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方國興的藝術批評

方國興的藝術批評

對藝術的批評

前中央領導人吳官正:

如果妳留在美麗的森林裏,我出門就是賞花人。

啟功教授:

方國興先生的《小篆》、《墨蘭》堪稱當今之最。

陶·吳波先生:

方先生善學書法,以隸書為篆書,接受行書筆法;以篆書為隸書,又以北碑之筆,同時以北碑之書法為草書,壹爐融體,造新圖,造新顏。

方先生的《小篆》和《朱蘭》在當代獨樹壹幟。

漸康教授:

我覺得方俊的書法很美,花鳥很美,辛西婭更美。他的蘭花別致蒼勁,墨竹剛健豪放,無愧於“中國蘭竹之王”的美譽。

“竹影筆墨會代代相傳,子蘭線條會驚艷千年。”

於春貴教授:

妳的蘭花灑脫,內涵豐富,變化無窮。竹子挺拔,力大無窮,自成壹派。我覺得妳的蘭竹可謂“天下第壹”。花鳥靈動,清新韻味十足,尤其是梅花幹潤,古樹新,令人回味。看著妳的國畫,它賞心悅目,清新陶青,令人耳目壹新。書法豐富質樸,強調傳統,求新求變,形成自己的風格。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王錫良:

方先生,妳同時在書畫方面有很大成就。

“用堅實的書法筆在瓷器上寫下君子之花”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張松茂:

方教授的陶瓷畫很好,比他的國畫還要好。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景德鎮饒小青:

方老師對筆墨的理解充滿了“拙”的韻味,而拙又充滿了“巧”的韻味。他對自然的理解,把人和自然宇宙的概念展現在壹起,天地的變化凝聚在壹起,仿佛生命從未離開他的藝術!他的陶瓷畫典雅脫俗,充滿了大氣和文藝精神!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李:

方老師展示國畫在陶瓷上的畫法,有種耳目壹新的特別感覺!印刷詩詞書畫,包括水墨畫,對陶瓷有獨特的作用!

程雲教授:

方先生的書法、國畫、陶瓷繪畫都是以書法為基礎的,這方面的陶瓷大師很少。

方國興在陶瓷繪畫中對“筆墨”的重視,確實難能可貴,這是自“竹山八友”和王步以來少有的。

石日本國家書法藝術院院士:

“江南壹支筆是中國蘭竹之王”

千年窯火開新韻。

——談方國興的陶瓷繪畫藝術

(摘自《景德鎮陶瓷》2007年第4期)

成雲

景德鎮在明代成為中國陶瓷生產的中心,是當時“工匠四面八方來,器皿成天下”的盛況。景德鎮制瓷工人善於吸收百家之長,借鑒全國各地制瓷專家的技術和經驗,結合地方特色進行改造創新,使景德鎮陶瓷走向全國,逐步成為中國瓷都。面向全國乃至世界,這種開放、融合、創新的潮流吸引了無數畫家和陶瓷愛好者前往瓷都,弘揚景德鎮陶瓷文化。景德鎮瓷器“中國”代表中國,在世界上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陶瓷藝術也可以說是邊緣藝術,它與許多藝術風格有著廣泛的聯系,其中與繪畫和書法的聯系最為密切。瓷器的來源彩陶上的繪畫是傳統繪畫和瓷器裝飾中的首創。不同時期的繪畫風格和特點對瓷器裝飾有不同程度的滲透和影響,如宋代李的寫實線描人物畫,對元代青花瓷藝術產生了影響。雲南無骨花直接影響了粉彩瓷的出現。康熙的青花人物,康熙的五彩斑斕,都不同程度地反映了明清木刻的影子。景德鎮傳統陶瓷裝飾技法和風格是在借鑒書畫等姊妹藝術的過程中產生並不斷完善的。景德鎮陶瓷藝術有陶瓷裝飾、陶瓷繪畫、陶瓷藝術的發展足跡。

民國以前主要是陶瓷裝飾,特點是圖案與陶瓷繪畫相結合。圖案大多裝飾在瓶嘴、脛、足、轉折部位,繪畫從屬於裝飾,生產制作分多人。各盡所能,各顯其美,註重技術和工藝之美,彰顯皇權意識。景德鎮傳統陶瓷的特點,以這類陶瓷裝飾為主流和本體。清末民國時期,以程門為代表的“新安派”畫家群體,用國畫輕繪瓷器,弱化陶瓷的裝飾性和工藝性,強調書畫的表現性。《竹山八友》在總結“淺畫”得失的基礎上,用粉彩技法適當強調工藝和技法的特點,用書法在瓷器上寫畫,後被稱為“陶瓷畫”。因為傳統繪畫強調“寫”與神韻的聯系,“筆”是不能吞的。”竹山八友”多為傳統繪畫大師,贏得書畫“三味”。他們的陶瓷只是用工藝材料表達了書畫的真諦。抒情而傳神,各有洞天。”“珠山八友”完善了以程門為代表的老壹輩人開創的陶瓷繪畫藝術,將其推向了歷史的巔峰。它以獨特的繪畫形式,標誌著中國藝術史上的新思想,影響了後世。傳統陶瓷裝飾以“飾”為主,意為“雕”,追求“匠心”排列。是工藝美術的要求,體現了陶瓷藝術的特點,這是陶瓷裝飾與陶瓷繪畫在物象表現上的根本區別。”裝飾”可以描述,但繪畫需要“書寫”,永遠無法描述。

