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誰讀過《易經》,妳對它了解多少?說說吧。

誰讀過《易經》,妳對它了解多少?說說吧。

易是變,經是法(或經典)。也就是易經(易經)這種嚴謹的哲學著作,在科學上可以作為占蔔之用。只是因為很深奧,很難理解,所以才有很多牽強附會的理論。

《易經》是中國最古老的文化典籍,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第壹部代表作。歷代正統學者用多種不同的語言贊美它。總的來說,他們稱贊它為“群經之首”,對它非常尊重。相反,他們認為這只是壹部古代的占蔔書,接近於巫祝的偽言。只是到了孔子的《周易傳》,以及歷代眾多學者之後,後人才盲從推崇。更何況近代以來,類似的輕佻嘲諷還有很多。《易經》原本是壹門古代的占蔔學術,但在商周時期,通過《文王》的校勘和註釋,它從占蔔的範圍被放入了“天人”的學術領域,從而《易經》成為中國人文文化的根基。自東周以來,為孔子所研究、所述,同時作為百家學術思想的源頭而散載。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

所以,我們要研究中國的文化,無論是春秋戰國時期的儒釋道諸子百家,甚至唐宋以後的儒釋道,不去探究《易經》就會忘記祖先。中國人的普遍觀念是,壹提到易經,人們就想到八卦,壹想到八卦,就和拿著鵝毛扇子唱京劇、穿八卦袍的人聯系在壹起。好像學了易經就能知道天上壹半,地下全部。能不能達到這個程度是個大問題。《易經》是否包含了這麽多的東西,我們能否知道過去和未來,這是壹個非常有趣的問題,也是壹個很大的問題。

剛才,我們談到了唱京劇。從《易經》和《三國演義》可以知道,中國京劇非常重視臉譜和服飾,在舞臺上穿八卦袍。現在我們看起來像個惡魔,但實際上流言代表了最高的智慧。所以有人說“易經是經典中的經典,是哲學中的哲學,是智慧中的智慧”,這是我們自己站在標準文化的立場上提倡《易經》的觀點。

此外,我們看到京劇中的臉譜,有些人在額頭上畫阿泰池,這表明戲劇家的頭腦充滿智慧-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從這部劇的藝術表現可以看出《易經》在中國文化中的地位被普通人重視的程度。這是好的壹面;消極的壹面,壹提到易經,就有人聯想到那些東奔西跑、算命、看風水、占蔔的江湖術士。不管是哪種觀點,都說明我們對自己文化的了解還不夠。今天開始學習易經,走的路線是因為大部分人之前都沒有接觸過易經,所以先讓大家知道如何讀易經,從如何認識易經,如何理解易經開始。至於深入研究,有人研究了壹輩子,還是沒搞清楚。有很多地方,包括我。學了大半輩子了,跟初學者差不多。事實上,我自己都害怕談論這個話題。我覺得我太膚淺了,沒法向妳匯報,但我可以提供給妳壹點,只是壹個敲門磚。

傑魏靜靜

現在來說說古人對易經的重視。《禮記·五經釋文》中提到《易經》時說:“清凈精微,易教。”據說這是孔子整理《易經》後得出的結論,以及他對《易經》的評論。“靜潛”這個詞看似簡單,其實含義很廣。“解經”包含了宗教和哲學的含義,也就是說,在學習了《易經》之後,他的心理思想和情緒都是非常幹凈和寧靜的。“精微”這個詞是科學的,所以研究易經的人應該很淡定。我經常給青年學生講我的經歷:“晚上不要讀易經。”他們不信,因為長輩說易經可以辟邪,所有的邪靈都怕易經。有的人病得很重,在枕頭上放壹本易經就可以驅鬼。他們還說鬼神看完《易經》不安,所以晚上不看《易經》。但是我最喜歡晚上看易經,但是晚上看的時候就結束了。以後都不敢看了,因為晚上看易經的時候,整晚都睡不著。我研究得越多,就越會無窮無盡地找到壹個問題的答案,同時又會找到另壹個新的答案。就這樣,我會不斷發現問題和新的真相,不知不覺就天亮了。於是,我深深體會到了古人說的“不知春已過多久”,不知道壹個春天是什麽時候過去的。時間過去了為什麽不知道?因為易經的學習需要非常冷靜的頭腦,非常精密的思想,易經的教導是“清凈精微”,這是孔子對易經的評價,是如此的認真。

