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民俗形成的原因是什麽?

民俗形成的原因是什麽?

民俗是指壹個民族或壹個社會群體在長期的生產實踐和社會生活中逐漸形成的文化物質。是什麽原因導致了民俗的形成?大家跟我壹起看看民俗形成的原因吧!

民俗形成的原因

民俗是最適合人們傳承身心和生活的文化之壹?勞動期間有生產勞動的民俗,日常生活中有日常生活的民俗,傳統節日的民俗,社會組織的民俗,人生成長的各個階段都需要規範的民俗?結婚的人需要壹個結婚儀式或者儀式來獲得社會的認可,在人們的精神意識領域也有民俗?生活中的很多禁忌都是這樣的:從大年三十到初二,不準在家掃地,如果打掃幹凈,會毀了來年的運勢。

民俗現象雖然五花八門,多種多樣,但也不是包羅萬象。民俗,顧名思義,在集體中根深蒂固。在時間上,人們代代相傳,但在空間上,它從壹個地區傳播到另壹個地區?壓歲錢的習俗每年都是這樣,各地盛行就是壹例。

當然,民俗也不是鐵板壹塊,在傳承的過程中也會有各種版本。不然為什麽過年北方吃餃子南方吃年糕?

民俗學家稱這種現象為。民俗變異?。雖然隨著時間的推移,民俗往往會發生變化,但它們都有自己鮮明的類型或模式,妳知道嗎?南方的吊腳樓和北方的四合院是兩種不同類型的住宅建築。

民俗就是這樣壹種來自民間、傳承於民間、規範於民間、深藏於民眾行為、語言、心理的基本力量。我們樂此不疲,也願意接受這種模式規範的保護!

民俗屬性

民俗學的基本屬性是模式化和類型化,由此衍生出壹系列其他屬性。被模式化的壹定不是個別的,而是在壹定範圍內自然相同的,這就是民俗的集體性:民俗是群體創造或接受的,是群體遵循的。

造型絕不能是隨意的、臨時的或即興的,而通常可以跨越時空,這是民俗傳承、廣泛和穩定的前提:壹項活動發生在此時此地,如果其活動模式沒有被另壹個人重新付諸實踐,就不是民俗;只有活動方式超越了情境,成為很多人同時實施的內容,才能成為代代相傳的民俗。另壹方面,民俗是可變的。民俗是壹種生活文化,不是經典文化。它沒有文字權威,主要是通過言傳身教、代代相傳。即使在基本相同的條件下,也不可能毫發無損的重復。在千變萬化的生活情境中,活動主體必須做出適當的調整,民俗也會隨之發生變化。這種差異表現在個體和群體上,包括職業群體、地域群體和階級群體,導致民俗具有行業性、地域性和階級性。如果突出時間因素,壹代人或壹個時代會對之前的民俗進行繼承、改變和創新。這兩個時期之間的變化是民俗的時代性。

民間春節禁忌

也被稱為春節禁忌?新年禁忌?,指的是從十二月十六日到正月十五這壹個月的禁忌。

春節本來就是為了對嗎?年份?禁忌。鄧雲翔的《紅樓風俗論》(中華書局,1987版)是指?年份?漢字,用古漢語書寫,是壹種象形文字,有頭有尾,腳向四面八方展開,像壹只巨大的壁虎。據說它是壹種可怕的爬行動物。壹歲,人不相逢。充其量,他們安全度過,所以他們生火,做壹些好東西慶祝。這叫做。過年?。後來大年三十的慶祝活動就變成了現在的樣子?新年?然後呢。過年?。在傳承的過程中,春節禁忌中所蘊含的恐懼和迷信色彩逐漸被人與人之間互喜互愛的情緒所帶走。俗話說:?進入壹裏之年有多少禁忌?。客家人奉行的春節禁忌包括:不打罵孩子;禁止打碎器皿;不要說臟話。張祖基《客家舊俗》中寫道:?第壹年的第壹天,我很謹慎,不敢罵人,很少有人出門。如果第壹年的第壹天早上有好事發生,我聽到了好消息,這將是壹年的好兆頭,將有利於今年的市場。所以遇到人就互相祝賀,說各種好話?;避免使用不吉利的詞,如疾病、死亡、痛苦、貧窮、災難、混亂、饑荒、殺戮等。第三天不要出去走親訪友。第三天,各家都習慣把垃圾掃出來,送到屋外空地或河邊,喊著送窮人。所以這壹天很少有人出門;避免縫紉,尤其是在大廳裏。

