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政治經濟學

政治經濟學

案例1

壹、案例名稱:中國當前的失業問題

二、案例應用:本章第三節是關於相對人口過剩的理論。

三、案例來源:莫榮:《創造更多就業崗位是當務之急》人民日報,2002年4月,18。

四、案例內容:

目前,中國面臨著復雜而嚴峻的失業問題。主要表現在:

(1)勞動力總供求矛盾突出。由於嬰兒潮壹代正在跨越勞動者行列,“十五”期間新增勞動年齡勞動者比“九五”期間多290萬人。2000年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1%,2006年為3.6%。城鎮登記失業人員681萬人,國有企業下崗職工51 . 5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繼續上升,2002年年中達到3.8%。此外,農村還有約1.5億剩余勞動力急需轉移。與此同時,工作崗位的增加相對減少了。由於結構調整、技術進步等原因,經濟增長創造的就業崗位數量相對減少,就業彈性系數在90年代下降到0.1左右。因此,中國雖然保持了較高的經濟增長率,但90年代實際凈增就業崗位只有700萬左右。2001年實際凈增就業崗位達到940萬個,但還不到80年代平均水平的壹半。勞動力明顯供大於求。根據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公布的數據,2001第四季度,100求職者只有75個崗位。

(2)求職者發生了壹些新變化。勞動和社會保障部2006 54 38+0 6月份的調查顯示,年輕求職者已經占據主體部分,70%以上的求職者年齡在35歲以下,這與過去求職者年齡以35歲以上為主的情況明顯不同。且求職者學歷層次較高,近壹半為高中文化程度,大專以上學歷者占1/3。

(3)國企下崗職工離開中心壓力大,再就業率低。據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的調查,2001年,57%的下崗職工到期,2002年為33%。然而,70%的下崗職工與原企業存在債務關系,這些陷入困境的企業無法解決債務和離中心經濟補償問題,嚴重阻礙了下崗職工離中心和解除勞動關系。下崗職工年齡偏大,35歲以上占72.5%。由於文化素質、職業技能等因素,再就業難度加大,就業困難人員增多。2001年實現下崗職工再就業227萬人,比上年減少1.33萬人,再就業率僅為30.6%。

(4)入世初期,結構性失業人數會增加。從長遠來看,入世將使中國的對外貿易享受多邊、穩定、無條件的最惠國待遇,加速中國勞動密集型產業的發展,從而增加就業機會。但在早期,面對壓力,所有行業和企業都會加大結構調整,重組資產,裁員甚至破產,導致結構性失業增加。此外,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的世界經濟低迷和壹些發達國家的高失業率也將加劇國際就業競爭。總之,鑒於日益突出的失業問題,擴大就業已成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緊迫任務。

動詞 (verb的縮寫)案例分析:

1,中國是人口大國,崗位短缺將是長期現象。20世紀50年代初、60年代初、70年代末,中國面臨相當大的就業壓力。從上世紀90年代中後期開始,中國的就業形勢再次趨緊。其中,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問題、通貨緊縮和市場商品供求失衡導致的企業普遍開工不足、農村剩余勞動力向城鎮轉移構成了這壹時期失業的新特點。我們應該辯證地看待失業問題。失業率上升不是好事,但是經濟結構越來越合理,企業改革深化,勞動關系理順,統籌城鄉就業,失業從隱性走向顯性,都在對經濟發展起到良性作用,應該說是好事。要緩解失業問題,根本上還是要靠持續、穩定、健康的經濟發展。

2.經濟增長是擴大就業的先決條件。根據我國近十年的實際情況,GDP每增長1%,可增加約1萬個就業崗位。當GDP增長率低於5%時,失業人數會明顯增加。因此,我們必須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進壹步擴大內需,保持較高的經濟增長率,這是解決就業問題的根本保證。同時,要統籌兼顧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近年來,非公有制經濟創造的就業機會壹直占新增就業的大部分,因此我們應該努力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

