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作者性格氣質的研究和探討,壹直是易安研究的重要內容之壹。莊慕軒《略論李清照人格對其詞創作的影響》(浙江師範大學學報,第2期,1997)、諸葛《李清照人格成因及表現》(東嶽論壇報,第3期,1997)、康《從李清照的人格看易安體》(宜春師範學院學報)等,但與以前的文章略有不同,主要是試圖探討詞人的精神世界和人格品質其中,《諸葛文怡》是壹篇值得關註的文章。文章認為,“獨立、自強、自信”是李清照的性格品質,具有鮮明的叛逆個性。這種人格品質的形成與李清照的生活環境和生活經歷密切相關:壹是良好的早期教育和自由的家庭環境為李清照的身心發展和人格形成提供了寬松的環境;其次,美滿幸福的婚姻生活使李清照對生活更加自信,她“獨立、自強、自信”的性格也終於定型,而且這種性格品質在她壹生中都沒有改變。現實生活中,李清照處處流露出叛逆的個性,主要表現在五個方面:1,“寫詩諷公公趙挺之”;2、“時時關心國事,不願在閨房中沈默”;3.“老年再婚離婚”;4.“敢於批判男人世界的名人”;5.“文學創作是獨壹無二的,獨壹無二的。”
從“自我意識”層面探索李清照的深層心理,成為近年來李清照研究的熱點。研究人員撰寫了許多文章,包括10多篇論文。劉樹立的文章《論李清照自我意識的覺醒》(山西大學學報,第3期,1997)認為,“李清照自我意識的覺醒,壹掃以往文學中的女性失落和小妾意識,第壹次以抒情主角的身份向讀者展示了自己”;蘇平的《論李清照的才女意識》(山西大學學報,第2期,1999),從“博學與儒雅、真情與靈氣、驕傲與叛逆、抑郁與焦慮”四個方面分析論述了李清照獨特的才女意識;吳愛民的文章《李清照詞中抒情主人公的自我形象分析》(安徽大學學報,第5期,1999)認為,李清照詞塑造了不同時期詩人不同的自我形象(天真的少女、多情的少婦、有誌的才女、苦悶的老婦)。以上文章從抒情意象或人格特征等方面論述李清照的“自我意識”,各有特色,形成了易安研究的壹個小高潮。
陳舞陽《簡評李清照在主創中的自我提升》(江西社科1998第12期)和王金壽《易安詞女性意識再評價》(西北師範大學學報1999第2期)是研究李清照自我意識的兩篇有影響的文章。陳文從愛情意識、女性意識和人格意識三個方面,對李清照文學創作中自我主體性意識的張揚進行了概括性論述。文章認為,李清照詞中愛情意識的表現不在藝術上,而在思想上,即創作主體擺脫了封建男權意識的束縛,大膽真實地流露了自己的愛情意識;其女性意識的突出表現是從女性的角度將女性與文化結合起來,在詞中表現出深厚的愛國情懷;他人格意識的張揚是通過對自我形象描寫的強烈個性化來實現的。文章最後指出:“從某種意義上說,李清照在其主體創作中對自我女性意識的張揚,是對封建男權意識和歷史傳統文化意識的背叛。她想在背叛中凸顯自己作為女人的尊嚴,在自我認識中張揚自己的人性和女性意識。”王文澤有自己的見解,認為李清照獨特的女性意識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1,桂花的意象,即“何以淺藍淺紅為花中之首”——壹種嫵媚、自信、樂觀的‘丈夫’氣質和壹種崇尚高雅、純潔的意識;2. "臨別前壹醉方休,莫負菊花之重擔”——曠達超然的隱士風範和崇尚獨立人格的意識;3.“不學漢魏,不學盛唐之道,而應情懷”,“大有奪冠之風”的傑出才華和獨創精神。
二是對“易安體”內部結構的探索
“易安體”研究是李清照研究中最有爭議的話題之壹。以往的專題文章從通俗的語言、細膩的節奏、富有個性的抒情意象、粗獷豪放的風格等方面探討了“易安體”的審美意蘊。而李正春的《易安體的內部結構與表達功能》(江蘇社科1997第1號)壹文並不拘泥於舊格局,認為“易安詞能在五彩繽紛的宋代獨樹壹幟,必有其獨特的內部結構。把握其內部結構對獲得美學效果無疑是重要的。本文論述了“易安體”獨特的結構和表達功能。全文由三部分組成。第壹部分:流動性的時空結構。文章指出,易安詞的空間結構以以下三種方式流動:1,“從寬廣的室外空間層面到室內四周的空間層面→狹小的室內空間層面”;2.“從小的室內空間層面→小樓周圍的空間層面→遠處(高處)更廣闊更深遠的空間層面”;3.“混血兒”。就時間流向而言,“易安詞的時間‘盆’在春秋之間,就具體時刻而言,在晝夜交替之中”。第二部分:戲劇情感結構。常見的結構形式有以下幾種:1,“先有悲音(情景),後有喜景(聲音),最後悲音再現(悲景再現)”,形成“悲”——“樂”——“悲”的閉合循環結構;2. "它以快樂的場景(聲音)開始,以悲傷的場景(聲音)結束,形成‘快樂-悲傷’的情感結構”;3.“悲傷-快樂”的形式。第三部分:對比的結構。主要有兩種結構:1,“生活場景對比——凸顯對比”;2. "人與物的對比——突出接近度”。張貼在中國論文下載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