,促進教育公平問題的解決。從我國的基本國情出發,我們還處於發展中國家的行列,改革開放帶來了很大的發展。然而,中國中西部地區和內陸地區的經濟實力仍然較低。在經濟落後地區,地方政府籌集教育經費的權力非常有限,無法承擔全部教育費用。教育資源的長期投入不足,必將制約當地教育的發展。以我國義務教育為例,城鄉教育發展差距顯著,是我國教育公平的突出表現。在城市,普及九年義務教育是壹個早已實現的教育目標。然而,在我國廣大農村,由於縣級政府財力不足,仍有許多農村孩子在簡陋的教室裏讀書,或輟學,甚至根本無法上學。這就要求中央政府擔負起公辦教育的責任,逐步將農村義務教育納入公共財政保障範圍,建立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和農村義務教育中小學校舍維修改造長效機制,鞏固完善農村中小學教師工資保障機制,實現讓每壹個農村孩子都有學上、上得起學的目標。這在壹定程度上會促進教育公平問題的逐步解決。

(3)加強教育立法,走法治化、民主管理之路。教育行政體制改革的重點是通過教育立法,以法律的形式確定國家的教育方針政策,明確劃分中央和地方的教育事權,強調事權壹致原則。用法律手段保證教育行政各項措施的穩定性、連續性和權威性,從而保證和促進教育的改革和發展。目前,我國教育立法還存在諸多問題。要加強教育立法,依法改進和完善教育管理體制改革。同時,為完善我國現行的以中央集權為基礎的教育行政管理體制,應建立從中央到地方的各級教育行政協商議事機構,促進教育決策的科學化和民主化,保障教育的健康發展。因此,壹方面要提高思想認識水平,另壹方面要加強教育立法予以保障。

(4)鞏固市場經濟體制,為教育改革提供經濟支持。教育權力下放過程中的主要障礙之壹是缺乏財政基礎。新制度的建立依賴於當地經濟的發展。現階段,我們要進壹步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認真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努力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發展地方經濟,提高整體經濟實力,從資金和金融上保證教育改革的順利實施,以強大的經濟實力作為新體制建立的堅強後盾。

(5)提高教育管理者的素質,實現專業化發展。目前我國絕大多數的教育行政人員都是從教職員工中提拔起來的或者是從壹般行政人員中轉崗過來的,壹般都沒有教育行政方面的專業學歷。為了促進教育的健康發展,必須徹底改變這種業余管理教育的現象,嚴格按照知識化、專業化的標準選拔各級教育管理者,實現教育管理者的專業化。國家可以嘗試在大學開設教育管理專業,培養教育管理專業人才。教育機構還應建立完善的教育管理人員在職培訓制度,並為他們提供深造的機會。這對改善我國的教育管理,提高教育管理的效率和效益將起到積極的作用。

註意並釋放:

①武誌紅:《教育管理學》,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53頁。

(2)胡森等主編:國際教育百科全書,教育管理卷,第208頁。

③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育展望,1997,11月,中文版,第29期,第78頁。

④武誌紅:教育管理學,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65頁。

⑤教育改革重要文獻選編,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第20頁。

⑥國家教委辦公廳:《中國教育改革與發展文獻選編》,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第14頁。

  • 上一篇:第二章產業轉型升級規劃總體思路和主要目標(2011—2015)
  • 下一篇:告別心悸、氣短、心力衰竭。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