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傳統的暴雨預報問題就屬於這個領域

傳統的暴雨預報問題就屬於這個領域

為什麽天氣預報有時候不準?中央氣象臺和北京市氣象臺的專家告訴記者,天氣預報看似簡單,其實是壹個龐大的系統工程。天氣預報是以大氣科學理論為基礎,以各種氣象探測手段為基礎,以數值天氣預報為核心,依靠預報員的綜合判斷和分析最終形成的。“每個環節都存在壹些不確定性,不可能每個預測結果都與現實相符。提高天氣預報的準確率仍然是壹個世界性的難題。”首先,人類對大氣運動機理的認識還是有限的。陰天、寒天、雨雪、風霜,各種天氣都是大氣不斷運動造成的。由於大氣運動的復雜性,科學家們無法真正描述大氣運動的精細結構。其次,氣象觀測網不能“疏而不漏”。氣象探測已經發展成為覆蓋地面、空中、太空的立體觀測體系。地面觀測站、高空觀測站、自動氣象站、雷達觀測站、氣象星組成觀測網絡,不斷監測大氣運動和變化。但是這個網會漏掉中小尺度的天氣系統,就像大網抓小魚壹樣,很容易漏掉。而且,觀測數據可能存在誤差。比如風向風速的觀測結果都是2分鐘的平均值,可能會有誤差。第三,數值天氣預報模式不能完全模擬大氣演變。天氣的變化是地球周圍大氣運動變化的結果,大氣運動的變化要符合物理學中流體力學和熱力學的壹些規律。這些規律可以用數學語言寫成數學方程。人們利用高性能計算機把天氣預報的問題變成了解數學方程的問題。這種方法叫數值天氣預報,是現代天氣預報的核心。但是,目前任何壹套模型都不能真實模擬大氣的演變,只是近似,必然存在誤差。第四,預測者之間會有經驗和水平的差異。數值模式計算出的預報結果不能直接作為預報結論,預報員還得根據當地情況進行解讀應用和修正。比如北京北面有燕山,西面有太行山,所以天氣預報必須考慮地形的影響。預報員的個人經驗在復雜天氣的預測和綜合決策中也起著重要的作用。天氣預報是壹項非常復雜的系統工程。事實上,在發達國家,天氣預報不準確的現象經常出現。2005年美國暴雨預報準確率僅為22%,臺風路徑預報誤差為103 km。宋英傑說,他看過壹位外國同事的小冊子,內容是提醒氣象工作人員如何在面對公眾嘲笑時保持心理平衡。在天氣預報的準確率、精細化和服務水平上,我國與世界先進水平還有較大差距。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氣象事業取得了長足發展,初步建立了以數值天氣預報為基礎,以人機交互信息處理系統為平臺,綜合應用多種預報技術和方法的天氣預報業務技術體系。預測時限基本覆蓋了10天內的所有時間段。旬天氣預報、日滾動7天天氣要素預報、3天災害性天氣區域預報已在全國各站全面啟動。臺風、暴雨、大風降溫、沙塵暴、高溫等災害性天氣的預報預警水平明顯提高。10多年來,我國天氣預報質量評分曲線呈上升趨勢。按照國際通用標準,目前小雨預報準確率為60%,暴雨接近20%,臺風路徑誤差約為120km。“雖然出現了幾次大的誤差,但總體來說,今年北京市氣象臺的預報準確率還是比較高的。”北京市氣象臺首席預報員孫說。據他介紹,北京市氣象臺1到3月的24小時氣溫預報(最高和最低氣溫)準確率為70.4%;1至4月13,24小時雨雪預報準確率為72.2%;65438+10-3月24小時,5級以上大風預報準確率84.6%。氣象專家還指出,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我國天氣預報的準確率、精細化和服務水平還有較大差距。中央氣象臺專家表示,我國數值天氣預報水平與自主創新能力還有較大差距。缺乏能夠滿足精細化要素預報需求的數值天氣預報模式,模式的預報時效和精細度與國際先進模式還有較大差距。專業數值預報模式主要從國外引進。資料同化系統與發達國家差距明顯,是制約我國氣象服務整體發展的重要因素。此外,我國數值天氣預報產品的釋用水平還不夠高。對惡劣、危急、轉折性天氣的預報能力明顯不足。