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服飾# 南宋· 高宗書女孝經馬和之補圖卷絹本 設色 作者:馬和之 規格:縱26.4厘米*橫823.8厘米 館藏:臺北故宮博物院 在中國傳統的思想中,「 ”孝”占有重要地位。兩宋時期也不乏有關於孝道的繪畫作品。其中,在大部分表現男性孝道的作品中,也出現了女性之孝。《女孝經》題材繪畫起源於五代末期,流行於宋朝。現流傳於世的繪畫作品只有三件,壹個是目前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的《女孝經圖》長卷(見18年11月21日微博介紹);另壹個是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的《高宗書女孝經馬和之補圖》;還有壹個是劉海粟美術館藏的四幅《女孝經》插圖。此畫便是其中壹件,為南宋畫家馬和之所作。 馬和之是南宋時期畫家,錢塘 (今浙江杭州)人。宋高宗紹興年間任畫院待詔,為南宋宮廷畫院中官品最高的畫師,居禦前畫院十人之首。馬和之擅畫佛像、界畫、山水,尤擅人物,人物師法吳道子、李公麟,其繪畫風格與唐代吳道子相仿,當時有「 ”小吳生”之稱。 《女孝經》圖繪有九章 畫幅中各藉不同場景,詮釋不同階層人士盡孝及忠君的雙重意涵。先以楷書抄錄壹章經文,再以圖像來表現,圖文相輔,繪有九章,按附題順序為:壹、開宗明義章,二、後妃章,三、夫人章,四、邦君章,五、庶人章,六、事舅姑章,七、三才章,八、孝治章,九、賢明章。畫面中均以庭園做背景,圖像以樹石為界限。 卷首「 ”開宗明義章” 卷首「 ”開宗明義章”,坐於繡墩上的仕女右手持團扇,梳包髻,身穿交領大袖襦裙,兩肩披帛,腰間環佩。包髻是古代女子發式的壹種,《東京夢華錄》載:「 ”中等說媒人者戴冠子,黃包髻。”它的制法是在發式造型已經定型以後,再將絹、帛壹類的布巾加以包裹。此種發式的特征在於利用絹帛布巾的包裹技巧,將發髻包成各式花形,或做成壹朵浮雲等物狀,裝飾於發髻造型之上,並飾以鮮花、珠寶等裝飾物。在壹旁站立的侍女梳珠翠芭蕉髻,身穿窄袖上襦,下身著曳地長裙,肩披帛,腰間系帶。 第二幅「 ”後妃章” 第二幅「 ”後妃章”,皇後頭戴龍鳳花釵冠。「 ”龍鳳花釵冠”也稱「 ”龍鳳珠翠冠”;其樣式總體上類似唐代圓角襆頭,帽頂高聳,帽後靠下的位置有壹對帽翅;其上有花釵二十四株,還有九龍四鳳圖案和珍珠裝飾,布滿整個冠體、帽翅。《宋史·輿服誌》記載「 ”其龍鳳花釵冠,大小花二十四株,應乘輿冠梁之數,博鬢,冠飾同皇太後,皇後服之。”皇後身穿交領大袖袆衣,下著裙、蔽膝,腰間系帶沿前中垂下,領、袖、襟、下擺均鑲以紅色緣邊。其身後壹位仕女梳三鬟髻,髻上插梳,並系有紅飄帶,身穿交領窄袖曳地襦裙,外罩披帛。另壹拿器物的侍女梳有同樣的三鬟髻,身穿窄袖上襦,下身著裙,腰間環佩,肩披赤色披帛。 第三幅「 ”夫人章” 第三幅「 ”夫人章”,建築物綿延不斷,非常氣派,顯然是上層官員的府邸。畫中壹仕女端坐於屏風前,以紅帛包裹包髻,身穿交領窄袖襦裙,肩披帛,腰間系腰帶。