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道德經》中“道”的宇宙論,本體論,價值論分別是什麽?

《道德經》中“道”的宇宙論,本體論,價值論分別是什麽?

壹、“道”的宇宙論?

古代中國人樸實地認為天地萬物來源於壹種混沌不分的原始狀態,原始世界的逐漸分化才得以形成各種事物和現象。老子哲學的宇宙論就是把先民的樸素觀念上升為理論。老子《道德經》中多出地方都明白地說到“道”是天地萬物創造的根源。?

老子的“道”的宇宙生成論指出“道”乃是萬物生命總的源泉,“道”具有能夠蘊育萬物卻又不被蘊育的永恒不息的動力。雖然仍處在“起源論”的階段,但相比於“神創論”的觀點可謂有質的飛躍,比起“五行說”也具有更高的哲學抽象思維水平,可以說標誌著當時人類認識世界所達到的最高水平。?

二、“道”的本體論?

哲學的本體論所要回答的問題即中國傳統哲學中的“所以然”或“所以跡”,老子認為這個“所以然”就是“道”,認為萬事萬物離開“道”,便失去了天之為天、地之為地、萬物之為萬物的根據。老子的“道”不僅是世界萬物的本源,而且在邏輯上是世界存在的本質、根據。?

老子說,“道者,萬物之奧也”,(《道德經》第六十二章),認為道是壹切存在的中心,它不依存於任何其他事物,但其他壹切事物卻都依存於它。

老子說:“昔之得壹者,天得壹以清,地得壹以寧,神得壹以靈,谷得壹以盈,萬物得壹以生,侯王得壹以為天下正”。

老子認為,“道”本身就是壹種混壹性存在,不屬於矛盾對立中的任何壹方,但壹切矛盾雙方均由此而形成,如陰陽***出於“道”,天地亦同生於“道”;“道”本身是壹種齊壹性存在,不具有差別性,但壹切差別均由此產生,如物之大小,人之壽夭均導源於“道”;“道”本身是壹種抽象性的存在,不具有任何的規定性,但壹切事物的規定性卻都由此而來。

三、“道”的價值論?

老子哲學中的“道”不僅是萬事萬物的本源和客觀世界的本體,也是人所存在的世界的價值源泉和最高價值尺度;不僅是人類認識的對象,也是信仰的對象。老子的“道”,既是客觀真理,也是人類生活的最高境界,所以才要尊而貴之。

老子所說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經》第二十五章)。就是指“人道”取法“天道”,要求“人道”要如“天道”壹樣自然而然、清靜無為、養蓄萬物。?

中國古代先民普遍相信天地有道,社會有道,人類生活合乎於道便是正道,偏離於道就是邪途,所以總是提倡以各種方式去尋求道,洋溢著樂觀執著的精神。老子“道”的價值論正是對這壹思想的理論闡釋。?

四、“道”的修身論?

道家所提倡的修道方式是形神兼修,後來經過道教內丹學派發展提升為性命雙修。這種修道方式包含兩個方面。

壹是修神或修性,就是克服虛偽造作,恢復自然純樸,超越情感欲望,提高精神境界。老子提出的具體方法有“少私寡欲”、“致虛守靜”、“和光同塵”、“慈儉不爭”等。

二是修形或修命,就是簡體養生。道家非常重視養生之道,把維系生命的健康發育作為自我修養的重中之重。

擴展資料:

歷史評價:

孔子評價老子:“鳥,吾知其能飛;魚,吾知其能遊;獸,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為罔,遊者可以為綸,飛者可以為矰。至於龍,吾不能知,其乘風雲而上天。吾今日見老子,其猶龍邪!”

康德評價老子:“老子所稱道的上善在於無,這種說教以‘無’為‘上善’,也就是壹種通過與神格相融合、從而通過消滅人格而取得自我感覺消融於神格深淵之中的意識。” “斯賓諾莎的泛神論和親近然的思想與中國的老子思想有關。”

胡適評價老子:“老子的最大功勞,在於超出天地之外,別假設壹個‘道’。”

老子簡介: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壹字伯陽,或曰謚伯陽。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詳,出生於周朝春秋時期陳(後入楚)國苦縣(古縣名)。中國古代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和史學家,道家學派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

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歷史名人之壹,與莊子並稱老莊。在道教中,老子被尊為道教始祖,並稱之為“太上老君”。在唐朝,老子被追認為李姓始祖。

老子存世作品有《道德經》(又稱《老子》),是全球文字出版發行量最大的著作之壹。20世紀80年代,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在世界文化名著中,譯成外國文字出版發行量最大的是《聖經》,其次就是《道德經》。

老子思想對中國哲學發展具有深刻影響,其思想核心是樸素的辯證法。在政治上,老子主張無為而治、不言之教。在權術上,老子講究物極必反之理。在修身方面,老子是道家性命雙修的始祖,講究虛心實腹、不與人爭的修持。

百度百科-老子 (道家學派創始人)

  • 上一篇:急求環境藝術設計畢業論文
  • 下一篇:杭州高鐵防疫熱線1258088杭州高鐵疫情防控中心咨詢電話。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