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日本茶道在日本給客人奉茶是壹種儀式化的東西。最初叫“茶湯”。日本茶道和其他東亞茶道壹樣,都是以品茶為主發展起來的特殊文化,只是內容和形式有所不同。茶道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3世紀。起初,僧侶們用茶來集中思想,而在唐代,趙周曾以“飲茶”的方式邀請學者。後來,它變成了分享茶和食物的儀式。現在的日本茶道可以分為抹茶道和煎茶道,但茶道壹詞指的是發展較早的抹茶道。下面給大家帶來日本茶文化。過來看壹看。
日本茶道的“茶室”,又稱“本座”、“茶座”,是舉行茶道的地方。日本的茶室壹般用竹子和蘆葦制成。茶室面積壹般在9-10平米左右,四疊半榻榻米。小巧雅致,結構緊湊,讓主人和客人可以交心交談。茶室分為床房、客房、預點房、爐步等特殊區域。房間內有壁龕、地爐和各種木窗,壹側還布置了壹個“水房”,存放燒水、泡茶、品茶的器具和清潔用具。床內名人字畫,旁邊掛竹花瓶,瓶內插花。插花的種類因四季而異。
日本茶道的茶具起源於中國,所以日本茶道的茶具也起源於中國功夫茶具。它的基本茶具和潮州功夫茶具壹樣,分為四個部分:冷卻爐和燒水用的空氣爐;茶壺,煮水用的鐵蓋大碗;湯瓶,有柄有口的泡茶用的罐子,叫“急用”;茶碗,盛茶湯的瓷碗。
此外,還有磨茶葉的“茶坊”和夾白炭的“火棍”;冷水的“註水”;裝滿白炭的“炭筐”;清洗茶具的“水轉”;壹個“香盒”,用於盛放熏香;泡茶時用來攪拌的“茶籃”;取茶粉用的竹“茶勺”;擦茶碗的“茶巾”;壹個用於盛放茶粉的“茶壺”;用三根大鳥羽毛做成的“羽毛掃帚”,用來除塵;壹個裝滿木炭的“木炭桶”;裝爐灰的“灰容器”;用來取水等的“水勺”。
日本茶道的器具種類繁多,不僅有大小之分,還有和諧(日本)、唐(中國)、高麗(韓國)之分。
喝茶從來都是講究器具的使用。小巧玲瓏的茶具,賞心悅目。不用說,用大茶具也很有意思。雖然北京也出現過著名的大碗茶,但與日本的相比就相形見絀了。
這種大碗茶產於奈良市西北部著名的西尾寺。每年4月和10的第二個周末,都會有“大茶道”活動。日語中“盛”是“器皿”的意思,“大茶碗”是大茶碗的意思。這個大茶碗真的夠大,高21 cm,直徑36 cm,周長107 cm,重7 kg,堪稱茶具中的巨無霸。
喝壹大碗茶需要雙方的幫助。
起源於700多年前的慈善事業
為什麽要用這麽巨大的茶碗喝茶?據說在1239年,西尾寺的高僧們在廟裏給菩薩敬茶後,為了保佑“郡縣平安,百姓幸福”,就把剩下的茶給聚集在廟裏的信眾喝。當時的茶多是從中國進口,屬於高檔奢侈品,只在貴族和僧侶中流行,而在日本民間,茶被當作靈丹妙藥。
給大家喝茶的時候,因為茶具不夠,壹大盆茶倒滿了,壹人壹口,壹直傳下去。這種做法得到了信徒們的好評,西尾次的名氣也越來越大。後來,這種給參觀寺廟的信眾分發茶葉的傳統壹直流傳至今。西尾寺使用的茶具依然保持著當時的樣子,成為日本特有的大茶碗。
長輩在煎茶。
戰戰兢兢地喝下壹大碗茶
