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杜威的主要貢獻是什麽?

杜威的主要貢獻是什麽?

主要教育思想(1)關於教育的本質和目的

關於教育的本質和目的的理論是杜威整個教育體系的核心。他以哲學、倫理學、社會學、心理學為武器,在批判傳統學校教育的基礎上,提出了“教育即生活”、“學校即社會”、“教育無目的”等觀點。

1.“教育就是生活”

杜威認為“生命就是發展,不斷的發展和成長就是生命。”“沒有教育就活不下去。所以我們可以說,教育就是生活。”在他看來,最好的教育是“從生活中學習”。所以,教育是孩子現在的生活過程,而不是為未來的生活做準備。教育是為孩子提供保證他們成長或完整生活的條件,而不管他們的年齡。

因為生活就是成長,所以杜威也認為“成長是生活的特性,所以教育就是成長;除了本身沒有別的目的。如果我們想衡量學校教育的價值,我們應該看看它是否能創造壹種持續的成長欲望,以及它是否能提供使這種欲望成長的方法。”在他看來,所謂“成長”是指兒童本能發展的所有階段,不僅包括身體方面,還包括智力和道德方面。”就這樣,杜威把生物學中的“成長”壹詞應用到了教育中。教育的目的在於組織各種力量保證不斷成長,使教育得以延續。

2.“學校就是社會”

杜威認為,學校應該“成為壹個小社會,壹個原型社會。”在他看來,既然教育是社會生活的壹個過程,學校就是社會生活的壹種形式。學校作為壹個系統,應該把現實的社會生活簡單化,縮到壹個初級的狀態。在學校裏,我們必須能夠呈現現在孩子的社會生活,就像他們在家庭、鄰裏、運動場所經歷的過程壹樣。這樣,“每個學校都成了社會生活的雛形,各種類型的作業都反映了大的社會生活。當學校能夠引導和培養每壹個孩子成為這樣壹個小社會中的壹員,用服務的精神去陶冶他,給他自我引導的有效工具,我們就有了壹個有價值的、可愛的、和諧的大社會的最深刻的、最好的保證。”

就“學校即社會”的具體要求而言,杜威認為,第壹,學校本身必須是社會生活,具有社會生活的全部意義;第二,要求校內學習和校外學習相銜接,可以自由互動。這樣,學校就不會與社會生活隔絕。但學校作為壹個特殊的社會生活環境,應該有三個功能:簡化和整理孩子想要發展的各種因素;凈化和理想化現存的社會習俗;創造壹個比孩子們在任期內可能自然接觸到的更廣闊、更平衡的環境。

杜威讓學校成為壹個小社會,讓孩子獲得直接經驗的思想,是對過去只允許孩子學習的學校教育的改進。學校應該為孩子們提供實踐和獲得必要的直接經驗的場所和條件。但是,按照“小社會”辦學是過度的,也是困難的。這不僅是“學校消亡論”的理論基礎,也給學校管理帶來許多無法解決的問題,使教師無法專心管理孩子的教育教學活動。

3.“教育沒有目的”

杜威認為,教育是“生活”、“成長”、“經驗轉化”,是壹個漸進的、積極的發展過程,教育的目的就在於這個過程。他說,生活是為了更豐富、更完美的生活,教育也是為了更豐富、更完美的教育,這是生活和教育無法相加的。他認為成長和生命是無止境的,所以沒有最終的目的;兒童和青少年在成長和生活的過程中,在擴展、提高、更新和重組的過程中,逐漸成長並最終成為社會的合格成員。這就是杜威的教育無目的性理論。杜威批判傳統教育定義了孩子不理解的目的,把目的和手段割裂開來。作為壹種手段,活動的價值取決於是否能達到目標的要求,活動成為了辛苦的勞動。然而,自由活動中的目的是與手段緊密結合在壹起的。壹個項目達成後,活動並沒有停止,已經達成的上壹個活動目的變成了下壹個活動目的的手段,以此類推,目的也是手段,手段也是目的。事實上,在杜威的心目中,教育是有目的的,即“民主的生活方式”和“科學的思維方式”。他的教育無目的性理論是要糾正脫離兒童、教育目的由成人決定的舊教育,而不是要完全放棄教育目的。

