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幅鄉村生活的歷史畫卷——讀王興國長篇小說《黃河從咱身邊過》
◎解懷福
經久不息的黃河水緩緩地流淌著,流過咱身邊,流過她腰際的長河灣,浸潤並滋養著這片既荒疏又富饒的黃土地。
悠悠逝水,日月穿梭,時間的激流沖擊著村民的日常生活,農村體制改革和社會嬗變,蹚過村民的心靈,他們焦躁著、思謀著、盼望著、行動著,各色人物紛紛登場,上演了壹幕幕復雜而豐富的活話劇。氤氳著煙火味的中國鄉村歷史,便由他們書寫,哪怕是壹個片段,壹個章節。
我區農民作家王興國,在宏大敘事和幽微洞悉的二維結構之間,選擇了壹個合適的“度”,於壹個恰當的斜剖面上,將他熟悉而豐厚的鄉村生活體驗,將他鐘情眷戀的父老鄉親們,灌註以創作主體深邃的思考和濃郁的情愫,並以此為原料,在淳厚溫熱的黃土地上,用他日趨成熟的藝術之筆,為我們描繪了壹幅鄉村生活的歷史畫卷。
這幅畫卷是油畫,基調是黃褐色的,主體是以吳阿旦為主的人物群像。這些形形 *** 的人物,飽含著自己的喜怒哀樂,他們的言語、行動、心靈、命運,以及較為復雜的關系和紛擾的底層日常生活,向讀者轉達了中國鄉村歷史變遷的氣息。
賞讀《黃河從咱身邊過》,仿佛是咀嚼壹碗白米幹飯,甜軟有味;品咂壹個白饅頭,結實耐飽;啜飲壹杯谷米粥,香糯養胃。
在對這部長篇小說整體把握的基礎上,我有以下幾點閱讀感受。
壹是作品內容:“歷史”在日常生活中呈現。
小說的題目,就是“文眼”,猛壹看,讀者的腦海裏就會立馬跳出這樣的關鍵詞:熱土、村民、時間、歷史、生存意誌、生生不息。
的確,作品寫了長河灣村近三十年(1980—2010)的歷史。正如作家所說:“我沒有刻意去標註時間,而是用事件和背景來揭示時間,讓讀者從閱讀中去感知那些故事都是哪壹年發生的。”作家深知文學是要靠形象、感性來表達的,通過對故事情節、日常生活的敘述,著力塑造有代表性的人物形象,表現自己的思想、情感和審美追求。
作品中的“歷史”自然是具體可感的,是壹種“形而下”,否則就會墮入硬、玄、空的泥淖,鄉村各種普通的小人物日常繁雜、瑣碎的生活,像是壹塊混沌的海綿體,之中暗貯著政治、經濟、社會、宗教、倫理、觀念等汁液。如果壹味地敘述自己熟悉感性的壹地雞毛式的生活,放棄了創作主體的觀照和“意義”的思考,那便是文字,不是文學。作家很好地處理了意義與敘事、歷史與人物、宏大與幽微之間的關系。
我們在閱讀中,不難梳理出長河灣村變遷史的三個階段:第壹是農村改革開放初期,第二是土地承包經營階段,第三是土地流轉階段。這三個不同階段,發生了許許多多能夠承載人物的事件和故事。譬如:聯產承包到戶,分配生產資料;占田征地,土地承包,上訪催要補償款;大型農業、機械耕作,多種經營,農牧結合;新農村建設、城鎮化建設,進城發展、外出打工,土地糾紛,科學種田;農銷聯社、建築公司、木器家具廠之類的出現,鄉鎮企業的老板時常行進在鄉村通向城市的路上。還有偷盜、造假、賭博、放貸、逼債、迷信活動等負面現象,有紅白喜事,“花兒”吟唱,流行音樂、KTV歌舞廳……都是“向後看”早期鄉村記憶中很活躍的因子。
