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陽明大腸經
-足陽明胃經
-足太陰脾經
-手少陰心經
-手太陽小腸經
-足太陽膀胱經
-足少陰腎經
-手厥陰心包經
-手握少陽三焦經
-足少陽膽經
-足厥陰肝經
-其他經絡
(1)太陰手肺經保健穴。
中富;在胸壁上方6英寸處打開,靠近前中線,拉平第壹肋間隙。此穴具有宣肺理氣、清心肺熱、平喘止咳的作用,對增強肺功能有壹定的保健作用。針刺時向外傾斜或呈扁平狀,深度為0.5 ~ 0.8寸。不允許刺得很深,以免傷肺。
缺失:橈骨莖突上方,腕橫紋上1.5寸處。此穴可宣肺理氣、利咽擴胸、通經活絡,可防治咽喉腫痛、口眼腫痛。病因,偏癱,牙痛,咳嗽,哮喘。針刺時向上傾斜0.3 ~ 0.5寸。
少商:橈骨拇指指甲角附近0.1寸。此穴可清熱、利咽、開竅。是急救穴之壹,對發熱、昏迷、休克、咽痛、癲狂、鼻出血等有很好的防治作用。針刺應淺0.65438±0寸,或淺穿刺出血。
太原:掌後腕橫紋徑向端,橈動脈橈側凹陷處。此穴可清肺利咽,通絡,故可防治肺喉疾病,也可防治無脈癥。針刺時避開動脈,直刺0.3 ~ 0.5寸。
(2)手陽明大腸經上的保健穴位。
合谷:手背第壹掌骨和第二掌骨之間,大約在第二掌骨的中點。這個穴位是重要的保健穴位之壹,經常針灸或針刺可以延年益壽。具有醒腦開竅、祛風清熱、止痛通絡的作用。可用於預防和治療頭面部和五官疾病。熱癤、無汗、自汗、盜汗、閉經、滯產、昏迷、癲癇、關節痛。直刺0.5 ~ 1寸。
曲池:此穴位於肘外側,肘彎和肘橫紋的末端。該穴具有清熱利濕、解表、調和營衛的作用,對上肢癱瘓、高血壓、咽喉腫痛等有較好的療效。實驗表明,這個穴位可以調節血壓。固定牙齒和防止老年人視力下降的作用。可以刺1 ~ 1.5寸。
迎賓香:在鼻子外緣中點旁開0.5寸,在鼻唇溝內。此穴有清熱、祛風、通鼻竅的作用。對於鼻塞,鼻出血,嘴巴?,膽道蛔蟲有很好的防治作用。可斜可平0.3 ~ 0.5寸。
(3)足陽明胃經上的保健穴位。
足三裏:位於膝下三寸,脛骨外側肌腱中。此穴是全身力量的重要穴位,能健脾胃、助消化、益氣強身,提高人體免疫功能和抗病能力。在國外,也強調足三裏的作用。尤其在日本,有人提出:“每月灸足三裏十天,可得壽二百余年。”滿平先生家在日本有五口人,都是百歲以上的老人。他們認為原因是祖傳的“李三灸”。針刺此穴對胃痛、腹脹、嘔吐、腹瀉、便秘、高血壓、神經衰弱、下肢痿痹有很好的防治作用,可用於1 ~ 2寸。
地下室:墻角外側0.4寸。此穴可祛風通絡,防治口咽、流涎、瞼動,可斜刺或橫刺0.5 ~ 0.8寸。
(4)足太陰脾經上的保健穴位。
三陰交穴:位於足內踝高點上方3寸處,脛骨內側後緣。此穴對增強腹部器官特別是生殖系統的健康有重要作用。可預防和治療腸鳴、腹脹、腹瀉、月經不調、帶下、陽痿、遺精、遺尿、失眠、疝氣、不孕。可以直接刺1 ~ 1.5寸,針刺生氣了就把針拿出來;如果身體虛弱,可以留針5 ~ 10分鐘。每天壹次或每隔壹天壹次。血海:髕骨上緣2寸。此穴可調理氣血,祛風勝濕,可防治月經不調、崩漏、閉經、濕疹、膝關節疼痛。能刺0.5 ~ 1寸。
(5)手少陰心經上的保健穴位。
