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王波;《采蓮》;初唐;文賦的特點;
唐宓是中國辭賦發展的重要階段。無論是作品數量,還是其思想內核,都是其他朝代難以逾越的高峰。初唐作為壹個特殊的歷史時期,辭賦創作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壹方面要革除漢魏六朝辭賦的弊端,另壹方面也要求初唐作家積極為中後期辭賦的格式和體裁探索新路。長期以來,就其作品的藝術成就和思想內核而言,王波壹直被許多文學評論家視為初唐四傑之首。這壹點從杜甫的詩《王羅當代風》就可以看出。作為初唐最具代表性的詩人之壹,王波的文章具有承前啟後的特點。作為壹個時代的名人,王波的作品在某種意義上是扭轉時代文風的壹座燈塔。本文試圖分析采蓮賦的特點及其對初唐賦的影響。
創新的文體形式
“采蓮”是江南常見的生產活動。由於其勞動場景的特殊性,受到詩人的青睞——流水、綠葉、紅花,美麗活潑的姑娘、輕快的小船,構成了壹幅獨特而美妙的江南畫卷。詩人描寫采蓮情景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屈原的詩“作荷花當衣裳,采芙蓉當衣裳”,這大概是最早描寫采蓮活動的詩句。
同樣,描寫采蓮活動,梁元帝蕭藝的采蓮賦與王波的采蓮賦也有許多不同之處。蕭藝對采蓮情景的描寫主要表現了采蓮的喜悅和婀娜多姿的身姿。“妳會動,海藻會掛,船會動,會開。二七纖細的腰肢被綁住,他延緩腳步。夏初春末,葉嫩花早。我怕碰到裙子笑,又怕掉下來收攏。”這壹季的俊男美女,撼動了小舟心中的柔情。鸛形畫舫慢悠悠繞,雀形酒杯頻通。水草握著槳不肯離開,浮萍則挪開,讓船走了。美女擺動著嬌嫩的腰肢,但想做的時候,幾次停下來回頭看看,以表達自己的感受。夏天剛剛開始,春天還沒有散去。新鮮的荷葉襯托著新盛開的荷花。低聲笑怕淋濕,緊緊抓住裙子怕船翻。蕭藝的語言細膩生動,富有表現力,逐字逐句地勾勒出采蓮場景的歡樂和男孩女孩之間曖昧的氣氛。整體風格婉約柔和。作者從上帝的角度來描述。這首詩沒有直接表達作者的感受,而是贊美了眼前的畫面。畫中的詩人已經消失了,包括他所有的足跡和感情。蕭藝的采蓮詩是齊梁抒情詩的代表。整體來說,內容狹窄,格局小。
然而,王波的《采蓮賦》並沒有描寫單壹的采蓮場景,而是從多個角度、多個方向描寫了采蓮的盛況。首先,我總是寫江南女子采蓮:“金範映浦,洛邑填川。放飛木蘭畫,揚帆荷花船。問子何去,幽池采蓮。”與梁元帝細膩筆法下的溫婉藍舟、溫柔謹小慎微的少女相比,王波筆下的采蓮少女有著更加瀟灑的氣質,表現出了唐代明艷女強人的特點。“英”表示錦帆的寬度,“賽”表示采蓮的人數。《飛》和《駕》生動地描繪了采蓮人緊急而幹練的動作。然後我寫了不同場景的采蓮,然後我又寫了不同場景的采蓮:《金屋藏嬌公主,玄宮失足女》采蓮是因為“惜舊歲,不知傷君”;有“朱功是少年,是門下公子”之說,“我急於罵人,又擔心我的寵物”,采蓮;有“令妖夫婦居石城,娛友於金谷”,采蓮的“王公貴族”;有“妻義南,女信東吳”的采蓮,因“忽君子欲事,愛人欲遠征”;有“崇尚女子蕩”,有“我願意感謝妳邀請孩子,想著打扮,跟著妳”的采蓮;有《令郎王孫》為“盼朱蓓新禮,尋東溪”采蓮;然後他壹直寫《采蓮》,雖然是水鄉的招牌,卻風靡全球。我感到無比的悲傷和快樂,我在聽鄭亞。“從每壹段來看,王波描寫不同人物采蓮活動的語言風格隨著人物身份的變化略有不同。不過,總的來說,這壹段的語言華麗動人,但又不失韻味。風格井然有序,充滿活力。
第二,體裁變化
