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常規是兒童必須遵守的日常規則。是讓孩子的生活豐富有規律,調動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的幼兒園。
性,培養自主性和獨立性所采取的措施。它把日常生活活動中對孩子的基本要求標準化、固定化、制度化,讓孩子知道什麽時候可以。
該做什麽,不該做什麽,該怎麽做,不該怎麽做,從而為孩子形成壹系列的神經連接,提高動作的自動化程度,減少孩子的日常生活。
不必要的緊張。同時,幼兒期是培養良好習慣的關鍵期,良好的作息有利於促進孩子良好習慣的培養,使其終身受益。因此,年幼的孩子
壹定要重視孩子套路的培養。
關鍵詞:蒙臺梭利兒童教育
中國圖書館分類號:G4文獻識別碼:A文號:1673-9795(2009)www.siyupaper.com(c)-0196-01。
1營造有序的環境,營造孩子在活動中有序操作的良好氛圍。蒙臺梭利的秩序敏感期理論認為“人的各種智力和能力都是因為適應環境而成長的”。秩序是各種物品與環境的關系,即每個物品在環境中應該處於什麽位置。兒童天生就有壹種對秩序的熱愛和追求(即敏感),蒙臺梭利主張兒童準備壹個秩序明確的環境。因此,要根據幼兒的特點創造有序的環境,讓幼兒積極參與與環境的互動,形成有序活動的良好習慣。(1)安排壹個規律有序的活動室環境,讓孩子自主活動。蒙臺梭利講究課堂設置,主張活動室的每壹件物品都要有固定的位置。但是我們房間小,孩子多。根據這種實際情況,我們運用蒙臺梭利教育理論,給孩子創造壹個用小家具隔開的區域,方便孩子進入區域,也方便老師觀察。將可操作性、協作性強的熱鬧區和安靜區分開,減少了相互幹擾。在素材傳遞方面,重視傳遞豐富、好玩、有趣、開放的素材,讓孩子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求進行選擇。比如生活區,有很多種操作材料,比如給小動物餵食物,打乒乓球,給娃娃穿鞋,織花藍等。在語言區,除了供兒童閱讀的書籍外,還增加了供兒童講述的背景版本、人物、動物形象和圖片,以及壹個帶聲音的三維玩具和供兒童操作的道具。
(2)建立合理完善的活動區規則,讓孩子自覺形成有序的行為習慣。我們布置完活動區域後,先給孩子們介紹各個區域,並相應地規定壹些規則。比如“商店”裏的物品玩完後要放回原處,書看完要收好。為了加強孩子們的自律意識,我們為孩子們設計了各種進入該區域的標誌。為了讓孩子養成把東西放回原處的好習慣,我們在櫃子和活動資料上貼上相應的小圖案,方便孩子在活動結束時自覺把資料放回原處。同時,我們根據地毯的拼圖,巧妙地在區域內的地毯上做上標記,提醒小朋友按順序坐好,避免小朋友在活動中擠在壹起,互相幹擾。久而久之,孩子們不僅學會了活動區的技能,還養成了良好的行為習慣。
2通過安靜的活動,讓孩子養成安靜進入活動區的良好常規。成年人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在我們集中精力做壹件事之前,或多或少都會做壹些準備工作,無論是生理上還是心理上。比如在寫論文之前,要冷靜,排除幹擾,才能達到思路的順暢。作為醫學博士,蒙臺梭利非常註重根據兒童的生理和心理曲線開展活動。行走活動和無聲練習是蒙特梭利教育中孩子學習前準備的鋪墊活動,是蒙特梭利特色。為了讓孩子以平靜的心情進入活動區,我們利用蒙臺梭利的行走活動原理和進入區域前的無聲練習,靈活設計了壹些小遊戲,培養孩子的自控能力。