當代景德鎮陶瓷藝術的發展是多元化的,陶瓷裝飾、陶瓷繪畫和現代陶瓷藝術相互競爭。特別是陶瓷繪畫這幾年發展很快,主要是壹些大畫家和中青年畫家來景德鎮畫瓷器。如、、何、、老等。江西省博物館研究員、國家壹級美術師、中央紫光閣國畫院院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有突出貢獻的畫家、景德鎮學院特聘教授方國興先生, 因其對省級博物館藝術作品獨特的研究學習環境和對繪畫藝術的執著追求與創新,成為繼“珠山八友”之後對景德鎮陶瓷繪畫影響最大的人物之壹,陶瓷繪畫,如前所述,要有繪畫藝術的內涵和特點,用陶瓷材料寫出生動的形象,有品位。 所以陶瓷繪畫大師壹定是書畫大師,就像“竹山八友”都精通書畫壹樣,方國興先生也是。

方國興先生的繪畫和陶瓷畫都是以他的書法為基礎的,藝術書法第壹。當代著名書法家,江西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書法家協會鑒定評估委員會委員。他擅長書法的四個方面,尤其是書法和篆刻,贏得了啟功大師的贊賞。他的書法早在上世紀80年代就享譽全國,被《書法》雜誌1987評為“全國37位優秀中青年書法家之壹”。他的書法多次獲得“日本國際文化交流展”金獎,多次在全國書法展獲獎,影響很大。方先生的篆書功力深厚。他對、魏碑、、鄧的篆書和康有為的書法都有深入的研究,並根據自己的人生修養和個性,加以融合,形成了古樸厚重、清秀典雅的書風。方先生的隸書吸收了、等經典隸書的長處,並與之筆相結合,加以適當的收藏和變化,並采用了北方碑刻和篆書作為隸書。他的篆書明顯受到鄧和的影響,隸書筆法和草書筆法合二為壹,開壹代風氣之先。中國書畫大師啟功先生稱他的《小篆》和《墨蘭》在今天是獨壹無二的!

書法是中國畫的基礎,沒有好的書法很難畫好。總的來說,有畫風如書,字如人。方先生的畫給人的第壹印象是古樸、清新、大氣。乍看之下,它們平淡而有趣。他擅長畫花鳥,尤其是蘭花、竹子和李子。他的蘭花用篆書書寫,中心筆畫渾圓有力,花朵用行書靈動飄逸,散發著清麗飄逸的精神。其墨竹用渭北、李法繪葉,圓筆濕墨畫棍有“印”之意。莫雲的“五色”對比,濃淡、幹澀、變化豐富。其“墨竹”有“潤物春雨裂秋風”的意境,給人以生機勃勃之美。已故江西省美術家協會主席漸康教授曾說:“我覺得方俊的書法、花鳥、蘭竹更美。他的蘭花瀟灑蒼勁,墨竹豪放,無愧於‘中國蘭竹之王’的美譽”。他還稱贊:“竹影筆墨代代相傳,子蘭線條千年神奇。”山東著名畫家、評論家於春貴先生欣賞方先生的畫:“妳的蘭花灑脫,內涵豐富,變化無窮。竹子挺拔,力大無窮,自成壹派。我認為妳的蘭竹是世界上最好的。花鳥靈動,清新迷人,尤其是梅花幹爽柔美,古樹充滿清新的回味。看妳國畫,順眼,清新,陶瓷,清爽...它是獨壹無二的。”方先生的梅花畫與眾不同。枝幹常以濃淡濕墨,濃淡,淡濃,幹濕,幹濕自然。他用豪放的筆墨書寫,自然的墨韻散發著濃濃的骨力,梅花的精神和豪情躍然紙上。他畫的牡丹,用筆簡潔明快,富麗華麗。他畫的雞和鳥,筆墨精美,形態生動,趣味盎然。

