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明清女性文學繁榮的主要特征是什麽?

明清女性文學繁榮的主要特征是什麽?

文學,如《西廂記》、《牡丹亭》、《紅樓夢》中的女性形象,愛情詩、花言巧語、言情小說,即女性文學都是關於女性的美貌和婚姻生活。這樣看來,中國文學史有壹半是女性文學,這個定義太寬泛了。所以我認為女性文學必須嚴格定義為女性自己寫的文字。我願就明清女性文學的總體特征作壹些粗淺的評論,旨在引起學術界對中國前現代女性文學的重視。中國素有詩禮之國,女子以吟誦聞名於世,存在於歷代。但由於古代女性缺乏接受教育的機會,印刷困難等社會因素,流傳下來的女性作家和作品很少。這種情況在明朝以後有所改變。據胡《歷代女性作品考證》(以下簡稱《女文》)記載,中國前現代女作家有4000多位,明清時期則有3750多位,占中國古代女作家的90%以上。特別是清代女作家較多,約3500人,“三千多”(註:胡《歷代女性作品概論》(更新版),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版,第5頁。)。其中江浙壹帶占80%。據女考,清代江蘇省女作家有1425人,作品有1707種。但是,胡的文集並不完整。南京大學圖書館石梅女士還收藏了118未能接受女子考試的人和144種作品。這樣算來,清代江蘇女作家1543人,作品1種(註:石梅《清代江蘇女性文學的價值和意義》,第1號,第4卷(2006年3月,5438+0),第66頁)。現有資料表明,清代浙江女作家的數量並不比江蘇少。這樣算來,清代僅江浙壹帶就有女作家約3000人,作品約4000部。這是壹組令人印象深刻的數字。不難看出,明清女性文學是中國文學史上的壹份寶貴遺產。另壹方面,明清女性文學中出現了許多新的文學現象,值得我們特別關註。總的來說有以下五點:1。創作主體的家族化明清時期,由於經濟的繁榮、文化的發展和社會的相對穩定,出現了許多文學家族,以壹個男人為首,崇尚引導,進而形成了家族中壹代或幾代女性的文學群體。在壹個家庭中,祖父母、母親、兒媳、姐妹、姑姑、弟媳都是詩人、詩人、作家。這種現象在明清江南(主要是江浙壹帶)尤為普遍。這通常是壹個優雅的主題,作家們也層出不窮。最著名的自然要屬明末清初吳的烏蒙堂了,壹副珠聯璧合,相映成趣。葉之妻沈壹秀(1590-1635),本名,是著名作曲家沈京之女,從事詩歌創作,是吳江女子詩壇的中堅力量,著有詩集《古吹》。沈家本是吳江名門。她與葉(1589-1648)結婚後,生了五女八男,都是才女。著名女詞人葉燮(1627-1703)是她的第六個兒子。大女兒葉(1610-1632),二女兒葉小灣(1613-1657),三女兒(1616)。後來,葉編纂了《吳唐萌集》,流傳於後世。其中,蕭婉和蕭鸞是最著名的姐妹。蕭婉不僅詩美,還是個劇作家(詳見後文)。蕭鸞是姐妹中最好的。陳廷焯說“歌詞優美,不亞於朱素真,特別難贊明代文學家”(註:陳廷焯《白玉齋詞話》卷三,見《白玉齋詞話足以校》,齊魯書店,1983版,第240頁。)。他就像桐城的方(方夢石、方、的妹妹方、大嫂吳靈儀和她的妹妹吳等。)、杭州的許氏(許宗炎之妻梁德生及其女兒許雲林、)和吳江的季氏(季家和之妻金兌、金兌之母、金兌之嫂丁、沈、宋靜宜、金兌之女紀潔清、晁)。阮氏在儀征(阮元的妻子孔、妾劉文儒、、唐青雲、女阮安、大兒媳劉彌榮、二兒媳許、女外孫阮恩鸞等。)、太倉的畢氏(畢淵的母親張躁、姐姐畢芬、女、側室的周月尊、張)、武進的(張琪的女兒?應、單英、倫英、及其女兒)、閩南鄭氏家族(鄉九女,除九女冰婉早逝、五女長庚落榜外,其余七女:景榮、雲吟、青萍、金鸞、、玉清、鳳雕,皆有詩)、貴州。這種家族文化的繁榮有其經濟和社會因素,但更多的是植根於人文氛圍,即詩禮文化傳統,以及重視教育尤其是家庭教育對女性的影響。這壹切形成了明清(萬歷年間)才女輩出、女性文學發展的繁榮局面。明清女性多才多藝,文筆豐富多彩。由於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女性自強意識的覺醒,明清女作家刻苦讀書,家務之余致力於藝術和文學創作,除詩歌外,還創作了各種文學作品,取得了壹定的成就。從文體上看,明清以前的女性寫作單調,文學品種僅限於詩歌和散文,沒有其他文學形式。明清時期,女性中出現了散曲作家、戲劇作家、詞作家、戲曲家和小說家。散曲是金元時期北方新的文學形式,在元代達到成熟。元代女性寫散曲多以妓女為主,明代的仕女寫散曲約。著名作家有黃夫人、沈端慧、等人,明代楊慎的夫人,以及吳淦、顧、、吳、方玉琨、朱澍等。在清代,最著名的是吳藻(1799-1862)。