(1)走線遊戲——這是蒙臺梭利專門為訓練孩子註意力和平衡能力而設計的。走線活動可以有效地促進兒童積極運用各種感官,調節自己進入專註狀態。為了增加走路的趣味性和遊戲性,我們給孩子提供壹些輔助材料,比如讓孩子頭上有玩具,端盤子,拿著有珠子的湯勺...使孩子的專註力在“雜技”的行走遊戲中自然產生,為孩子進入該區域時集中活動做準備。
(2)聽猜遊戲——讓孩子閉上眼睛,玩“聽猜”的遊戲。我們故意設置了壹些有趣的聲音,比如心跳和流水...讓孩子們安靜地聽。在聽和猜的過程中,培養了孩子的傾聽習慣,鍛煉了孩子排除幹擾的意誌。
(3)“吹氣娃娃”遊戲——讓孩子在優美安靜的音樂中模仿吹氣娃娃的吹氣動作做呼吸調節練習,慢呼吸、慢呼吸和慢呼吸、快呼吸和快呼吸的腹式呼吸法,有趣的模仿吹氣娃娃的動作,讓孩子通過呼吸調節來控制自己的情緒。
實踐表明,兒童在各種自控遊戲後進入活動區學習或操作遊戲時,往往能更加集中註意力。
3 .靈活運用多種方法鞏固孩子的良好規範。
蒙臺梭利博士認為,兒童的意識和自我認識是通過愛來實現的。孩子自己有發展的能力和自我教育的方法。因此,通過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活動區,可以引導孩子在自由和尊重中發展,形成良好的常規。在孩子的操作中,教師首先要學會尊重孩子,信任孩子,深入理解孩子,做孩子學習的觀察者,仔細觀察每個孩子的活動意圖和思維方式,即使發現孩子做得不對也不要急於介入,而是要給孩子思考的時間,讓孩子在操作中自我教育。當然,由於孩子年齡小,自制力差,經驗不足,我們在常規訓練過程中還是需要從孩子身心發展的特點出發,靈活運用各種方法,堅持不懈地鞏固。
(1)語言提示。這種方法因其簡單、方便、及時而常被使用。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註意教學的藝術性。有時候可以很直觀,就是用正面詞代替負面詞。比如告訴孩子“不要發出噪音”,比告訴孩子玩玩具要安靜。如果有問題,他們可以小聲說話,不要影響其他孩子。有時,可以采用啟發性和暗示性的語言。例如,當表演區的孩子對角色產生爭議時,教師可以啟發他們進行協商,並引導他們自己尋找解決方案。
(2)行動建議。在指導的過程中,教師要用行動適當地提醒孩子,既能減輕他們的心理壓力,又能讓他們在模仿中學會遵守規則。比如當我發現感覺區的小朋友在操作粉紅塔的時候,經常會把最小的積木扔掉,我就悄悄來到他們身邊,和他們壹起操作。當我們拿起最小的積木,把它捧在手裏,然後輕輕放下,表示我對它的珍惜。我的行為影響到了幼兒,在以後的操作中,不存在到處扔粉塔的現象。
(3)材料調整。當壹個孩子違規時,作為老師,我們都應該先想想。是什麽讓孩子無法遵守規則,還是孩子忘記了?是孩子不理解?是孩子的生理和心理自制力不夠發達嗎?還是材料等其他因素的幹擾?比如結構區的孩子堅持性差,經常還沒拼出來成型的作品就走了,玩具扔的亂七八糟。這時,教師要仔細考慮是否材料太少,敘述單調,可操作性差,然後對材料進行調整,添加壹些不同性質和型號的輔助材料,如易拉罐、紙箱等,擴大結構區的場地,從而提高孩子對結構區的興趣,擺脫過去不良的操作習慣,形成結構區良好的活動套路。(4)行為評價。當孩子們完成他們的活動時,
教師可以在必要和可能的時候組織孩子進行交流和評價,促進孩子鞏固好的套路。這時候老師的評價可以是褒義的,比如“妳把珠子串得真長”,表揚孩子專心學習,堅持學習,從頭到尾完成壹項任務,可以是鼓勵的,比如“妳今天進步很大,剪紙太好了。下次記得把紙屑放到美術區的小廢紙簍裏,這樣就更好了”,可以討論,比如通過討論“離開”,讓孩子知道如果不這樣做,很可能會在走路的時候被別人撞到受傷,教室空間會變得很小。這樣,除了讓孩子有參與感,還能真正理解套路的意義,自然認同課堂套路,並能真正遵守。