據《舊唐書》“商元二年,我為救父而去跨趾,出江見《采蓮賦》之意,其言甚美。”《采蓮賦》之美不僅體現在遣詞造句上,還體現在本文的特殊體裁上。《采蓮賦》中有大量的“Xi”人物,如“繡樓披青羽,瑤塘蓋樹綠船”,“洞內紫波滿,山外綠水滿”。還是夏雨尷尬,又涼又別扭。”這是王波吸收騷體賦的句法風格,將“Xi”運用到敘事中,起到了舒緩語氣、加重語氣的作用。就本文而言,騷體賦的用法壹般用在描寫景物的句子中,“Xi”既是各種意象之間朦朧的屏障,又是整個畫面的邊界。自《離騷》問世以來,騷體賦層出不窮,但直到初唐,除了漢賦四大家之外,真正理解騷體賦精髓並將其與自己作品完美結合的作家並不多。王波作為
同時,采蓮賦保存了六朝駢文的遺風。如:“宮中有壹少年,是門下公子。翠發蛾眉,紅唇白牙。傅粉蘭堂之上,盜香椒之屋中。也是在標題之後,我發誓要佩服我的寵物。我擔心我給的寶藏,給我玩的顏色。繡樓,青羽帳,,周。收拾殘局,隨波逐流。潭水寬藻薄,浦口窄平。吹著守護的徑向戟,拿起女人的名單。回到水,黃昏的顏色,拿起蓮花和秋天。我願樂而不死,坐久位子而不怨。”文章以四六句為主,講究對仗工整。這是對前朝駢文遺風的繼承,也是對四六級文體的發展。但是王波沒有堅持正式的要求。形式是為內容服務的,王波在這裏主要利用了它的氣質。犧牲內容和思想,追求駢文華麗或古雅的形式和修辭,是六朝駢文僵化的重要原因之壹。例如,謝莊、顏延之等人喜歡用古語來表達他們的感情(如樂府)。此後,其他人紛紛效仿,亦步亦趨,以至於堆砌少而多樣,艱難而枯燥,直到王建、任芳、王戎達到頂峰。至初唐,散文仍以駢文為基礎,進壹步向四體六體方向發展。王波作為初唐最傑出、最有文學理想的詩人之壹,自然意識到了這壹點。《采蓮賦》作為壹部特殊過渡時期的歷史作品,不可避免地帶有前代的體裁特征。但是,四六式並不是死板的代名詞。相反,在王波的例子中,它再次利用了駢文的特點,如交替四六體、隔句對立、平仄體、音韻鏗鏘,使文章顯得搖曳和諧。
騷體賦與劉四賦的結合是王波的選擇。《采蓮賦》描寫的對象壹方面是以荷花為背景的七幅悲喜離別圖。通過描寫七個場景來展開文章,顯然是受到了江淹別賦的啟發。畫面中的金妃、卓宮少年、未來少年、秀才、招人之妻、妓女都與蓮花有著密切的活動,同時需要描寫大量的客觀畫面來表現人物的內心活動和生活場景。騷體賦的易抒情、抑揚頓挫等優點,完美地滿足了內容和體裁的需要。四六體形式的對稱很好地安排了許多描寫景物的句子,配合和諧的節奏,減少了閱讀的枯燥,使讀者在享受視覺場景的同時,也感受到了聽覺的盛宴。不拘壹格,將內容與形式巧妙結合,靈活運用,是《采蓮賦》的成功之處,也是對當代作家和後人的寶貴啟示。這種做法與王波的文學主張是壹致的。“溫昶變體,爭微結構,爭微雕。揉合金玉龍鳳,混沌黃紫;視頻叫美由偏心和虛假;骨幹親,實力不聞。”年輕的王波當時曾做出過這樣壹個壹針見血的評論,從那以後他自己也壹直這樣做。《采蓮》這首詩就是壹個典型的例子。
值得壹提的是,王波在這裏還提出了“空間相對論”的模式。在本文中,有兩個對立的空間,壹個是“鳳池”,壹個是“澤國在水區域,代表人民”。這種“二元對立”的模式為辭賦模式開辟了新的空間。
第三,社會職能的轉變
自誕生之日起,文賦就被賦予了“表現事物”的使命。阿清詩人劉熙載說:“賦不同於詩人,詩少而情多,聲少而詞多。”賦散文有詩的韻律,但長短不同於詩;文賦也有散文的描寫功能,但它比散文的格式要求更高。總的來說,賦的特點是“散文傳誌,以物寫誌”。即通過描寫客觀事物來表達主觀感受。前人的《二井賦》、《洛神賦》就是代表。
王波的采蓮詩繼承了前人“以物抒情”的創作宗旨,但從內容比例和抒情方式來看,“蓮”在采蓮詩中只是次要地位。表達內心的憤懣和野心是作者的主要目的。
