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學大師德魯克說,戰後日本經濟起飛有三位導師。第壹個導師是道奇,教日本人發展經濟。第二位導師是全面質量管理之父戴明。德魯克說,質量管理是美國人發明的,但是是日本人完美地應用了它,實現了它。第三個導師是德魯克本人。他教會了日本人如何思考戰略,實施目標管理。盛田昭夫說:“在日本,人們總是追求效率和生產力的提高,即使是像螺絲刀這樣簡單的工具。從設計到加工,都是經過深思熟慮,仔細研究的。”
正是因為戴明把質量管理技術和理念帶進了日本,同時日本人有著極其謙卑的學習態度,總是虛心吸收別人的長處。追求完美和完美的專業精神。無論做什麽,都要力爭最好,專註於無,力求完美。只有這樣,日本企業才能迅速占領市場,甚至打敗美國企業,在世界上大放異彩。
在此期間,誕生了許多日本本土的質量管理專家,為質量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我們工廠現在使用的質量改進工具基本上來自他們。很多重要的質量改進方法,比如QCC,大家都很熟悉。石川薰是因果圖(魚骨圖)的創始人之壹和發明者。
持續改進(CIP)是ISO9000最重要的核心理念。也是日本持續改進之父今井正明在《改進——日本企業成功的關鍵》壹書中提出的。Kaizen意味著改進,涉及到每個人和持續改進的每個環節:從最高管理部門、經理到工人。“持續改進”戰略是日本管理部門最重要的理念。
質量功能展開(Quality Function Deployment,QFD)是20世紀60年代由日本的池尾洋司和河馬小廚師·水野彩香兩位教授提出的壹種質量管理體系,旨在設計和生產充分滿足顧客需求的產品和服務。目前,QFD幾乎已經成為汽車工業發展階段的標準。
田口玄壹博士發明的田口法是壹種低成本高效率的質量工程方法,強調產品質量的提高不是通過檢驗,而是通過設計。其基本思想是將產品的穩健性設計到產品和制造過程中,通過控制源頭質量來抵禦下遊生產或客戶使用中大量噪聲或不可控因素的幹擾,包括環境濕度、材料老化、制造誤差、零部件之間的波動等。田口方法不僅主張充分利用廉價的元器件來設計制造高質量的產品,而且利用先進的測試技術來降低設計和測試的成本,這正是田口方法對傳統思維的革命性變革,為企業增加效益指明了新的方向。
據央視報道,近日,日本日立集團旗下子公司日立金屬公布的壹項調查顯示,該公司質檢數據被篡改至少30年,波及全球1952家企業。英英高鐵大面積停運也與此有關,因為日本日立生產的列車部分底盤出現裂縫。那麽為什麽號稱嚴謹負責、止於完美的日本公司會出現質量問題呢?原因是什麽?最新調查報告顯示,日立的金屬造假手段包括:
值得壹提的是,這並不是日立集團第壹次曝出造假醜聞。
2018日本日立集團子公司日立化成公司承認篡改了6萬塊工業用鉛酸蓄電池的檢測數據,並將數據填入提交給客戶的檢測報告中。後來發現顯示材料和汽車零部件被發現違規檢測。問題產品涉及30種產品,包括已公布的半導體零件和鉛電池,已交付的客戶擴大至約2400家企業。可見,詐騙並非唯壹案例。長期數據造假可能已經成為日立集團的新常態。
以下是近年來日本企業的重大欺詐醜聞:
2013三菱制造的世界最大貨船MOL在平靜的海面斷成兩截後沈沒。這是世界上第壹艘自行斷裂的貨船,這對於制造人類巨輪來說是第壹次。破局方式如此奇特,引起了全世界的關註。
2017年,韓國三菱制造的壹艘26萬噸礦石船發生斷裂沈沒,引發了韓國對國家船舶的大檢查。結果,令人震驚的是,大多數日本制造的巨型船只的船體上都有大大小小的裂縫。如此惡性事故發生後,全球多國質疑日本產品質量,深挖質檢數據,進而直接引爆了日本產品的道歉狂潮。
2016日本三菱集團油耗數據篡改25年。
2016日本東芝集團被曝財務造假七年。
2017日本兵庫縣農協經營的餐廳被爆向顧客提供3200份劣質牛肉為“神戶牛”。
2017日本日產汽車被爆,讓沒有任何資質的檢測人員對汽車進行了出廠前的最後檢查。
2017年,日本碳纖維廠商東麗承認篡改測試數據長達八年,至少篡改了149次。
2018日本西鐵城電子公司被曝篡改產品數據。
2018,日本KYB工業株式會社被爆在防震裝置和減震裝置上篡改性能檢驗記錄數據。
2018日本神戶制鋼公司數據造假,涉及200多家企業。
2021日本小林化學公司被曝造假40年,500種藥品80%有造假記錄。
2021,日本曙光制動工業株式會社被曝質檢數據造假20年。
2021日本日立被曝質量造假30年。
那麽我們應該從日立造假案中學到什麽呢?讓我們來看看這些假方法,
1.未能根據客戶和法規進行檢查。
2.改變檢查條件。?
3.直接篡改檢驗結果數據等。
做過質量保證的人都知道,這些是企業質量管理中禁止的。我們有完善的ISO9000、質量控制計劃(QP)、生產控制程序(PMP)、測量系統分析(MSA)和測量標準方法(MTD)...第壹點和第二點是把檢驗的不良品做成良品,故意不按MTD進行檢驗,私自改變檢驗條件。第三點似乎是運營商質量意識低,私自篡改數據。但是,我覺得壹個員工能堅持30年,所有檢查人員都篡改數據,不是偶然的。肯定是系統性的造假,甚至企業已經到了壹個* * *知識,睜壹只眼閉壹只眼,坐視不管,抱著反正這麽久沒問題的僥幸心理。
不好的改進需要時間和精力,材料性能的提高更有挑戰性。相比之下,篡改數據讓工程、生產、交管、營銷、財務等部門,包括老板們,都感到如釋重負,開心輕松。只是品控部門壹開始可能會有壓力,最後慢慢煮青蛙,習慣了,從匍匐前進到穩妥大膽,最後變成背鍋俠。
對於企業的質量管理,如何杜絕此類事件的發生?壹是織牢制度的籬笆,在完善各項管理制度的同時嚴格執行監督機制,用制度規範全體員工的行為。二是建立良好的企業文化,通過各種形式讓全體員工形成遵紀守法、自覺抵制機會主義行為的良好習慣。華為的任表示,質量管理不應局限於產品、技術和流程的質量,而應涵蓋企業的方方面面,成為企業文化價值觀的壹部分。第三,企業管理者也要做好兩件事:嚴格督促各級員工執行制度完成任務,及時預防和堵塞各種漏洞;還要關註員工的心理健康,這是現代企業和傳統企業最大的區別。尤其是Z0壹代即將步入職場,需要了解他們的真實想法和感受,改變公司的規章制度,以適應不同階段的工作模式和工作環境。
最後,企業要采用更加智能化、數字化、自動化的質量監管手段,從各個方面鏟除產生不規範行為的土壤,以高質量的產品鑄造品牌,以高質量的發展使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