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二:昆曲這種中國地方戲曲,江蘇昆山更古老的劇種在哪裏?
問題三:昆曲在哪裏?蘇州昆山。
問題4:中國有哪幾種戲劇?昆曲在哪裏?從6月5438+00在中國藝術研究院開幕的中國戲曲劇種保護展上獲悉,中國現有戲曲劇種267種,其中壹半只是業余演出,現有戲曲劇種60多種沒有音像資料。
據介紹,上世紀50年代的調查顯示,中國共有368種戲曲,但《中國大百科全書》編的是1982。調查數據顯示,全國共有317個戲曲劇種。從戲曲戲劇性的“縮水”中,我們可以看到戲曲傳承面臨的困境,感受到戲曲保護任重道遠。
起源於江蘇昆山,至今已有600多年歷史的昆曲,被稱為“百戲之父、百戲之師”。許多地方劇種,如晉劇、蒲劇、上黨戲、湘劇、川劇、贛劇、桂劇、甬劇、越劇、廣東粵劇、閩劇、吳劇、雲南劇等,都在許多方面得到了昆曲的滋養。
昆曲,原名“昆山腔”或簡稱“昆曲”,自清代以來稱為“昆曲”,現在又稱為“昆劇”。昆曲是中國最古老的傳統戲曲之壹,也是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特別是戲曲藝術中的瑰寶,被稱為百花園中的“蘭花”。
早在元末明初(65438+4世紀中葉),江蘇昆山就產生了昆山腔。它與發源於浙江的海晏戲、發源於江西的余姚腔戲、弋陽腔並稱為明代四大聲腔劇種,同屬南戲體系。
昆山話開始是山歌小曲。起初其分布區域僅限於蘇州,到了萬歷年間,以蘇州為中心向長江以南、錢塘江以北擴散,逐漸擴散到福建、江西、廣東、湖北、湖南、四川、河南、河北,萬歷年間也流入北京。這樣,昆山腔就成了明中葉至清中葉最有影響的聲腔劇種。
問題5:中國的地方戲屬於哪個省?
昆曲,又稱“昆曲”、“昆劇”,是壹種古老的戲曲。起源於江蘇昆山,明中葉以後開始流行。那時候的傳奇劇種多是昆曲唱的。南昆除了保持早期昆曲的特點外,還在全國形成了許多分支,如北方的昆藝、項堃、川昆等。昆曲以其優美柔和的風格、細膩抒情的表演、載歌載舞、嚴謹的程式,是中國古典戲曲的代表。
2.高空腔
高腔是中國傳統戲曲聲腔體系的總稱。因發源於江西益陽,故原名“益陽戲”或“弋戲”。其特點是表演簡單,歌詞通俗,唱腔高亢激越,壹人唱而眾人和,只用金鼓打節,不用管弦樂伴奏。明中葉起,由江西傳至全國各地,並在各地形成了川劇、湘劇、贛劇等不同風格的高腔。
3.梆子腔
梆子腔是壹種戲曲聲腔體系的總稱。它起源於山西、陜西交界處的“陜梆子”,以高亢有力的唱腔和用木梆子擊掌為特征。然後向東向南發展,在不同地區形成了不同形式的梆子腔,如山西梆子、河北梆子、河南梆子、山東梆子等。
4.京劇
京劇又稱“皮黃”,由西皮和黃兒兩個基本音調組成,它還唱壹些地方曲調(如劉孜戲和吹腔)和昆曲曲牌。1840左右在北京形成,盛行於三四十年代。它有時被稱為“國劇”。現在還是有全國影響力的大劇。它是中國現代戲曲的代表,業務全面,表演成熟,氣勢恢宏。
5.萍聚
清末,評劇是在河北灤縣小曲《對面蓮花落》的基礎上形成的。它最早流行於河北農村,後進入唐山,被稱為“唐山落子”。20世紀20年代左右在東北流行,出現了壹批女演員。20世紀30年代以後,在京劇和河北梆子的影響下,評劇日趨成熟,出現了白、采蓮、艾連軍等流派。1950後,《劉巧兒》、《花為媒》、《楊三姐的抱怨》、《秦香蓮》等劇目在全國影響較大,出現了新、、、等著名演員。評劇在河北和北京仍然很受歡迎。
6.河北梆子
河北梆子是流行於河北和北京的梆子劇種,起源於陜陜交界的鄯善梆子,經山西傳入河北,由河北方言和北京方言結合而成。它保持了梆梆腔的特點,唱腔洪亮暴力,善於表演悲壯的情節。河北梆子的名劇有蝴蝶杯、轅門剁子、杜十娘等。
