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代文豪蘇東坡的墓葬究竟在哪? 壹代文豪蘇東坡的墓葬究竟在哪對此問題,學界壹直爭論不休。因為他 生前有“葬於嵩山”的遺願,所以“河南郟縣”成為人們較為信服的蘇軾安眠地。然 而,記者日前從安徽省霍山縣檔案局獲悉,蘇東坡墓不在河南,有“蘇氏宗譜” 證明,蘇東坡墓就在霍山。 “世事壹場大夢,人生幾度新涼?”正如蘇軾自己所寫的這闋《西江月》 ,他的 壹生如夢似幻,際遇起伏。眉州、開封、杭州、南京、海南、常州……他的足跡 踏遍了大半個中國,刻畫了壹幅空前絕後的人生地圖。 “宋徽宗即位後,66 歲的蘇東坡本來有機會重回朝廷任職,卻無奈病逝於北 返途中的常州。 根據檔案局收藏的?蘇氏宗譜?, 我們發現, 蘇軾死後就葬在霍山。 ” 霍山縣檔案局的局長蘇昌清介紹道。記者隨後看到了蘇昌清所言的“蘇氏宗譜”, 這套宗譜壹*** 8 本,其中第六本《文忠公年譜》中明確寫著:“(蘇軾)次年六 月葬於廬州府霍山釣臺鄉上瑞裏葬處張家灣雙山蘇家巖甲山庚向。”“廬州”當時 是指安徽的部分地區,“甲山庚向”是風水術語,羅盤劃分二十四個方位,正北方 為 0 度,順時針到東方 75 度就是甲,255 度為庚。 蘇昌清進壹步解釋說, 蘇東坡墓就在霍山縣西高橋灣,地名叫張家灣雙山蘇 家巖。“蘇氏宗譜”距今已經有 172 年的歷史,為清道光十九年(1840)所制。雖 然道光前的宗譜多已失落,但有關“東坡年譜”部分仍舊留存,其真實性可以被證 明。 實地探訪:墓碑文革中被挖掉了 根據“蘇氏宗譜”的記載,記者來到了高橋灣的蘇家巖。這是壹個三面環山, 壹面環河的地方。當地百姓說,這裏本來的土名叫“雙山廟”,蘇東坡墓就坐落在 東面山的壹個山包上, 其地有上百畝的開闊地帶,現在已經變成了霍山縣高橋灣 開發區。蘇東坡墓占地 400 多平方米,在墓園的左邊能看到壹條沛河的河段。經 霍山縣文物部門勘察, 蘇東坡墓由鵝暖石和糯米汁漿砌成的, 層層疊疊十分堅固。 據當地人講,此處原有墓碑,但上世紀文化大革命時被挖掉放進池塘裏了, 至今下落不明,1988 年蘇軾後代重新刻了壹個墓碑,上寫“蘇文公墓”,“文忠公 甲山庚向”等字樣。據 85 歲的當地守墓人萬德明回憶,“後面的山頭都是蘇家的 墓園,其中有壹個名人是蘇轍第九代傳人蘇昶,墓在東坡墓左上方 60 米開外, 因為根據?蘇氏宗譜?記載,他是東坡的後代,才葬於此”。 守墓人口述:這裏確實是蘇東坡的真墳 萬德明告訴記者, 蘇家巖歷史上是釣臺鄉的壹個村級單位,包括雙山灣和灊 臺寺。當年河寬水深,可以通航,灊臺寺、雙山,都在大河中間,將淠水分成三 流,至蘇家巖合流為壹。這雙山上植桃樹千萬株,桃花盛開之時,花瓣隨風飄落 水面,隨微波蕩漾,很是壯觀,故有“雙山桃浪”之美稱。 萬老還說他年輕的時候見過東坡墓前的碑呈半月形,“東坡墓有萬家代代守 墳,稱為守墳莊戶。萬家每年會接待清明節前來祭奠的蘇家後人。”萬老說。這 壹約定被萬家代代相傳直到解放後土改時期。萬老先生還告訴我們,這古墳確實 是蘇東坡的真墳, 歷代先祖對後代都是這樣交代的, “要保密, 防壞人竊墳挖墓”。 所以直到全國解放,蘇家巖上的東坡墓知之者少。 歷數淵源: 霍山“小赤壁”為蘇東坡所寫 據霍山縣原宣傳部黨組書記金昭介 紹, 唐代著名政治家、 文學家蘇味道曾以禦史大夫的身份“刺”眉州, 是“三蘇” (蘇 洵、蘇軾、蘇轍)之祖。蘇味道還有另壹脈隱於霍山雙山灣蘇家巖,也就是說, 隱於蘇家巖的蘇氏這壹脈與“三蘇”同宗。霍山姓氏中最早也有蘇、余、程、張、 熊、劉、何、汪等的歷史,檔案資料顯示,開皇元年霍山定名後,蘇氏後人在霍 山居住,並漸成旺族。 此外,霍山的“小赤壁”,是蘇東坡親筆書寫。“小赤壁”的傳說有很多,壹種 說法是東坡來自湖北黃州,遊歷霍山潛臺寺時,有黃川赤壁氣象,故興筆揮毫留 下“小赤壁”三字。第二種說法是,蘇東坡調任揚州,為興修水利視察安徽(當時 安徽屬揚州管轄) ,因為覺得這裏有黃州赤壁的勝景,蘇東坡滿懷激情,隨手書 寫“小赤壁”三字於巖壁上。此外,也有壹種說法稱蘇東坡有壹位紅顏知己居住霍 山,年代不詳,他壹次私訪民情,走鄉串戶,到潛臺,留下“小赤壁”三字。 縣誌佐證:文忠公墓與“三蘇”祠同屬壹體 “霍山縣在明朝的時候建有三蘇祠,後來毀於戰火。”霍山縣蘇氏傳人蘇啟彬 說。霍山為什麽會建有三蘇祠呢?這是因為它與文忠公墓密不可分,同屬壹體。 記者在霍山縣的縣誌材料裏發現, 三蘇祠祠基舊址與蘇文忠公墓的界碑範圍 都有記錄,存在壹定的關聯性。三蘇祠基址東至蔔家巷街心,西至開運寺東首墻 角根,墻角曲轉向南抵大街心,南至王家巷口街心,北至祠後王姓墻角。文忠公 墓,東至蘇家巖下首河邊,西至墳前山腳,田埂穿過大溝直抵雙山大腳,南至大 天河,北至山腳小塔分水節節牽崗上。 專家觀點:葬在霍山是有可能的 六安市考古界知名人士、 安徽皖西學院副教授姚治中認為,宋代的蘇東坡遺 骸葬在霍山是有可能的。“那個年代,墓葬遷移主要靠水路運輸,從常州的運河 到淮河再到沛河,是完全有可能的;此外,蘇東坡曾經多次到過霍山,並在潛臺 寺留有小赤壁三個大字, 三字至今留存, 據史料記載與考證確實是蘇東坡的手書。 第三,蘇東坡也曾在安徽舒州即現在的舒城工作過。 蘇東坡墓目前已申報六安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六安市文物管理局胡局長表 示, 蘇東坡墓要保護, 它即使不是蘇東坡真墓是衣冠冢, 也有非常大的保護價值。 據悉,霍山縣在發現東坡墓之後,成立了三蘇文化研究協會籌備組。他們也正在 為弄清蘇軾墓的來龍去脈與起源尋找更多、更有力的證據。
上一篇:壹個好的銷售員應該怎麽做?下一篇:總結中國古代農耕文明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