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傳統零部件的轉型升級如巨輪掉頭,新方向既是當前的重大挑戰,也是活下去的唯壹選擇。轉型的行動和陣痛相生相伴。
遭遇“史上最難”困局
近年來,幾乎所有傳統零部件企業都眼睜睜看著傳統車相關業務日益萎縮。在這場以動力系統為開端的巨變中,?從傳統“三大件”到現在新能源汽車的“三電系統”,原內燃機等市場日漸縮小,?燃油車上的1?萬多個零部件到電動車上已經縮減了至少三分之壹,大量傳統零部件在電動化時代將瀕臨消失。主流汽車集團在加速轉型與瘦身,以通用汽車為例,公開報道顯示,2019?年,通用所有車型產品線中削減了3500?種零部件,對零部件的需求量降幅超過10%。
無論是新“四化”還是新“五化”,?對汽車產業的影響都在不斷深入,大量新技術、新商業模式不斷打破汽車產業的原有格局與邊界,產業鏈上遊的傳統零部件企業正承受巨大的沖擊。
挑戰不止這些。全球車市“寒”氣逼人,國際貿易環境復雜多變,特別是今年以來,全球蔓延的疫情放大了原有問題與矛盾,多家國際主流零部件企業業績明顯下滑,國內不少整車及零部件企業面臨斷供風險,產業鏈安全受到嚴重威脅,損失無法估算,企業生存環境之艱難前所未有。
如何突破這壹“史上最難”困局?在2020?中國汽車供應鏈大會上,“傳統零部件企業未來之路”這壹主題論壇備受關註,成為每家傳統企業的靈魂之問。
廣汽零部件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和平認為,“在前幾年,如果沒有跟上新技術應用的步伐,就會像溫水煮青蛙壹樣,過幾年發生變化,可能已經來不及了。”
向死而生,或可柳暗花明。
“這個變就是在找死。”?大陸投資(中國)有限公司副總裁周立群對當前的形勢有著非常清醒的認識,雖然不敢言已經找到了成功之路,但他深知,?不去找“死”,不做出顛覆性改變,就不會有新的“生”,就不能繼續生存100?年。
跟上新時代步伐,延續企業榮耀和生命力,即使在異常艱難的2020?年,?傳統零部件企業也在快馬加鞭,拆分合並、“軟”“硬”兼施,不斷為轉型升級提速。
“汽車零部件企業關註更多的是整車的發展。”東風汽車有限公司副總裁、東風汽車零部件(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陳興林認為,當前整車新“五化”發展趨勢已經成為***識,零部件發展就要按照“趨勢性、領先性、系統化”進行布局。具體而言,趨勢性就是把握整車的技術升級趨勢和產業生態演進的趨勢,系統化就是要適應整車平臺化開發的需要,形成為整車提供系統化技術解決方案的能力。“整車企業需要擁有和整車同步開發能力的技術夥伴型企業。”
在產品供應上,傳統零部件企業需要緊跟整車企業的電動化、智能化轉型進行調整。安波福連接器系統中國區總經理沈國樑表示:“我們提供的產品不再局限於傳統的車用連接器,已開始供應很多電子類產品,例如車載的無線充電、新能源汽車的插座。還會涉及芯片和軟件,不再是單純註塑、沖壓類傳統工藝(產品)。
追溯到研發生產模式上,“這場挑戰於整車企業而言,賣車已經不是它價值變現的終點,而是起點。”周立群分析指出,大型整車企業已經在做智能、軟件等相關服務。近幾年出現的造車新勢力,在顛覆原有的研發、生產、銷售等模式的同時,也定義了零部件的走向。傳統系統供應商提前兩三年開發出系統產品,再介紹給整車廠的這種模式已經壹去不返。
另壹個值得註意的現象是,不少業內人士發現,以規模效應取勝的業務模式未來也不再有效。在整體市場增長放緩特別是零增長的大環境下,零部件供應商以規模效應彌補行業負面影響的作用正在被弱化,因此必須尋找新的增長極,通過新的商業模式實現生存和進壹步發展。
引領電動化
作為整條產業鏈上貫穿汽車上下遊的關鍵節點,零部件供應商不僅要推動傳統領域產品技術的不斷升級,還要牽頭加速向新“四化”轉型。
