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楊瑞芬專家點評

楊瑞芬專家點評

優雅而簡單——邵大珍(1993)

楊瑞芬女士是近年來活躍在中國大陸的著名花鳥畫家。她的畫風清新淡雅,贏得了專家和觀眾的壹致好評。我關註楊瑞芬的畫已經好幾年了。我經常在壹些展覽中停下來觀看她的作品,我被她獨特的想法和技巧所吸引。

繪畫是最忌諱的,尤其是工筆畫。工筆畫雖然是用細致入微的技巧來呈現物體的美,但並不要求方方面面,更不排斥冷漠的描繪。因為缺少含蓄的描寫,讀者會覺得沒有咀嚼的余地;作品缺乏情感投入,會讓讀者在作品面前感覺索然無味,無法激起欣賞的興趣。當然,要想畫得工整而不油膩,細致而不繁瑣,作者不僅要有嫻熟的技巧,還需要藝術修養和悟性。為了在作品中創造新的想法,楊瑞芬試圖從意境到繪畫技巧上突破傳統的程序。她不求構圖的“完整”,只求構圖的自然和隨意,在自然和隨意中追求奇特和新鮮感。在造型上,她有意識地在工整中加入淩亂,在寫實中加入寫意,以達到奇、新、雅的藝術效果。我認為楊瑞芬的創作之所以取得這樣的成就,除了技術和技巧的因素外,還與她新的藝術觀念有關。

畫畫靠的是技巧。但重要的不是技巧。繪畫是人們內心生活和感情的表達。楊瑞芬深知這壹點。她說:“藝術創作直接反映了畫家的思想感情和時代的變遷。”她並不滿足於簡單地寫生和再現自然現象和事物,她始終註重用自己的眼睛構建壹個藝術世界。可以看出,魔幻、唯美、典雅、簡約的畫框,滲透著作者的溫情。

中國畫和西洋畫是有區別的,每個畫種和畫種也有自己的特點。但是,這些差異、差別和特點並不是壹成不變的戒律,即使中西繪畫表現體系不同,也不是完全相互排斥、對立的。他們可以互相融合,交換需要的商品。傳統工筆已經到了極致的境界,今天的人應該有所突破。壹是深入研究自然物象,反映時代心境,使作品充滿深厚的自然情懷,與前人、他人拉開距離,避免走模仿之路;第壹,他善於從其他民族的繪畫和其他繪畫包括寫意繪畫中吸取養分,以彌補工筆畫傳統技法的不足。

楊瑞芬的創新是在學習傳統和外來藝術的基礎上進行的,她從小熱愛美術,師從著名花鳥畫家田世光先生學習繪畫。她深入研究了宋元時期和著名藝術家如陳老蓮、吳昌碩、任伯年、陳之佛和鄭乃珖的作品。她從西方繪畫和日本繪畫中獲得了很多靈感,並引入了設計意識和組件。她還註重裝飾畫和攝影的成就。各種造詣明顯改變和提升了她的作品風格。近年來,她更註重工整的描寫與寫意的水墨畫相結合,賦予她裝飾性的畫面、豐富的表現力和更廣闊的意境。

楊瑞芬善於捕捉創作過程中稍縱即逝的機遇和偶然性,並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加以延伸和發展。她的畫有些是經過深思熟慮的產物,有些是即興創作,有些是兩者的有機結合。正是因為生活體驗、情感體驗和豐富想象力的融合,才讓人在閱讀她的作品時感受到壹種生機和活力。不願墨守成規的楊瑞芬繼續探索創新之路。相信這位剛過不惑之年的畫家,通過不斷的實踐,會取得更大的創作成就。

野花中的生命激情——賈(2011)

在傳統繪畫中,花鳥畫是壹門成熟已久的繪畫學科。能夠在前期得到充分發展,是因為花鳥畫和山水畫壹樣,表達了壹種天人合壹的自然觀,符合文人的審美理想。不同的是,山水畫是壹種“全景式”的自然,是對自然的宏觀觀察,而花鳥畫是對自然的局部觀察,是將鏡頭對準自然中的花鳥的“特寫”,是對自然的“微觀”觀察,從而體現了人與自然的親和和人對自然的向往。山、水、花、鳥都是自然的組成部分,山水畫家、花鳥畫家都是自然的歌者,他們在謳歌自然這個大主題上都是壹致的。

