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購物有什麽好處?1.商業導向。
請原諒我說地點不清楚是禮貌的說法。事實上,相當比例的購物中心沒有位置。它往往是蓋樓唯壹的蓋樓,將建成並交付招商局運營。這個時候已經太晚了。在圖紙設計之前,應參與投資運營,給出明確的業務定位。是快時尚,還是專註打造餐飲,還是應該引入影院?因為業態不同,對物業條件的要求也不同。快時尚旗艦店應該貫穿1-2層嗎?餐飲的水、氣、排煙、墻面承重是否合理?電影院的高度夠不夠?這些要提前設計到圖紙裏,要有人提前把這些要求告訴設計院。可惜很少有購物中心能做到。
現實情況往往是,已經交付的投資運營,壹到現場就被強制:為什麽有這麽多支柱?為什麽這裏有承重墻?要招餐飲,沒有預埋給排水?這就是典型的步步為營,這就是我們的企業管理水平。沒有人願意靜下心來思考業務定位,就像美團創始人王興說的那樣?大多數人願意做任何事情來逃避真實的思考?。
201165438+10月21日,日本壹家名為Grand Tree的購物中心開業,面積只有37000㎡。開通13天內,已突破1萬人次,日客流量近8萬。這家購物中心的母公司是7 &;在日本和中國擁有許多城市的I集團?伊藤洋華堂百貨?、?7?11便利店?,並且在日本享有很高的聲譽?西武百貨?然後呢。閣樓?精品酒店,董事長是鈴木·文敏。在購物中心的籌備過程中,鈴木董事長多次召集旗下四大商業品牌的高層開會,研究綠木購物中心的業態創新,反復討論。在理念、功能、業態、布局上的創新,凝聚了整個集團的智慧。整個購物中心7 & amp;7 &形成的人才調配、規劃、設計、新業態實驗、完善到定型、資源共享;11集中調用全集團優勢資源完成此次創新。所謂十年磨壹劍,壹招定樹敵,大概就是我說的這個意思。2065438+2005年7月,筆者特地走訪了日本的這家購物中心,名不虛傳,經得起質疑和挑戰。
第二,優質內容
百貨大樓裏的壹姐李玲說,現在百貨大樓沒什麽賣的了?這不是危言聳聽。想想妳上壹次逛街,是不是覺得衣服的款式很普通甚至很舊,設計沒有特色,面料很普通,但是價格不低?趕上特賣,價格是兩三折,但明眼人還是能看出來,其實是用麻袋稱重,從常熟或者杭州四季青運過來的,然後貼上特賣的名義欺騙消費者。
想買個保溫杯,找遍了整個商場,甚至整個城市,都沒有保溫杯品牌。我終於說服自己買了壹個國產品牌。回家用了之後發現壹直擔心的保溫效果不夠好,很內疚,很討厭。發誓再也不去這個購物中心了。
是什麽原因呢當初招商的時候,因為我們有某個品類的品牌儲備資源,就拼命招這個品類,不管能不能給消費者帶來價值,不管消費者是否認可這些品牌,反正我們就先把場地占滿。更何況因為壹些利益的牽扯,明明是優質品牌,卻比不上壹條窮街。應該引進什麽品類、什麽品牌來招商,跟原來的商業定位、城市的消費水平、消費者的喜好有關,而不是我們擅長不擅長。妳可能會說,這很容易吸引投資。哪裏能找到這些優質品牌?廣東和浙江兩個制造業大省,面向全球做代工生產。只要妳肯吃苦,總能找到。2015震驚國務院,吳曉波的名篇《去日本買馬桶蓋》在杭產生。以筆者所在的江蘇省南通市為例,這裏是中國家紡產品的生產基地。由此,我們也能為很多大牌家紡找到質優價廉的產品。
看看日本,大樹購物中心是怎麽做的?壹樓西餐廳對面是壹家優質品牌服裝店,方便女性顧客吃完飯逛逛。生鮮超市在雜貨鋪對面,購買方便;中庭廣場的大小令人驚訝;超市裏的果蔬都是洗幹凈,提前切塊密封保存,為了方便?愛給家人做飯又需要上班的女性兩者兼顧嗎?;在準備屋頂花園的過程中,邀請孩子們種花,參觀果園裏的鯨魚噴水場等。,就是為了讓孩子長大遠行的時候想起家鄉,想起自己在這個屋頂花園裏種下的花的美好回憶?