方國興先生不僅是著名的書法家和中國畫家,也是著名的陶瓷畫家和書法家。經過二十多年的探索和實踐,他的陶瓷繪畫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其陶藝作品《幽蘭》獲“中國當代書畫展”壹等獎。此外,多幅陶瓷繪畫作品在“工藝美術博覽會”和“名作展”中獲獎。他的陶瓷作品深受專家和陶瓷愛好者和收藏家的喜愛。

如前所述,“淺彩”畫家群體開創了以國畫形式在瓷器上作畫的先河,“珠山八友”完善、發展、吸收了文人畫的優點,也抒發了文人的情懷,將其推向了壹個歷史高峰。孔六慶先生在《竹山八友在陶瓷繪畫領域的歷史地位》壹文中提出:“竹山八友既是陶瓷繪畫傳統發展形式的終結,也是陶瓷繪畫現代發展形式的開始。”這個觀點很精辟。在我看來,“端”是對這種陶瓷繪畫形式不去表面的模仿,“始”是這種陶瓷繪畫形式能夠啟迪和開拓現代陶瓷繪畫的廣闊發展空間。《竹山八友》處於舊時代的末期,在新時代孕育的特定時期,外國列強侵略中國的傳統文化開始普遍受到西方文化的沖擊。“珠山八友”的陶瓷畫大多是這個時代的產物,都是用粉彩,以工匠的技藝來表達文人的情懷。作品註重傳統書畫技法的書寫和意境的傳承。同時,作品開啟了對西方繪畫中明暗法的運用與畫面構圖之間關系的推敲。“珠山八友”的陶瓷繪畫站在了陶瓷歷史的巔峰,以繼承和創新結束了他們特定的時代。陶瓷繪畫需要發展,與其他陶瓷藝術形式共存,這是藝術多元化發展的規律,江山代有才人出,王步的青花瓷藝術代表了壹個時期的巔峰。他的畫風明顯受到齊白石先生國畫的影響,有精湛的青花分水技法,表現了人們對白石國畫審美風格的認可,影響了壹代人。說明陶瓷繪畫與繪畫藝術的關系非常密切。代表某個時期的繪畫風格肯定會影響到某個時期的陶瓷繪畫,因為在這門藝術中,工藝材料都是為了繪畫。否則,陶瓷繪畫將被陶瓷裝飾所淘汰。

當今中國傳統繪畫正朝著多元共存的方向發展,齊、黃的排他性權威被打破,各種意見十分活躍。這是包容、探索、改革和諧發展背景下的社會現象。這種現象在景德鎮陶瓷繪畫領域也有所體現。但相對於繪畫藝術領域的傳承與創新,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就顯得相對保守了。幸運的是,近年來,許多外國畫家來到景德鎮創作瓷畫,為千年瓷都帶來了新風,也摧毀了燦爛的花朵。方國興先生的陶瓷畫是最耀眼的之壹。

方國興先生陶瓷繪畫的特點是:壹是繼承了“竹山八友”和“藍與白王”王步對傳統繪畫特點和內涵的重視;二是像今天景德鎮有見地的大師們,善於利用現代科技成果改造傳統工藝材料;第三,他的作品的特點是繪畫、裝飾和工藝的和諧統壹。

壹、“筆墨”的特征和內涵。中國傳統繪畫“筆墨”具有崇高的地位,它既是主體精神物化的痕跡,也是中國文化精神的隱性內涵,是中國群體、個人和歷史傳承的信息庫。正如石濤所說,“筆墨當隨時代”。老壹輩畫家大多強調“筆墨”,中青年畫家大多淡化“筆墨”。這種情況表現為:壹是社會變遷和中西文化交流,民族自卑心理導致傳統文化某些方面的失落;二是中青年壹代,有的心有余而力不足,缺乏基礎和環境氛圍;第三,壹些學者將“筆墨”的概念從傳統的轉移中引申出來。

前面說過,方國興的書法、繪畫、陶瓷繪畫都是以書法為基礎的。“書畫同源”、“畫竹也要八藝”等許多經典名言,都闡述了書法對繪畫的重要作用和深遠影響。方先生的書法成就和在全國的影響介紹的比較早,陶瓷書畫大師在這方面的研究比較少。方先生的書法“三味”,把他的繪畫提升到了壹個相當的高度。文人畫大師陶先生稱他為“篆隸”、“朱蘭”時代之冠。因此有“江南壹支筆,方竹壹枝,美蘭壹枝”的美譽。方先生的陶瓷繪畫,從他的“朱蘭”青花釉裏紅瓷瓶、瓷盤、鑲嵌可見壹斑:線條用銀鉤、鐵筆繪制,“筆墨”穩重靈動,體現了深厚的書畫藝術修養。在以青花或釉紅為原料的坯體上作畫,難度相當大,因為坯體吸水性強,筆在坯體表面無法拖動。沒有書畫幾十年練就的腕力,沒有對原料的徹底熟悉,不可能有更高的如錐畫沙般沈重靈動的書法線條。所以很多陶瓷畫的肌理華而不實,缺乏“筆墨”的內涵。方國興的陶瓷畫經久耐用,並不搶眼,但卻令人心動。平淡的外表下隱藏著豐富的“筆墨”語言,每壹點、線、面的字跡都能用心讀出中國文化精神的厚重。

