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談談教材
1,教材分析
《陋室銘》是我國古代散文中的壹部傑作。全文以“陋室”的方式表達作者的感情,以“唯賢至誠”的思想貫穿全篇,試圖表達“陋室”不卑不亢,表達壹種高尚而自豪的節操和窮開心的情趣。全文只有81字,短小精悍,給人壹種雋永婉約的韻味。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陋室明》是九年義務教育三年制初中語文新教材第二冊第六單元的教學和閱讀課文。這本教材的教學重點是聯系生活,重在培養壹般閱讀能力,課文按照生活內容編排。學習反映古代生活的五篇文言文和五首詩詞。《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初級中學語文新大綱》(以下簡稱《新大綱》)在《教學內容與要求》第壹部分“閱讀”中明確規定,在閱讀古詩和簡單文言文時,可以借助工具書理解內容,並背誦壹定數量的名篇。新大綱規定古詩文比重由原來的20%提高到30%,強調對傳統文化精髓的學習,註重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和提高語文能力。本單元重點學習文言文和古詩詞,旨在使學生在學習第壹冊古詩詞的基礎上,掌握鑒賞古詩詞的基本方法,背誦名著,積累語言材料,提高鑒賞能力和審美情趣。
3.教學目標
根據新大綱的要求,結合本課程的特點和我所教班級的實際情況,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①基礎知識目標:認識劉禹錫,記住他的時代和文學地位;認識新單詞和短語;朗讀並背誦全文。
(2)基本能力目標:能夠借助工具書,疏通文意,理解內容;掌握欣賞古詩詞的基本方法:反復背誦——疏通文意——分析語言。
③情感目標:培養學生對祖國古代文化的興趣,提高審美情趣和鑒賞能力。
4.教學重點和難點
這篇文章是大家熟知的駢文,句式工整多變,音韻和諧,節奏明快,讀來朗朗上口,是體現讀樂之美的絕佳素材。再者,這篇文章描寫了作者住在簡陋的房間裏的高尚情趣,不讀很難理解。所以我把這篇文章的教學重點定為:反復閱讀全文,理解其情感內涵;引導法,上課背誦全文。
古詩詞是中國文化藝術史上的瑰寶,它十分註重鑄詞煉句,力求“以壹當十”,“壹字傳神”。引導學生在閱讀中推敲、琢磨妙言的名句,不僅可以提高他們的選詞造句能力,還可以提高他們的審美情趣。分析語言是欣賞古詩詞的關鍵,但學生很難掌握。因此,我把這篇文章的教學難點確定為:在疏通文意的基礎上,找出我最喜歡的或認為最精致、最生動的詞語和句子,仔細分析,並作簡要的評論。
二,口語教學方法
新大綱在《教學中應註意的問題》中明確指出,教學過程要突出學生的實踐活動,引導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科學訓練技能,全面提高語文能力。我們應該提倡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特別是啟發式和討論式方法,並鼓勵使用探究式學習方法。
據此,根據教學目標、教材特點以及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我采用以下方法進行教學:
1,強調閱讀和整體感知的教學方法。
“教千法百讀”,學習文言文壹定要重視閱讀。突出閱讀不是盲目閱讀,而是註重指導閱讀方法,突出層次,由易到難閱讀全文,努力達到閱讀的三種境界:壹是閱讀準確。二是讀節奏。第三是讀感受。
2.創設情境,自主探究的教學方法。
布魯納認為,教學過程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發現的過程,要求學生利用給定的材料主動學習,強調自我思考和探索事物,親自發現問題的結論和規律,成為發現者。因此,在教學中,我努力營造壹種探究發現的教學情境,讓學生通過主動探索、發現和體驗,學會收集、分析和判斷大量信息,從而增強思維和創造力。
3.模仿創新以讀促寫教學法。
寫作對於初壹學生來說還處於模仿階段,所以本課程采用讀寫結合的方法,引導學生在模仿中創新,提高讀寫能力,體現學以致用的教學思想。
第三,理論學習
教育部發布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在“教學過程”中明確指出:註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探究、實踐學習,促進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主動的、個性化的學習。據此,在講授本課程時,我確定了以下學習指導和能力培養:
1,圈記法學習法。
指導學生運用標點符號和批註學習課文,邊讀邊思考,及時記下稍縱即逝的心理感受和想法,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
2.自主探究學習法。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學生學習的壹個突出特點是對研究對象采取壹種研究的態度”。在本課程的教學中,我引導學生運用“提問”和“品鑒”的方法,疏通文意,分析語言,培養學生發現、分析、解決和主動獲取知識的能力。
3.小組合作學習法。
將自主探究與合作學習相結合,學生可以通過同伴間的積極互動提高自主探究學習的有效性,並享受資源和成果。
第四,談談教學程序
教學時間:壹個課時
教具:⑴電腦多媒體⑴ PowerPoint幻燈片。
教學過程:
(壹)引入新課程