中國有誰有勇氣為了長遠而犧牲眼前利益?這就要求我們要有腳踏實地的行動能力,不畏艱難,走遍全國,挨家挨戶的走訪和尋找,要有永不妥協、永不放棄的堅定決心和毅力。
第三,服務
什麽是好的服務?有人說是感動服務。對此,筆者不太認同。在中國,海爾應該是第壹個倡導感動服務的。2005年,筆者讀了胡勇的《張瑞敏這樣說》,裏面記錄了很多海爾的服務案例。包括現在的海底撈,也是以服務出名。但現在他們無壹例外地受到質疑和挑戰。當顧客抱著實驗的心態去體驗的時候,發現並沒有傳說中那麽神奇,反而給了差評。
日本零售商如何服務?筆者調查了日本東京最大的無印良品旗艦店,發現偌大的展廳裏,店員們都在忙著自己的事情,沒有壹個中國式的開門迎客。顧客可以很容易地自己選擇,但是壹旦有需求,四處尋找店員的幫助,就會有人第壹時間走到顧客面前。原來店員看似在隨便整理貨架,其實壹直在關註顧客的壹舉壹動,不是為了防盜,而是為了第壹時間響應顧客的需求。最好的。服務要像大象壹樣無形,可以用來包裝企業形象和自戀。妳可以休息了。
第四,謙遜和敬畏
國內購物中心的員工大多是由以前的百貨商場、超市轉型而來。相當壹部分人的風格是管理而不是服務,甚至是管理而不服務。當穿著筆挺的西裝和制服,走在磨光的大理石地磚上,嶄新的皮鞋與地面發出有節奏的叮當聲。處在這種環境中,好像有壹種錯覺,好像妳的能力在壹瞬間提高了很多,雖然妳入職時間不長。其實漂亮的建築和自己無關。它們是老板投資建造的。我們需要反思的是,我們是否創造了客戶價值,是否為租戶和客戶提供了優質服務,是否對市場保持了壹顆敬畏和謙卑的心。
相比之下,日本的商業零售商要謙遜得多。我在東京伊勢丹百貨調查的時候,壹樓有襯衫特賣,真的很劃算。我們的幾個同事已經試穿並選擇了它。每次試穿的時候,導購都很親切熱情的幫我們找合適的尺碼和顏色,整個過程沒有壹點不耐煩。我們不知道它晚上關門,當我們發現的時候,顧客幾乎已經離開了。但是商場的工作人員並沒有催促我們,壹直微笑著,在電梯口和過道的轉彎處等我們,壹直派人送我們出商場。
五、從客戶的角度出發。
武斷地說,國內幾乎沒有購物中心能做到這壹點。有些人不服氣,我們壹直追求的是為客戶考慮。錯了,站在客戶的角度考慮不等於為客戶考慮,客戶還是站在賣家的角度壹廂情願。
第六,售後回租
這是近年來商業地產行業快速發展的壹個不好的結果。店鋪賣了,幾億現金進來了。那壹年的財務報告非常好。然而,在招商引資的時候,問題來了。這家商店只有短短幾年的經營權。哪個品牌敢入駐?星巴克?紮拉?三五年後,小企業主拿回經營權怎麽辦?之前的投入都浪費了。
在日本的購物中心,大部分產權都是自己持有的,沒有所謂的小業主。所以品牌招商就不存在這個問題。萬達廣場之所以發展這麽快,是因為沒有售後回租的約束,產權都是自持,看妳的。
今天是過剩經濟時代,但還是有相當壹部分人把它當成二十年前的短缺經濟,或者幻想自己隨便開店就能賺錢。要轉變觀念,要有用戶思維,要創造客戶價值。購物中心只有有足夠的優質內容和良好的客戶體驗,才能蓬勃發展。判斷壹個購物中心的好壞,不是基於我們的自我感覺,而是基於顧客的感知和感受。少談管理,多做服務。不要總在辦公室,多去現場轉轉,對市場保持敬畏,對客戶保持謙卑,這才是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