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認為關節炎只是“老年病”的壹種,但今天這個觀念應該更新了,因為最近10年,年輕人的骨關節炎發病率也有所上升。如果妳即將或已經步入30歲,最好保護好自己,開始學習骨骼和關節的保健方法。
頸部關節:註意姿勢,多做運動。
點頭和搖頭時,我們經常使用頸部關節。頸椎,尤其是脊柱的前三塊骨頭,彈性非常好,但是壹旦受傷,就會變得非常僵硬。看電腦和熨衣服會使身體向前彎曲,容易對椎間盤造成壓力,進壹步加重頸椎關節的僵硬,所以工作時最好不要長時間低頭。
保護建議:日常生活中,可以將下巴盡量壓向胸部,然後擡頭看天花板。動作要慢,連續做五次,然後同樣緩慢的把頭往下壓10次,有利於鍛煉頸部關節。
肩關節:行走擺臂+舉手拉伸。
學生或在課堂上工作的學生經常肩膀疼痛、僵硬,甚至肩膀活動受限。原因是肩關節活動不足。其實肩關節是全身比較輕松的關節,因為肩膀通常不承擔任何重量,所以肩關節磨損嚴重的概率很小。如果肩關節不夠活躍,最初的癥狀是洗頭困難,然後肩膀僵硬。
保護建議:日常生活中,不要固定壹個姿勢太久。如果雙手舉過頭頂做壹些拉伸運動,可以提高肩膀的柔韌性。為了防止駝背增加肩關節磨損,每天可以把肩膀向後轉10次。此外,走路時擺動手臂也很有幫助。
肘關節:拉手柄時註意鼠標。
舉重會造成肘關節損傷,同時做拉伸、旋轉等動作也會拉傷肘關節附近的韌帶。很多人都知道“網球肘”或“高爾夫球肘”,這是由於肘部反復練習造成的。
保護建議:抓東西的時候最好把手柄換成大尺寸的,這樣就不會太用力了。使用電腦時,最好將鼠標貼近身體,以免拉伸肘關節韌帶。每天彎曲和伸直手臂10次,可以保持肌腱和韌帶的柔軟。
腕關節:經常抓握+手腕運動。
手指關節比腕關節更容易磨損。尤其是那些長時間從事體力勞動的女性,比如織毛衣或者在生產線上,發病率非常高,經常會感到拇指根部疼痛。
保護建議:日常生活中,雙手最好不要長時間保持同壹姿勢,經常做抓握動作,或者壹手握拳,另壹手握住,手腕從左到右上下活動。活動越多樣化,對手腕和手關節越有好處。
膝關節:負荷小+控制運動。
人體60%的重量是由膝關節內側支撐的,所以膝關節內側的半月板非常容易拉傷,髕骨軟骨也容易在長期摩擦後出現問題。所以人過了30歲以後,要特別註意膝關節的保養。在日常生活和運動中,突然用力和快速扭轉會沖擊膝關節,極易受傷;平時不運動,長時間突然走路或跑步也容易造成半月板或髕骨軟骨損傷;肥胖也是膝關節損傷的重要原因。
保護建議:如果妳的膝關節經常疼或者有問題,就要盡量避免爬山、上下樓梯等對膝關節有很大壓力的運動。即使妳的膝關節壹直保持健康,長跑和負重登山也要適度。在日常運動中,倒著走是鍛煉膝蓋的最好方式,可以讓膝關節充分靈活,是很好的熱身運動。
2.中醫有幾種常見的正骨手法。
* * *有六種,希望能幫到妳。
1.艾灸:用手觸摸病人的傷口進行初步診斷是最重要的環節。確定是骨折、斷骨、裂紋、脫臼以及有無並發癥,再根據傷情進行處理。
2.提法:提起陷骨,使其恢復正常。如果妳遇到腰部扭曲,或肋骨凹陷,使用公式。
3、連接:使斷骨閉合,恢復如初。
4、端法:用手托住患部,考慮力度,或由外向內支撐,或直端斜端,這樣會使脫位的關節不偏不倚地恢復原位。
5.按摩方法:“推”是指通過推來恢復患肢,“取”是指用手捏患部,使其慢慢恢復。如果傷已痊愈但仍感覺氣血不通,功能受損或關節散結,就用按摩的方法。
6.* * *方法:如果軟組織受傷,局部麻木,血液循環不暢,氣血受阻,功能障礙等病癥,用手慢慢向下壓,使瘀血阻滯的氣血部位暢通,脹開,有助於循環。
葉靜本草的精英團隊希望您滿意。
3.什麽是正骨術?
