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實現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學習熱情具有重要意義。小學生的壓力承受能力也相對有限。如果老師布置的作業太重,會導致他們學習積極性的降低。另外,小學生有很強的好奇心。教師如果能在教學過程中安排壹些有趣的作業,就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實現作業的有效完成。比如老師可以給學生布置這樣壹個作業:每個人每天都要往返於學校和家之間,那麽妳知道妳家到學校的距離嗎?今天我們不會留下任何書面作業。今天的作業是計算從家到學校的距離。明天每個人都要在課堂上向我匯報。讓大家發揮想象力去計算。問題壹出,大家都興奮起來。第二天上課,有同學說,先量壹下自己壹步能走多少,再數壹下自己走了多少步才知道距離;有的同學說,只測壹步的數據不準確,要多測幾步,得到每壹步的平均值才更準確;也有同學說,他測量了自己自行車車輪的半徑,然後得出周長,再根據自行車車輪轉動的次數得出結果;壹些學生說他們用卷尺測量,得到了更精確的測量結果...大家對這類作業的興趣讓我意識到,有趣的作業很受學生歡迎,也能激發他們的學習主動性,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第二,要註意作業的開放性。
在傳統的數學教學中,老師布置的作業往往是大量的計算問題。單調的題型不僅消磨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思維能力和創造力的發展。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註意壹些開放性問題的安排,引導學生發散思維,培養他們良好的思維能力。此外,在布置作業時,教師還要善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如指導他們自己設計作業,交流學習經驗等。,通過豐富多彩的形式激發學生對作業的興趣,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設計巧妙、內容豐富、形式新穎、發散性解題的開放式作業為學生提供了廣闊的思維空間。學生可以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方法,從自己的角度去理解和處理問題。
方法,得到自己認為滿意的答案,更好地激發學生探索和發現的創造意識。此外,開放式作業起點低,層次多,答案不同,策略多樣化,學生容易上手。它使所有學生都能選擇適合自己的起點,思考和體驗成功,體現了“每個人都掌握數學,不同的人學不同的數學”的數學思想。
第三,再次註重作業的探究。
新課改以來,要求學生在課堂上處於主體地位。因此,在新的時代,我們需要在教學過程中重視學生的學習體驗和學習感悟,另外,在課後作業的布置過程中,也要能夠設計壹些探索性的作業,讓學生進行思考和聯系,從而拓展思維,而不是通過簡單的計算來完成。比如學習直角三角形、銳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後,安排學生在生活中尋找三角形。妳發現我們在生活中用得最多的三角形是哪個?為什麽?讓學生用所學的知識和經驗去探索,不僅能深刻理解數學,體驗樂趣,還能建構自己的知識。學生學完平面設計後,我讓他們給自己設計各種手絹,利用中隊活動讓學生積極宣傳自己設計的作品,提高口頭表達能力和數學綜合素質。
四、另外要註意作業的分層。
學生認識事物總是由簡單到復雜,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同時,學生的素質也不可能壹致。有的同學接受能力強,有的同學接受能力弱。所以設計習題的時候要有壹個梯度,壹個臺階。比如可以先設計壹些模仿性的練習,然後逐步提高要求,設計壹些變化多端的、發展性的練習,這樣可以面向全班,互相有所收獲,讓尖子生無止境地探索學習,讓差生感受到成功的快樂,讓全班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和諧發展,收到更好的效果。在教學中,我們應該公平對待每壹個學生,但我們也知道,由於家庭背景不同,學習基礎不同,學生的學習能力也不同。因此,教師需要在教學過程中註意分層教學,在布置作業過程中註意分層安排,讓不同學習水平的學生有不同的學習和鍛煉機會,而不是眉毛胡子壹把抓,導致學習基礎好的學生得不到提升,學習基礎差的學生作業難度更大。
第五,最後,我們應該註意家庭作業的生活化
數學是壹門實踐性很強的教學學科,也是壹門與現實生活密切相關的學科。生活中處處都有數學知識的影子。另外,生活知識和生活素材貼近學生,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利用生活素材、生活內容來布置作業,從而更好地拉近學生與數學的距離,讓他們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在不知不覺中提高自己的數學綜合素質。比如教完“長方體的表面積”,我們設計了壹個問題:下周學校要檢查教室的布置。我們班計劃周六粉刷教室周圍的墻壁和天花板。現在我們知道每平方米大約需要200克石灰。請計算壹下我們需要買多少公斤石灰。同學們表現出極大的熱情,積極舉手說出計算方法。我拿出卷尺,讓學生自己測量計算。這樣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學生可以進壹步了解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和實際應用,培養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學習數學的創新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