近年全球汽車排放汙染物標準日趨嚴苛,國內大力推廣新能源汽車,?大大加速了全球汽車產業向電動化的轉型,?汽車電氣化趨勢日漸明朗,?進壹步刺激了傳統零部件企業加速轉型的神經。眾多大型零部件企業紛紛將研發資源向電動化等領域大力傾斜,拆分傳統業務,啟動裁員或對傳統業務人員進行轉型培訓。例如大陸集團曾明確對外表示不再投資內燃機相關零部件,把更多資源放在電動傳動系統上。
將電動化或智能化等需要大量投資的業務拆分出來並獨立上市,這種做法已經成為許多零部件巨頭***同的選擇。壹方面,這樣可以為新興業務提供更多的資金、資源與渠道;另壹方面則是出於船大掉頭難的考慮。
至少在短期內,各項電動化的相關技術,包括核心“三電”(動力電池、電機、電控)仍處於成長階段,鋰離子電池、插電式混合動力、氫燃料電池及增程式等多種新能源技術路線“百花齊放”。廣闊的發展空間讓眾多整車及零部件企業看到了新的希望,?從而紛紛發力,但涉及具體方向,又增加了傳統企業轉型的困惑與難度。
作為國內發動機領域的雙龍之壹,?廣西玉柴機器股份有限公司執行副總裁林誌強就認為:“未來的動力市場,肯定是壹個多元化市場,不同的市場需要不同的動力組合。傳統內燃機還有很大的提升效率空間,會長久存在。將來無論什麽新技術應用,壹定不是簡單的拼裝式,而是高度集成式。我們各個產業鏈如果識別了未來市場的需求,借助原來的產業技術不斷地創新自己的產品,?壹定會贏得美好的未來。”
把握智能化
依托電動汽車這壹當前最佳載體,?智能網聯技術在汽車產業的開發應用更加順暢深入。不少傳統零部件巨頭為此押下重註,先後並購科技企業或設立新業務部門。例如博世單獨設立了智能駕駛與控制事業部,每年用於軟件技術研發的投資可達30?億歐元。德爾福拆分後留下了聚焦自動駕駛等新技術的安波福,法雷奧也將電動化、自動駕駛和智能網聯汽車作為戰略發展核心。
“軟件定義汽車”正成為未來車企與零部件企業轉型的核心主題,不少業內人士認為,未來汽車將以人工智能為核心軟件技術,隨著自動駕駛、車聯網等的快速發展,軟件在汽車上的應用將越來越廣泛。
“軟件定義汽車的趨勢,對我們既產生了威脅,也產生了機會。”作為汽車電子行業位居前列的企業,惠州德賽西威汽車電子大客戶管理中心兼市場與公***關系總經理楊勇表示,智能汽車的核心元素——軟件變得非常重要。過去在汽車行業,對軟件只涉及開發費用。但是現在軟件已經慢慢顯出價值,整車廠願意為軟件支付包括服務在內的價格,軟件模式已基本成熟。雖然對傳統制造企業而言,產品被威脅、競爭力被打散,“但只要做出相應的變化,就能從擴大的市場裏面獲得更大的利益。”
楊勇認為,對硬件部分,要遵從工業化特征,即垂直整合、規模化效益和精益生產等,提供標準化產品。而軟件或應用部分,要遵從智能化特征,通過數據在線、智能算法、網絡協同等,在未來的軟件和服務上產生更大的價值,?真正獲取這部分增量市場帶給企業的價值。
對傳統企業而言,這壹趨勢需要從設計開發到組織運作全面轉型,應對集成復雜度更高的升級與創新。楊勇表示,?“我們和車廠的項目開展方式也需要重新思考,過去的想法就是交鑰匙,現在我們是緊密嵌入的工作方式,還有壹個很重要的方面就是我們的產品運營組織能力。”
“整車廠開始重新思考軟件到底是自建還是采購,可能將重新定位主機廠和零部件公司的關系。”羅蘭貝格全球高級合夥人兼大中華區副總裁鄭赟分析指出,整車廠在軟件開發方面不是強項,如何調整長期的合作關系和相應的投資計劃以更好應對這種趨勢,就顯得十分重要。供應商可以考慮針對主機廠新設立的軟件相關部門,在組織和業務流程中進行相應的配合。零部件企業需要在機械、軟件比例控制上盡早布局,?在未來的競爭中有自己差異化的核心競爭力。
在當前這壹趨勢下,整車廠和零部件供應商不會是唯壹參與者,大量跨界企業已經進入。轉型中的傳統零部件企業正面對更激烈的競爭。
升級智能制?
