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臘八粥
春節吃什麽?
“臘八節”。在這壹天,中國人有吃臘八粥的習俗。喝臘八粥在中國有幾千年的歷史。臘原是古代壹種儀式的名稱,夏朝稱為“清祭”,殷商稱為“甲平”,周朝稱為“臘”。“拉”由“獵”字演變而來,所以“拉”和“獵”是相通的。因為在壹年結束的時候,莊稼已經收割曬幹,人們到野外去獵取動物,用來祭祖、敬神,祈求長壽、避禍。它叫做“臘祭”。南北朝時,農歷十二月初八被正式定為臘八節,在這壹天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和好運。據說佛教的創始人釋迦牟尼也是在十二月初八實現開悟的,所以臘八也是佛教徒的節日,稱為“佛教開悟節”。臘月初八,中國各地都有喝臘八粥的習俗。
據史料記載,我國喝臘八粥的歷史已有壹千多年。它最早始於宋代。每到臘八節,無論貧富,大家都喝臘八粥。最早的臘八粥是用赤小豆熬制的,後來逐漸演變,更加豐富多彩,具有地方特色。“臘八粥”又稱“七寶粥”、“五味粥”,不僅香甜可口,還能和胃生津,因此深受人們喜愛。隨著時代的發展,花樣越來越多的臘八粥已經發展成為壹種具有地方風味的小吃。臘八本身就是壹個傳統節日,也是新年節日的前奏。可以說,臘八節拉開了春節的序幕。“不要貪心,孩子們。過了臘八,就是年了。”“吃臘八飯,就做壹年。”臘八節過後,春節將至,人們開始置辦年貨,打掃房間,裝飾房間,以嶄新的面貌迎接壹年的到來。
2.吃年夜飯
孩子們在玩鞭炮的時候,也是家庭主婦在廚房最忙的時候。過年的菜前幾天就做好了,年夜飯總是在年三十做。在北方,大年初壹的餃子也會在30號晚上包好。這個時候,大家的案板都在忙著剁肉切菜。此時,家家戶戶的案板聲,大街小巷的鞭炮聲,小店的算盤和會計聲,到處是歡聲笑語,此起彼伏,回蕩不止,交織成除夕夜歡快的樂章。
吃年夜飯是春節裏家家戶戶最熱鬧、最享受的時候。除夕夜,壹桌子豐盛的年菜,壹家人團聚,圍坐在桌前,吃團圓飯。我心中的成就感真是難以言喻。人們不僅享受著餐桌上的美食,還享受著歡樂的氣氛。桌上有大菜、涼菜、熱炒、小吃。壹般兩樣東西缺壹不可,壹個是火鍋,壹個是魚。火鍋沸騰,熱氣騰騰,溫熱悶熱,預示著蒸蒸日上;“魚”與“魚”諧音,象征“多福多慶”,也有“年年有余”的意思。還有蘿蔔,俗稱菜頭,祝妳好運;龍蝦、炸魚等油炸食品,祝家興旺,如“用火烹油”。最後是甜品,祝未來甜蜜。即使這壹天不能喝酒,也可以喝壹點。
年夜飯的花樣很多,有餃子、餛飩、長面、元宵等。,而且各有側重。北方人習慣在過年的時候吃餃子(吃餃子的習俗是從漢朝傳下來的),意思是“年輕時交朋友”。又因白面餃子形似銀錠,桌上壹盆盆象征著“新年發財,元寶滾滾來”的寓意。有的包了餃子,還包了幾個開水消毒過的硬幣,說誰先吃誰多賺錢。過年吃餛飩是基於它的本義。傳說世界在被創造之前就處於混沌狀態,盤古開始創造宇宙。長面,也叫長壽面,過年吃面祝妳長壽。
3.喝屠蘇葡萄酒
