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玉屏小迪,也被稱為“肖平玉帝”、“小龍堤豐”和“沈小賢帝”是如何得到這個綽號的?有地理原因,有歷史原因,有文化原因。
第壹,只觀察壹個點很難窺全豹。
僅從地理名稱上,有人認為“肖平玉帝”是“平溪鎮蕭,玉屏縣帝”,玉屏縣位於平溪鎮,平溪鎮被省文化廳授予“小迪藝術之鄉”稱號。從地理位置上看,“肖平玉帝”的產地還是不錯的。
僅從歷史沿革來看,有人認為“肖平玉笛”就是“平西肖偉,玉屏縣笛子”。玉屏縣的前身不是平溪尾嗎?從歷史背景來看,《余笛,肖平》也不錯。
但有人把“肖平玉笛”解釋為“平西魏氏始制笛,玉屏縣始制笛”是不妥的。“肖平玉帝”之名不僅有地理和歷史原因,還有更深層次的文化原因。
二、相互修辭,妙用笛簫
“肖平的玉帝”這壹名稱原本是對互文性修辭格的巧妙運用。“平”和“於”在字面上屬於“蕭”和“狄”,但在意義上卻是互指的,即“平(流)和(屏)”。
什麽是互文性?早在唐代賈《禮記註》中就有介紹:“言互文者,皆舉各物壹面而存文者,故雲為互文。”在改革開放的今天,關於互文性的研究和介紹越來越多。例如:
1.《國學》80/4期的文章說:“互文性是指上面包含下面將要出現的詞,下面包含上面已經出現的詞,這就是通常所說的互文性。”
2.1986古代漢語的修辭說:“在壹個句子中,有些詞語根據語境條件互補來說明事物,這叫互文。”
3.1988出版的《漢語語法修辭詞典》說:“互文性是指不同意義的修辭方法。又稱“互字”、“互字”、“互文足矣”、“文為互備。”
4.1991出版的《修辭格匯編》說:“兩種或兩種以上相對獨立的語言結構相互拼接,共同表達壹個完整的思想內容;換句話說,上面省略了下面出現的詞,下面省略了上面出現的詞,相互寫入,都是有理有據的。這種修辭手法叫做互文性。”
從古至今,人們對互文性進行了多方面的研究、介紹和運用。
以詩歌為例。唐代王昌齡《出塞外》中有壹句“秦明月漢關,長征路上人不還”。在沈德潛的《談詩》中解釋“邊防城池起於秦漢,明月歸秦,風俗歸漢,詩間互文”。意思是說長城是為了防禦匈奴而修建的,始於秦漢,而明月照關塞的景象在秦漢時期就已經是這樣了。“秦”“韓”“明月”“關”。如果從字面上理解,而不是從互文性來理解,很難解釋上面的詩。
以文為例,南北朝時李道元《北魏三峽筆記》中有“林素”壹句。林和劍字面上屬於“寒”和“素”,但實際上是寒和素,意思相同。
以成語為例,“海誓山盟”就是“山盟海誓”的意思,“山”和“海”字面上屬於“盟”和“誓”,實際上是互文的。同樣,“肖平玉帝”、“小龍堤豐”、“沈小賢帝”作為玉屏小迪的別稱,也可以說是在壹定範圍內應用的成語,都屬於互文性修辭格的巧妙運用,意為“平(Xi)玉(平)小迪”、“龍瀟峰帝”、“神仙小帝”。
有什麽必要使用互文修辭?壹、經濟,由於各有壹面和存文,如“平溪玉笛”,比單純說“平溪笛”“玉屏笛”更有歷史縱深感和厚重感,比合稱“平溪-玉屏笛”更存文。第二,機智,互相準備課文,互相理解意思,但意思不明顯。上下結合,互相發現,意義才算完整。第三,運用互文性可以使語言生動、結構整齊、聲音和諧、節奏優美。
互文性和二元性是有區別的:互文性主要在意義上(指彼此的寫法、組合和看意義);對偶側重於句子結構的形式方面(兩個對稱有序的句子)。大多數互文不是對偶的;大多數二元性不是互文性;如果既是互文又是對偶,那就是“肖平於地”、“沈小賢地”、“小龍堤豐”這兩種修辭格的雙重運用。
三、柯西、玉屏傑出人物
玉屏成為聞名中外的笛子之鄉絕非偶然。用“物美自然,人傑地靈”這八個字的時候。
玉屏古稱熊茜,是漢唐盛世著名的五大溪流之壹。《玉屏縣誌·熊茜考》載:“熊茜古為蠻荒之地,宋元時名平溪,熊茜易平。也看出前輩的命名有深意。”“平西”這個名字是什麽時候出現的?《玉屏縣誌》載:“孝宗道元年,昭平溪洞換市”。即1165年,皇帝發布命令,建立平西東互市。這是平西名稱最早的官方記載,也是平西官辦市場興起的開端。原本出自聖旨。《玉屏縣誌·城》也載:“明洪武二十二年,徐盛等人受命督建衛城。即公元1389年,魏指揮徐盛等人負責在平西建魏、築城。明朝初年,全國只有329名禁衛軍,禁衛軍司令是武官,分三個等級。可見衛城比七品大員坐鎮的縣城更重要。到了1389,平西有了200多年的官營市場,還建起了壹座軍事地位非常重要的新衛城,看起來是壹座完整的古城。明朝永樂年間(1403-1424),也是“在衛城東門設崗”(見《玉屏縣誌·平西設崗》)。至此,平西不僅自公元前279年就有了水路航運,還增加了陸路驛道,車馬不停蹄。”水陸交通,船車比較”。(見《縣誌》)。交通的發展進壹步促進了商貿的繁榮,為永樂“肖平輿地”的產生奠定了堅實的社會基礎。