民俗分類

界定民俗的範圍和分類,是為了建立壹個理解和描述民俗的理論框架。關於民俗學的範圍和分類,由於不同的學術背景和具體課題的需要,不同的民俗學家有自己的看法。自然狀態下的民俗學豐富多樣,民俗學產生已久,學者們試圖用壹個大綱來把握。

二十世紀上半葉,對後期影響較大的分類有兩種:壹種是大綱式,細節按邏輯由大綱統壹;壹種是平行,將材料按照成分分類,不考慮類與類之間是否存在邏輯上的並列關系。英國的Benn (C,S,Burne)女士根據《民俗學手冊》中的精神領域、行為領域和語言領域,將民俗大致分為三類。法國的桑迪夫在《民俗學導論》中提出了另壹種二分法:

1,物質生活:(1)經濟物質(如衣食住行,交通方式),(2)生存方式(如農村生活,城市生活等。)、(3)利潤和財富(如勞動生產、設備、不動產);

2.精神生活:(1)方言,(2)民間知識與應用,(3)民間智慧,(4)藝術,(5)神秘(如民間魔術、民間宗教);

3.社會生活:(1)家庭,(2)社團,(3)特殊群體(如經濟團體、政治團體、體育團體、宗教團體等。)和秘密組織(政府不知道的團隊)。

兩種分類都是大綱形式,便於突出民俗之間的邏輯聯系和民俗分類框架的系統性。另壹種分類是平行。比如瑞士的霍夫曼-克拉耶在《民俗學的記載》中將民俗分為18類:(1)鄉村;(2)建築物(房屋、教堂和其他);(3)器具;(4)符號(如福祿壽符號等);(5)技藝和壹般藝術(如染織、雕塑等。);(6)人的心理現象;(7)習慣及其原始對象(如首飾);(8)飲料和食品;(9)慣性(如儀式過程、俱樂部、遊戲等。);(10)民族法;(11)信仰(神話、崇拜等。);(12)家庭醫學;(13)民間詩歌(如民歌、敘事詩);(14)民間故事(奇幻故事、笑話、傳說等。);(15)民間戲劇;(16)日歷歷書等。(17)民間語言(如謎語、諺語、諺語等。);(18)名稱(如地名、人名、神名、動植物名等。).

中國民俗的兩種分類。在《中國民俗》中,吳秉安將民俗分為四類:經濟民俗、社會民俗、信仰民俗和娛樂民俗。陶的《民俗學概論》分為四類:物質民俗學、社會民俗學、口頭語言民俗學和精神民俗學。在《中國民俗學與民俗學》中,張把中國的民俗分為十類:(1)巫術民俗;(2)信仰民俗;(3)服飾、飲食、居住的民俗;(4)建築民俗;(5)制度民俗學;(6)生產民俗;(7)七歲時的季節性民俗;(8)儀式的民俗;(9)商業和貿易民俗;(10)娛樂民俗。各類當代地方誌的分類方法包括綱要式和並列式。前者如浙江民俗學會編撰的《浙江民俗誌》和戴鏡湖主編的《義馬民俗》,後者如劉兆遠主編的《海州民俗》。

劃分民俗範圍和類別的原則總是與民俗的定義聯系在壹起的。既然我們把民俗定義為壹個群體內模式化的生活文化,我們就根據民俗所屬的生活形式對其進行邏輯劃分,於是我們得到了民俗的三大類八個亞類:

1,物質生活的民俗

(1)生產民俗(農業、漁業、礦業、狩獵、養殖等物質資料的初級生產)

(2)工商業民俗(手工業、服務業、商業等物資加工服務)

(3)生活民俗(在衣食住行等物質消費方面)

2.社會生活民俗

(1)社會組織(家庭、村、社、社區等組織)民俗

(2)歲時的節日民俗(以節日和活動為代表的時間框架)

(3)生活習俗(出生、生日、成年、婚姻、喪葬等生活方面)

3.精神生活民俗

(1)娛樂民俗(遊戲、比賽、社火等娛樂)

(2)民俗(以神靈崇拜、傳說、故事、諺語為代表的民間精神世界)。

  • 上一篇:後地鐵App時代的支付發展:生物識別、數字人民幣、虛擬電子票
  • 下一篇:文明禮儀主題班會的體會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