村民們吃飽了肚子期望快富,壹切向錢看;現實的變化促使觀念的轉變,村民憧憬城市生活;商品經濟大潮的激浪湧動,蕩起了他們心裏的層層漣漪。作品雖屬於鄉土文學,但作家不多落筆於鄉村自然風景和民風習俗,不註重宗教和民族心理的探秘,而是描寫各種事件和故事中世態人物眾生相,滿足讀者感性直觀的審美需求。
作家善於把壹個歷史時期的鄉村嬗變,濃縮到壹個小社會裏,在壹派淳厚的西北鄉土味中,以人物命運為經,以事件演變為緯,交錯人生世相,演出兒女風情,真實地反映了三十年來農民的生活,將鄉村經濟、歷史、農民性格的礦藏挖掘到了壹定的深度。
二是人物塑造:真實可感的普通人物群像。
魯迅先生說:“寫小說,說到底,就是寫人物。小說藝術的精髓就是創造人物的藝術。”作家緊緊圍繞人物敘述著,有滋有味地描寫著,努力使自己筆下的人物鮮活起來。而那些生存於長河灣這片熱土上各類村民的魂靈們,便以自己的行動軌跡,塗抹著各自性格的不同色彩;以世俗生活中相互交錯的關系,向我們講述著壹段歷史。
有“浪子回頭金不換”的吳阿旦,精明、強勢的楊萬,憨厚、遲疑的吳千,善良、感恩的桂花,有富有眼光的楊成剛,路途困頓的橛子,熱心助人的陳新,還有有道德感的馬二水,熱情、開朗的王祖爾,沈穩、內秀的潘欣,暴發戶梁國軍,富婆素丫等。
下面對幾個主要人物多說幾句。
貧協主席吳千,身強體壯,不會動腦子,面對鄉村突變,他陷入了猶豫和窮困中,既留戀過去的“大鍋飯”,又對未來感到壹片茫然。在楊萬的開導、幫助下,他脫胎換骨、有了心勁,用五年時間開墾蘆草溝荒地44塊,為吳阿旦的創業、發展攢下了第壹桶金。腦子活泛的牧羊人楊萬,強勢、有責任感,人品好、有威望,他贊成包產到戶,依靠養羊致富,要以另外的方式活壹回。他愛管“閑事”,幫襯桂花蓋房子,給阿旦辦土地證,到鎮上要錢,支持阿旦的發展,都是值得肯定的。在與桂花發生了風雨事之後,他自摑、懺悔,心裏十分矛盾痛苦。楊萬這個人物的多面性,正反映了人性的復雜與幽深。
小說文本的主人公吳阿旦,他的人生起點是偷盜、入獄勞改。而壹個農家子弟血液裏固有的對土地的依戀,使他放棄了農場職工的身份,毅然回到鄉村成長、創業、發展,心智逐漸成熟。他學會了勞動和思索,找回了自尊和自信心,找回了人生的正確方向。在受到楊萬等眾多鄉鄰的幫助時,他將美好的鄉村道德和宗教準則灌註於心於行:懺悔、感恩、仁義、友善;在與王祖爾、潘欣、橛子、楊成剛等人相處的過程中,他找回心靈丟失的東西,學會了付出與助人,誠信與堅守,也收獲了友誼和愛情。他順勢而行,逐潮而動,於艱難和坎坷中不斷探尋新出路。70多畝土地是他的底氣,35.2萬征地補償款是他的資本,他富裕了,但和別的富裕農民的走向不同。他農牧業同步發展,改變種植結構;承包荒地,做起了大型的機械化農業(土地180畝),反對迷信活動,科學種田;他成立農銷聯社、接管華米公司爛攤子,把農業經濟做得風生水起。阿旦的人生實踐和方向,是歷史的主潮流,作家通過他的形象,謳歌了積極向上、追求幸福生活和人生價值的頑強精神,凸顯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偉大成就和歷史進程。