其身後壹侍女梳雙螺髻,身穿襦裙,腰間系帶。畫面右側站立有兩位侍女,梳三鬟髻,身穿窄袖曳地襦裙,肩披帛,腰間環佩禁步。鬟髻在兩宋很受歡迎。黃庭堅詩句中就有:「 ”曉鏡新梳十二鬟。” 那時少女們多梳雙鬟、三鬟髻。 第四幅「 ”邦君章” 第四幅「 ”邦君章”,描繪了皇後為祭祀做準備的場景,規定了上層社會女性的職責,對上層社會的已婚女性尤其是皇家女性起到了表率作用。畫中皇後頭戴冠飾,身穿藍色繡有對雉的長袍。為祭祀忙碌的兩位侍女似是在壹旁等候,裝束與前幾幅畫中壹樣。 第五幅「 ”庶人章” 第五幅「 ”庶人章”,有紡車縫衣宮女四人。縫補衣物的宮女梳三鬟髻,身穿交領窄袖襦裙,肩披紅色披帛。其身旁似將衣物放於竹籃裏的宮女畫的個子小是因為其地位更低,年齡也稍小,梳雙垂髻,身穿窄袖交領上襦,下著長褲。畫面右側盤腿紡線的兩位宮女梳圓環椎髻,髻上插梳,後用紅帶系束。圓環椎髻是古代婦女發式之壹;其特點是先用絲絳將頭發束縛,再盤卷壹環聳豎於頂,似屬壹種假髻;中唐時曾盛行於長安婦女中。《唐書·五行誌》記載:「 ”元和末,婦人為圓環椎髯,不設鬢飾,不施朱粉,惟以烏膏註唇,狀似悲啼者。”宮女身穿交領襦裙,結玉環綬。 第六幅「 ”事舅姑章” 第六幅「 ”事舅姑章”,端坐於榻上有兩位老者;其中婦女頭戴巾子,身穿交領窄袖上襦,下著長裙,腰間系帶,著披帛;其男子頭裹巾子,身穿交領長袍,下著褲,腰間系帶。其正前方壹仕女雙手捧器物跪於塌前,梳圓環椎髻,身穿窄袖上襦,內著中單,下著裙,肩披帛,腰間結玉環綬。 第七幅「 ”三才章” 第七幅「 ”三才章”,坐於凳上的男子頭裹巾子,身穿交領大袖長袍,下身著長褲,腰間系腰帶。其前壹仕女似正恭敬地向他請安,梳包髻,身穿窄袖曳地襦裙,肩披帛,腰間同樣結有玉環綬。 第七幅「 ”三才章” 畫中在站立於壹旁的兩位仕女梳雙垂髻,身穿交領窄袖襦裙,腰間系帶。「 ”雙垂髻”也稱「 ”雙髻”,是古代中國婦女發式之壹;其是將頭發分成兩部分,在頭的兩側各盤卷壹垂髻;未婚女子或侍女、婢伎、童仆等都梳有這種發式。 第八幅「 ”孝治章” 第八幅「 ”孝治章”,畫中有仕女八人,其中有兩人頭戴花冠;四人梳三鬟髻;壹人梳包髻;壹人梳圓環椎髻。「 ”蓮花冠”,又被稱為「 ”蓮華冠”;其本來是女道之冠,後來兩宋和晚唐五代漸漸開始流行,宋代女性多喜歡戴此蓮花冠;此冠繞發髻周圍整體呈蓮花盛開的形狀,飄然清新。畫中仕女均身穿交領窄袖襦裙,著披帛。其左側站有壹侍女梳雙鬟髻,身穿交領窄袖襦裙,結玉環綬。 第九幅「 ”賢明章” 第九幅「 ”賢明章”,畫中天子頭戴小冠,身穿交領大袖長袍。其身旁的三名侍女梳雙垂髻,身穿大袖衫,下著裙,腰間系帶。天子身後站有兩名仕女,梳三鬟髻,身穿窄袖襦裙,著披帛,結玉環綬。畫面左側有向天子行禮的壹仕女梳有同樣的三鬟髻,身穿大袖衫,下著裙。其身後立有壹侍女梳雙垂髻,身穿素色窄袖上襦,下著裙,系腰帶。 #宋代服飾#
上一篇:日本的團體旅遊...下一篇:環境藝術設計與地域文化特色融合的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