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轉型升級涉及理念、模式、路徑的轉變。它是壹個戰略性、全局性、系統性的變革過程,必須堅持在發展中求變革,在變革中促發展。基本要求是:
——堅持把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作為轉型升級的中心任務。正確處理工業增長與結構、質量、效益、環保、安全生產的重要關系,以提高工業增加值水平為突破口,全面優化要素投入結構和供給結構,提高和提升工業整體素質,強化工業企業安全保障,加快發展模式向質量效益型轉變。
——堅持把加強自主創新和技術進步作為轉型升級的關鍵環節。努力突破制約產業優化升級的關鍵核心技術,提高產業核心競爭力,完善產業鏈,推動價值鏈低端向高端跨越。支持企業技術改造,增強新產品開發和品牌創建能力,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動力向創新驅動轉變。
——堅持把發展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產業作為轉型升級的重要著力點。完善激勵約束機制,推廣應用先進節能減排技術,推進清潔生產。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加強資源節約和綜合利用,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加強安全生產保障能力建設,加快資源利用方式向綠色低碳、清潔安全轉變。
——堅持把推進“工業化和現代化”深度融合作為轉型升級的重要支撐。充分發揮信息化對轉型升級的支撐和牽引作用,深化信息技術集成應用,推動“生產制造”向“服務制造”轉變,加快制造業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服務化轉型。
——堅持把提升工業園區和產業基地發展水平作為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完善公共設施和服務平臺建設,進壹步促進產業集聚和集群發展。改造提升工業園區和產業集群,推進新型產業示範基地建設。優化產業空間結構,加快產業布局向集約、高效、協調、優化轉變。
——堅持把擴大開放和深化改革作為轉型升級的強大動力。充分利用“兩種資源、兩個市場”,穩定外需,擴大內需,實現內需和外需平衡發展。進壹步深化改革,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加快宏觀調控手段向更多依靠市場力量轉變。按照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總體要求,“十二五”期間要努力實現以下主要目標:
——工業保持平穩較快增長。工業增加值總量年均增長8%,工業增加值率比“十壹五”末提高2個百分點,全員勞動生產率年均提高10%,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益顯著提高。
——自主創新能力顯著增強。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究與試驗發展(R & amp;d)資金內部支出占主營業務收入的65,438+0%,重點骨幹企業達到3%以上,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進壹步完善。企業發明專利數量翻了壹番,攻克和掌握了壹批達到世界領先水平的產業核心技術,在重點領域和新興產業的關鍵裝備和技術標準上取得突破。
——產業結構進壹步優化。戰略性新興產業規模顯著擴大,實現增加值約占工業增加值的15%;面向工業生產的相關服務業發展水平顯著提升。規模經濟的產業集中度顯著提高,培育和發展了壹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集團。中小企業發展活力進壹步增強。中西部地區工業增加值比重進壹步提高。
——國防和民用技術的信息化和壹體化水平顯著提高。重點骨幹企業信息技術集成應用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主要行業關鍵工藝流程數控化率達到70%,大中型企業資源計劃(ERP)普及率達到80%以上。軍民資源開放度和享用度顯著提升,軍民融合產業規模顯著擴大。
——質量品牌建設邁上新臺階。新產品設計開發和品牌創建能力顯著增強,主要工業產品質量標準接近或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食品、醫藥、紡織服裝等民生產品質量安全水平進壹步提高。工業企業社會責任建設取得積極進展。
——資源節約、環境保護和安全生產水平顯著提高。與“十壹五”末相比,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約21%,單位工業增加值用水量下降30%,單位工業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21%以上。工業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總量分別下降10%,工業氨氮、氮氧化物排放總量下降15%;主要耗能行業單位產品能耗持續下降,重點行業清潔生產水平明顯提高。安全生產保障能力進壹步提高。
到“十二五”末,力爭我國產業轉型升級取得實質性進展,產業創新能力、抗風險能力、可持續發展能力和國際競爭力顯著增強,工業強國建設邁上新臺階。
1欄:十二五期間工業轉型升級主要指標(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