楊瑞芬壹開始走了壹條和別人類似的路,她以花鳥為題材的作品獲得了很多獎項。隨著不斷的寫生和尋找新的表現對象,楊瑞芬逐漸找到了自己的興趣,摸索出了自己的表現方法。這個興趣點來源於壹種“生命意識”。她不再像過去那樣把花當作美麗的描寫對象,而是把花當作生命的象征和孕育生命的母親。所有新生命的跡象都來自她美麗的外表,所以她是壹個生命體。正是畫家對花的獨特視角和深刻理解,使她有了獨特的表現。

兩年前,我看了壹部名為《植物的私生活》的紀錄片。攝影師從壹個全新的生活視角把植物當成動物。看完之後,他驚嘆於它們從發芽、生根、開花、結果,以及為了自己的生存,“種族”繁衍、滅絕所采取的各種明智的生存策略。植物本來是自然生命的壹部分,但與其他生命的唯壹區別是,它的生命過程是在它生長的地方完成的,所以人們把它與動物區分開來。我在楊瑞芬的作品中看到的,是像紀錄片壹樣,用壹種全新的人生眼光對待她的表現對象。

花芽的形成和綻放是個體成長到壹定時期最吸引人的生命現象。他們想盡辦法用絢麗的色彩、細膩的質地、美麗的身材和誘人的香味吸引傳播花粉的蜜蜂和蝴蝶。這壹切都是為了家庭繁衍,卻賞心悅目,成為畫家持久藝術描繪的對象。

從楊瑞芬的作品中不難看出,她畫的花大部分都叫不上名字,因為它們不是園丁在溫室裏培育的名貴花卉,而是來自大自然的奇花異草。畫家通過寫生的方式從北方和南方的大自然中獲取素材,並在此基礎上進行創作。她對花的不同形態結構敏感,對花心和花蕊的生活化特征敏感,在她的描寫中進行形式上的誇張和變形,重組壹些造型元素改變原有的結構模式,甚至根據自己的想象“發明”出壹個新的花的樣本。但這樣做的目的不是發明本身,而是將那些靜止的花朵“動畫化”、“擬人化”,使它們看起來像壹排流浪的舞者,或者像壹群飛舞的蝴蝶,有時像海裏遊動的水母,或者像壹群振翅飛翔的鳥兒...這時,“花”似乎不再是“花”了,是人嗎?它是壹只蝴蝶嗎?它是壹只鳥嗎?再看,花還是花。它是壹朵擬人化的花,有姿態,有動感,有生命感。因此,這種創造性的、生動的對自然生命的詩意描述成為楊瑞芬作品最重要的風格特征。

楊瑞芬對花的大膽擬人化描寫,作為壹種新的嘗試,前所未有。她在那些有生命感的花裏看到的是壹種與自然生命密切相關的性格,於是她試圖通過強化或改變花的形式結構,讓花“活”起來,“動”起來。這種新的思路和新的表現方式,恰恰避免了壹般花鳥畫中常見的習慣。有些不思進取的花鳥畫家,不是從生活的感受中尋找自己喜歡的題材,而是總喜歡效仿前人已有的探索成果,並付諸實踐。如古人常畫的梅、蘭、竹、菊象征“君子”的高尚品格,沾泥的荷花象征人格的完整,牡丹象征富貴,松鶴象征長壽等。,但追隨者沒有現實的觀察和經驗,所以只能歸於陳、陳,這並不新鮮。楊瑞芬畫的花顯然與這些概念上的陳詞濫調無關。這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在藝術處理上,《楊瑞芬》中的花也有自己的特點,即色與墨並列,工筆與寫意同構。齊白石就用過這種技法,他用工筆畫昆蟲,用意式筆法畫草。而楊瑞芬則用工筆,將水墨技法融入其中,形成粗礦與細膩的對比。水墨在肆意潑灑中也增添了壹種山野氣息和生命能量,這構成了他作品的另壹個特色。楊瑞芬工筆寫意-賈(2011年)

楊瑞芬是我在北京畫院的同事,著名工筆花鳥畫家。任何熟悉她的人都能在展覽會上認出她的作品。她最明顯的特點就是筆觸細致!她沒有拘泥於傳統的工筆畫。雖然她早期很認真的學習傳統,但是她離開傳統節目的時間比較早。她在研究傳統的同時,開始探索和建立新的風格。她是壹個有著強烈個人感情的工筆畫家。古往今來,工筆的傳統程式比其他畫種更深入人心,開拓創新是很多工筆畫家不敢觸碰的。