蒙臺梭利教育在我園的應用與發展
瑪麗亞·蒙特梭利是意大利著名的教育家。她用科學的方法發現了人類成長的自然規律及其真相,創造了壹套蒙臺梭利。
教具和蒙臺梭利教學法通過尊重孩子,給孩子提供壹個有利於自身發展的有準備的工作環境,讓孩子按照自己內在的發展速度和節奏獨立生活。
動物和自然的表現,從而促進兒童自由、健康、全面的發展。
關鍵詞:蒙臺梭利教育生活能力兒童
近年來,壹些大城市出現了蒙特梭利幼兒園和蒙特梭利實驗班。讓人不禁贊同——蒙臺援的教學方法是怎樣的?蒙臺梭利教育是意大利教育家瑪麗亞·蒙臺梭利用科學方法創造發明的壹套蒙臺梭利教具和蒙臺梭利教學法。
蒙臺梭利教育不僅重視早期智力開發,而且註重生活能力的培養。開設日常生活課程,讓孩子在掌握壹些生活技能之外,發現自己的能力,增強自信心。在充分尊重孩子的前提下,完美結合了秩序和自由,孩子可以自己決定玩什麽,玩多久。但是,這種自由是有條件的,孩子必須遵循壹定的順序。蒙臺梭利教育的原則是以兒童為中心,尊重兒童的人格尊嚴和成長過程,從促進兒童身心發展的角度設計教學。為孩子壹生的智慧和性格打下良好的基礎。培養獨立、持續的學習和工作習慣。2002年,我園開辦了蒙特梭利教育實驗班。我園蒙氏教師結合我園實際,對蒙氏教育活動進行了壹系列探索。
壹、環境創設的探索:兒童是蒙氏課堂的主人,環境是以兒童為中心設置的。
蒙臺梭利教學要求孩子有更多的活動空間。我們園是在原來教室的基礎上專門改建的,把孩子們平時的工作空間擴大了近壹倍,讓環境變得安全、溫馨、真實、有序。教室配有開放式活動櫥櫃。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班級的特點和教室的不同格局,任意組合教具,方便孩子拿取、擺放和分類物品。設計以孩子為中心的環境,目的是讓孩子自己做,養成獨立、自主、不依賴他人的習慣;教室內桌椅和工作櫃的高度。茶杯、碗、勺子、毛巾甚至抹布的大小和位置都適合孩子,孩子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隨時取用;教室裏的壹切都是真實可用的:櫃子上擺著各種各樣的盤子,裏面放著香噴噴的水果,角落裏放著壹張鋪著桌布的小桌子,孩子們可以坐在那裏和小朋友聊天,削水果,還有隨時可以喝的飲料、糖果等零食。處處營造出“家的感覺”,孩子樂於置身其中,進而逐漸養成愛家愛園的責任感。
根據本班幼兒的特點,教師不斷豐富和補充蒙臺梭利教具,增加日常生活、感官、數學、語言、科學、文化等教具,並與智能書籍相結合,使幼兒得到全面發展。二、幼兒良好習慣形成的探索請幼兒制定蒙臺梭利規則,尊重並要求和諧統壹。蒙臺梭利說:我聽過,我忘了;我看見了,我記住了;我參與了。我明白了。真正的蒙臺梭利規則是孩子們自己制定的。我們要求孩子們自己嘗試如何安全地移動教具籃,以及如何放置工作毯,以便他們可以坐下來而不影響他人...雖然讓孩子自己制定規則很難,但是讓孩子自己參與到自己嘗試過、做過的事情中,讓他們記住並理解這個規則,也是很難的,這也符合孩子發展的需要,包含了教育的要求。