第二,善於利用傳統工藝材料在現代科技作用下的新成果。方先生和當今景德鎮有識之士壹樣,善於發現新技術材料的獨特美感,並運用於陶瓷繪畫中。比如傳統的釉中紅顏料,往往以鐵線繪制,以色彩均勻、不散為前提,多以細致的技法為主。目前,為了滿足寫意的需要,釉下紅的原料發生了變化。在特定的燒成溫度和窯爐環境下,在坯胎、琺瑯、畫筆和諧的情況下,會有紅與綠的變化,對畫面的虛實和色彩產生意想不到的藝術效果。但如果材料控制不當,大部分會在1300度的高溫下入窯烘烤,導致顏料流動,就面目全非了。在科技發展的今天,梭式窯改變了木窯的燒制氛圍,材料的新配方,審美發展的新可能。方先生憑著敏銳的眼光,十幾年如壹日的耕耘,失敗的、破碎的瓷器制品堆積如山。終於掌握了現代釉下紅的技法,運用到“筆墨”上,讓書法、繪畫、陶瓷“真火三味”融為壹體,達到了高境界,讀之不厭。如他的青花釉下紅花鳥作品,中心用筆透瓷背,釉下紅筆中間綠,紅如瑪瑙,綠如翡翠,不灰不黑不死,既豐富了層次,又加強了傳神的韻味。用筆的沈穩和發色的靈動形成的對比很有趣,增強了藝術內涵。他的青花,“淡雅清新,簡潔大氣”可謂大方。青花料色的運用恰到好處,料色如墨般清澈,工藝精湛。沒有“材料白癡”(技術缺陷),寫出大面積的深度材料並不容易。材料的顏色和用筆和諧自然。筆以骨為基,色有韻,很容易看出筆的顏色,壹般人很難發自內心的寫出來。如青花四屏“四君子”瓷盤、青花牡丹瓷盤等。藍色作品的藍色發色穩重淡雅,沒有耀眼的“火”氣,與其書畫風格相得益彰。

第三,繪畫、工藝、裝飾和諧統壹的特點。在陶瓷上繪畫首先要考慮瓷型與繪畫的和諧,這是由工藝美術的裝飾要求決定的。陶瓷繪畫要充分利用工藝材料的特性,這是由陶瓷繪畫形式的獨立性決定的。《竹山八友》和的青花作品在這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藝術成就,方先生的陶瓷藝術充分體現了他在這方面的思考、推敲和體會。他常根據瓷器的特點布局畫面構圖關系,用形象的呼應連接瓷品的上下左右,連接用筆的動作和節奏,用“筆有斷意而猶長”和書法技法的“隱接”的內在聯系,打通畫的“實”和瓷地的“虛”,使之成為壹個和諧統壹的整體。他的瓷畫有書畫的境界,看到工藝材料的美,包括裝飾因素。比如他的釉彩蘭花瓷畫,兩朵蘭花從右向左橫向生長,另壹朵蘭花從左向右出。線條相互交錯,形成壹個不規則的正方形,與橫瓷板“重合”。再比如他的青花釉裏紅“梅花靈長目春”天球瓶。球形畫的主體構圖飽滿,筆畫線條左右橫開,梅幹延伸至瓶身,筆法細勁,與瓶身相呼應。造型畫面和諧統壹,美觀大氣,相得益彰。方國興先生的陶瓷藝術是他深厚的書畫造詣和廣博的藝術修養的產物,也是他人格精神的物化。

千年瓷都的輝煌,不僅閃耀著本土制瓷工作者的勤勞與智慧,更凝聚著無數被景德鎮陶瓷所吸引的外來工匠和畫家探索陶瓷藝術的心血和經驗,我們研究當代著名書畫家方國興先生的陶瓷繪畫藝術,總結他的成功經驗,以促進陶瓷繪畫藝術滿足不同層次人們的審美需求,體現時代特征,促進陶瓷藝術向多元化方向和諧發展。

(程雲教授:著名陶瓷藝術家、理論家、景德鎮研究專家。)

  • 上一篇:教學的目的是什麽?
  • 下一篇:春節的起源、文化和習俗是什麽?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