對於當前新技術給汽車產業帶來的壹系列變化,壹個基本問題應當深入考慮,即“車是幹什麽的”?陳和平認為,如果車是給人用的,就要進壹步思考哪些東西壹定會存在,哪些東西可能會消失,例如50?年後可能還沒有更好的取代輪胎、座椅的方式。因此,他建議,零部件企業應當對自己的產品和細分行業進行評估,對於繼續存在的,企業要思考如何“做精”,“這也是機會”。
智能制造正是傳統零部件企業升級的重要方向。
“從供應鏈內部來講,質量和成本是永遠避不開的話題。如何提升內部效率?”沈國樑的答案是“工廠的硬件要升級”,他指出,工廠硬件升級的重點是整個產線的效率提升,包括怎樣配備自動化產線、怎樣提升物流效率、如何升級運營管理水平等。“我們需要搭建壹個數字化的平臺,整合整個生產過程、運營管理和物流。”
據沈國樑透露,3?年前安波福就已經提出建設智能化工廠的目標,也響應了中國工業4.0?的號召。目前正在有序推進精益生產2.0。據了解,安波福強化了從手工產線向半自動、全自動化轉換,調整了產品和產線之間的規劃,把原來按產品進行產線規劃改造成按工藝流程布局產線,把相同工藝流程的產品放在壹個產線上完成。並在模具產出效率方面大有提升,例如從原來壹次沖壹個產品,現在開發成壹次沖八個產品,?大大降低了成本。
他還介紹說,安波福在不斷擴大數字化管理的應用,例如對所有的註塑機、沖壓機進行聯網系統管理,對所有的工藝設備進行監控、質量控制和追溯,將關鍵指標數字化。此外,為更好提升數字化管理,安波福正在建造壹個12,000?平方米的智能化全自動無人倉庫,預計2021?年6月完工。
作為全球最大的鋁車輪、鋁制底盤供應商,中信戴卡股份有限公司信息總監黃小兵認為:“我們需要在國際化的進程中,保持高質量發展,真正走出去。這需要我們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智能制造技術,做到兩化融合,要很好地應用大數據、人工智能以及物聯網等相關技術,並改變我們傳統的經營生產模式。”
中信戴卡也在深入推進企業內部的智能制造與數字化轉型。
“智能制造不能停留在車間裏,不能停留在生產環節。”?黃小兵表示,?中信戴卡結合自身的產業特點,提出了圍繞建設“高度柔性的單品海量”汽車輕量化產品平臺的目標,緊緊抓住效率、成本與質量優化三方面,以人、機、料、法、環、數為抓手,結合包括機器人、數控、3D?打印、雲計算、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相關的技術,打造壹套數字化、智能化的制造體系。據了解,?“DMS中信戴卡智能化數字制造系統”?包括智能營銷、智能研發、智能運營、智能制造、智能服務、智能決策,通過標準化、自動化、信息化、數字化與智能化的全面建設,打造有中信戴卡特色的智慧工廠。
“我們的所有制造基地裏80%?以上的生產設備是已經聯網的,這些生產數據實時匯聚到數字雲腦之上,不斷通過數據來改善生產質量和效率。”據黃小兵介紹,中信戴卡在工業大數據方面正進行廣泛探索,與上下遊客戶、供應商深入合作,更好協同應對市場的變化。
在找準方向及時調整的基礎上,迅速精準地將新技術融合到現有產業,讓技術服務產業,激發新動能,創造新價值,?傳統零部件企業要在全球化新技術浪潮中獲得壹席之地,要做的不止這些,?充滿不確定性的未來還有更多變數。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總工程師、副秘書長葉盛基建議,“傳統零部件產業進入大變革的關鍵時期,需要供應鏈協同、整零深度合作、多技術融合,讓產業煥發新的青春。”
本期深度報道系列文章:
深度報道應對新變局:構建安全可控產業鏈
深度報道打造新優勢:汽車供應鏈“十四五”晉級路
(註:本文首發於《汽車縱橫》雜誌2020年11月刊,敬請持續關註。)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