7.晉劇
晉劇又稱“中路梆子”,由晉陜交界的鄯善梆子發展到山西,結合山西語言的特點而形成。現在流行於山西中部、內蒙古、河北。它保持了以拍子擊掌的特點,其音樂風格不僅高亢,而且溫柔細膩。表演通俗簡單。名劇有《金枝》、《小宴》、《賣畫劈開門》。
8.蒲劇
蒲劇,又稱“周浦梆子”,是由晉陜交界的鄯善梆子發展而來,是最初的鄯善梆子。現在流行於山西、陜西、河南的西南地區,音腔和陜西差不多,語言也是陜西話。名劇有掛畫、殺狗、殺驛站等。
9.上黨梆子
上黨梆子,山西四大梆子之壹,是由山西西南部的周浦梆子發展而來,流行於山西東南部的上黨地區。除了梆子,它的聲腔還唱昆曲、皮黃戲和羅羅戲。劇目有《三俗宴》《東門會》。
10,雁戲
燕戲,又稱“北路梆子”,由“周浦梆子”發展而來,流行於晉西北、張家口、河北、內蒙壹帶。據說對河北梆子的形成影響很大。劇有《血手印》、《金水橋》。
11,秦腔
秦腔又稱陜西梆子,是最早的梆子劇種,形成於明代中期。他的表演粗獷樸實,唱腔洪亮激越,聲音如吼,善於表現悲劇情節。劇目有《蝴蝶杯》、《遊桂山》、《三滴血》等。
12,兩人桌
二人臺是流行於內蒙古、山西、河北張家口壹帶的傳統戲曲,它是在內蒙古民歌和山西民間曲調的基礎上形成的,後來又吸收了晉劇的表演元素,逐漸成為...>;& gt
問題6:昆曲和它的起源在哪裏?
中國的傳統戲曲,從宋元時期的南戲,到金和元雜劇,逐漸發展演變。元末農民起義推翻了蒙古。
經過貴族的封建統治,南方廣大各族人民在政治上擺脫了民族歧視的枷鎖,產生了壹些東西。
恢復,業務逐漸發展。這時,中國的戲劇也發生了相應的巨大變化,形成了“北方戲劇”(元雜劇
)衰落,“南戲”復興的現象。
當時南戲的主要劇本是《傳奇》,有很多聲音在唱傳奇,最古老的起源於浙江海鹽。
流行於嘉興、湖州、溫州、臺州壹帶的聲腔,於萬歷年間重新傳入江西,廣泛流行於彜區。
楊強,分布在江西、南北京、湘、閩、皖、粵、桂、滇、黔等地,集多種
流行於浙江紹興、江蘇常州、鎮江、揚州、徐壹帶。
貴州,安徽貴池,太湖等地。另外還有四平腔、義烏腔、樂平腔,都影響不大。
南戲的復興也有壹個過程。明初的貴族和文人還把北宋作為壹種優美的音樂來演奏。至於人民,
同時,廣大群眾普遍喜歡語調通俗、曲折完整的南戲。等到“荊(紀),劉
(劉知遠的《白兔物語》)、拜(王瑞蘭的《常在我心月亭》)、殺(殺狗)是四大傳說和輝煌(澤成)
建立在各方面修辭基礎上的《琵琶記》流行之後,有了很大的提高,引起了士大夫階層。
在政府的重視下,南戲從廣場走向了高堂和盛宴,價值與日俱增。
昆曲,簡稱昆曲,是“美而深遠,超越三大劇種”。始於元末昆山,是南戲之壹。
壹個部落。據明?裕豐(昆山)張廣德《實錄》卷二記載“元代有古劍,雖已離去。
三裏昆山,住千墩,擅南詞,擅寫古賦。闊闊帖木兒聽了他的好歌,再三懇求不屈。和楊鐵棣壹起
顧阿英和倪是朋友,兩人分居兩地。他的作品包括十卷《陶珍吉雅》,八卷《嶽越聖任玥賦》。
聞名於世,擅作南曲,故立國之初稱昆山腔。"
明代萬歷年間,昆山話只是清曲的壹種,流行於吳中。這種“柔美婉約”
昆山方言的變化和發展是在明代中期以後。在嘉靖(1522-1566)和隆慶(1567-1572)。
魏良輔,江西張羽(南昌)人,住太倉南關(元代屬昆山管轄)
)。魏良輔原是壹名北戲歌手,到吳中後,他投身於南方音樂。他以為當時有些南方歌曲唱的是“
直率無心(線腔簡單,或節奏較慢),故以原昆山腔為基礎,指海鹽、余姚。
腔的優點,又吸收了北宋的壹些唱法(應該是“抑揚頓挫,索纖打結,停,偷吹,按。
“調”等潤色曲調的裝飾手法,以及用不同音色塑造人物性格和情感的演唱技巧)
