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普通話;方言;方言保護?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規定,第二條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為普通話和規範漢字;第三條規定,國家推廣普通話,規範漢字。因此,推廣普通話被寫進了我國的法律。但由於我國幅員遼闊,地形復雜,民族眾多,人口遷移,不同地區讀音不同,經過相當的發展,形成了方言。?
現代社會,即使有法律規定我國的國家通用語言是普通話,但法律的制定是在語言出現之後,而且法律的制定也不過幾十年,語言的流通從人類誕生之日起就從未停止過。所以方言的重要性在某種程度上是高於普通話的。作為官方語言的普通話和作為地域語言的方言在不同的舞臺上大放異彩,它們可以和諧共存。作為保護方言的重要措施之壹,方言節目的出現和發展在壹定程度上對方言的保護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既滿足了觀眾的娛樂性,又使方言受到人們的關註和重視。?
1.推廣普通話和保護方言不矛盾?
推廣普通話無可厚非。正如許多人所指出的,它不僅有利於加強各地區人民之間的接觸和交流,而且有利於縮小地區之間的差距,增強國家的凝聚力,加強和鞏固普通話作為“國語”的地位,促進國家之間的文化交流。當地語言承載著壹個地區多年的歷史文化,具有深厚的人文氣息,在聯絡鄉情、增進親情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方言凸顯了珍視歷史記憶、傳承精神遺產的意義。在推廣普通話和傳承方言的問題上,陳丙華認為“正確而實際的做法是在大力推廣普通話的同時善待方言。”提倡在正式或公共場合使用普通話,在私人場合使用方言,建設“雙語”社會,才是正確的態度和做法。?
第二,政府和媒體在方言保護過程中發揮的重要作用?
早在20世紀80年代,許多學者就開始了對方言的調查和整理,並出版了許多方言詞典和叢書。為了制定有效的保護措施,中國中央和地方政府組織了包括方言在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在普查的基礎上,許多地方已經建立或準備建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數據庫。?
如今,多媒體的發展和完善也成為全社會保護方言的重要平臺。許多以方言為主的廣播、電視節目和電影現在深受觀眾的喜愛。特別是電視媒體對方言的保護和傳播起到了相當大的作用,許多地方電視臺相繼推出方言節目和自制方言短劇。隨著帶有明顯方言特征的電視劇的熱播,以及許多電影中方言相關元素的加入,方言逐漸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註。比如每年的春晚,自然有包括相聲、小品在內的語言類節目,很多都深受觀眾的歡迎和關註。此外,方言民歌和方言曲藝也出現在各種晚會和舞臺上。這些都使得民族語言和方言逐漸突破地域限制,越來越多的呈現在我們眼前,使得方言得到了壹定程度的傳播和保護。?
網絡媒體作為傳播速度最快的媒體,也成為方言保護和傳承的重要載體。自制的戲劇、文章、歌劇等。在方言中可以通過網絡更方便的傳播;此外,國家和地方政府也建立了方言保護網站,與網民交流,方便人們了解方言和民族語言的現狀。網絡論壇也成為人們了解方言、保護方言、交流保護經驗的廣闊而自由的平臺。?
第三,方言保護存在哪些問題?
此外,方言保護過程中還存在諸多問題。比如,目前我國缺乏相應的法律法規對方言進行有效保護。另壹方面,由於地域、文化、經濟的影響,民族語言、方言的發展空間相對不足。目前,我國現有的民族語言文字法律法規涉及的語種很少,只有蒙古語等少數語種,大部分民族語言和方言沒有法律保護措施。此外,方言保護過程中還存在管理不完善、缺乏目標和保護標準等問題。壹方面缺乏保護管理的資金,另壹方面缺乏專業人員。總之,在方言保護的過程中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困難。?
四。完善方言保護的對策和建議?
首先,現階段國家有關部門要組織深入調查整理,加大力度支持相關方言的發展,成立保護組織,培養壹批專業人才,加大專項資金的投入,推動方言保護活動在全國範圍內開展。?
其次,許多地區有獨特的地方戲曲和劇種,如江蘇和浙江的昆曲和越劇,它們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還可以適當進行相關領域的宣傳和教學,這樣既能傳承我國傳統的曲藝文化,又能在壹定程度上保護方言,壹舉兩得。?
最後,在對待方言節目上,有關部門應制定更加寬松的政策,重視方言節目的發展和創新,實現電視語言節目的“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5.方言節目成為保護地方方言的有效手段?
1.方言節目的成因是什麽?
目前方言節目的形式多為民生新聞和娛樂節目。方言節目的興起壹方面是為了提高收視率,滿足觀眾日益增長的娛樂需求。文化認同是指個體對自身文化和文化群體形成歸屬感和內心承諾,從而保持和創新自身文化屬性的社會心理過程。方言節目的興起在壹定程度上滿足了當地觀眾文化認同的心理需求。另壹方面,也推出相當數量的方言節目,以弘揚當地文化,更好地保護和傳承當地方言,同時為外國人學習方言提供幫助和便利。?
2.方言節目有什麽特點?
方言有其獨特的魅力,方言節目更加生動、有趣、幽默。方言節目之所以收視率高,在於其準確的受眾定位和友好的節目形式。節目將在視角、生活化方面受到歡迎,不僅貼近民生,而且表現形式多樣。同時方言節目主持人的語言表達也更加本土化和輕松。?
濃厚的市民味也是方言節目取勝的法寶之壹。方言節目更關註普通人身邊的父母,內容直擊市場生活,讓觀眾在看節目時感覺很親近。日本學者竹內裕郎認為,人們接觸媒體的目的是為了滿足自身需求,這與社會因素和個人心理因素有關。方言節目會因為在壹定程度上滿足了觀眾的需求而逐漸得到民眾的青睞。?
3.方言節目的播出和發展對方言保護做出了哪些巨大貢獻?
在觀念上,方言節目重在弘揚本土文化;在節目的選材和內容上,更加註重親民、貼近生活。方言節目的播出和發展不僅可以推廣和傳播方言,還可以在壹定程度上滿足娛樂的需要,豐富電視節目的形式。俗話說“壹方水土養育壹方人”,利用當地資源和特色形成的方言節目,會讓觀眾聽起來更新鮮,對於當地人來說,也會有親切感和歸屬感。方言節目的蓬勃發展對人們的語言使用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不僅滿足了特定地區觀眾的文化需求,也為外國人學習方言提供了平臺。對方言起到了重要的促進和保護作用。?
六、結論?
方言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它不僅是壹種語言,也是中國不同地域文化的載體。方言的背後,蘊含著中國傳統文化的豐富多樣性。所以保護方言就是從另壹個角度保護和傳承中華文化。如今,在這個廣泛推廣普通話的社會,對方言的調查和保護也是為了營造壹個多語共存、和諧發展的語言環境,也是未來語言演變和發展的應有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