屠蘇酒是壹種藥酒。在古代的習俗中,全家人在元日喝屠蘇酒以消除不良傾向。屠蘇酒的制作方法是:大黃、桔梗、川椒、肉桂、山茱萸、防風,用絳囊懸於井裏,元末采摘,與酒共煮四五次。在古代,屠蘇葡萄酒以壹種獨特的方式飲用。大多數人喝酒,總是從老年人開始;但是喝屠蘇葡萄酒正好相反,從最小的開始。也許是年輕人壹天天長大,先喝酒表示祝賀,老年人晚喝酒表示挽留。宋代文學家蘇轍在《除日》詩中寫道“屠蘇每年最後壹飲,不覺已七十余年”,此為風俗。在古代,這種獨特的飲酒順序往往會讓人產生各種各樣的情緒,所以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4.米糕
春節吃年糕,“不如取年,以祈年。”意思是每年都很順利。年糕的種類有:北方的白年糕、黃年糕;江南有水磨年糕;西南有糯米;臺灣省有紅龜餅。漢代方言中已有“高”的稱謂,流行於魏晉南北朝時期。
賈思勰《齊姚敏書》記載制作方法。明清時期,餅已發展成為市場上壹年四季供應的小吃,而且南北方風味各異。北方的年糕有兩種:清蒸和油炸。除了蒸、炒,南方還有片炒、湯煮等方法。
5.餃子
晚飯有吃餃子的傳統,但吃餃子的習俗因地而異。有些地方在除夕吃餃子,有些地方在大年初壹吃餃子,北方的壹些山區有從初壹到初五每天早上吃餃子的習俗。吃餃子是人們在辭舊迎新時表達祈求好運願望的壹種獨特方式。按照我國古代的守時方法,時間是從晚上11到第二天早上1。
“交集”就是新的壹年和舊的壹年相交的時刻。餃子意味著大齡結婚,在春節吃餃子被認為是壹種巨大的幸運。此外,餃子的形狀像元寶,包餃子意味著包好運,而吃餃子象征著繁榮。與北方不同,南方的年夜飯通常有火鍋和魚。火鍋沸騰,熱氣騰騰,溫暖而悶熱,欣欣向榮;“魚”與“魚”諧音,象征“吉祥如意”,也寓意生活幸福和“年年有余”。南方也有壹些地方講究春節吃年糕,年年高,象征著壹年比壹年豐收,境界更高。
6.元宵節
在南方,它被稱為“湯圓”。在江蘇、上海等地,大年初壹早上吃湯圓是慣例。
元宵節被道教稱為“上元節”。據元代易圖真(少女)戒指故事,引《三玉帖》記載,嫦娥奔月女神死後,妳生病了。正月十四,壹個少年突然求見,自稱是嫦娥的使者,說:“夫人知道妳在想,沒有辦法下去。明天是滿月,妳要用米粉做藥丸,放在房間的西北方,叫夫人的名字,三夜就可以下去了。”妳遵法,嫦娥真的來了。可見,元宵節吃元宵,寓意“團圓如月亮”。
在明朝,元宵節在北京非常普遍,做法和今天沒什麽區別。清康熙年間,朝野盛行“八寶燈會”和馬思遠燈會。民國初年,袁世凱下令禁止喊元宵,因為它與“宵遠”讀音相同。
除了糯米面,還有糯高粱面,黃麥等等。餡料有桂花糖、山渣糖、什錦、豆沙、棗泥等等。物理上有核桃大,也有黃豆小,“百子湯圓”,還有餃子實、皮薄的“鹿皮湯圓”。
7.春餅
在春天開始的時候吃春餅是中國的壹個古老習俗。晉代有“五芋頭盤”,即“春盤”,將春餅和蔬菜放在同壹個盤中。唐宋時期,吃春餅越來越流行,皇帝把春餅送給官員。當時的春餅很講究:“翠綠紅綾,金雞玉燕,制作極其精美,每道菜都要壹萬元。”
人們也用它來互贈禮物。吃春餅的習俗也影響了兄弟民族。比如盧野楚律跟隨成吉思汗遠征西域時,命廚師做壹道春菜,還寫了壹首詩:“昨天不小心忘了春日,我來做壹道春菜試試。”本案初銀線亂,砂瓶熟蓮藕長。與豌豆拌勻,蔥白揉勻,黃花蒿和香蔥切細。亦以何增滿,何苦受膏?"
如今,各地的春餅形狀各異,吃的時間也各不相同。有烤的,有蒸的;大如團扇,或小如蓮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