王波出生在壹個貴族家庭。作為太原王氏家族的壹個分支,的遠大誌向是他的家族榮耀委托給他的任務。但由於朝廷對貴族勢力的強力打壓,有意提拔貧寒之家的學士,加上自身的行為觸怒了上層社會,回到朝廷擔任文學侍從的機會十分渺茫。《采蓮賦》寫於他第二次被貶時,在去救父親的路上,重返朝廷的機會十分渺茫,作者的苦悶可想而知。在《采蓮賦》開篇,他就提出了這樣壹個觀點:“二七世家的是壹位學識淵博的學者。藻河的空歌,因張的停滯而蕩漾。灣中蠟燭爛,田裏修。水域,澤國為國,河為海。”這意味著蓮花是如此昂貴的植物,它應該只生活在宮殿裏,而不是被收集到所有的河流和湖泊。聯系作者的生活,可以理解王波把自己比作蓮花。空間有兩個對立的概念,壹個是“鳳池”,即朝廷;壹個是“水域為國,河流為海”,代表人民。荷花不應該生長在民間,而作為有才華的“荷花”,不應該生活在江湖,而應該生長在宮廷。然後推出與采蓮相關的七種不同場景描述。前六個場景描述的是不同的悲歡離合,第七個直接講的是文人描寫荷花的故事(也就是代表自己)。從第二部分來看,情感是王波描寫的重點,荷花和采蓮只是故事的背景。即另壹種植物的描述也符合文章的要求。由此可以看出,作者把這裏的“物”的比例降到了很低的程度,抒情成為了文章的主角。作者把自己比作荷花,把自己的情緒影射到喜怒哀樂中,以荷花為背景。這不是簡單的抒情模式,而是以“離別”這種主觀情感為主體,原本贊美的對象被淡化到了散文的背景中。對事物的客觀吟誦是通過主觀的情感表達來繪制的,是對“吟誦事物——抒情”模式的創新,打破了固有的寫作模式。
在這兩種空間模式中,身處江湖的王波對宮廷有著強烈的向往。在悲喜六種情緒的主角中,“宮廷嬪妃”和“禁衛大臣”同屬於宮廷,他們的悲喜是對立的。暮色與光明的交匯,暗示了作者的希望:虞姬“老了容易遲到,傷了君王”的哀怨,與屈原的《離騷》壹致,符合“香草美人”的傳統,表達了作者和屈原被迫離開宮廷的失望和沮喪。“三十而甘為樂而死,長坐而不怨”的侍衛生活,是王波的理想——以文立朝,這是“在山溝裏時時潔身自好,永遠把心放在君王身上”的直接表現
王波采蓮賦的社會功能影響深遠。首先,《采蓮賦》的主旨是表達自己的思想,占了文章的大部分篇幅。雖然是形體賦,但在贊美和歌頌某些東西上,與以前的作品大相徑庭。主觀情感和客觀意圖完全融為壹體。其名雖為《采蓮賦》,但主要部分是寫悲喜之情,並非以描寫荷花為主要目的,采蓮只是本文的背景。這種結構改變了詠物的結構和目的。
其次,繼承和發揚以物比人的創作手法。曹植在《七步詩》中,用豆子和豆子來比喻他和哥哥的關系。另壹方面,王波把自己比作壹朵蓮花,表達他對現狀的不滿和對未來的期望。這種寫法後來被宋用來創作《秋蓮詩》。值得壹提的是,宋的和也是有誌青年,他們想憑借自己的文學才能在朝廷立足。不同的是,宋是壹個落魄的書生,卻獲得了成功。在序言中,他說明了自己的寫作理由:天賜元年,學士楊炯直接請他到洛杉磯西部。入閣後,每次難唱,去羽林打,民呼龜契,立禦橋西。瑤池清澈見底,紅彤彤的。走錯了,可以從春租秋,看它的生,看它的榮,珍惜它的衰,走到生命的盡頭而不死。如果妳是優秀的,妳就無法壹窺究竟。項若生於瀟湘洞庭,敖,即吳姬,鄭女媧童,其心尚未成全,皆已收之。我受千年之托,與清風同在,某時之榮,與君共勉。我願意為此唱很久,說《秋樹聯賦》也是很久了。荷花不同的生長環境與其完全不同的命運相關聯,這與王波創作采蓮賦的理念和方法是壹致的。
總之,王波《采蓮賦》在語言特色、體裁和布局的選擇、社會功能等方面都有突出的特色。在初唐這樣壹個特殊的文風轉變時期,起到了壹定的扭轉方向的作用。前人稱之為“唐宓的演變和創新提供了豐富而有益的借鑒”是非常中肯的。
參考資料:
董力。荷花何處生——王波《采蓮賦》與《詠物詩》創作模式研究
王波、蔣慶壹、王顯都、王子安[上海古籍出版社]
康夏喬。初唐駢文年譜
劉濤·蕭子賢的駢文批評
高東,阮元,許嵩。全唐雯[上海古籍出版社]
馬,黃軍。中國古代文學史。
趙又文。曹植基校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