(二)關於課程、教材、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

教學思想是杜威教育思想體系的另壹個重要組成部分,主要包括:課程與教材、思維與教學、“做中學”。

1.課程和教科書

杜威從批判傳統教育以課堂為中心的課程和教材的觀點出發,認為學校的“課程計劃必須考慮到適應當前社會生活的需要”;在教科書中,“當務之急是在兒童當前的直接經驗中尋找某種東西”。所以在課程和教材上,他既強調了與當下生活經驗的聯系,也強調了與孩子的聯系。首先,因為知識是不斷發展的,不再是固定不變的東西,課程和教材也會發生變化。“所有學科都是從哪裏來的...生活的方方面面。”課程和教材必須以社會生活經驗為基礎。其次,壹定要站在孩子的立場,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課程教材。“孩子和課程只是形成單壹過程的兩極,就像兩點形成壹條直線。”所以,我們千萬不要把課程教材看成是固定的、現成的東西,看成是孩子經驗之外的東西。

杜威指出,學校課程的主要內容應該是各種形式的主動性。例如,園藝、紡織、木工、金屬加工、烹飪等。這樣,學校課程互動的真正中心是孩子自己的活動。在他看來,學校活動教學分為四類,適應兒童自然成長的四大本能要素:講故事發展兒童語言本能;手工訓練,開發孩子的生產本能;開發兒童社交和藝術本能的遊戲;觀察實驗是用來開發孩子的探究本能的。杜威反對傳統學校的學科教學,但他並不反對中學的學科教學。他也承認,新課程教材的問題很難解決。

2.思考與教學

杜威從認可傳統教育的形式主義教育方法出發,認為讓學生求知的目的不是知識本身,而是讓知識滿足需求的方法。他舉例說,學地圖不是真正的目的,做地圖才是真正的學問。因此,他認為,培養兒童莊重、持久、創造性的思維能力是教學的主要目的,教學是實現這壹目的的主要途徑。從這個角度出發,杜威認為壹切“有意義的體驗”總是在思維的活動中進行的。在每壹個思想的兩端,壹開始都是壹個混亂、迷惑或困難的局面,結果是壹個澄清、統壹或解決的局面,思考就在這兩端之間進行。在這兩端之間,有五步:1。困境;2.確定問題出在哪裏;3.提出解決問題的各種假設;4.推斷每個階段包含的結果,看哪個假設能解決這個困難;5.實驗,證實,反駁或糾正這個假設。在實際操作中,兩個階段可以結合起來,而有些階段很短,所以五步並不是壹個固定的方式,要看個人的智慧和對當時情況的反應。

杜威認為,思維的過程“不僅是壹種組織思想的方式,也是壹種學習的方式”。於是他從思維五步法出發,介紹了他的“以解決問題為中心”的教學過程,提出“教學法與思維的要素是壹致的”(1)即:首先,學生要有壹個真實的體驗情境——壹個對活動本身感興趣的連續活動;第二,在這種情況下產生壹個真實的問題,作為思想的刺激;第二,在這種情況下產生壹個真實的問題,作為思想的刺激;第三,學生要有知識和材料,進行必要的觀察,處理這個問題;第四,學生必須負責逐步開發他想出的解決方案;第五,學生要有機會通過應用來檢驗他的想法,讓他明確,讓他發現是否有效。這就是著名的解決問題的“五步法”。杜威認為,在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具體情況省略其中壹個步驟。

在以解決問題為目標的教學過程中,如何貫徹上述教學方法的要求,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杜威提出了以下要求。

民主與教育

英文封面

第壹,設置實踐體驗情境,激發學生的思維活動。杜威認為,很難說傳統的教學方法能在多大程度上培養學生的思維習慣。壹般教室的設備和布置與實際體驗情況相悖。學生盲目聽老師講課,死記硬背。要克服這個缺陷,就要有更多的實用資料,更多的素材,更多的教學工具,更多的做事機會;他舉例說,學生在學習分數乘法時,起始小數點的位置經常錯位,主要原因是學生缺乏思維。如果把小數的學習和購物活動結合起來,讓學生拿錢計算商品的價格,付現金,學生就能答對,小數點也不會放錯。“這是形勢的作用。另壹方面,如果僅限於課堂上的聽講和書本上的練習,學生的思維能力必然下降,知識的獲取也將是壹句空話。