首先,她擺脫了中國工筆花鳥畫的傳統構圖模式。她的構圖大多是橫的、方的,而且多是特寫,而不是中國傳統的豎的構圖。80年代,她的繪畫表現出強烈的個性,或者說她走上了“寫意”的道路。她顛覆了中國傳統的工筆畫,不強調對物體的如實描繪,而是強烈地誇張了壹點。因此,它會嚴重影響觀眾的視覺和思維。有時候她只拍壹點她的花,但她在這壹點上很努力,狠抓畫龍點睛,剩下的畫面都是配角。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她對整個畫面和物體進行了解構,然後進行了新的組合,或者說新的構圖。她拋棄了大自然提供的“真實”,把它變成了壹幅幅意象的圖畫,這就是意象的真實,所以我說她“工筆寫意”。

她畫面結構的形象不僅是寫意思維,她的色彩也是完全寫意的。她的色彩運用方法和色彩取向完全不是傳統的延續。她正在根據當代人的審美習慣和要求,尋找新的色彩語言和實現方法,創造壹套新的工筆畫色彩和圖案。色彩濃烈、穩重、豐富,但細微和概括並不單調,千變萬化而不覺得做作。

總之,楊瑞芬幾十年來壹直在默默嘗試工筆,創作了壹批又壹批可圈可點的花鳥畫,並且還在繼續著他始終不渝的創作。範曾:我想表達我衷心的祝願。

石齊:

楊瑞芬的畫對我觸動很大。她思路很廣,有很多新的精神,是畫院裏比較突出的壹個。她有開拓精神,不斷進化自己的畫。她在傳統的基礎上,用新的東西重新組合,比如藍草,很有特色。

李小可:

楊瑞芬的畫試圖把傳統繪畫往前推,換壹種視覺效果,更有張力,像拿長鏡頭壹樣換視覺方式。

余楓:

楊瑞芬的工筆花卉,從宋元時期的繪畫開始,廣泛吸收了西方和日本的裝飾畫、現代攝影等表現手法,用心感受自然之美,融入了原始的淡雅純粹的藝術美。

華夏:(出自《造物之美與我交融》)

楊瑞芬獨特的花鳥畫充滿了商業氣息,美麗而優雅。註重來自生活的意境表達;有傳統技藝但不墨守成規;吸收西方技術正在被我使用。而且繪畫方法不斷更新,不懈探索風格的新穎。可以說他是中國新銳藝人中的佼佼者!

她不重復古人,復制自然,而是致力於藝術形象的創造。它不是憑空發明的,而是積極反映客觀的,是有意識和無意識傳統的繼承和發展。她的工筆花鳥畫,既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又有誘人的藝術魅力,既有傳統特色,又有新穎的意境,在畫壇是不可多得的。

周兆侃:

楊瑞芬在微觀世界中發現了美,與眾不同。她的藝術包含深刻的思想。

吳休:(來自楊瑞芬的藝術世界)

當代著名畫家楊瑞芬女士是壹位傑出而卓越的工筆花鳥畫家。

在著名花鳥畫家田世光先生的指導下,她深入學習了宋、元、明、清四代流傳下來的經典花鳥畫,以及近現代吳昌碩、任伯年、陳之佛、鄭乃珖等著名畫家的作品,打下了紮實的傳統技法基礎。她還從西方繪畫和日本繪畫中吸取營養,豐富了表現手法和審美意蘊。她大膽引入現代設計意識和組件,關註多種現代新興藝術,將其融入作品的情感表達中。她作品中透露出的勇氣和優雅令人印象深刻。

她的藝術創新是在繼承優良傳統的基礎上,在作品的立意、構圖、造型、色彩等方面形成了獨特的個人風格,給人耳目壹新的感覺。

王繪春:

看了楊瑞芬的作品,感覺很獨特,整體有力量,表達有層次,色彩處理新穎,有時代精神。這些都是自己感受到的,沒有激情是不可能實現的。

她的畫總是突出自我個性的感覺。北京的春景很樸素,既有傳統,又有時代感。在色彩運用、肌理效果處理、構圖上有新的技法、突破。還有《睡蓮》,對於工筆畫畫出壹種寫意的感覺是非常有價值的。

張仁誌:(摘自《追求藝術美的呼喚——楊瑞芬花鳥畫有感》)