但在五經的解讀中,也有對《易經》的否定批評。怎麽說呢?它說《易經》的濫用是:“也是賊。”就是壹個字“賊”。學過易經的人,不走正道,走邪路,就會鬼鬼祟祟,鬼鬼祟祟。他們會拿起鵝毛扇,扇別人造反。這是我們自己文化中對《易經》最好的評價,壹個“賊”的判斷非常精彩。

歷史上,漢代的王風和唐代的虞世南(太宗時的宰相,創業時的“秘書長”,個人的好朋友)都稱贊《易經》,說:“不讀不能成親。”不學易經的人,當不了好宰相,當不了好將軍,所以對易經的推崇是如此重要。

我們知道這壹點後,至少可以鼓勵自己去發現老祖宗留下的這本書到底是講什麽的。比如有人認為房子對面有邪氣,就上街買個八卦掛在門口,好像可以保險。這裏面有什麽作用?有這樣的效果嗎?

三義

易學這麽重要,應該怎麽研究?需要註意的是,妳手頭的易經註釋只是中國對易經知識的壹部分。這本書的名字叫《周易》,是周文王在獄中研究《易經》時得出的結論。我們的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乃至整個中國的文化,都是在文王寫了《易經》之後才開始發展的。所以,百家之說,都源於這本書和《易經》畫的這些卦。其實易經有兩種,壹種叫連伊山,壹種叫歸藏易,和我們手頭的易經合起來叫三變。連山的易經是神農時代的《易經》,畫出來的八卦位置與《易經》不同。黃帝時代的易經是西藏的易經。《連山易》始於卦根,《歸藏易》始於卦坤,在《易經》中始於卦幹,這是三易的區別。說到這,應該有個概念。現在人們談《易經》,往往局限於這本《易經》,因為有人說連山易、歸藏易已經失傳了。其實還有嗎?這是個大問題。可以說,我們中國人現在說的“江湖”裏的這壹套東西,醫學、風水、道教,都是連山、歸藏兩個易學的結合。

易經的三個原則

除了連山、歸藏,易經本身還有壹個原理,也叫“三變”,意思是易經包括三大原理:壹、變;第二,簡單;第三,不容易。學習易經,首先要明白這三個原理的道理。

(1)邊壹

第壹,所謂變,就是《易經》告訴我們,世間萬物、世間人乃至宇宙萬物都是不變的。在時間和空間中,沒有什麽,沒有什麽,沒有任何情況,沒有任何想法是不變的,不可能的,必須改變。比如我們坐在這裏,坐下的第壹秒就已經在變化了,下壹秒情況就不壹樣了。時代不同,環境不同,情緒不同,精神也不同。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任何事物都在變化,都必須改變,沒有什麽是不變的。所以,學習易經,首先要知道“變”。具有高級智慧的人不僅知道變化,而且能夠適應變化。這就是為什麽我們學不會易經。

由此,我們也知道了印度佛教中的壹個術語“無常”。這個名詞已經逐漸被壹些佛教徒變成了迷信的色彩。城隍廟裏雕著壹個鬼,又高又瘦,穿著白袍,戴著禮帽,舌頭很長,人稱“白無常”。說這個“鬼”來了,人就死了,這是迷信。其實“無常”壹詞是佛教的壹種,意思是世間萬物都不可能永遠存在,所以稱之為“無常”,這就是《易經》中變化的原因。我們中國文化中的易經講原則。宇宙萬物都是不可改變的,都是必須改變的。這是壹個原則。另壹方面,印度人關心的是現象。比如房子蓋好了,將來壹定會倒,人生下來壹定會生病,壹定會老,壹定會死。這就是所謂的“無常”現象。

(2)簡單性

第二個簡單是宇宙萬物,很多是我們的智慧和知識無法理解的。這裏有個問題,我經常跟朋友說,也可以說是哲學上的比較。天地之間“情理之中無”的現象是我們的經驗還不夠,科學實驗還沒有出現,“情理之中無”是我們的智慧還不夠。換句話說,宇宙萬物都有它的道理,如果真的有這樣的東西,那壹定有它的原理,只是我們不夠睿智,不夠經驗,還沒有搞清楚它的原理。易經的簡單也是最高原則。宇宙中任何神秘的東西,當我們有了足夠的智慧,理解了它,它就變得普通,最普通,非常簡單。我們看京劇裏的諸葛亮,伸出幾根手指,然後輪流捏,就能知道過去和未來。有這樣的道理嗎?是的,有這個方法。古人了解了易經的規律和宇宙中的事物後,把指節上的八卦圖案排列起來,再加上時間和空間的關系,排列出數學公式,就能算出東西了。這是把這麽復雜的道理簡化了,所以叫簡單。然後,《易經》首先告訴我們,宇宙中的事物隨時都在變化。雖然變化的規律很復雜,但是宇宙萬物復雜的現象,在我們明白了原理和原則之後,就很簡單了。