二是掌握充足的活動信息,提供解決困難所需的各種考慮。杜威指出,思維的信息不是思想,而是行為、事物和結果與事實之間的各種聯系,困難是引起思想的不可缺少的刺激。教學的藝術主要在於激發思維,使學生得到壹些啟發性的問題,從而產生幫助解決這個問題的建議,而傳統教學過於重視學生對知識和材料的積累和獲取,以至於在背誦和考試中照搬。這種靜態冷藏的知識理想不僅對學生毫無益處,反而“腐蝕了思維能力”,“是智力進壹步發展的巨大障礙”

第三,為發現式學習創造條件,讓學生養成獨立的創造性思維態度和方法。杜威指出,所謂創造,就是把它用別人沒有想到的方式應用到日常事物中。新穎的是操作,而不是用的材料。對於壹個學生來說,創造性思維意味著對我來說是前所未有的思維。它不要求學生得出與他人結論相反的結論,也不意味著他們的結論是新的、令人驚訝的,而是要求他們能夠利用已有的知識,熱情地、聰明地考慮我以前從未理解過的東西,用已有的經驗解剖我以前從未接觸過的問題。他舉例說,壹個三歲的孩子發現他可以用積木做什麽,或者壹個六歲的孩子發現他可以把五分錢和五分錢加起來。就算世界上所有人都知道這種事情,他真的是壹個發明家,但要創造壹個發現學習的條件,並不容易。積極措施是在學校建立實驗室、車間和花園,並充分利用戲劇、遊戲和體育。總之,最好的壹種教學是記住學校課本和實踐經驗之間關系的重要性,讓學生養成創造性的思維態度和方法,並習慣於尋找這兩個方面的聯系點和相互聯系。

3.“邊做邊學”

杜威從批判傳統教育的“書本中心”出發,倡導“做中學”。在他看來,“人們最初的知識和最堅定地保留的知識是關於如何去做的”...應該認識到,自然發展過程總是從那些包括邊做邊學的情況開始。在此基礎上,他認為“在做事中學會提出問題”要比“僅僅依靠妳所聽到的”好得多。學校課程真正的中心應該是孩子自己的社會活動。同時,因為孩子天生就有做事和工作的欲望,所以對作業活動有著濃厚的興趣。所以“做中學”其實是符合孩子的自然發展的,可以把在學校獲得的知識和在同樣的環境下進行的活動聯系起來。如果孩子能邊做邊學,即從真正有教育意義、有趣的活動中學習,可能標誌著對孩子壹生有益的轉折點。

但杜威認為,工作作為兒童活動的壹種方式,主要是指壹切使用各種材料和工具的活動,以及有意識地使用各種技能以獲得結果的活動,包括任何形式的表演活動和建造活動,任何形式的藝術活動和手工活動。這些活動的特點應該是:“(1)最適合孩子的發展階段;(2)兒童在為成人社會做準備時應承擔的責任;(3)同時對養成靈敏觀察和持續思考的習慣影響最大。”所以這種工作活動可以讓孩子保持壹種社會與個人的協調。

需要指出的是,杜威提倡“做中學”,強調學習者的直接主觀體驗,提倡學生的親身探索,重視學以致用,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有壹方面的合理性;但“做中學”的絕對化必然導致對間接知識和系統知識價值的否定,必然有失偏頗。

(三)關於“兒童中心”和教師指導

杜威從批判傳統教育對兒童的忽視出發,認為學校生活組織應以兒童為中心,壹切必要的教育措施都是為了促進兒童的成長。“現在,我們的教育將會發生的變化是重心的轉移。這是壹種變化,這是壹場革命,這和哥白尼把天文學的中心從地球轉移到太陽是同壹種革命。在這裏,孩子成了太陽,壹切教育措施都圍繞著他們。孩子是中心,教育措施是圍繞著他們組織的。”③

杜威工作的地方。

在杜威看來,以兒童為中心的學校生活組織與兒童的本能和需要相契合,這說明教育必須從對兒童的本能、興趣和習慣的心理探索開始。總之,孩子是起點,是中心,是目標。在學校生活中,孩子的成長和發展是教育的理想。

然而,杜威也認為教師在學校生活中不應該采取“放任自流”的政策。“因為這個政策,老年人決定讓孩子在意外接觸和刺激的支配下,放棄他們的引導責任。”就像從外表上比孩子強壹樣,放任孩子隨波逐流,其實是組織學校生活的根本性錯誤。