難纏的“刺兒頭”王憶,是個萬元戶,愛顯擺,有點“小人”的味道,嫉妒阿旦,緊盯領導,精於小算計,但難成大事。他抽煙喝酒,隨心所欲,卻沒有沖破自己內心的底線,還兩次搭救過他。“土皇上”潘文忠,處世玩權,厚黑行事,徇私發跡,大肆斂財,但沒有走到飛揚跋扈、為所欲為的地步,仍然表面裝“儉樸”,做事有“分寸”,能屈能伸,比如阿旦的大額補償款最終還是全拿到手了。混混哈國軍有自尊、講義氣。這裏發生的許多事件和矛盾大都能夠得以和平、妥善的解決,最終是邪不壓正,大道通行,以阿旦、楊萬、楊成剛、潘欣為代表的正能量和人性的溫暖,在長河灣始終占據著主流地位。
值得壹提的是趙金貴,他為了能給孫子高考加分,上演了“見義勇為”悲喜劇——於心裏矛盾中,把河灘邊可能溺水的孩子哄走,失去見義勇為的機會;給金廣錢夫婦拉架,惹了壹 *** 騷,挨了夏荷的拍磚。於幽默的輕喜劇的表演中,悲喜交加,令人心酸。
總之,《黃河從咱身邊過》旨在塑造悠悠逝水中各色村民的魂靈,表現他們的日常生活和心理震蕩,反應中國鄉村急遽變革的歷史風貌,書寫了壹曲淳樸善良、人性溫暖,艱苦奮鬥、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的頌歌。
三是藝術形式:精於設計及“花兒”的引入。
在藝術表現形式方面,作者是精於設計的。
從結構上看,由於是初次進行長篇創作,作家采取了散點透視的方法,仿佛是多個中短篇有機組合而成的。每小節集中兩三個場景或事件,但又不均勻地揮灑筆墨,運用敘述、描寫、插敘、補敘的方法,不斷在不同的時空之間跳躍穿梭,使人物“互見”相映。仔細審視,51個小節像是壹捆捆橫呈於長河灣這片黃土地的麥子,將13個章節的題目按時間順序串起來,讓主人公吳阿旦給捆起來,就不至於松散了,從而形成渾然統壹的整體。
從人物關系上看,作者設計了與吳、楊、王、潘四家相關聯的壹些重要人物,但又沒有陷入家族紛爭的漩渦,因為作品的重點不在這裏。另外,吳阿旦、王祖兒、潘欣三角關系的確立,加之楊芳作為“醜角”的插科打諢,為作家營造故事情節和細膩地刻畫人物的心靈,帶來了很大的方便。
鳳霞商店的設計也很機智,令我們想到了老舍的《茶館》、魯迅《藥》裏的茶館。的確,茶館、小商店、麻將館、南墻根等都是人群雜聚和亂竄的地方,也是易於產生矛盾和故事的處所,作家看中了它們,往往用來作為發酵故事和情節的“面盆子”。王興國也不例外,深諳此道。
小說的語言,我是非常喜歡的。作者敘述的語言是樸實、形象、生動、有味的,包括在人物的對話中,作者使用了鄉村俗語、諺語、歇後語、“花兒”,使文學語言鮮活有味道了,讓讀者讀起來獲得了壹種輕松的審美愉悅。例如:
俗話說,心裏頭有計養十口,肩膀上有勁養壹口。意思是人僅有壹身蠻力氣是不夠的,還得有心計。
楊萬說:“醜婆姨強過孤鬼,爛褲子強過光腿,聽過嗎?”