神門:腕橫紋尺端,尺側腕屈肌腱橈側凹陷處。此穴可養心安神,可防治心痛、心煩、健忘、失眠、心悸、癲狂。可以直刺0.3 ~ 0.4寸。
同裏:神門穴上方壹寸。此穴能安神放松,對心痛、心悸、咽痛、驟暗、舌強、失眠、腕臂疼痛有很好的防治作用。可以直刺0.5 ~ 0.8寸。
(6)手太陽小腸經上的保健穴位。
後習:握拳,尺至第五掌指關節後方,頭紅白紋。此穴可寧心安神、舒筋活絡、祛風清熱,可防治急性腰扭傷、落枕、落枕、耳痛、咽痛、牙痛、癲狂。能直刺0.5 ~ 1寸。
聽宮:耳屏前,下頜髁突後緣,口凹陷處。此穴安神,清耳竅,故對耳聾耳鳴、中耳炎、牙痛、癲狂有很好的防治作用。針刺時,張口刺1 ~ 1.5寸。
(7)足太陽膀胱經保健穴。
至陰:小腳趾趾角附近約0.1寸。能清頭目,活血理氣,防治頭痛、頭暈、鼻塞、胎位異常。可淺刺0.1英寸,但孕婦禁止針刺。三角書:第壹腰椎棘突旁開1.5寸。能健脾利濕。通利三交可以預防和治療水腫、背痛、水谷消化不良、腹瀉和腹脹。針灸可以直接刺0.5 ~ 1寸。
腎俞:第二腰椎棘突下1.5寸。此穴具有補腎益精、強腰利水的作用,對陽痿、遺精、月經不調、耳鳴耳聾、浮腫腰痛等有很好的防治作用。能直刺0.5 ~ 1寸。
舒威:第十二胸椎棘突下65,438+0.5寸。此穴是調理胃氣、祛濕解郁的保健穴,是後天之本——胃氣,對胃痛、腹脹、腸鳴、嘔吐、脾胃虛弱有很好的療效。可斜刺0.5 ~ 0.8寸。
脾俞:第十壹胸椎棘突下1.5寸。它是脾的保健穴,人體氣血化生之源,具有健脾、利濕、降胃逆流的作用,可防治四肢乏力、腰酸、腹脹、腹瀉。應該是斜刺0.5 ~ 0.8寸。
肝俞:第九胸椎棘下1.5寸。是肝臟的養生穴,可以疏肝利膽,養血明目。可斜刺0.5 ~ 0.8寸。
心俞:第五胸椎下棘突開1.5寸。這個穴位可以安神定誌,安神定誌,寬胸止痛。是心臟常用的保健穴位,對心痛、心煩、驚悸、健忘、胸悶、夢遺、盜汗、癲狂等有很好的防治作用。不宜刺深,宜斜刺直刺0.5 ~ 0.8寸。
舒菲:1.5寸開在第三胸椎棘突旁,是肺的保健穴。能宣肺、平喘、理氣,對肺功能障礙引起的疾病有防治作用。斜刺0.5 ~ 0.8寸,不深刺。
(8)足少陰腎經上的保健穴位。
湧泉:位於足底前1/3和後2/3交界處,卷足時凹陷。此穴可安神、開竅、清熱,也是常用的保健穴位之壹。對頭痛、頭暈、中風昏迷、休克、驚風、尿痛、排便困難有很好的防治作用。能直刺0.5 ~ 1寸。
太溪:在內踝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能壯腰、壯骨、益腎,是常用的養生穴。可用於防治腰痛、月經不調、陽痿、遺精、失眠、尿頻等。針灸應該是0.5 ~ 1寸。
(9)手厥陰心包經上的保健穴。內關:腕橫紋中心上方2寸。此穴可舒胸安神、和胃止痛、減少不良反應、止嘔,對心痛、失眠、胸悶、心悸等多種心經疾病有很好的防治作用。能直刺0.5 ~ 1寸。
中沖:中指指尖中央,是常用的急救穴位之壹。能清心開竅。清熱止厥對小兒中風昏迷、舌強、胸悶、發熱、中暑、驚厥有壹定療效。以淺穿刺0.1寸或穿刺出血為宜。
(10)手少陽三焦經保健穴。
陽池:位於腕背橫紋,指總伸肌腱尺側緣凹陷處。此穴能舒筋活絡、清熱退燒,有很好的保健作用,對肩臂疼痛、手腕疼痛、扁桃體炎有很好的防治作用。直刺0.3 ~ 0.5寸為宜。