杜威強調,教育過程是兒童和教師共同參與的過程,也是兒童和教師真正合作互動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和老師都作為平等的學習者參與其中。這種教育過程可能意味著比傳統學校更復雜、更親密的孩子與老師的接觸。因此,孩子們得到的指導更多而不是更少。為此,杜威認為,富有同情心的教師應該始終關註兒童理性創造力的培養,但這並不意味著如果學校有利於兒童發現學習的條件,教師的工作就會變得容易,或者教師可以袖手旁觀而保持沈默,而是意味著教師的工作會更加復雜和艱巨。學校教育教學的過程要以真正合作民主的方式進行,教師要參與學生的活動。杜威曾經尖銳地批評壹些“進步教育”學校,忽視成人的引導作用,認為這是對獨立思考條件的誤解。他壹直認為孩子不是什麽都懂,有經驗的老師不僅有權力也有義務在學習上幫助學生。但是,他堅持認為,在老師和學生參與的活動中,他們越少意識到他們是在那裏教學或被教學,越好。

青年時代的杜威

需要指出的是,杜威批判傳統教育忽視和壓迫兒童,要求教育應該是心理的。在教學過程中,他充分估計兒童的心理特點,探索適合兒童身心發展的教育方式和手段,從而增強兒童在學習中的獨立性和創造性,這有其合理的內核。

(四)關於道德教育

杜威認為道德是廣義的教育。他的道德教育理論以實用主義道德為基礎,否認客觀永恒的道德,以實效為標準衡量善惡。在道德教育的實施中,杜威首先倡導通過活動來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這與他的“做中學”是壹致的。他反對用抽象的說教來進行道德教育,認為這種方法無異於教學生學會在岸上遊泳,主張把學校設置成現實的社會環境,讓學生生活在其中,學會如何與人相處,形成良好的習慣和態度,從生活經驗中掌握關於善惡的知識,從而知善行善。他反對用警告、懲罰等消極手段約束學生的言行,主張給學生自由。其次,杜威認為德育應該與智育相結合。道德教育是所有學科教學的相同和主要目的。各科教學應作為了解社會生活方式的手段,各科教材必須與生活緊密結合,才能兼具學術價值和德育意義。最後,杜威還非常重視教育方法的教育功能,把學校的現實生活、教材和方法稱為學校德育的三位壹體。在方法上,他主要著眼於學生的情緒反應,培養學生趨善避惡的內在要求。因此,這些思想對我們今天改進道德教育有壹定的借鑒意義。

作為著名的教育家,杜威的實用主義教育思想不僅在美國,而且在其他國家都產生了最廣泛和最深刻的影響。因此,《美國百科全書》指出:“杜威無疑是所有美國教育家中最著名的,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國外。”

19年底和20世紀初的美國進步教育運動和歐洲新教育運動,在壹定程度上促進了杜威教育思想的傳播。當杜威來到哥倫比亞大學任教時,他的教育思想被許多前來聽課的外國學生進壹步傳播,擴大了他在世界上許多國家的影響。當然,杜威對壹些國家的訪問和講學也起了很大的作用。

整個20世紀上半葉,杜威的實用主義教育思想主導了教育舞臺。實用主義教育思想的傳播極大地沖擊了傳統的學校教育,給學校教育帶來了新的刺激和活力,也改變了整個教育理論和實踐。它無疑對傳統的教育理論和方法有著強烈的吸引力。然而,杜威的教育理論因其過分強調以兒童為中心、忽視系統理論知識傳授的傾向及其後學者的曲解和絕對化而受到批評,導致了學校教育中知識質量的下降。他本人成為20世紀美國最具影響力和爭議性的教育家。

杜威的實用主義教育思想在近代中國廣泛傳播。民國時期中國的教育制度、課程和方法都可以看到實用主義教育思想的影響。有學者認為“自中國接觸西方文化以來,沒有壹位外國學者像杜威那樣對中國思想界產生如此大的影響。”這句話可能有點誇張,但壹定程度上反映了杜威實用主義在中國近代的史實。

註意:

  • 上一篇:我計劃去西藏旅行。有哪些風景太美不能錯過的景點?
  • 下一篇:信念作文材料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