3.加快發展第三產業不僅是中國產業升級和經濟結構調整的必然選擇,也是增加就業的主要渠道。從各產業增加值每增長壹個百分點所帶動的就業增長(就業彈性)的百分點來看,2000年第三產業的就業彈性為0.39,遠高於第二產業的0.15和第壹產業的0.25。從各產業就業增長對中國整體就業增長的貢獻率來看,2000年第三產業就業貢獻率為105%,遠高於第壹產業(37%)和第二產業(-39%)。換句話說,過去幾年中國就業的增長主要依賴於第三產業的發展。加入世貿組織後,只要我們采取積極的政策,第三產業的經濟增長必然會加快,服務業發展的空間會越來越大,就業機會會大大增加。

4.加強教育和培訓,提高勞動者素質,也是緩解失業、促進就業的途徑。當前,我國勞動力市場供求結構性矛盾十分突出。據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公布的統計數據,2002年第二季度,全國只有1個崗位,平均需求量為1個,連初級專業技術崗位的人員都供不應求。在東部地區,高級專業技術職位的需求是供給的5倍以上。此外,近年來對技術工人的需求壹直在上升。因此,教育和培訓作為緩解結構性失業問題的主要措施,亟待加強。只要註意加強教育培訓的針對性、實效性和實用性,把教育培訓與就業需求緊密結合起來,就壹定會收到良好的效果。

5.此外,我們將繼續加快城市化進程,逐步把解決就業問題的重點轉移到農民身上。目前中國的城市化水平還比較低,這不僅說明中國的就業結構明顯落後,也說明中國城鎮的發展和就業還有很大的空間。因此,逐步將就業工作的重點轉移到農民向非農產業和城鎮的有序流動上來,有利於理順這種結構,促進社會經濟發展。

不及物動詞案例討論:

1.如何看待中國城鎮失業率這壹指標?為什麽就業問題不僅是壹個重大的經濟問題,也是壹個重大的政治問題?

2.妳的家庭和身邊有沒有下崗或者失業的人?他們是什麽樣的心態?妳如何看待失業和下崗?妳有什麽緩解我國失業的對策?

案例二:

壹、案例名稱:海爾是“如何讓石頭浮起來”

第二,案例應用:本章第二節是關於資本循環和周轉的理論。

三、案例來源:《海爾再造》,經濟日報,2002年7月23日,謝,等。

四、案例內容:

海爾在1998實施了“業務流程再造”項目。

在壹次關於“業務流程再造”的高級管理人員培訓會上,海爾集團CEO張瑞敏目光炯炯地看著講臺下的中層幹部,提出了壹個類似腦筋急轉彎的問題。

“石頭怎麽會浮在水上?”

“把石頭清空”,有人喊道,張瑞敏搖了搖頭。

“把石頭放在木板上,”有人回答,張瑞敏又搖了搖頭。

“造個假石頭”,這個回答引來笑聲,張瑞敏卻搖了搖頭:“石頭是真的”。

“速度”海爾集團見習副總裁於子達回答。

“正確”張瑞敏笑道:《孫子兵法》雲:“攪水之疾,至於石漂者,形勢也”。速度決定了石頭能否漂浮。互聯網時代,速度也決定了企業能否達到新的高度!”

這個細節形象地說明了海爾的“業務流程再造”是為了解決企業的流通和周轉速度問題。

海爾的“業務流程再造”主要從資金循環的兩個重要環節入手:采購和銷售。海爾的采購配送以前是各事業部采購,現在成立了物流總部,實行集團統壹采購。這項改革成效顯著。壹個是降低集團外部采購成本,1999年度達到5億元,在1999的基礎上2006年10億元。其次,擇優采購帶來了零部件質量的整體提升。第三是庫存的減少,其中零部件倉庫存儲面積減少了32萬平方米。目前,在海爾開發區物流中心,原材料庫存只有7天以內,成品24小時送到全國42個配送中心,減少了90%的呆滯物料,原材料庫存資金周轉天數從30多天減少到10天以內。過去海爾的銷售在市場上是碎片化的,造成了資源的浪費。現在,隨著業務流程的整合,全國銷售人員減少了30%,全國營銷網絡增加到2000多家。這壹改革可以降低營銷成本,實現與用戶零距離,快速反映客戶需求。海爾可以在接到客戶訂單後10天內完成從采購、制造到配送的全過程,而普通企業完成這壹過程需要36天。