如今,喝茶已經成為日本人的日常習慣,但仍有很多人相信寺廟茶可以祛病辟邪。西尾寺每年春秋舉辦的“大茶節”都是人山人海。雖然門票要4000日元,但是極難得到。儀式本身更像是壹種宗教儀式,而不是分發茶葉。參與者被帶到壹個鋪著榻榻米的日式房間,跪在蒲團上等待。寺廟的長老們在僧人的簇擁下,表情肅穆地慢慢踱進房間,開始講述大茶碗的故事。聽者坐危,言者聲清。然後,長輩在眾人的註視下把茶煮開了。茶分兩種,壹種是炒茶,就是把茶葉直接放在開水裏煮;另壹種是日本特有的抹茶。先將幹茶葉粉碎,再加入開水攪拌成糊狀。喝茶時,五人壹組,得到壹個大茶碗。長者象征性地用壹把長茶勺把茶倒進碗裏,然後他就可以喝茶了。
因為茶碗又大又重,壹個人單獨喝茶真的很難,需要兩邊的人幫忙拿著茶碗。喝茶的時候,頭幾乎完全埋在碗裏。從正面看,根本看不到飲茶人的臉。由於緊張,許多人在喝大碗茶時都在發抖。據說每年都會有人把茶碗滑倒,被大碗茶弄得很尷尬。
日本茶文化
日本和中國壹樣,都是亞洲國家,日本和中國的關系很深。日本以前叫日本,日本的很多文化和技術都是從中國傳下來的,比如日本的紡織技術、造船技術、金工技術、文字、醫術、天文歷法、儒家思想、茶文化等等。
日本的茶道可以追溯到16世紀,但日本的茶文化起源於中國。早在唐朝,日本僧人就把茶葉品種帶到了京都的喜山。後來到了南宋,日本高僧榮熙也在天臺山學習佛學和茶藝,寫出了著名的《飲茶養生》,從此茶飲料在日本生根發芽。日本茶道是在“日常茶飯”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將日常生活行為與宗教、哲學、倫理、美學融為壹體,成為壹種綜合性的文化藝術活動。不僅僅是物質享受,更是通過茶會學習茶道,陶冶性情,培養人的審美和道德觀念。正如中富森田所說:“茶道已經從單純的趣味和娛樂演變為表達日本日常生活文化的壹種規範和理想。”
日本茶道的起源和發展可以分為三個歷史階段:
第壹階段,隋唐時期,中國茶文化向道教轉化,許多日本僧人來此留學,將中國的佛和茶帶回日本,開始展出日本茶文化“東方第壹枝”。
第二階段,宋代,中國禪宗中的茶文化日趨成熟和繁榮。此時“取經”的日本僧人絡繹不絕。著名高僧榮兩次入宋,在中國生活了24年,帶回了禪意濃厚的中國茶道,並將禪師和“醉心茶禪”的的《碧巖錄》帶回日本,並親自撰寫了《飲茶養生》,從而成為日本佛教林佶派的始祖。
第三階段,明清時期,在中國禪宗教義和“禪茶壹味”觀念的刺激和引導下,壹種以全新的精神和形式出現的茶道——草安茶,翻開了日本茶文化史上輝煌的壹頁,開創者是日本茶道鼻祖村田諸光。朱光曾隨壹休大師參禪,經過苦練,終於成為壹休大師的弟子,並從大師那裏得到了元武克勤的墨寶。諸光將其運用到茶道中,開辟了日本茶道中茶與禪結合的新境界,這就是“墨痕山”典故的由來。元武克勤的墨汁成為禪與茶結合的最初象征,也是日本茶道中的最高至寶。當人們進入茶館時,他們都跪在墨水前,以示對武元的敬意。由此,諸光被確立為日本茶道的開創者,曾提出“尊靜”為茶道精神;後來,Sen no Rikyū繼承了茶道,遵循“和諧、尊重、純潔和寂靜”的原則,成為集宗教、哲學、倫理和美學於壹體的文化藝術活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