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合唱記憶

合唱記憶

文/李偉華

?今天的市戲劇傳承中心是因早些年長沙古畫戲(湘東路)申遺成功而得名。它也被命名為市藝術劇院,實際上是原市歌舞團(以下簡稱“市歌”)和古畫劇團的合並。

?我於1996年8月20日被分配到“宋明高”當學生。當時株洲師範學校1班的大部分學生都加入了這個團體,還有衡陽藝校和常德藝校的近30名畢業生。在這些學生中,由於當時編制的限制,招生手續分為兩批。當年有同學辦理了入學手續,我在5月1998加入了第二批。

這是“宋明高”自1959創辦以來為數不多的大規模人才引進。此舉得到了時任市委副書記的小同誌的高度重視,也得到了市文化局長及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

?(1)入團

為了讓新生有壹個良好的學習生活環境,集團多次召開團隊會議,對學生入團後的管理、教育等諸多問題進行討論和研討。首先是解決學生的住宿問題。團部調整後,壹部分學生被安排住在筒子樓(當時的辦公樓),另壹部分被安排住在團裏提前預留的少量胚房套房。住筒子樓的學生是兩個人,住套間的學生是四到五個人。就這樣,學生們的住房問題終於順利解決了。

對人民來說,食物是最重要的。接下來就是如何解決這麽多學生的壹日三餐問題。在小組會議上,時任組長的孔令傑同誌作出了最後決定。在集團財務資金並不寬裕的情況下,他給了專項資金,招了兩個工人,簡單修繕多年後,食堂恢復了運營。剛開始只是象征性的三元壹頓飯,後來漲到了五元。在修食堂的同時,我們還修了澡堂、排練廳、公廁等多年不用的基礎設施。總的來說,雖然當時的生活環境有點簡陋,但是學生們有固定的住處,三餐無憂。

為了解決學生的日常管理問題,團裏正式任命了樂隊領隊鄧和平和舞蹈老師莫光洲兩位老師,分別負責管理我們的日常排練和生活,長期與我們同吃同住。兩位老師也盡職盡責,把我們的生活和學習管理的有條不紊。?那時候學生們每天早上都要準時簽到,開早會。兩位負責人分別安排了當天的工作和學習任務。如果學生有私事不能參加晨會,就要請假,得到批準才能去。

在業務學習方面,集團為所有學員安排了相應的專業導師,並鼓勵他們在業余時間參加各種業務培訓。很長壹段時間,團裏沒有演出的時候,他們就負責業務領導,在團裏安排資深老師,定期組織學員集體培訓:文學理論、舞臺表演、基礎樂理等。有時候集團還會請壹些市裏的知名人士給妳上各種課。現在想來,當時的組長為了我們的成長,也是煞費苦心。

當時團裏有個不成文的規定:只要不影響工作,允許學生通過正當渠道在當時的夜總會(舞廳)表演;我也默許大家開展有獎勵的美術教學等活動;群體中這些人性化的決策,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社會實踐機會和更大的活動空間,也為學生逐漸融入社會打下了良好的社會基礎。

(2)軍事訓練

?分到團裏不到壹個月,團裏就組織全體新生到株洲縣某炮兵團接受為期壹周的軍事訓練(簡稱寫作訓練)。

軍訓期間,吃、住、行等壹切活動。都是由部隊統壹安排,從早上六點起床到晚上九點睡覺,壹切活動都安排的有條不紊。軍訓項目:從整理內務到隊列、隊形訓練;從學敬禮到步槍射擊;從禮貌用語到行為準則,可以說是包羅萬象。

按照教官的統壹部署,學生們規規矩矩地練習,但三天後,壹支像樣的“文藝新軍”邁著整齊的步伐,喊著統壹的口號,受到了市裏分管文化戰線的領導的迎接。同時,領導們也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其中壹句原話是:...三天不見,就要刮目相看了。然後他們合影留念,鼓勵了同學們。

?在團領導的安排下,也為了感謝部隊領導的關心愛護和教官們的辛苦付出,軍訓的最後壹天,同學們為部隊全體官兵獻上了豐富多彩的文藝節目。官兵們被舞臺上的精彩表演迷住了,被學生們的表演打動了。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那天晚上我正要回團裏。臨別的那壹刻,導師和學生們相擁,含淚而別。

?說實話,能參加這次軍訓,也是我人生中難得的經歷。軍旅生活的觀念確實給我後來的工作生活帶來了很多影響。這種嚴謹的部隊生活方式,極大地提升了我的本質、精神和精神,至今難忘。

(3)小家庭

?在團裏,我搬了很多次家,從四個人的套房到兩個人的筒子樓。搬到小單間的時候,已經是上班第四年了,終於有了自己的小天地。在我的小單間裏,我當時很窮,沒有壹件像樣的裝飾品,也沒有家用電器,夏天更熱,只好厚著臉皮跟父母要點錢,買了壹臺單冷空調。我的床是向斯特森先生借的,桌椅也是壹些老同誌贈送的。

?後來跟朋友永貴借了點錢,添置了壹臺二手彩電,還從老家搬了壹副環繞聲系統,然後我又精心布置了壹下。就這樣,我告別了多年的社會生活。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壹個體面、獨立、溫馨的單身之家就完成了。

為了讓單工在食堂休息時自己做飯,團裏在大排練場邊上搭起了壹排小矮房。作為公共廚房,三五個關系不錯的朋友先合夥做飯。後來因為口味不同,基本上有了壹套做飯的設備,各自獨立創業。現在覺得挺有意思的,我的廚藝也是那時候養成的。

