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主義是國際關系學科中最有影響力的範式。壹種觀點認為,自從1919年有正式的國際關系研究以來,現實主義壹直處於主導地位。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很簡單,現實主義為戰爭狀態提供了最有力的解釋。現實主義尋求解釋世界的實際情況,而不是世界的理想情況。它想回答的問題是:這個世界怎麽樣?不是世界應該怎樣:世界應該怎樣?對於現實主義者來說,政治是在壹個資源匱乏的世界裏,群體之間為了權力、聲望、影響力和安全而進行的不間斷的鬥爭。這壹解釋恰恰道出了國際政治中最顯著的現實之壹。正是因為現實主義與國際關系的現實有著最直接的聯系,所以受到了許多政治家和外交政策制定者的青睞。另壹方面,現實主義是國際關系中最復雜的範式,因為它從來不是壹個嚴格的單壹理論體系,而是許多不同分支的集合。在現實主義的旗幟下,出現了古典現實主義、新現實主義和新古典現實主義,此外還有結構現實主義、歷史或實踐現實主義和自由現實主義。
現實主義)等名稱。近年來,最新的兩個分支也被稱為進攻性現實主義和防禦性現實主義。所有這些分支都有不同的名稱和內涵,但既然都被稱為現實主義,它們就自然而然地承認和堅持某種相同的東西,這就是所謂現實主義的核心。然而,必須指出,這些不同的分支強調不同的要點。例如,新現實主義的主要代表肯尼斯·華爾茲強調無政府的自助和權力平衡,而蒂莫西·鄧恩則將現實主義的要素概括為三個S,
即國家主義(nationalism)、生存(survival)和自助(self-help),因此很難總結出壹批能夠形成完整理論體系並被所有現實分支所認可的核心原則。也許在這裏可以用數學的語言來表達,就是找不到它們的公約數,但是可以總結出它們的公倍數。即從現實主義的各個分支中找出他們的重要結論,揉合成若幹現實主義原則。
現實主義範式對國際關系的觀點可以概括如下:
首先,國際體系是無政府的。這是現實主義範式的基本出發點。現實主義認為,國際政治與國內政治有著本質的不同。在國際體系中,沒有壹個世界政府或普世權威能夠在主權國家之上執行法律和建立秩序。在這種情況下,暴力和戰爭是常見的現象。壹些古典政治哲學家經常稱之為自然狀態。在這種狀態下,人類主要不是作為個體而是作為社會群體來面對彼此。這個社會群體匯集了成員的忠誠度和競爭力。群體的名稱、規模、組織會隨著時間而變化,但群體間沖突的本質屬性不會改變。無政府狀態的假設表明,國際政治是壹種非合作的遊戲,在這種遊戲中,承諾沒有約束力,契約是根據自身利益而不是外部力量來執行的。
第二,在這個以無政府狀態為特征的系統中,主要行為者是作為壹個整體的國家。壹個國家在國際體系中如何作為,是由國際體系的性質和國家的實力決定的,而不是由國家內部的政治制度決定的。雖然國家的意識形態和社會結構或政府形式對外交決策有重要影響,但是,這些變量在國際關系中並不是決定性因素。自救體系的競爭壓力大於意識形態選擇或國內政治壓力。國際體系的無政府狀態決定了國家是利己的而不是利他的。在沒有普遍主權的情況下,國家必須照顧自己的利益。國家的這種自救特征恰恰是國際無政府狀態的產物。
第三,權力是理解國際關系的關鍵。壹個國家存在的根本目標是加強權力和安全。所謂國際政治,就是國家間的政治,或者說強權政治。這種以關註國家安全和國際和平為目的的高級政治不同於以促進經濟和社會福利為目的的低級政治。在這種政治中,武力和武力威脅是國家推進其利益的主要手段。所以,衡量壹個國家的力量,主要還是看這個國家的軍事能力。既然每個民族國家的責任都是維護自己的利益,提供自己的安全,那麽所有國家的普遍特征都是基於權力和安全,而不是基於道德和理想。
第四,國家是理性的行為者。在對相對權力和安全的追求中,國家是有目的的,其政策或主觀預期是基於功利主義原則或理性規範。面對不確定的國際環境,各國都希望努力實現自身情況的最佳化和自身利益和權力的最大化。因為每個國家都想維護自己的最大利益,國與國之間的沖突是絕對的。因為人類理性無法超越國際政治中沖突的最基本性質,國際體系也不可能在和平與戰爭的根本問題上促進合作。必須明確的是,上面介紹的這幾點是對現實主義的總結,而不是對現實主義範式中任何壹個學派觀點的總結。事實上,在現實主義發展的不同階段,各種流派和分支的理論解釋存在著相當多的分歧和爭議。要理解實在論,就要歷史地理解這壹範式的發展,理解這壹範式的主要分支在不同階段的側重點。在現實主義範式中,古典現實主義,
新現實主義和新古典現實主義是三個有代表性的發展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