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多年來,人們壹直有壹個傳統,就是在冬天切下大塊的天然冰,儲存在壹個特殊的冰庫裏,夏天拿出來使用。冰室壹般設在地下,然而也有極少數的例外。冰室設置在地面之上,在高聳的塔裏面!
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曹操在魏國都城鄴城修建了銅雀臺、胡錦、冰晶臺三座巨大的高樓。這三座塔由半空中的走廊相連。壹旦外敵突然入侵,不僅曹操及其親信可以退守平臺暫時避難,平臺上部修建的300多間房屋也可以容納軍隊官兵,利用城樓易守難攻的局面,等待遠方援軍前來救援。但是大量的人堅守高臺,必須準備足夠的物資。在這種假設下,冰井平臺被建成了外敵難以攻占的補給站。
在冰井上方的平臺上,打了幾口深井,分別儲存糧食、鹽和煤。壹旦被困在高臺,飲水將是壹個難以解決的問題。對此,銅雀3的設計者——不知道是曹操本人還是他的謀士——想出了壹個巧妙的方案,在冰井平臺內部建造三個大冰室,儲存冬天從冰凍的河道上切下的冰塊。高臺厚厚的夯土臺基形成了良好的隔熱效果,讓冬天的冰在臺基暗室裏多年不融化,相當於儲存了固體飲用水。在戰時,它將是壹個幹凈的水源,融化後可以飲用。
所以在公元3世紀初,曾經有三個巨大的冰室,遠遠高出地面,懸掛在冰井平臺的上部,所以稱之為“懸浮冰室”壹點也不為過!曹操修建的銅雀三站無疑是壹組優秀的軍事設施,其中“空固水庫”的靈感的確是世界軍事史上光輝的壹筆。妙就妙在曹操將生活方式策劃者的靈感疊加在戰略家的謀略上,將冰井平臺的頂部建成了壹個清涼的大廳,不僅外形看起來很美,也為曹家在夏天增添了壹個消暑的好去處。
這座涼殿的具體形狀在史料中並無記載,但自秦漢以來,宮中就有了獨特的降溫設施——“冰井”。近年來,考古學家在發掘壹處秦漢時期的宮殿遺址時,發現這座宮殿的基座中有壹口專門修建的冰井。冰井是圓形的,位於宮殿內地面的中央。裏面嵌有幾個大的陶瓷井,自下而上相互嵌套,形成壹個幹凈防水的井壁。這口陶井直徑1米,井深三米多。底部有排水管,通向外面的低窪處。
研究人員得出結論,這口井實際上承擔著冰箱和空調的雙重功能。在炎熱的季節,大量的冰塊被放置在井裏,冰塊受熱後慢慢融化,散發出的涼爽空氣從井裏溢出,帶動整個宮殿的溫度降溫。融化的冰水可以隨時從井底的專用出水通道自動排出,幹凈方便。同時,把飲料和食物放在壹個罐子裏,用吊帶吊到井底,很快妳就能得到壹杯清涼的冷飲和冷食。
因此可以推測,冰井平臺頂部的涼堂采用了類似的造型。在大廳的內表面挖壹個或幾個冰井。利用平臺儲存大量冰塊的便利,在盛夏酷暑時,從下層冰室取出壹定量的冰塊,倒入涼殿的冰井中,再在井口扣上壹個蓋著鏤空花紋的蓋子,讓冰塊蒸發的冷空氣從鏤空的小孔中上升,給宮殿降溫。
此外,古代的上流社會,尤其是宮廷,也用冰室制作夏季食品。清記載了唐代的壹種宮廷夏季食品“清風飯”,它是用糯米、糖粉、冰片粉、牛奶混合在壹起,裝在壹個有吊梁的金罐裏,掛在皇家冰室裏,徹底冰鎮後供皇帝的後妃享用。因此,在炎熱的季節,冰井平臺的三個大冰室也可以稱為冰箱,可以在裏面放置飲料或食物,制造清涼可口的夏日熱氣。
於是,大概就是在冰井臺的冰室裏制作夏季特色飲品和時令佳肴,然後直接送到臺頂的涼亭,掛在大廳的冰井裏,供曹操等人享用。炎炎夏日,在這樣壹個地面有淡淡寒意,視野開闊,山川盡收眼底,徐來涼風的宮殿裏消磨時光,真是太愜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