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級政府和社會公眾對天氣預報的準確性和精細化要求也不斷提高,加深了人們對天氣預報信息的依賴。這使得人們對天氣預報的“希望”和“失望”同時增加。“最後壹公裏”的概率預測更科學,因為它反映了不確定性。氣象專家指出,人們認為天氣預報有時“不準確”,還有壹個重要因素是,在美國、日本等國家的天氣預報中,降水等氣象要素都是概率預報的,比如“明天降水的概率是70%”。在國內,北京等地曾開展過壹段時間的概率預報,但由於人們不適應、不了解,很快就取消了概率預報。中國氣象局華豐氣象影視資訊集團總經理石永義到國外參觀天氣預報節目制作,看到氣象專家預測:“這個地區的雪可能下,也可能不下。”釋永信認為,這其實是壹種概率預測,是壹種比較科學的方法。專家還指出,我國氣象預警信息發布的“最後壹公裏”仍不暢通,不僅不利於防災減災,客觀上也增加了人們對天氣預報“不準”的印象。不同的天氣系統有不同的可預測性和時效性。比如,對於局部強對流天氣(如龍卷風、冰雹、雷暴、大風),以目前的科技很難提前48小時以上報告其具體位置和強度。“龍卷風、冰雹、雷雨大風等強對流天氣,從產生到結束往往只需要幾個小時,不可能提前很長時間預測。”焦說:“發達國家預報強對流天氣的時限只有十分鐘。預警時間雖短,但信息能及時到達人。而我國預警信息的‘最後壹公裏’問題並沒有得到解決,很難在有效的時間內將預警信息發送到用戶手中,讓他們采取有效措施防範氣象災害。”比如2004年7月10,氣象部門提前壹小時發布預警,但當時很多人沒有得到這個信息,導致蓮花橋等地大量車輛被積水淹沒。北京“7·10”暴雨後,解決了電視插播天氣預警的問題。但目前天氣短信是收費的,氣象部門希望與通信部門,尤其是移動通信公司建立天氣臨近預警的免費發布機制。提高精度需要很長時間。2010年監測預警率達到80%以上,短期天氣預報和大氣因子預報準確率將大幅提升。去年6月,國務院發布《關於加快氣象事業發展的若幹意見》,指出了加快氣象事業發展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中國氣象局立即啟動業務技術體系改革,最終目標是提高氣象預報水平和服務能力。在技術改造總體方案中,氣象業務的改革重點是完善精細化預報業務流程,推動災害性天氣和定量降水預報的突破;完善臨近預報和短期預報業務,建設突發災害天氣預警預報系統,提升突發事件氣象應急保障能力;建立四維資料同化系統,加強數值天氣預報及其解釋應用。根據中國氣象局設定的目標,到2010,基本建成滿足國家需求、功能齊全先進、結構完整優化的集約化、研究型、開放型氣象業務技術體系,形成國家、地區、省、地、縣氣象業務有序布局,氣象業務能力進壹步增強,氣象業務科技水平顯著提高。屆時,氣象部門將綜合利用天基、天基和地基觀測信息,實現對我國大部分地區天氣及相關災害的全天候連續監測,監測預警率達到80%以上。建立基於數值預報產品的大氣要素短期精細化定量預報服務,大幅提高短期天氣預報和大氣要素預報的準確率,四天降水預報達到2005年三天預報水平;臺風、暴雨等災害性天氣的短期預報質量在2005年的基礎上提高了5%。(來源:人民日報)
  • 上一篇:什麽是數據庫?
  • 下一篇:柔道的起源和發展

    じゅぅどぅ柔道在日語中的意思是“柔軟之道”。就是“溫柔的方式”。柔道部分起源於古代日本武士的肉搏戰技術:柔術。柔道通過將對手摔倒在地贏得比賽。這是奧運會中唯壹壹個允許對手通過窒息或扭動關節而被制服的項目。柔道是壹項對抗性很強的競技運動,強調的是選手在技術上的熟練程度,而不是力量的對比。1951年,日本、英國、法國發起成立國際柔道聯合會,第壹屆世界柔道錦標賽於1956年在東京舉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