分支和凹槽:在尺骨和橈骨之間的腕背橫紋上3英寸。此穴能理氣解郁、疏通付琪、疏通經絡,能較好地防治便秘、脅痛、耳鳴耳聾。刺0.8 ~ 1寸為宜。
(11)足少陽膽經保健穴。
風池:平風府穴,位於胸鎖乳突肌和斜方肌之間,是較好的保健穴之壹。具有聰耳明目、醒腦開竅、祛風解熱的作用,對神經衰弱、落枕、目赤疼痛、中風、耳鳴等癥狀有壹定的防治作用。針刺時針尖要向對側眼球傾斜0.5 ~ 1寸。
環跳:在股骨大轉子最高點與骶裂孔連線的外1/3和2/3交界處。有很強的疏通經絡的作用,對腰、臀、腿都有傷害。中風偏癱、風寒濕痹、坐骨神經痛、下肢癱瘓等都有壹定的預防和治療作用。可以直刺2 ~ 3寸。
(12)足厥陰肝經保健穴。
太沖:在腳背第壹跖骨基底和第二跖骨基底之間的凹陷處。能疏肝理氣。鎮驚息風,通絡活血,對頭痛、頭暈、高血壓、胸悶、脅痛有防治作用。刺0.5 ~ 1寸為宜。
漳門:在第十壹肋端。此穴既能健脾胃,又能疏肝理氣,活血化瘀。壹切腹脹、胃脘痛、脅痛、嘔吐皆可刺之。能直刺0.8 ~ 1寸。
其他經絡上的保健穴位。
關元:位於臍下3寸處,是保健的重點。具有強身健體、溫腎固精、益氣回陽、清熱利濕的作用,可防治腹痛、月經不調、不孕癥、帶下遺精。刺1 ~ 2寸為宜,孕婦禁用。
氣海:位於臍下1.5寸,是保健的重要穴位,作用很強。具有壯陽益氣、補虛固本的作用,對月經不調、中風、崩漏、帶下、脫肛有壹定的防治作用。針斜0.5寸為宜,上火後,針就放了。最好用足三裏穴進行針灸,每周1 ~ 2次,效果很強。
命門:第二腰椎棘突下取穴。具有補腎陽氣、益精壯陽的作用。可預防和治療腰痛、陽痿、痛經、神經衰弱和頭痛。可以向上傾斜0.5 ~ 1英寸。
中脘:位於臍上4寸。具有健脾利濕、和胃降逆功效,可用於防治胃痛、痢疾、嘔吐、呃逆。直接刺1 ~ 2寸為宜。
百會:後發際線中間7寸。具有開竅安神、平肝熄風、壯陽強身的功效,對頭痛、頭暈、中風、脫肛有很好的防治作用。刺平0.5 ~ 0.8寸為宜。
十宣:十指指尖,離指甲0.1寸。此穴可清心利喉,是四肢保健的妙處。對昏迷、中暑、發熱、手指麻木、咽痛、暈厥有較好的治療作用,可直刺0.1 ~ 0.2寸。或者用三棱針穿刺出血。
在針灸保健的應用中,除了掌握針的使用和取穴外,還必須掌握壹些針灸原理。
針刺原理
關於配穴:可以選擇單個穴位或幾個穴位為壹組進行針灸保健。如果想增強某壹方面的功能,可以用單點來突出其效果;如果想調整整體功能,可以選擇壹組穴位來增強其效果。在具體應用中,可以酌情決定。
關於針灸:針灸要用於保健、養生、長壽,針要輕柔,力度要適中,壹般不要過大。不要留針太久,生氣後就可以拔出來;針灸的深度也要因人而異。特別是對老人、體弱者和兒童,針刺不宜過深,對肥胖者酌情深刺。
禁忌:針刺時避開血管,以防出血。針灸不適用於有自發出血傾向的患者,以及過於勞累、饑餓和高度緊張的人。懷孕不滿3個月的,下腹禁針;3個月以上者,禁止在上下腹部及腰骶部紮針。另外,凡是能引起子宮收縮的穴位,如合谷、三陰交、昆侖等。針灸不適合陰虛等等。皮膚有感染、潰瘍、疤痕或腫瘤,不適合針灸。
提醒您:針灸保健法此偏方來自網絡,使用前請遵醫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