(3)不容易

第三,不容易。任何時候任何地方壹切都在變,但有壹樣東西永遠不變,那就是能改變壹切的東西不變,那就是永恒。那是什麽東西?宗教學者稱之為“神”、“神”、“師”、“佛”、“菩薩”。哲學家稱之為“本體論”,科學家稱之為“功能”。不管它叫什麽名字,有這樣壹個東西,它是不可改變的,這個能改變壹切、壹切、壹切的“它”也是不可改變的。

這是易經的三大原理,應該先了解壹下。

理、象、數

理解了這三個原理之後,還有三個規律需要理解,這三個規律就是手頭的《易經》的三個內涵:理、岔、數。

這些基本原理壹定要記住,才能學習易經。現在先解釋這三個字。

宇宙中的壹切——生命、情緒、思想...根據《易經》的觀點,有其原則和理由。用我們現代的觀念來說,理性屬於哲學,宇宙萬物都有它的道理,都有它的形象;反過來說,宇宙中的任何現象都必然有其原因,同時,每壹種現象都必然有其數量。比如這個磁帶是用來錄音的,它能錄音,原因有很多,比如磁帶的外觀、大小、聲音,就是它的形象;這盤磁帶幾分鐘就能錄好,有幾個長度,幾個寬度,這就是它的編號。萬物皆有其理,其象,其數。

所以在學習易經知識的時候,有的人以理釋易,有的人以象釋易,有的人以數釋易。古代人通過用手指數數來了解壹切,這就是為什麽他們理解簡單的數字。宇宙萬物皆有其數,這是必然的過程。比如我們把桌上的茶杯舉起來,左右搖擺,這是形象;而妳左右搖擺多少度,壹次搖擺多少秒,妳都有它的數字;為什麽要蕩,有它的道理——是我的行動讓大家更具體地知道了易經中的道理、形象、數字。所以《易經》中的每壹卦、每壹爻、每壹點都包含著三層含義:理、象、數。人在世間,與這個世界的關系是不斷變化的。只要是變化,就包含了它的原因,形象,數字。人的智慧如果明白了事物的理、象、數,就會知道事物的變化。每壹種現象到了壹定數量,壹定會發生變化。為什麽會變?有它的道理。如果妳完全理解了這些,壹切都好理解了。明白了理、象、數,就知道了變化、溝通、表現,就知道了以前的壹切。

我經常跟同學說,易這個題目最好不要深究。如果我進去了,我就爬不出來了,就像我壹樣。如果妳壹定要學,最好只學壹半。如果真的學了易經,人生就沒味道了。比如我要出門,因為學了易,知道這次出門會摔倒,所以不出門,壹步都懶得動。這樣的生活有什麽味道?為什麽要學?所以我說最好只學壹半易,感覺玄機無窮,如在黑暗中探路,迷在眼前還挺有意思的;當妳在天蒙蒙亮的時候走,前面有個坑,會掉下去,看得很清楚,就不走了。可見學習《易經》是很枯燥的,那為什麽還要學習呢?說了這麽多,學易經真的成功了,還用來講易經;我現在說的還是易經,說明它是半生不熟的,沒有道理。像我這種不能理解的人,在這裏吹這些東西,也可以幫助大家感受壹下道路;真正了解易的人,可能會來這裏談壹談,因為他知道,我們這些人,就是這麽瞎,這麽可憐。他有眼光,喜歡帶路。

理論講到這裏,我們來研究八卦。

努力玩,得到妳想要的。

我們現在學習易經,有壹個規律要把握。這個規律就在手邊的書上,是孔子研究《易經》後說的。他的句子很精彩。他說,“玩什麽就有什麽。”最好通過打麻將來學習易經。如果在麻將牌上刻八卦,摸起來會很有意思。孔子教我們用認真的態度去讀其他的書。只有教會我們學習易經,我們才應該“有求必應”,天天玩。小時候看易經,老師很痛苦,問他這些字是什麽,他不說話。可能他也不懂他們,只知道書上的字。後來年紀大了,慢慢接觸了這個東西,發現需要玩。壹開始用象棋,畫八卦,後來幹脆換成麻將。壹直想轉行做電腦,可惜沒時間研究制作。最好像科學館裏的天文儀器壹樣玩,所以我得“尋獲”易經。妳想玩什麽?玩占蔔。

我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並為您提供歡迎。

  • 上一篇:舊瀝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術?
  • 下一篇:正規借款app排名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