通過改革,海爾與商家之間實現了現金現貨,資金周轉速度更快,不良資產更少。目前國內應收賬款幾乎為零,集團流動資產周轉率65,438+099年65,438+08天,2006年79天5438+0。年資金吞吐量高達1000億元,日均結算3億元。

動詞 (verb的縮寫)案例分析:

首先,企業資金周轉的中心問題是速度。企業資金周轉越快,增值就越多。加快企業資金周轉的實質是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假設我國每百元固定資產產值可以增加1%,同樣的固定資產可以多生產近100億件商品。每100元產值可節約流動資金1%,生產同樣產值的商品壹年可節約40多億元。加快資金的周轉,特別是營運資金的周轉。如果中國3萬億的工業流動資金能夠加速,這3萬億可以相當於10萬億,甚至數十萬億。這樣在不增加太多投入的情況下,經濟規模和效率會提高很多倍。

其次,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每個企業都要不斷地把資本投入到經營活動中,通過購買生產要素進行生產,然後把產品賣出去,最後收回資金,取得利潤。在現代社會,產品的生產對於企業來說已經是壹件容易的事情,也是相對標準化的,而競爭最激烈的環節就是資本流通所經歷的購銷兩個階段。其中,商品的銷售階段是最重要的階段,關系到商品能否轉化為貨幣資本。馬克思認為,資本能否度過銷售階段是壹個“驚險的飛躍”,關系到企業的命運。當然,商品銷售的速度也不同程度地影響著壹個企業的存在和發展,因為它不僅關系到壹個資金周期的結束,而且關系到下壹個資金周期的開始。因此,現代企業非常重視資本循環的這兩個階段。

再次,現代社會,互聯網的興起和快速發展,資金循環周轉的速度對企業越來越重要。比如現在的互聯網,已經讓人們跨越了時空。比如電子商務的出現,壹個客戶只需要在網上填寫壹個單子,點擊壹下,商品和服務就可以送貨上門,大大縮短了流通時間,體現了互聯網經濟高速、高效、低成本的特點。這個時代,國際大型跨國公司從純制造業向服務業轉型,世界500強通用電氣首當其沖。在這場新的企業管理浪潮中,海爾感受到的是如何改造企業,加快速度,跟上網絡時代的步伐。可見,海爾此舉不僅順應了時代潮流,也符合經濟發展規律。

第四,在現代社會,企業可以走采購、生產、銷售的流程(可以看作是壹個過程),改革的目標是縮短資本的停留時間,以加快資本流通。海爾是“業務流程再造”,就是這種改革。所謂“業務流程再造”(BPR),是美國在1990年提出的,就是從根本上重新思考、徹底重新設計企業的業務流程,使企業在成本、質量、服務、速度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提升。海爾的“業務流程再造”,海爾的改革是:改變過去企業金字塔式的組織結構,建立以訂單信息流為中心的業務流程帶動物流、資金流和市場鏈。是從企業整體管理上改革流程,最終加快企業整體周期和周轉速度,提高企業經濟效益。這比簡單的改革某個流程更有效。

不及物動詞案例討論

1.為什麽速度對壹個企業如此重要?

2.現代社會,企業更註重資金循環的環節?為什麽?

  • 上一篇:*** 的葬禮經典語錄
  • 下一篇:杭州絲綢市場策略杭州絲綢批發市場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