人們常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壹半”。好的導入可以營造適宜的課堂氣氛,集中學生的註意力,使他們對學習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我設計的導語是:
唐代著名文學家劉禹錫寫了《陋室銘》,是壹篇膾炙人口的散文。作者題詞自勉,表達了住在簡陋的房間裏卻自得其樂的高尚情趣。全文只有81字,短小精悍,格調高雅,意境雋永。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欣賞這篇講了很久的名篇。
(2)解釋題目
(展示課件1:解──陋室,室名,即簡室。銘文是古代刻在物體上的壹種文字,用於警示自己或陳述功績,後來成為壹種風格。這種文體壹般押韻,易讀,易記,易背。)明確題目的意思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全文。
(3)味覺欣賞
1,反復念叨
這個項目旨在幫助學生養成反復閱讀文言文的好習慣。
讀文言文和其他文章不壹樣。我註重指導學生閱讀,突出層次,努力做到閱讀的三個層次:壹是準確閱讀。要達到最基本的朗讀水平,關鍵是要隨時糾正發音。二是讀節奏。要達到這種程度,關鍵在於方法的引導。第三是讀感受。這種更高的閱讀水平需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達到。具體設計如下:
①學生閱讀全文,在不允許閱讀的單詞下畫線。
(2)教師示範閱讀,學生標註生詞發音。
(3)學生壹起朗讀,努力做到發音準確。
④教師引導,把握重點,閱讀節奏。
對於這篇文章的閱讀來說,僅僅讀對發音是遠遠不夠的。這篇論文使用了大量的平行句。(展示課件二:並列句——相連的兩個句子,用詞相等,意思相反。正確閱讀平行句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節奏和韻律的音樂美。平行句怎麽讀?(展示課件三:讀並列句:首先,註意節奏。三句話壹般是12;五句結構壹般是212或者23。分別舉例。第二,押韻要適當拖。列出押韻。第三,相鄰兩組平行句之間要有較長的停頓。比如說。)
⑤教師示範朗讀,學生傾聽朗讀,體驗節奏和韻律的音樂美。
(展示課件4:展示全文內容。句中節奏用斜豎線標出,並加韻“名、神、香、少年、丁、經、形、亭”,表示聲音要拖得恰到好處。兩組並列句之間有壹個長句號符號。老師用舒緩優美的古箏朗誦全文,學生們聽著。)
⑥學生自由閱讀,競賽閱讀,反復練習。
2、疏通文本的意義
本方案的設計是讓學生自主學習疏通文意,掌握重要的文言文詞語,養成隨時積累語言材料的習慣。我引導學生采用“提問”的方法進行探究和集體合作交流。具體設計如下:
(1)自主疏通,提出問題。
要求學生先結合參考書和課後筆記,試著說出每句話的大概意思,用問號標出沒有意義的地方,準備提問。
(2)集體溝通,合作標準。
讓學生上課提問,集體交流,解決問題,解惑後批註。
③學生自測,鞏固記憶。
展示課件5:展示文中的重要句子,重點單詞和詞語已經強調。學生說出加詞和單詞的意思,根據自測情況重點記憶。)
④通讀全文,理解意思。
⑤老師提問,學生回答。
△本文題目是《陋室》,但在最後,為什麽說陋室不陋?文章中哪壹句回答了這個問題?說出大致想法。
△“我是陋室,但我賢惠真誠”是全文的主題句,但並沒有出現在文章的開頭。作者是如何引出這個主題的?讀前三句,給出大意,做簡要分析。
△文中如何表達“陋室不陋”的主題?讀中間四個句子,給出大意,並做簡要分析。
最後三句,作者把自己比作古代聖賢的客廳,引用孔子的話,巧妙地完成了全文。這是文章的難點。學生們思考討論後,我及時作了指示:作者拿自己和古代聖賢作比較。壹個是住南陽惜天下,然後出來輔佐劉備,政治效果突出;另壹部是寫出了著名的《陋室玄晶》,在文學史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作者對他們的塑造也說明了他是壹個有著遠大政治抱負的人。最後引用孔子的話來結束全文,含蓄地表達了作者高尚而自豪的節操和窮開心的情趣。
⑥讀懂表情,體驗情緒。
要求學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帶著感情閱讀全文,體會作者住在簡陋的房間裏卻心安理得的高尚情趣。
3.分析語言
本節目的設計旨在引導學生在反復背誦的基礎上,仔細推敲和琢磨妙言的名句,提高鑒賞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我引導學生采用“品味式”探究的方法。具體設計如下:
(1)反復閱讀,選擇自己最喜歡或認為最精致、最生動的詞句,仔細品味,進行點評。
②分組交流獨立分析的結果。
(3)選出小組代表發言,發表意見,享受成果。
(4)對全文的總結
為了讓學生對全文內容有壹個整體的了解,我設計了這樣壹個結論:全文只有81個字,有九句* * *,前四句是比喻和引語,贊美陋室。中間四句,通過描寫陋室的幽靜環境及其人物的交往、生活狀況,極力表現“陋室不陋”。最後三句以古代聖賢的客廳對比和孔子的語錄結尾,再次含蓄地表達了高尚而自豪的節操和關心窮人並快樂的興趣。
(5)背誦全文。
引導學生抓住全文的主要句子“我是壹個卑微的房間,但我是賢惠的。”
根據四個意思,明確寫法,快速背誦。
(6)能力遷移
讓學生寫下自己房間最值得驕傲的地方(是有自己的小天地壹個人住,還是和家人、親戚、同學合住壹個房間),並說明理由。
這個節目的設計就是要聯系學生的生活、語言運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文言文教學生動起來,從課內延伸到課外。
附:黑板設計
(展示課件5)
陋室明
劉禹錫
施思舒氏諸葛錄
→→→有什麽問題?
吳偉·德馨子·聽雲
主題、表達和抱負的類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