在單身宿舍住了七年,集體生活美好難忘。在這以團體為家的日子裏,我學會了生活,學會了包容,學會了理解。歌舞團的七年生活,有我美好的回憶,也是我人生的財富。

?(4)教學

?入團後拿到了第壹份財務工資218元。當時我很激動。來株洲多年,終於修成正果。興奮過後是失望,因為這點工資根本無法讓壹個成年人在城市裏生存。很長壹段時間,父母每個月都給我寄錢補貼生活。所以很多同批入團的同學都棄崗另謀出路,離團了。因為我是農村戶口,無處可去,只能靠單位的金字招牌開始第二職業——美術教學。

上帝不會關上壹扇門,但他會打開另壹扇門。起初,我在母校(株洲師範學院)訓練竹笛。第壹期,我招了十幾個學生。就這樣,我和藝術培訓結下了不解之緣,帶的學生越多越好,壹直延續到現在。我仍然清楚地記得,我的第壹個小班學生是由小組的壹位老成員趙明華推薦給我的。趙先生是壹個熱心腸的人,我仍然記得他對我的幫助。

(5)跑步場地

上世紀90年代末,株洲的卡拉ok文化非常流行。作為壹個專業劇團的演員,能有機會在歌廳(走穴)裏跑跑步,在當時也是壹種榮幸,因為我當時年紀小,生活經驗少,所以我很難有機會跑跑步,看到劇團裏的其他同誌,在歌廳裏如魚得水,我也很羨慕。

?有壹次,團體金牌主持人王永剛生病住院了。我帶了些水果來拜訪。當時王先生很感動,覺得小夥子很懂事。出院後,王先生推薦我去當時壹家知名的歌廳做表演嘉賓。我當時很高興,感謝王先生的好意接見。為了成為更好的表演嘉賓,我創作了壹套獨特的民樂合奏。就這樣,我的卡拉ok表演生涯跑遍了株洲各大歌廳,持續了十年,直到卡拉ok文化的衰落。

(六)下鄉

在當時,當時的農村演出和現在的農村演出最大的區別就是合作單位邀請他們賣票,收入和商家按比例分成,也就是營業性演出。根據情況,演員可以得到相應的演出費,但他們自己裝卸舞臺很辛苦。有時候為了省錢,演員自己做,賣菜做飯,同誌們吃自己做的飯也很開心。這種表演體驗是現在的年輕演員很難想象的。

?當時的演出壹般是文藝晚會的形式,節目也豐富多彩,有聲樂、舞蹈、器樂、小品、歌劇等。演出有單場,也有多場,有時在壹個地方多場,有時在另壹個地方壹場,壹天最多四場。我記得最長的壹次演出是21天,有幾十場。

在壹些艱苦的地方演出時,我們經常會遇到壹些不買票的觀眾。在這種情況下,為了捍衛我們的尊嚴,我們的工作人員(演員)經常和他們發生肢體沖突,演員受傷是常事。每次遇到這種情況,都是當地派出所出面調解,事情就能解決。

(7)導師

在團裏,把比自己大(壹般大五歲以上)的同誌當作老師,以示尊敬,稱呼也很親切。多和林老師是我在株洲師範學院讀書時的長笛老師,也是我入團後分配給我的專業指導老師,也就是俗稱的師傅。我壹直很尊敬師父,無論在學校還是生活中,他們都是以客為尊。

師父不僅教了我竹笛技藝,還從他身上學到了包容和友善。老公在生活上給了我無微不至的照顧,是我生命中的貴人。

為了完成我的事業發展,我入團後,師父很少吹笛子,給了我舞臺。株洲市音樂家協會即將成立竹笛學會時,師父再次強烈推薦我當選會長,成為學會名譽會長。師父如此賢惠淡泊名利,王先生的人品也是業內有口皆碑。

(8)結論

“諸葛”的記憶太多,能記住的太少。伴隨著我的不斷成長,優秀嚴謹的舞臺傳統,劇團感人至深的故事,“諸葛”人對黨無比赤誠,對祖國無限熱愛,對藝術執著熱情的追求,對戰友春天般的溫暖...這壹切,早已融進了“諸葛”的血液。

?“諸葛”是壹所充滿情懷、永不畢業的學校,培養了數百名藝術精英;“諸葛”曾如萬丈光芒,照耀著心懷藝術夢想並為之奮鬥終生的有誌青年;“諸葛”也是我夢開始的地方,初戀感情和熱血濃烈的地方;“諸葛”有著非凡而輝煌的昨天。回憶“諸葛”思緒萬千,我要崇拜“諸葛”,永遠的“諸葛”!我永遠愛妳!

?關於作者:

李偉華:男,9月出生,1976,湖南攸縣人,畢業於星海音樂學院,現就職於株州戲劇傳承中心。湖南工業大學音樂學院特聘講師。現為國家級竹笛葫蘆絲演奏家,中國竹笛葫蘆絲學會會員,湖南省竹笛葫蘆絲學會副會長,株洲市音樂家協會理事,竹笛葫蘆絲學會會長,湖南省全國竹笛葫蘆絲考試高級考官,歷屆省級竹笛葫蘆絲比賽專家評委。

  • 上一篇:杭州中山路美食指南杭州中山北路美食街
  • 下一篇:民間金融的發展趨勢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