正骨新八法是現代臨床正骨的基本方法。
(1)觸及內心。用手指和腹部觸摸骨折部位,用心感受。手法會逐漸由淺入深,由遠及近了解骨折移位,無論是分離還是骨片。醫生要在腦海中建立骨折移位的三維圖像。
雖然通過x光可以清楚地看到骨骼的形狀,但x光只能給人壹個平面的指示,觸摸心臟會有助於了解全貌。因此,臨床上運用其他方法治療該證時,手觸心臟將成為主導方法。
②拉伸牽引。骨折復位最初的手法是壹個或幾個人捏住骨折的近、遠段,先使肢體在原來變形的位置沿肢體縱軸抗牽引,然後按照正骨的步驟改變肢體的方向,繼續牽引,糾正肢體的縮短畸形,恢復肢體的長度,為實施其他正骨手法創造條件。
③旋轉、屈伸。骨折近段位置不易改變,遠段因失去連續性可活動,故采用旋轉、屈伸、外展、內收等方法減少骨折段的旋轉或角位移。
(4)提起壓到底擠壓。用來減少骨折側向位移的方法,古代稱為矯直。
骨折外側移位可分為前後移位和內外側移位。前者通過提壓矯正,後者通過端擠矯正。醫師壹手固定骨折近端,另壹手托住骨折遠端,或上下推動,或擠壓左右兩端。
⑤擺動和觸摸。用於橫向和鋸齒狀骨折,可使骨折面緊密接觸,增加復位的穩定性。
雙手固定骨折,在助手的牽引下,從左向右或上下輕輕搖動骨折遠端,直至骨摩擦音消失,稱為搖動法。觸摸可使骨折端緊密插入。醫生壹只手固定骨折,另壹只手輕拍骨折的遠端。
⑥擠壓分割骨頭。用於矯正兩骨並置骨折移位的手法,醫生用拇指和手指從骨折部位的掌背擠壓或捏緊兩骨之間的間隙,使骨間膜緊張,並攏的骨折端分開,使遠近骨折段相對穩定,並置的雙骨折可像單骨折壹樣復位在壹起。
⑦折疊頂部並擺動。采用疊頂法矯正肌肉豐富部位的骨折,單純牽拉拉伸無法矯正較大的重疊移位。
拇指並排抵住骨折的凸出端,雙手手指環繞骨折的凹陷端,用力按壓凸出端使骨折的原始成角增加到30~50度。當骨折端骨皮質接近時,用四指環繞突然伸直遠折端成角,反向折疊矯正畸形。旋轉法用於矯正斜形骨折、螺旋形骨折和軟組織嵌頓性骨折伴向後移位。
雙手握住遠近斷端,按原骨折移位方向反向旋轉,使斷端相對。8按摩* * *。
此法是經絡按摩在骨折復位中的具體應用,旨在對骨折復位後骨折周圍受損的肌腱進行調理,但經絡按摩應輕柔使用,僅作為最後的輔助手法。
4.“正骨八法”有哪些內容
清代吳倩在《醫宗金鑒正骨心法要則》中將觸、接、端、舉、按、揉、推、取列為正骨八法。
剔骨也叫整骨,即骨折、脫位通過手法復位。骨折復位的基本原則是骨折遠端向近端靠攏,做到穩、準、輕,爭取壹次性復位成功。
以下是對常用整骨手法的描述,實際上包括了上述“八法”的內容。在觸摸心臟之前,妳必須用手觸摸骨折處,這樣x光片顯示的骨折處的位移才能在妳的腦海中形成壹個三維圖像。
觸摸時要先輕後重,由淺入深,由遠及近,真正了解骨折的具體位置,達到“機觸外,巧長內,手隨意轉,法從手來”的地步。拉伸牽引“欲合則先,分而合”是整骨手法的重要步驟,主要用於抵抗眼肌的阻力,糾正骨折的重疊移位。
牽引時,用力要由輕到重,平穩連續,以促進斷骨分離,為下壹步手法復位創造條件。旋背用於矯正骨折斷端間的旋轉和後移。
旋轉手法用於在保持牽引的同時,通過沿著肢體的縱軸向內或向外旋轉來恢復肢體的正常生理軸。
5.有朋友知道如何更好的學習骨科知識嗎?
怎麽說呢?壹點壹點看。學骨科,首先要懂解剖學。運動系統的解剖必須要動,然後神經系統的解剖必須要懂。
了解循環系統也是必要的,看專業書籍也是必要的。對於初學者來說,可以看看骨關節損傷。想了解骨病,可以看看《實用骨科》,不過這本書不太好,其他的都不是真的好。我剛才說第四版《骨關節損傷》比較好,可以作為教材,很基礎。有時間的話也要學習壹下影像學的知識,和解剖學關系密切。斷層解剖必須學好。
然後骨科涉及到手術,最基本的簡單手術技能如清創、縫合、皮膚縫合都要懂。平時多從網上學習專業知識。丁香園,醫學生論壇之類的網站都不錯。骨科看似簡單,做好卻不容易。很有技巧。手術中要靈活運用,很多都是後期積累的經驗。
而且骨科手術也是要時時更新的,很多新的理念和技術也是需要妳去了解的,慢慢學吧。路漫漫其修遠兮,可以慢慢學。不是壹天兩天就能學會的。希望這些能幫到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