,並與擅長吹孔的張美姑、工作累的謝林泉以及張小泉、周夢山、紀景坡、戴梅
四川和包曼迪組成了壹個在藝術上有著相同觀點和理想的創作集體,對昆山話進行了極大的改造。
發展。魏良輔在演唱上非常講究吐字、過音、收音,每有收獲都會去找南關老歌手大倉。
雲石征求意見,獲得批準,他厭倦了反復修改。與此同時,河北省著名的北戲弦手張犯了罪。
與太倉魏,收了壹個好歌手的女兒為女婿,他幫助魏“調音節,使之接近南音。”。平行改革
三弦(形)式,琴身略細,鼓為圓鼓,土木木制,名為黑仔(即昆曲、彈詞中使用的“南弦”)
")。它與曲笛、淮鼓、小提琴(民族弦樂器)配合使用,是昆曲的特色伴奏樂器。這個新的洞
特點是柔和婉轉,“叫水磨,打冷板。”音平諧,字平順。
.....輕聲說,仔細聽。“已經成為融合南北歌的新聲。”叫“昆曲”,歌名是“師”。
曲'”。但此時的昆曲還是清唱劇,尚未能體現劇本,塑造舞臺。
昆曲由清唱劇搬上舞臺,成為戲劇,始於梁晨宇的《浣紗記》。昆山梁晨宇(1519-
編號1591)白勺和編號丘遲外史,著名戲曲作家,精通詩詞曲賦。魏良輔在改變腔調方面的成就使他
受此鼓舞,他經常支起壹張特大床...> & gt
問題7:越劇的地方戲是哪個省的?
也被稱為
越劇
,起源於清末。
浙江嵊州
(即古越國所在地。
命名於)
,由當地民歌發展而來,發源於上海和杭州,在發。
昆曲被展覽吸引住了。
戲劇,
邵戲及其他特色劇種。
越劇
擅長抒情,
主要是唱功,聲音好聽,表演真實動人,優美飄逸,很江南。
靈秀之氣;多是以“才子佳人”為題材的劇,藝術流派較多。
越......越......
戲劇是
中國五大劇種之壹,中國第二大劇種。
,在
2006
年
五
月球
20
日本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第壹批。
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目錄。
問題8:中國哪四大劇種屬於哪個省?
京劇,北京出品。風靡全球華人圈;
越劇誕生於浙江。主要流行於江浙滬等江南地區;
評劇起源於天津。主要流行於京津冀東北;
黃梅戲,產於安徽。主要流行於安徽、湖北壹帶。
問題9:中國有哪些流行於某壹地區,具有地方特色的地方戲?如秦腔、川劇、魯劇,與全國流行的劇種(如京劇)相對。“地方戲”作為傳統文化的壹種表現形式,是指凝結了某壹地區的民俗風情,為該地區大眾所喜聞樂見的壹種戲劇形式。壹方面,地方戲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另壹方面,地方戲不同於其他非物質文化遺產。這是因為地方戲是傳統文化表達的“活的”形式,既傳承了壹定的歷史文化傳統,又期待文化傳統在表達時代精神中的創造性轉化。
[編輯此段]中國地方戲
中國戲曲歷史悠久,是世界上獨壹無二的戲劇藝術。由於中國地域遼闊,民族眾多,方言各異,除了京劇,還形成了多種多樣的地方劇種。據統計,中國的地方戲有300多種,堪稱天下第壹。其中影響較大的有評劇、粵劇、越劇、豫劇、黃梅戲等。
評劇:起源於河北省唐山市,是壹種流行於北京、天津、華北和東北地區的地方戲曲。它最初是在河北民間說唱《荷花落》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後又吸收了其他劇種和民間說唱音樂及表演形式,形成了清末評劇。評劇活潑自由,充滿生活氣息,善於表現現代生活。著名演員有和新,代表劇目有秦香蓮,小女婿和。