元雜劇雖然流行,但元雜劇中的女性並不寫劇。第壹個寫雜劇的女人應該是明代的馬壽珍(1548-1604)。她寫了《三生傳奇傳》(註:此劇不全,現存僅有兩部,分別是《玉簪送別》和《學唱歌跳舞》),這部劇講的是王魁。現存最完整的劇本應該是明代葉曉婉的話劇《鴛鴦夢》。葉曉婉(1613-1657),本名慧絲,出身書香門第,文學氣息濃厚。她的父親葉袁紹宮寫詩,她的母親沈壹秀是壹名作家。她是著名作曲家沈京的侄女,精通旋律,對小萬的戲曲創作有壹定影響。小萬的姐妹,都精通詩詞,舉止優雅,都有文采(見上)。美女不吉利。小萬的姐姐彎彎和妹妹蕭鸞都英年早逝,她的母親也在中年去世。小萬壹直懷念死去的母親和姐姐的親情,於是寫下了話劇《鴛鴦夢》。這是中國文學史上保存下來的第壹部完整的女性書寫的劇本,值得珍惜。在蕭婉之後,仍有壹些女性創作的戲劇,如明代梁羽兒的《元雜劇》,梁的《項斯硯》,但這些戲劇在今天已經看不到了。明末清初的阮麗珍是壹位為戲曲創作做出貢獻的女作家。有壹段時間廣為流傳的《燕子筆記》,就是她寫的,父親阮大鋮修改的。此外,她還寫了《夢虎》、《鸞帕血》等劇,文本已失傳。清代女性中,寫過劇本的人也不少。據有關史料記載,女戲曲家有近20位(註:除文中提及者外,還有(寫雙魚)、李(傳)、曹劍屏(瑤臺宴)、孔(元)和宋靈運(元)等),但大部分劇目已失傳。真正留下來的是張彌的《蘇州雙叩》、安王允的《花夢與幸福的故事》、安徽歙縣何的《梨花夢》、新安吳的《絳恒秋》、杭州吳藻的《巧英》和東海的《劉青雲》。明清女作家除了戲劇,也寫彈詞。彈詞作為壹種文體,從創作主體到接受主體都是由女性構成的。今天流傳下來的代表作有《田玉華》(陶振懷著)、《投胎的命運》(陳端生著,梁德生續)、《玉傳緣》(佚名母女著)、《筆生花》(邱心如著)、《玉鏈》(朱著)。

清代女性也開始嘗試寫小說。在古代,小說是“八卦”、“背叛儒家”、“街談巷議”。魯迅先生曾說:“在中國,小說從來不被當作文學”(註:《草鞋》導論,《魯迅全集》第6卷,人民文學出版社,19865438+。),是封建統治階級“歷來視為惡”(註:《徐懋庸雜工集序》,《魯迅全集》第6卷,第291頁。)。由於小說取材於民間材料,被上層文人視為“荒誕不經”、“蠻橫荒唐”,甚至有人醜化為“教淫盜”。總之,在古代,小說相對於傳統的詩詞、散文,被認為是低級體裁。大部分開明的古代文人都能認同女性寫詩,因為溫柔敦厚的詩教接近女性教,但不贊成女性寫小說。如《重生》前十七卷作者陳端生,其祖父陳菊山是清代著名文學家,他贊同女性寫詩,但反對女性寫彈詞和小說。在這種文化環境下,很少有女性敢寫小說。嚴格來說,在1840(道光二十年)之前,中國沒有壹個女人寫過小說。相傳清代女詞人、學者王端(1793-1839)曾寫過小說《元明佚史》,但我還是懷疑這本書是否有人寫過或出版過,而《歷代婦女著作綜合考證》也沒有提到過這本書,這也能為我的懷疑提供壹個證明。清朝第壹個寫小說的女人是滿族詩人西林春(顧太清)。晚年寫了《紅樓夢的影子》,署名雲查外史。24篇小說同年於賢,光緒三年(1877)出版。如前所述,古代文士並不贊成女性寫小說,所以中國第壹部女性寫的小說的出版,無異於“壹次闖入男性堡壘的冒險”(註:柯拉·卡普蘭《奧羅拉·利等詩》,見瑪麗·伊格爾頓主編《女性主義文學理論》,湖南文藝出版社,1989版,2009年)。),以至於在版權問題上有疑問。但《紅樓夢影》是顧太清寫的,這是歷史事實(註:《紅樓夢影》是顧太清寫的,有人懷疑,但這是事實。顧太清《天遊閣詩》有五句絕句,第二句自喻:“我續紅樓夢數次,名《紅樓夢影》,以相佩為序。不要等稿子讀完了,品味完責任就懶了。這部劇叫:?我姐姐快七十歲了。如果她不趕快寫這本書,我擔心她不會成功。?"據《紅樓夢影》記載,它是光緒三年丁醜(1877)年間出版的,註中所說的“序”是後來該書出版前的序。序言的最後寫道:“鹹豐十壹歲時,在心有西湖邊飲酒所作。”鹹豐十壹年1861,西湖三人是杭州女詩人沈善寶的另壹部。沈善寶死於1862年6月11日。序言是壹年前寫的。此時《紅樓夢》的影子還沒有看完,他大概是怕生怕死,所以先寫了序言。這壹點在顧氏註中已有說明。顧氏和許慎可以證明《紅樓夢的影子》是顧太清寫的。)。後來陳羿辰的《亡靈塔》,杭王妙如的《女囚花》(約1877-1903),績溪邵振華的《俠客行》。這些小說都是壹章壹章的。中國文學史上第壹批女小說家出現在20世紀前二十年,那是在清末民初(這裏另文論述)。

  • 上一篇:提質增效“數字能源”與“雙碳”齊頭並進。
  • 下一篇:服務員的工作職責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