最終,他屈服了,投降了,他就像磨道裏聽話的驢,無論轉多少圈,還是轉不出那個圓。
看來這小子是緔鞋的不拿錐子——真(針)行呢。
下面就“花兒”的引入,多說幾句。
作者設計了牧羊人楊萬和楊成孝父子倆唱“花兒”,甚至楊成孝成長為“花兒”民歌王,這為作品平添了亮麗的壹筆。以楊成孝為主唱的10段“花兒”,分別插入到各章節中間,針對不同的場景和人物,或敘述、描寫,或議論、抒情,對故事情節的展開和人物形象的塑造,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在滿含著濃郁的鄉土氣息的敘述中,壹路飄蕩著優美情深的“花兒”歌聲,既渲染了西北鄉村自然和人文環境黏稠的藝術氛圍,又使作品浸潤了壹種詩意和空靈的情調。這讓我們自然想起了張承誌的中篇小說《黑駿馬》。
譬如作品第7節中楊萬唱的“花兒”:
哎——哎嗨喲——火紅的太陽每天從黃沙骨朵出呢/好日子誰給的讓人感激得哭呢/金飯碗銀飯碗還是泥飯碗最真/要什麽給什麽恩典勝過古今/走大路有奔頭從此種田的放心/邊邁步邊唱歌咱們永遠年輕/哎嗨喲……
包括第5節楊萬吟唱的兩段“花兒”,也表達了面臨農村體制變革和新政策的實施,村民非常高興的心情以及對黨和 *** 的信任,對未來的幸福充滿了自信。
再如第23節開首楊成孝唱的壹段“花兒”:
窮養兒娃富養女,雞窩裏抱出個金鳳凰/心疼著放不下,拿二寸板板子貢上/野外的風刮進川裏,把咱的空氣染臟/哎!主啊,害怕著哪還像回回的家鄉……
該段唱詞借楊成孝之口,述說在外部環境的影響下,加上正確教育的缺失,王祖兒的學壞,引起人們對淳樸潔凈的鄉俗民風和傳統美德可能受到汙染的擔憂。
又如第31節開首楊成孝唱道:
哎——哎——嗨喲——蘆花花逢秋頂著個稍稍子黃呢/蒲公英甩籽順著風風子揚呢/稻穗子灌漿它就快變成糧了/莊戶人高興是日子比往年強了/夏花兒開過了/雁翹織天上/美麗的河灣迷人的秋哎/正在變模樣——哎嗨嗨喲——
“花兒”的字裏行間洋溢著對遍地金黃的秋天的贊美和豐收在望的喜悅心情。
總之,作者將自己多年的鄉村生活體驗和豐厚的創作素材,以文學藝術的形式毫無保留地呈現給我們。可敬的是在20萬字之多的敘事中,作者的敘事節奏平靜、沈穩,快慢、詳略的把握上也比較恰當。
在主人公吳阿旦的形象塑造與阿旦、祖爾、潘欣的三角關系上,作者盡量做足文章;對於楊萬、吳千、王憶、楊成剛、潘文忠等主要人物,作者也設法為他們提供較多出場的機會。譬如,在第7和第8節中,作者比較詳細地敘述了楊萬和桂花的故事,以及楊萬懺悔的心理。在第27、第28和第33、第34節中,細膩地描寫了阿旦、祖爾、潘欣三人之間的微妙關系和心理,還細致地敘述了阿旦與橛子的友好相處,表現了男女之間的戀情與友誼。在第47節中,細寫了索丫覬覦婚外戀、要從經濟上支持楊成剛幹大事的復雜情緒等。
處於文學藝術審美理想上的考慮,我們希望作者在故事情節和人物的設計上,還可以更加集中些,有的次要人物或許能夠合並。我們也希望在面對紛繁事件和諸多素材的處理上,作者更多地捕捉那些以壹當十的細節,精細地描繪並註重人物心靈世界的開掘。
但願王興國繼續創作出更為優秀的文學作品!
解懷福,永寧縣教育體育局幹部,寧夏作協會員,銀川市作協、書協會員,在省內外報刊上發表作品40余篇。2013年9月,文學作品集《仰望星空》由寧夏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