粵劇:是廣東省的主要劇種,主要流行於廣東、廣西、閩南壹帶。生活在東南亞、美洲、歐洲和大洋洲的華僑和港澳同胞也非常喜歡粵劇。明清時期,許多戲曲從中國傳到廣東,其聲腔與廣東音樂和民間曲調相結合,逐漸形成了壹種新的劇種――粵劇。粵劇用粵語演唱,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著名演員有辛努洪、馬師曾,代表劇目有《搜索學院》、《關漢卿》。
越劇:起源於古代越國所在的浙江紹興,是浙江省主要地方劇種,流行於浙江、上海、江蘇、江西、安徽等地。越劇形成於清末。起初都是男演員表演,到了30年代,發展到全是女演員表演。越劇以其委婉的唱腔、細膩抒情的表演成為繼京劇之後的又壹大劇種。著名演員有袁雪芬、王、徐玉蘭,代表劇目有《紅樓夢》、《梁祝》。
豫劇:是河南省主要的地方戲,又稱河南梆子、河南高緹。300多年來壹直流行於河南及周邊省份。豫劇的聲音,有的響亮活潑,有的悲涼纏綿,能演出各種風格的劇目,傳統劇目650多個,已發展成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劇種。著名演員有常香玉、牛,代表劇目有《木掛帥》、《紅娘》、《七級芝麻官》、《花木蘭》、《朝陽溝》等。
黃梅戲:是安徽省的地方戲之壹。以前叫黃梅調,主要流行於安徽、江西、湖北壹帶。黃梅戲起源於湖北黃梅的采茶歌。傳入安徽安慶後,吸收當地民間音樂,發展成為這種劇種。黃梅戲以其能歌善舞、唱腔委婉、表演樸實優美、生活氣息濃厚而受到人們的喜愛。著名演員包括嚴鳳英、王少舫、馬蘭等。傳統劇目有《神仙眷侶》、《馬旭》、《牛郎織女》等。
滬劇:是上海的地方劇種,屬於吳語區譚簧系。滬劇起源於“小山歌”為了與其他灘泉相區別,如同樣在上海演唱的蘇灘、譚勇等,稱為本地灘泉、申灘時調,簡稱“本灘”。1914年,邵、石蘭亭、丁少蘭發起組織“振新集”對這片海灘進行改良,並改名為“屈伸”。1941,“上海滬劇學會”成立,屈伸更名為“滬劇”。優秀劇目有《羅漢錢》、《鹿蕩火》、《壹個明星的相遇》等。
魯戲:是中國山東省的壹種地方戲。原名“化妝揚琴”或“揚琴戲”,由民間說唱藝術“山東揚琴”演變而來。
池州儺戲
池州儺戲起源於圖騰崇拜意識,主要流傳於中國距離九華山100公裏的貴池、石臺、青陽三縣(區)。& gt
問題10:虬髯是中國哪個地區的地方戲。《秋江》是中國明代傳奇作品《玉簪》之壹。郜璉是明代著名的戲曲作家和藏書家,被譽為中國傳統十大喜劇之壹。故事講述了道士陳妙昌和書生潘碧正的愛情婚姻故事。少女陳嬌蓮在金兵南下時與家人失散,在金陵女真寺當了道士,有了壹個奇妙的法名。主人的侄子潘碧政將設法最後壹個來,經過女真關,經過茶敘、琴瑟、盜詩等壹番波折,陳與潘將私下結合,最後完婚。川劇《秋江》是從昆曲《玉簪記》中的《竹鱉》獨立發展而來的。《玉簪》是南宋時期文人潘碧錚和少女陳妙昌之間的愛情故事。該劇是明朝萬歷年間郜璉寫的,後來被改編成各種地方戲,不僅豐富了白話文;在歌詞方面,也有了很大的變化,比昆曲更增添了曲藝的光彩。例如,川劇“陳固趕潘”已經發展成為壹個獨特的。
邱江地圖集
戲劇的形式就是這種發展的最好證明。
故事梗概如下:老倪是潘碧正的姑姑。在潘看來,送學生上學,他常常愛上壹個尼姑。他姑姑知道後,逼著潘去科室。潘被迫去了臨安,才與苗昌告別。苗昌知道後急忙趕到河邊,開船追趕。《秋江》是苗昌駕船捉潘的壹個場景。這壹場,只有苗昌和壹個贏家玩。翁仲是壹個幽默而令人滿意的老人。見苗常常不耐煩追潘,便給他壹點妨礙,開了壹點玩笑。不過還好他的船快,肯定能追上。郜璉《玉簪記》對這段文字的描述非常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