幼兒時期養成的好習慣會影響壹個人的壹生。有了這個明確的目標,我們設計了很多有趣的活動,讓孩子自己照顧自己,願意自己做身邊的小事:如何走樓梯,如何穿衣,如何洗手,排便後如何使用衛生紙等。,讓孩子在平時的言行中慢慢學習和積累。在我們教室裏,有壹個裝滿紙巾的小籃子,放在每個孩子都能拿到的地方。當孩子出汗流鼻涕時,他們會用紙擦拭自己的汗水和流鼻涕。不經意間,他們已經逐漸獲得了自理的能力。蒙臺梭利教學法彌補了目前獨生子女教育的壹些不足。她非常重視孩子生活能力的培養。它的意義不僅僅是孩子掌握了壹些生活技能,更重要的是,孩子也可以做大人能做的事情,找到自己的能力和潛力,就會對自己充滿信心。班裏的孩子接受過蒙臺梭利教育後,有的孩子會用刀切黃瓜,會用安全剪刀剪紙。這和我們的衣服伸手要吃的,張嘴要被所有人服務沒有關系。小皇帝當然比不過。
第三,教師角色定位的探索
在孩子生命的不同時期,老師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對於所有剛進蒙特梭利教學實驗班的孩子來說,老師是環境的保護者和管理者。我們為幼兒提供的是壹個“準備好的工作區”。所有教具擺放幹凈整潔有序,教師始終保持教具的完整有序。教師自身的外貌、言行舉止都是孩子生活環境的壹部分,都會不同程度地影響孩子。
教師工作的第二階段是活動的觀察者和驅動者。老師用他們的耐心和熱情鼓勵所有的孩子學習。對於逐漸進入工作情境的孩子,教師應該是壹個觀察者,記錄孩子在每個活動期的變化和進步,從而為下壹階段設定目標。孩子的壹點變化,壹個求助的眼神,都逃不過老師那雙冷酷的眼睛。老師要適時出現在他們身邊,給予及時的幫助。對於容易打擾別人的孩子,老師的方法是“轉移”他的行為。“在蒙臺梭利教學體系中,教師教學藝術的關鍵在於不僅相信不幹預原則,而且知道何時必須幹預以及幹預到什麽程度。“引導他們完成上壹項工作,養成良好習慣,再開始下壹項活動。
第四,探索徐的教學方法要從家長做起。
蒙臺梭利認為,家庭是嬰兒出生後的第壹個環境,是他生活和工作時間最長的地方,是最愛他、對他影響最大的親人。所以對孩子的智力和習慣影響最大,所以她認為父母是孩子的第壹任導師。父母應該用家裏常見的實物制作教具,以美麗而正確的方式展示孩子的日常生活。來吸引他們的學習動力。千萬不要強求壹些知識阻礙他們開啟“絕招”的機會。我們應該以客觀的態度記錄事實,通過分析和討論,根據孩子的內在需求找到正確的教育方式。對於孩子的心態和行為,我們不能根據大人的想法武斷決定,也不能用大人的經驗來規劃教育。正如蒙臺梭利所說:只有當我們理解兒童,認為他們是獨立的“人”時,我們才會鼓勵他們的自發性和獨立性。相反,當他們不被尊重時,不僅不能激發他們的學習情緒,他們的反感也遠比成年人深刻。同時也不要用“幼稚”的眼光看待他們。蒙臺梭利主張“生活即教育”。家長首先要註意規範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行為準則,因為言傳身教的作用往往勝過給孩子講壹千件事。蒙臺梭利理論的核心是“發現兒童”。作為父母,要在最短的時間內找到孩子,根據他的性格采取相應的措施,營造壹個輕松、活潑、快樂、有趣的家庭環境,幫助他健康成長。家長要明白,蒙臺梭利教育是培養孩子全面素質的全程教育計劃。雖然蒙臺梭利科學學前教育有豐富的教具,但其目的不是教孩子如何使用,而是借助教具的操作幫助孩子建立完善的人格。
蒙臺梭利教育大概是最適合用真實、實用、完整來評價的了。但是我們必須考慮它的適用性和本地化。承擔蒙特梭利班任務的老師需要透徹理解這種方法的精髓,將蒙特梭利方法正確地運用到我們中國孩子的訓練中,而不是僅僅因為有人覺得這種方法好就照搬。我們應該更深入地研究蒙臺梭利教育,更有效地發揮其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