楊瑞芬的畫要給人視覺沖擊。她對蜀葵的素描下足了功夫,觀察細致,壹絲不茍。藝術中有思想,從傳統形式到現代形式。她在工筆畫上加了潑墨,讓她大吃壹驚。

她是壹個在藝術上很有想法,並且樂於探索的女畫家。藝術處理不落俗套,上色非常大膽,很有煽動性。

從對物體的深入觀察和體驗中獲得創作靈感,大膽地對眼前的花草畫面進行切割和重構,進而在心中創造出壹個理想的魔幻藝術境界。

余恒喜:

楊瑞芬的藝術就是自己的臉。

她在處理傳統和創新上非常成功,個人風格特別強烈,可謂“壹枝獨秀”。

楊瑞芬的色彩是獨壹無二的,她對色彩的突破是劃時代的。

包立民:

她的畫是傳統的,不局限於傳統,敢於大膽吸收西方和日本的繪畫技法。

朦朧的色彩帶有強烈的現代抒情感,與當代人的審美心理非常默契,從而達到壹種東西方觀眾都欣賞的藝術效果。

趙全:

楊瑞芬往往能抓住自己形象獨特的壹面,並加以誇張和改變。

她既能把握花鳥形體的整體姿態,又對花鳥形體的微觀肌理美有敏感和洞察力,運用裝飾造型和色彩處理手法對其進行微調和染色,同時運用壹些具有現代意識的新技法,營造出飽滿、飽滿、清新、深刻的畫面境界。在這種意境中,畫家心靈的單純和執著已經清晰地呈現在我們面前。

張:

在自然色的基礎上,浪漫地變換色彩,展現出新穎的藝術魅力。

邊國強:

真善美是藝術作品中最珍貴的東西,楊瑞芬在這方面的成功非常難得。

最本質的是她有真性情,所以她的藝術具有包容性、探索性和創造性。

她的觀察力細膩細膩,作品是生活中的美好對話。

葉向陽:

很無辜。每幅畫都反映了她天真無邪的天性。

楊瑞芬的中國畫恰到好處,融合了西方色彩和現代構圖。尤其是那些質感做得好的,細致輕松形成節奏感和對比感,色彩豐富和諧,給人壹種非常美的享受。

她的變形和藝術的精致,比現實更美。

聶昌碩:

藝術的核心是創造和情感。我很喜歡楊瑞芬的工筆畫,有裝飾性,有視覺性,有包容性,充分表達情感。

藝術在表達感情的時候最有個性。楊瑞芬的畫是真誠的。當她畫素描時,她表達了她對形式的感受。

吳剛:(摘自《用心造花,用筆墨體現當代美》)

她發現了壹種完全不同的美——自然界中的奇花異草,百合、荔枝、蜀葵、牡丹...數百種不知名的花草圍繞著她。太棒了!那些花被太陽的妝化了,枝葉飛舞。可惜花仙子的夢幻世界壹個個消失了,世界難找。

她不會讓他們死的。她想留下它們,讓它們跳舞。她想和人們分享她的夢想。

無數的畫筆潤色,無數的菜肴調色,無數的心在山野流浪,無數的技法探索,融合,誇張,放大,縮小,疊加,稀釋,不斷的實驗和總結,終於找到了自己的表現筆觸,讓花草快樂地飛翔,夢想充分地展現在畫紙上。

任何人看到《舞女蘭花》都會馬上想到芭蕾舞劇《小天鵝》裏的四只可愛的小天鵝。蘭花踮起腳尖高高地踢著矯健的大腿,表演著多情而優雅的舞蹈,卻又像小天鵝壹樣優雅活潑。她們是壹群成熟的年輕女孩,端莊嫵媚,絳紅色的窗簾。

誰能說煙花不是當代年輕人夢寐以求的戀愛模式?兩朵緊密相連的花,並肩而生,它們如此紅,就像愛情之火突然在生成燃燒,熾烈熾烈,令人絕望。退到後面背景的花和葉是那麽的模糊,花像夢,葉像現實,夢?真的嗎?能看清楚嗎?

還有桔梗、河焦、鴨嘴草、瓷玫瑰,還有那些不清不楚、默默無聞的奇花異草,壹壹出現在中國畫壇。真的很搶眼,大加贊賞。楊瑞芬的畫筆總是追求大自然中的奇花異草,開拓從未展示過的領域。它充滿感性想象,充滿現代裝飾理念,再現理性自然。欣賞她的畫,感受到畫中的質樸和真誠,讓我如坐清泉。

  • 上一篇:如何寫春節總結?精選5篇文章。
  • 下一篇:水滸傳中的人物和綽號也代表了事物。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